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楚汉·霸王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项羽头也不回的缓声说道:“我们还是选择函谷关这条路线吧。”

邵扬有点为难道:“刻下这四十万秦兵奉命不前,可想而知,这些秦兵随即会转入函谷关协助原先关内的守军戍守……函谷关易守难攻,四十万秦军加入后更加难攻,要是选择这条攻击路线……”

项羽转过身来,示意邵扬先且不要再说,邵扬只好顿口,只见项羽沉吟半晌后,才字句清楚地说道:“我军的行军路线原本就设定打过函谷关后,直驱三关进入咸阳,如今大军士气昂扬,要是下令改道,利害得失,未必好过从原先设定的路线攻击。”

大军作战,一鼓作气,更何况项羽的战术从来都是勇往直前,要是突然下令改道,确实会造成军心不安。邵扬懂得其中道理,但是两者之间极难取舍,语顿后,思辨着其中利弊得失。

项羽接续说道:“三十万兵马连行,绵延数十里,要是避开函谷关改走其他路线攻打咸阳,沿途必然遭受各路秦军的骚扰攻击,如此一来,攻入的咸阳的速度说不会变得更慢。”

邵扬听到这里,还是犹豫。

想过之后,还是觉得不妥,道:“大哥说的有理,但是……”

项羽迳将目光迎向风来处,仿佛在看着秋风的萧瑟寒意,虞姬已经看透项羽心思,知道项羽攻打函谷关的行军路线已经确定不移,她原本还希望项羽改变主意,选择跟历史记载不同的攻击路线,然而这点已经落空,她现在只能期待,能看到项羽比刘邦早一步进入咸阳,就算比刘邦慢入咸阳,也不要发生历史所记载的——火烧阿房宫——这种事情。

只闻项羽说道:“冬风将起,很快就会进入风雪季节,要是不趁着风雪到临之前攻入咸阳,恐怕还要等到明年春融才能整军再攻,如此一来,会让秦军有喘息的机会……”

邵扬也知道项羽已经决定,直接道:“大军辰时发兵的军令已经下达,号声一响,就可开拔。”

仰望天色,项羽道:“差不多是时候了。”

——秦军于不久后,知道二十万降卒被楚军坑杀的消息,愤慨不已,然而不敢撄夺楚军善战的锋芒,只能徒呼负负。随后不久,就如邵扬所说,四十万新军接获戍守函谷关的军令,全军势死阻止楚军继续前进。

——刘邦透过凶无赦和白无常向赵高提出计划,让他先进咸阳,绝对会保持咸阳的完整,然后发函请项羽前来主持灭秦后的大政,同时设下埋伏,于项羽带兵进城时,伏袭不明究里的楚军。

——任何人面临这种状况,心志必然松懈,刘邦提出的计策,的确是打败楚军、杀死项羽的好办法,赵高心里尽管不愿,迫于情势无奈,只得同意刘邦所请,等事情成功后,秦灭汉起,自己隐身幕后主持天下大政。

——为了不让天下人起疑心,赵高不能明令秦军不与汉军交战,但是他下令所有秦廷的精锐部队,赶赴楚军攻打咸阳的路线支援,使得汉军攻打咸阳的路上,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抵抗。

——孰能通晓其中微妙?明明不可能发生的事,却在冥冥之中,照着历史轨迹移动。项羽说刘邦这种人不可能放过战败者,谁知是因为刘邦与赵高达成协议之故。

——就算虞姬知道刘邦和赵高的合谋又能如何?历史的变化因她千古返赴而起,然而被启动的变化正逐步还回历史原貌。要是她知道历史轨迹逐渐摆回原处,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祈求上天不要让自己在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下自刎,以及发生项羽乌江自刎这种事。

——照说虞姬的功力,就算十面埋伏也能逃出包围,项羽亦然,但是以项羽霸气之烈,怎会接受失败的事实,在明知不可为而为知的情况下,说不定真会有乌江自刎的场面。

——不可能发生的事,往往在意料之外发生,当虞姬知道项羽必须面临乌江自刎的最后一刻,自己肯定会先在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下先走一步,或许虞姬之死,又是项羽乌江自刎的源头。

——项羽坚持自己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历史变与不变的摆荡间,努力地想要创造自己想要的历史结局。虞姬坚持自己的爱情无悔,在知与不知的反覆心志中,坚信着无怨的选择。

——尽管历史的轨迹开始摆荡回到原处,但毕竟还没真正回到原处,项羽的霸王之路还没走到尽头,孰能断定历史不会有变?

