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打不赢爱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谈到仪琳,我有个建议:  大家想像一下,仪琳这演员留贴头皮的短发,耳朵上穿三个洞。像什么?这样的脸我们在迪吧里经常可以看见。毛病在哪里?一张脸太现代了!兄弟们还记得刘师叔金盆洗手前的那一段吗?仪琳小师妹当时给大家讲她的遭遇,那是一张“清丽”的脸,两只大眼睛里泪光盈盈,那种楚楚动人的劲,真是我见犹怜。仪琳最大的特点就是任何一个男人看见了都会油然产生一种去保护她的欲望。而电视上的仪琳,我简直怀疑我需要她的保护,闹不好能对田伯光说一声:“嗨!哥们儿!给颗烟抽?”
我们认识的仪琳小师妹,在田伯光面前是一只颤抖的羔羊,在令狐兄弟面前又饱受满腹相思无处说的煎熬。不知道大家看了最新版本的香港《笑傲江湖》没有,里面的仪琳小师妹就像个东方娃娃,眼睛比画霸一样的赵薇小一点,乌黑的眸子,微微上翘的鼻子。我觉得那才是我们的仪琳小师妹的样儿。不过如此现代感的一个仪琳也好,刚好配脸像雕塑一样的李亚鹏。一对酷哥姐!
最后说说片尾曲。刘欢唱着唱着声音就被秤砣给坠下去了,我听着听着眼泪就下来了,抱着沙发垫子哭得死去活来,差点没把整个沙发给啃碎了。怎么就那么悲呢?全书风波诡谲,最后我们善良的冲哥终于胜出,那么大家难过个什么劲儿?怎么会连一点精神气儿都没有?谁听了这歌儿会有一声长啸的冲动?我就想听完了三鞠躬,绕电视一周找什么人握握手,说声“节哀顺变”。
记得香港的电影版《笑傲江湖》的插曲是黄霑写的,众兄弟虽然恨鸟语到死,但是“毒”爱这歌。前面直穿云霄、欢快无比的笛子(对不起,真不是箫),让人一下子就快活起来。一句“沧海一声笑”,真让人摇头晃脑,觉得身边凉风习习,仿佛和令狐兄弟在竹筏上抱膝长啸,端的是潇洒无比,叫人怎么一个爽字了得?!!!
黄老头虽然好酒,人还特别色,但是找他填词作曲,却也应了令狐兄弟的那般洒脱和狂放不羁。他没写过一首“咱们老百姓啊!今个儿真高兴”类型的歌,但是当年也是一大才子,一流词曲作者,张国荣早期的很多歌曲都是他填的词。央视不知道怎么就觉得自己的能超过别人?刘欢唱来,感觉是又在安慰下岗职工。还不如找首现成的,什么《少年壮志不言愁》,或者《花房姑娘》呢!
综观前两集的水平,也敢说“今后让香港人不敢再拍金庸”?我倒希望是我判断错了,以后能越来越精彩。不过就目前而言,我只有一个希望:  大结局的时候,李亚鹏别喊一嗓子:“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谢天谢地!

第三卷 第七章

?《风语者》是香港导演吴宇森进军好莱坞之后的重头戏,不必说片中那些战车的数量,也不必说出动的飞机数字,更不必说动用的摄影机和胶片,单是这部电影的情节设计就注定了它惨败的命运。
我是在上个星期得到这部影片的DVD的,对于吴导的这一记重拳出击,我抱了很大希望。因为在此之前《拯救大兵雷恩》让人对战争片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然而随后情况却高开低走
。《珍珠港》除了十几分钟的战争场面,乏善可陈;《黑鹰降落》从头杀到尾,几乎变成了军事迷最爱的纪录片。看完一班庸人在华山上以黑虎掏心对白鹤亮翅达一个春季之久后,我热切地期待着吴导的“一剑西来(香港于美国之西),天外飞仙”。
作为一部大片,《风语者》的故事线索相当糟糕,根本不利于吴宇森手法的展开。挑选吴宇森出任导演,我相信很重要的一点是:  他过去所拍摄的“英雄片”,感人至深地表现了男人与男人之间的伟大情谊。比如说《喋血双雄》,里面表现的男人之间的友谊,只能用“令人泣下”一词来形容,看完了片子,直教人对如此男人、如此朋友心生向往之情。而《风语者》讲述的刚好也是这么一个故事。
惟一的一点小麻烦在于,在情节的设置上,《风语者》里有两对男人。这只是个小问题,然而它所引起的后果却是致命的。我们先看《珍珠港》,《珍珠港》里出现了一段三角恋,而且三角关系以明线形式出现,这就导致了《珍珠港》永远也成为不了《卡萨布兰卡》。因为在战争片中,要明确地讲清楚一段三角关系,浪费的不止是大量的口水,还会影响观众的注意力和耐心,以及战争场面的刻画力度。
《风语者》的情况更糟糕,两对男人形成了抢戏的局面。我们可以确定,如果是在小说中,这种两两呼应的方法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在一小时多的电影中,均分戏份于四个人,其结果是灾难性的。谁是主角?主角能否分到足够的时间去表现?尼古拉斯·凯奇毫无疑问的是这片子的主角,但是在他身上,除了表现出一种病态的战争综合症外,其人面目模糊。他与印第安战友的友情发展表述不充分,这就导致最后他的死亡令人生疑,缺乏震撼人心的力量。
印第安战友是密码员,凯奇的任务是保护他,而在他有可能被日军生擒的时候杀死他。这一点本身就很有张力了,能把这一组关系表现好,本片就能成功。但是,相同的另一组关系也出现在影片中,而且没有什么对比和不同,形同虚设。这就造成了浪费,情节变得一点不紧凑,东写一下,西画一笔,让人生厌。
影片最后,凯奇作痛苦状倒在地上,胸口血泡炸裂。我开口对我朋友说:“《上海滩》,我要去法国。”朋友大笑,我们飞快地关掉机器,一致决定赶快忘掉这部片子。

