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细胞渗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单体都不大,结构会比较简单,容易设计,容易制造。

    如果他直接弄出来一个庞大复杂的生物,很容易因为整个生理循环系统过于复杂和庞大,导致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甚至因为过于复杂,使得整个系统自己崩溃。

    现在他要通过模块化来简化设计,降低系统性风险。

    首先这个生物需要一个巨大的平台,这个平台将作为组装的背板,用来插接各个模块。既然是生物,就需要物质和能量的交换,那么这个平台就要起到转运和分配的功能。那么它要有自己的循环系统,有自己的分配管道和阀门,要有自己的动力泵。

    单一材质的物体最容易构造,吴辉在六千米深的海底,调来一大群海虾,他将海虾聚合在一起,先用海虾的壳组成一个巨大的飞艇形状外壳。这个外壳有将近二十米长。最大直径有六米。为了保证它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吴辉在里面布满了支撑骨架和加强肋。

    支架造好了,他开始设计需要的功能模块,他准备摆好各模块之后,再根据模块情况,再设计主体的循环系统。

    首先需要动力,既然可以自己设计生物,那就玩点高科技。吴辉决定直接上涵道式喷水发动机。

    他弄出一个单独模块,外形近似与喷气式发动机,是个长长的流线型圆筒状,在发动机前端开个进水口,后端开个出水口。然后在发动机内部,仿照深海鱼类的心脏肌肉,弄出一圈六个并列的管状加压肌肉囊。

    这样,通过管状肌肉囊前后端瓣膜的开启和封闭,海水被从发动机前部吸进来,然后经过肌肉囊的加压,再从发动机后部被喷射出去,当六个管状囊次第吸水和喷水的时候,一个稳定的涵道式喷水发动机就正式工作了。

    这个发动机只要在吸水的时候封闭进水口,打开喷水口,喷水的时候打开进水口,封闭喷水口,就可以轻易实现倒车。所以吴辉连方向舵都省了,直接在飞艇外壳上挂了六个发动机模块,这些发动机呈六边形分布,通过六个发动机的相互配合,可以让飞艇原地转圈调头。

    有了这个可插拔的发动机模块,鱼尾、鱼鳍什么的都弱爆了。

    发动机有了,那么接下来是探测模块。可见光部分好说,直接组合出一堆巨大的眼球,安装在飞艇各个方向上就成了,这些眼球仍然采用深海鱼的模板,属于那种晶状体超发达,非常类似望远镜结构的。

    除了眼球,借鉴蛇类的红外线感应器官,深海版红外线感受器被摆满飞艇各处。

    鱼类在体侧通常都有纵贯全身的两条神经线,上面布满了各种压力感受器、声音感受器和温度感受器。参照这个做法,吴辉同样在飞艇外侧画上十几条神经线,只不过他的神经线上安装的是各类感受器模块。

    这些感受器模块,除了常用的压力、声音、温度感受器之外,他额外添加了嗅觉感受器和电流感受器。水里也是有电流的,这同样是深海生物为了适应无光环境,进化出来的一个特殊探测手段,它们靠接收附近的生物电信号探知周围环境。

    目前这些都是被动探测系统,恐怕还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必须大力发展声纳。声纳是参照海豚和蝙蝠的声纳系统,再解决好水压问题之后,搞出来的深海版声纳。

    飞艇头部尾部各自安装了一组声纳模块,这种声纳模块发射端和接收端是组合在一起的,非常小,也就一只笔大小。

    吴辉特意将几十个声纳模块用蜘蛛丝串起来,只要释放在水里,这就是一个拖拽版的声纳阵列。

    为了降低各种干扰,影响声纳探测结果,吴辉特意准备了一种发射端和接收端是分开的声纳阵列,那是两条非别拖拽在不同方向上的模块链。一条负责发射声纳探测波,一条负责接收各种声纳反射波。

    按理说所有这些信息采集模块汇集在一起,会产生庞大的信息流,如何处理这些信息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繁杂艰难的计算任务。

    但是有生物几十亿年的进化成果可以窃取,吴辉得以非常轻松的解决这个问题。声纳模块的信息处理工作交给一个组合出来的蝙蝠大脑,红外线模块的信息被交给一个蛇类大脑,其他模块都有相应生物的大脑来处理反馈信息。

