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式秘书2-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式秘书2 第三章 16(2)
黄一平在阳城市府工作十多年,近年又跟着冯开岭这样一位极度重视舆论宣传的领导,这方面的路数自然相当熟悉。他花了些时间上网查询,选择近年具有全国影响的几大工程,下载了大量资料,很快便从几个不同角度,找到“鲲鹏馆”项目应该建、必须建、而且需要尽快建的若干理由——  
  其一,利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案。 
  阳城是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群众文化先进市,什么京剧之乡啦,绘画之乡啦,山歌之乡啦,几乎每个县都有类似的荣誉称号,基层乡镇更有若干获得全国或省里命名。而且,阳城本身就是全国闻名的体育之乡,光是奥运冠军就出过好几位。可是,与此极不相称的是,全市文化、体育硬件设施却严重短缺。此前数年,市文化局、体育局已经多次打报告再三申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纷纷提案反复呼吁,要求改建陈旧落后、拥挤不堪的演出和竞赛场馆。无奈,现有场馆多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建筑,且基本都坐落在繁华的城市中心区域,改造和扩建难度非常大。因此,每到人大、政协例会,收到的提案一年比一年多,疾呼的声音也一年比一年高,有些措辞相当尖锐、激烈,到末了却依然束之高阁、无人过问。这次,黄一平特意从阳城人大、政协网上,把这些陈年提案下载打印出来,又让文化、体育部门提供一套数据翔实、论证充分、更有说服力的材料,证明阳城市区的文化、体育场馆之改善确已到了十万火急的程度。这样的呼声,自然极具民意性,更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 
  其二,巧打“协助省城办赛事”的旗号。 
  N省是东部有名的大省,近年省委提出了“经济强省、科技强省、文化强省”的口号。经过不懈努力,省城获得了五年后举办某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资格,目前正在加紧建设场馆。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像这样规模的体育赛事,虽然是以省会中心城市的名义申办,却因为场地、时间、人流量的限制,不可能所有项目全部放在省城,有些比赛项目必须分散到周边城市。因此,省里提出了“全省办赛事”的口号,而周边好多地级城市也在摩拳擦掌,准备借此东风争办某个单项,一展各自的城市魅力。阳城距离省城只有两小时车程,又是闻名遐迩的体育强市,如果能够争取到更多竞赛项目,那将是一次展现良好国际形象的绝佳机遇,相当于借人家的鸡生了一窝金蛋。可是,争取此类赛事并不只是嘴上说说,也不看你拥有多少奥运冠军,关键要看你有无必备的硬件,其中最为核心的硬件便是场馆。话说回来,如果阳城有了“鲲鹏馆”这样的建筑,那么争办若干个比赛项目,自然在情理之中。 
  其三,抓住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契机。 
  阳城地处江北,与江南隔江相望。过去,南来北往的人、车、物但凡要从阳城过江,非得先在轮渡口排上半天队,而后通过驳船慢腾腾摆渡过去,有时遇到风雪雨雾之类的恶劣天气,等上三两天也是家常便饭。那时,大家都有一个观念——阳城之所以吸引不了人、留不住人,完全是因为交通不便。前两年,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阳城长江大桥顺利建成通车,可是,大家又发现,交通便利了的阳城,还是吸引不了人、留不住人,很多从阳城过境的车辆,呼啦一下就从大桥过去了。因此,阳城人这才领悟,阳城真正缺少的是把人留下的资源。
  现在,眼看着周边城市纷纷搞了好多影视城、游乐城之类的人造景点,相继捧回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的牌子,阳城也提出了创建目标,无奈没有什么名胜古迹,便很难将游客量、消费额之类的数据拉上去,创建口号提出好几年,成效总是不明显。现在,如果搞成“鲲鹏馆”这样一个地标性场馆,经常举办一些大型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一定可以吸引周边地区的客流,从而带动整个旅游业,何愁捧不回那个梦寐以求的牌子。 