第三卷 第八章

?巨片《珍珠港》5月25日在美国本土上映,和菜头在6月的第一个星期里,坐在自己的书房里观赏了该片的影碟。
《珍珠港》单是预算就达1亿4500万之巨,是人类有史以来造价最高的电影。(要是给希望工程该多好啊!——菜头注。)这就让人想起了铁达尼号——人类最伟大的一艘轮船,在它的处女航上就沉没了。因为这个联想,在观赏《珍珠港》之前,我就怀着悲观的宿命观点,
觉得这么昂贵的东西,下沉的速度估计会更快。看了以后,果然。
还是先介绍一下情节吧,这是惯例。拉夫和丹尼是两个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喜欢飞行。长大以后,都成为了美国空军。拉夫高大英俊,和一个叫艾维琳的女护士相爱了(后文中简称为小艾)。而世事正如油漆匠尼古拉在《虎口脱险》中说的那样:“但是,战争爆发了,把他们分开了。”由于二战的爆发,拉夫被美国政府拉伕拉到英吉利去了。(由此可见美国人取名的高明——菜头注。)二战初期,卑鄙的美国人大发战争财,又怕战争结束得太早,所以派飞行员作为所谓志愿军支援英吉利。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拉夫就被糊里糊涂地拉到大西洋彼岸去了。
不想成为王牌飞行员的飞行员不是个好飞行员,拉夫就是这么做的。他却并不知道,只有活下来的王牌飞行员才是王牌飞行员。如果你死了,就只能是英雄飞行员,因为不利于美国人吹牛。拉夫在一次激烈的空战中,被德国人揍进了海里。从影片上看,他到水里以后都还在尝试开机舱门。因此,看到这里,拉夫就算死翘翘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支。话说小艾护士在拉夫去了英吉利以后,也被调到珍珠港海军医院见习。她整天戴着白色的花冠,穿着雪白的长裙,无比优雅地坐在珊瑚礁上,唱着《十五的月亮》,和拉夫写着两地书。(此段明显在模仿《美人鱼》——菜头注。)就在那一个不知道是上午还是下午的日子里,拉夫阵亡的消息传到了珍珠港。小艾被彻底击溃了,她流下了眼泪。天地变色,草木同悲!到此,《魂断蓝桥》的第一部分就算是结束了。
拉夫的好朋友——精致英俊的丹尼在最恰当的时候出现了,他的出现,证明了天涯何处无芳草这一真理。打这时候起,他们两个就开始上演了一部《走出非洲》。他们驾驶着战斗机,烧着美国人民买的汽油,在天上飞啊!飞啊!飞啊!天边的晚霞在燃烧,丹尼在小艾的耳边轻声地说:“闭上眼睛,伸开双手。”在“My  heart  will  go  on”的悠扬旋律中,小艾一声轻叹:“我感觉我在飞!”丹尼更是一声长啸:“我是世界之王!”(这里的对白纯属造谣——菜头注。)当晚,他们发生了婚前性行为。(所以我觉得所谓浪漫,都是阴谋。——菜头又注。)
就在丹尼和小艾打得火热的时候,一部精彩的《大西洋底来的人》上演了。已经被宣布为阵亡的拉夫回来了!看见自己的好朋友那么投入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