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反转人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如果这搞机械行业,可不是光有政策和投资就行的,还要有时间,十年的时间,应该够省内的工业基础起步了,可是这十年如果光是投入,不出政绩,别说上面的人了,就是省内,恐怕都有人要指着自己的鼻子来骂娘了吧?
    李逸帆一看杨玉河的神情,立马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于是马上接着说道。
    “当然,在注重,工业发展的同时,咱们也不能忽略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毕竟咱们也要学会两条腿走路吗,而且这条路,还能够给政府,带来丰厚的收益,这样一来,政府也有钱,能够在工业发展上加大投入。。。”
    杨玉河一听这话,也感觉松了口气,对头,注重工业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忘了这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吗。。。
    “逸帆,你说的都是比较宏观的,你能不能在说的详细一点。”
    夏青禾突然问李逸帆到,他对李逸帆的点子也很感兴趣,可是总是感觉说的有点太宏观了。
    “那好,我就来说说,就比如咱们省城,就有很好的工业基础,和汽车制造业的基础,在省城,有咱们华国的老牌火车车头的制造中心,还有大型的钢铁冶炼厂,还有很多机加工单位,以及农业用机械制造单位。还有华牌汽车就在省城吧?听说他们现在在和德国宝马谈合作的事宜,一旦谈判合作成功,那么宝马在国内的生产基地,就将落户省城。就拿这个华牌汽车制造公司来说,咱们就不能光顾着和外资合作,他们也有兼顾自身品牌的雄心吧?不说别的,在说说我自己,其实我自己,也有要进军机械制造业的打算,而且还是和汽车制造业有关的。”
    李逸帆买了关子,然后就开始让自己的产业上来绕,而杨玉河和夏青禾一听这话,顿时也来了兴趣。
    “哦?逸帆,你也打算进军汽车制造业了?”
    “嘿嘿,倒也并不是全盘进入,其实我打算进入的就是汽车制造业的一部分,也不卖关子了,其实就是汽车变速器的生产单位而已。杨叔叔,夏叔叔,你们也许不了解,这汽车生产,最关键的就是三大件,一个是发动机,还有一个是底盘,另外一个则就是变速器了。就目前而言,这发动机和底盘技术,都是需要长期的技术,数据积累的,而在变速器的制造领域而言,这个虽然也是同样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可是入门的门槛,相对于发动机和底盘来说,就相对比较低。咱们国内目前有一汽,二汽,上汽,东风这样的老牌汽车制造厂,可是说道底子上,真正有自己独门技术的却根本没有几家,全都靠从外资哪里引进技术才成。尤其是这变速器,现在国内已经发展到自动变速器为主流了,可是在看看我们国内,还在使用老掉牙的手动变速器,这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商机,未来如果全国的汽车行业要是发展起来的话,光是这个变速器的市场,就要有上百亿的规模,所以你们说这个行业,有没有潜力可为?”
    李逸帆这番话算是说道了点子上了,光是一个汽车用变速器的领域,未来的市场规模就要有上百亿,那么其他的零配件呢?整车的市场规模呢?
    杨玉河和夏青禾不是草包和笨蛋,李逸帆只是以点带面,他们就很快想到了全局,别的不说,就算是把几个关键的零部件的单位给做好了,那还了得?
    光是这些,恐怕就要有数百亿的规模了吧?而再看看现在北省的全省每年的gdp规模才多少,也不过才千把个亿左右,如果要是能够把这些产业给做大做强了呢?
    诚如李逸帆所说,以点带面的突破,一个小小的变速器,看起来好像很简单,可是这里面就涉及到特殊金属的冶炼加工,还有机加工领域,还有机电工曾领域,如果把这些全都加在一起的话,那这样的产业如果形成规模的话,在经过华国这么大的市场一个放大,这可就是要有上千亿的规模了吧?
    甭说是吞掉了整个华国的市场,哪怕在这个市场上,占据了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份额,那么光是靠这些市场份额,就能够让北省一跃成为国内著名的经济强省了吧,说不定可以和南方的江浙和粤东比肩也说不定。
    如果北省要是能够达到那样的经济规模,那咱们在共和国的政治版图 上的地位,也就显而易见了。
    一瞬间,杨玉河和夏青禾就同时动了心了!