  四是借他山之石为我所用。 


  为了证明“鲲鹏馆”可能产生的巨大效应,黄一平专门“拿来”了一些外地的成功经验。比如,上海滩上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建造之初的几年间,每年都为这座城市带来数以百万计的旅游人流,产生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效益大得惊人。即便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外地人到了上海,也仍然要花费数十上百元,到那座雄伟建筑上鸟瞰一下。目前刚刚建成的北京奥运系列场馆,虽然虚席以待即将举办的奥运会,暂时不接待旅游参观者,可是盛会之后巨大的后续效应完全不难想见。一江之隔的阳江,几年前搞的那个外形酷似航空母舰的商贸大厦,是当时全省最宏伟、最漂亮的建筑,被阳江人自豪而亲切地称为“航母城”。就是这个“航母城”,因为其独特的地标性特征,不仅成为一个庞大的购物、商展中心,而且还吸引了众多国际国内知名的公司总部集聚办公。如今,在中国东部地区,只要一提到阳江,大家都知道那个独一无二的“航母城”。同样,“航母城”也给阳江城市形象增分不少…… 
  
中国式秘书2 第三章 17(1)
对于黄一平选择的这几个角度,廖志国非常满意。 
  “很好!切入点选得不错,虚实、远近都考虑到了。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是项目未动舆论先行。现在,既然预热的方案成熟了,就可以考虑把声势造起来,先从本地媒体开始,循序渐进,逐步加温。凡是涉及这方面的具体事务,你大胆打着我的旗号,全权处理与负责。唔?”廖志国出国前如此叮嘱黄一平。 
  现代社会讯息发达,营造舆论、引导民意的渠道与平台很多。区区一个阳城,除了传统的日报、晚报、电台、电视台等几家媒体外,还有导报、时报、阳城政府网、广电网、报业网等多家新媒体,以及中央及省驻在本地的若干记者站、工作站,数以百万计的手机短信平台更是直达千家万户。黄一平吹风、预热计划的核心,便是充分利用好这些舆论工具。 
  如何同新闻媒体打交道,黄一平深有心得。 
  过去,黄一平在魏、冯两位副市长手下做事,因为工作的关系,也时常要和新闻媒体打交道。其时,别看黄一平身为市府秘书,整天跟在领导后边人五人六风光无限,可遇到和媒体交往却往往心生怯意,自尊与自信时常遭受前所未有之挫伤,尤其是那几家主流、强势媒体。
  在阳城,虽说媒体种类如上所述林林总总,好像不算太少,可领导们看重的依然还是日报、晚报、电视台等少数几家。只可惜,那几家媒体重要版面、时段有限,偏偏时下领导职数多、队伍大,各种重要活动与指示又多如牛毛,加上中央、省委、本市党政主要领导必须优先保证,因此,副市长之类官员真正能在上边露脸的机会很少。在此情况下,一方面,报社、电视台纷纷出台了很多显规矩、潜规则,名曰规范政务性报道,实质限制几大班子副职的活动报道,并将后者统统定性为“一般政务”。另一方面,副职领导们又特别在意自己参加的会议、视察、接见、讲话,以及分管范围内工作的见报率,不仅要求报纸、电视上报道及时,而且还很关注位置、体量,以显示其职责的极端重要性。如此一来,像黄一平之流的秘书,自然就要频繁与媒体交涉。 
  懂得中国媒体现状的朋友都知道,像阳城这类地级城市,日报、晚报、电视台等几家主流媒体,因为偏居一隅少有竞争的关系,内在质量虽说一般,可垄断性却特别强,自我感觉也特别好,除了市里两个党政一把手以及分管副书记、宣传部长之外,对其余领导基本不太买账,尤其政府副市长、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之类,在媒体上的曝光度极低,有时甚至需要借助私下交情。因此,黄一平之流同媒体交涉,多是仰人鼻息,看人脸色办事,有时就像一只关在风箱里两头受气的老鼠,既要被领导训斥,又要受媒体人冷眼。特别是遇到日报总编、电视台新闻部主任这类实权人物,不得不低三下四点头哈腰,有时还难免遭到羞辱。 
  黄一平自从做了廖市长秘书,这种境况便有了天壤之别。当然,为报此前的一箭之仇,他也不惜做了回小人。 
  阳城日报的那个总编向来很牛,当年黄一平跟随冯开岭时,有时需要关照一下,比如稿子用得及时一些啦,位置好一点啦,删得少一些啦,等等,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