提早一场

《楚汉·霸王传》会在第十二集结束,可以想像的是,项羽不会有乌江自刎这种蠢事,至于汉王朝是不是刘家天下,也会有天马行空的说法——现在提早一场跟大家聊些跟故事无关的废话。

这会是很长的一篇,请大家耐心看下去。

历史是王者之书!所有的历史都是权力者编写。因此何弼好读史,却从来不相信历史记载,如同何弼看报纸,绝不会相信那斗大的标题铅字,反倒在字里行间,努力拼凑还原事实真相。

史载对秦始皇有无数负面的评语,但是何弼怀疑,一个雄才大略统一六国的人,怎么会是一个无道昏君?

改革者从来都遭当代所怨,秦始皇构创郡县制度改变以往的王朝天子封国家臣,招怨之深,可想而知,另外,秦始皇死后,秦朝崩溃速度之快,让人匪夷所思?

看来,就是因为秦朝覆灭得太快,秦始皇后代子孙没来得及帮他歌功颂德,只好任由后代王朝写下千古臭名。以‘焚书坑儒’一事来说,其实是历代当权者的必然手段,就算到了‘公元两千’——还是一样,只是手法收敛换新而已。

离题了,怎么说到秦始皇去……

应该要说项羽才对……

崛起于钜鹿大战的不败英雄,那年,项羽才二十四岁。然而,项羽在楚汉相争中,未能君临天下不说,还被后世史家说是黩夫。读史至此,何弼屡屡掩卷叹息,无法相信这是事实。

然而,历史明确不移,根本无可取代,就好像我们可以怀疑‘皇后’的贞操,却不能公开说‘皇后’的是非,于是何弼利用可以天马行空、胡扯瞎掰的小说,来吐泄心中的不满和疑惑。

很清楚!

这是何弼踏入历史武侠小说,从《楚汉·霸王传》开始的主要原因。

小说里面隐寄了刘邦和项羽两句千古名言的翻案文章——‘大丈夫应如是也!’和‘彼可取而代之!’——何弼坚持‘彼可取来代之!’充满民主思想,至于‘大丈夫应如是也!’俗不可耐。

从这两句千古名言做比较,项羽和刘邦谁是英雄已经相当清楚。

有点乱,何弼似乎抓不著作文章的主题……

不管他了,想到那里,写到哪里……

写作过程中,何弼被小说人物的个性发展害惨了。

你看何弼又在胡扯,怎么说人物个性影响故事发展呢?

是扯啊!但是何弼真的遇上这个问题……

看看项羽吧,掉落山谷,失去记忆,跟初生的婴儿没有两样,偏偏他又卷入‘应命之人’的天命中,太多的事情不断激荡着他的个性发展,加上项羽在历史中的固有形象,我写得好痛苦。

来看看项羽在故事中的个性发展吧……

野人吧!项羽从山谷出来,以野兽的直线思考做人(一—四集)。

不知何去何从!踏入江湖,项羽迷惑着自己的定位(五—八集)。

信心!项羽拥有宰制能力后,变得极端霸道(九—十二集)。

再看虞姬,千古返赴,陷入知与不知、变与不变的浑沌迷离……

我哩!就是这样……

这样的故事,我无法赋予主角全知、全能的角色。

就是这样,使得故事主角的个性无法定调。

呵!

也是这样,故事的走向似乎有点混淆不清。

又扯到哪里去了?怎么抱怨起来?何弼到底在干什么?

说的也是,何弼到底在干什么……

写有关项羽的翻案小说,这个主意有点蠢;世人根深蒂固的观念中,项羽黩夫的形象太深,加上何弼的历史知识浅薄,又无深度,无法充分表达心中的意念——有时候连自己都怀疑《楚汉·霸王传》到底有没有写好?但是众所皆知,翻案文章难作,加上历史记载限制了想像力,我认为作到这种程度,已经对得起项羽了。

忽然想跟大家说,该怎样看《楚汉·霸王传》……

其实现在说已经太慢,应该早点说才对……

整个小说架构中,除了历史的翻案文章,还有一个重要主题——那就是探讨现代人回到过去,会对过去产生什么影响。

何弼一直认为,历史无法改变,还在其他小说中隐寄,想改变历史的人会被扫到‘时空副本’(看过《终极英雄》的读者应该知道)。

要是有人回到历史,会对历史产生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