    这华国的鲁尔区,好像是很有搞头的吗!?(未完待续。。)

688。 自成一系
    李逸帆接近所能的忽悠,引起了杨玉河和夏青禾的沉思。
    李逸帆所说的什么汽车变速器,他们并不是特别的了解,毕竟他们也不是专业的工科出身的专家,但是李逸帆所说的意思,他们却明白了过来,李逸帆想表达的就是,要把北省,甚至是整个东北,重新变成国内的工业中心。
    如果要是真的能够确立东三省这样的地位的话,那么对于他们今后在国内政坛上的道路,却是有着莫大的好处的,这一点李逸帆没有明说,但是他们却想到了。
    共和国成立以来,东北三省,在国内的政治版图上就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政治地位,不过后来因为某位东北王的叛乱举动,这就让东北三省在国内的政治版图上的地位,被无限期的削弱了。
    所有这三省之地在建国后的几十年里,一直也就是国内的资源输出地,和工业产品输出地,虽然在经济版图上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但是在政治版图上的地位,却一直不曾凸显。
    要知道早些年建国的那些国内老一辈开国元勋,也并不是圣人,那一代的领导人,大多数来至南方诸省,但凡是人,毕竟心里都会有那么一点本位主义。
    所以上位之后,难免会在政策或者经济资源方面,对自己的老家进行倾斜。
    后来国内的某位林副总,虽然率领着四野横扫南方之后,但是在国内的政治版图上,来至东北的高级领导干部却一直不多。尤其是后来林副总挂了之后。北方派系。更是在国内权利中枢一直被打压,而北方几省,也就彻底的沦为了南方诸省的资源输出附庸。
    这样的问题,一直到九十年代,甚至一度发展到了一个高峰,为了某个政治派系的本位主义,整个国家的政策和经济资源,都在像国内的东南方倾斜。结果就早就了浦海一代的快速发展,而整个东三省则是迅速的沉沦了下去。
    南方的工厂需要煤矿,要铁矿,国家直接批条子,以低于市场几倍的价格,往南方运输,这样的输血,也是东北的诸多大型国企,迅速沉沦下去的主要原因。
    在之后,东北国企举步维艰的时候。国家领导人更是干脆就来了个一刀切,那些给国营工厂干了几十年的工人们。不但没能成为第一批享受到国家应有的退休待遇的员工,反倒是成了国家的第一批下岗员工。。。
    大量的工人下岗,大量的人才随之流失,国家的重工业随后,可以说是陷入了将近十年的举步不前的地步。
    虽然这几年上层的领导人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可是很多人却依旧是没有想起,该如何来振兴东北的经济。
    而北方诸省,则是好像彻底的沦为了南方官员们的试验田,大面积的轮换,诸多的南方官员到北省就职,很多人认为这是防止山头主义,窝案的好办法。
    确实北方几省在腐败方面,确实是走在国内的牵头,可是这样大面积的官员轮换,难道就能够给北方几省带来清廉吗?
    这些官员,大多数考虑的都是如何能够迅速的提升他们的政治地位,能够给上面的领导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他们的眼睛里,一般都是只有gdp,所以什么赚钱,搞什么,根本就不考虑什么费效比,什么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些可用资源的东西。
    所以很快小兴安岭一代的树木,被砍伐的几乎都差不多了,北省的几个大型煤矿和铁矿,很快就被采空了,甚至连共和国最大的油田,也在不计规划的乱采之下,濒临匮乏的危险。
    至于原来所谓的风吹草低见牛羊,棒打糜子瓢舀鱼,所谓的冬天的白山黑水,和夏天的青山绿水,更是早就不见了踪迹,留下的就只是一地的狼藉。
    甚至李逸帆还听说过一句官话,在津门混得好就进京城,在津门混不好就去东北,这就很恰当的形容了,北方几省在国内官场上的尴尬地位。
    从经济和资源的角度来讲,这三省对国家很重要,但是从政治的角度而言,这里不过是几大派系官员,实现自己政治手腕的试验场而已。
    而在国内的政治版图上,别说是上面的九大长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