    然后一个单独的运算大脑负责整合和处理所有这些信息,很轻易的,周围环境的探测结果就变成一个彩色的三维立体全息影像就被生成出来。

    再次给飞艇安装上几组探照灯模块,基本这个‘深海预警机’差不多就成型了。

    现在需要开始给飞艇主体添加循环系统。

    飞艇内部的支撑部分主要参照蜂巢的形状,大量使用六边形结构。

    首先是一个巨大的储藏室,里面堆满了脂肪细胞,专门负责给整个飞艇及其外挂的各模块供给营养。这些脂肪细胞都是松散的细胞结构,简单的堆积在一起。只要把它们送达到所需的个模块处,这些模块自带分解功能,至于排泄功能则是各模块自己解决,这就省下一个好大的内循环系统。

    营养物质的输送则由单向的血管负责,都是从储藏室直通各个模块的插接端口,每根隶属于某个端口的血管上都附带一个肌肉包囊,起到类似于引水泵的作用。

    各个端口待遇不同,像是探测端口基本只需要很细的一根血管就够了,但是发动机往往需要更大的血管,并且发动机需要大量的氧气维持剧烈运动,所以飞艇表面上专门有一层类似于腮的组织,它们负责从周围海水里过滤出足够的氧气来,然后这些氧气通过一种类似于红血球的细胞,被搜集起来,通过一个氧气循环系统,被专门运输到发动机端口,提供给发动机使用。

    至于别的模块,它们的耗氧量不多,基本都是自给自足。

第71章 泰坦一号

    组装如此巨大的生物,需要海量的细胞,不多时,吴辉聚拢过来的海虾就消耗一空。看看手头的工作,貌似才进行了很小的一部分。

    吴辉感应了一下,发现最近的阿米巴种群都在几公里之外,并且数量并不多。深海生物密度还是不够大,远小于浅层海水里的生物密度。所谓浅层海水,多数是指深度在30米之内的海水层。

    因为需求的细胞总量恐怕非常庞大,吴辉发现还是得在浅水层去找,在深海里是不要指望快速调集来如此多阿米巴细胞的。

    吴辉在浅水层调集来一群肉食鱼,让他们在头顶上方的浅水层开始大肆捕猎,所获营养悉数变成由脂肪细胞构成的营养球,再给每个营养球上按个鱼尾巴,这些营养球自己沉入海底,一边下潜一边不断调整资深结构,以适应逐步加大的深海水压。

    不多时,陆陆续续的营养球摇着尾巴,自己找上门来。吴辉将收到的营养球一个个打散,然后组合成所需的各种生物结构。

    在充足细胞供应下,很快的,整个‘深海预警机’全部安装好,调试通畅,吴辉决定让这艘巨无霸试航。这个二十多米长的巨大身躯在深海里滑过,给人感觉非常震撼。

    随着喷水发动机的启动,一股股水流被快速喷射出来,发动机运转越来越快,水流从一股股喷出慢慢变成一个持续的强劲水流。

    在水流的推动下,巨无霸的慢慢起步,开始逐渐加速。吴辉稍稍感觉一下,加速得有点慢啊。

    他瞅瞅发动机,六个发动机长度都有一米左右,放在二十米的艇身上,显得非常渺小,看来还得加大发动机的尺寸。

    吴辉尝试一直提速,直到它的最大速度,将近20公里/小时,这时又发现一个问题,整个飞艇结构,虽然都是由类似于虾壳的物质构成,本身有很大弹性,但是在剧烈水流冲击下,还是发生了无规律的颤动,是的,就是颤动,那种拿刀片快速划过水面时产生的颤动。

    这个颤动不是整体性的,只是在部分水流冲击严重的部分发生颤动。这只能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材料硬度不够,再一个形状不合理。

    吴辉发现,如此巨大的结构,都采取柔性联结,一根主体骨架都没有还是不行,一旦快速运行起来,这个由虾壳组成的巨大飞艇体,外形被迎面水流挤压,发生巨大变形。

    吴辉不得不将所有模块都卸载下来,然后重新组合艇身。

    这回他选择了一个类似于鲸鱼的骨架,然后铺上虾壳构成的外覆面之后,先装上发动机进行流体性能测试。

    随着速度的增加,变形幅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