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都市兽医奇遇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方感觉敌不过对手,可以提出认输,让出一部分地盘,对方也就应该适可而止,不可欺人太甚;还有,双方只能明打明斗,不用暗器,等等。如果双方互不相让,便越斗越狠,一直到丢掉性命,也自己认倒霉,不去告官报案。这些规则,因为没有人管理和监督,也就是一些君子协定,忠厚老实或身材瘦弱的人,便都“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或叫“没有长出长指甲,不去揽熟鸡蛋剥”,根本不敢介入竞争的行列,所以猪郎中的畸高收费也就不足为怪了。
(11)
陈家垴的陈武就是这样的一个猪郎中。

  陈武小时侯一边随父亲学艺,一边习武。山上的人们农余时间爱好习武,南拳北棍,多有涉猎,当猪郎中的人更是勤学苦练,不敢懈怠。看他手艺、武艺都很出众,父亲才让他接了地盘。陈武留给人们的口碑,除了厚道和勇武,还有一条是文雅,虽说没有读上三年私塾,却勤学苦读了几本经书文章,说起话来常常夹带着“之乎也者矣焉哉”的,连在附近开学馆的秀才也对他赞赏有加,将他奉为堂中学子们的楷模。陈武安分守己,直到五十余岁,也没有越出自己的世袭领地一步。他心里想的是,一辈子牢牢靠靠地守住前辈交给他的地盘,到老来顺顺当当地交给儿子,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不失基业,就算上对得起祖先下不愧对子孙,就是人生最大的满足。可是,世上的事不尽如他一人所算,偏偏离此不太远的一个人称小刘的猪郎中,最近时常窜进陈武的地盘里来劁猪。这时已经是解放后好几年,但农业合作化尚未开始。合作化运动之后,这祖辈沿袭下来的争斗陋习被彻底扫除了,但陈武当时没有先见之明,对小刘的挑衅行为觉得忍无可忍。他不想失去地盘,也不想把生死角斗留给儿子,故有意在小刘常来的村子守侯。这一天,终于撞上了对头。



  小刘才三十来岁,年轻力壮,手脚灵活,比陈武显得精神饱满。他肩上扛了一条齐眉高的枣木棍。这棍棒是走村串户的猪郎中的标记,平常时上头挂着一个装了可吃一餐两餐干粮的小布袋,要紧时擎在手上,便是对付恶狗或冤家对头的应手武器,而劁猪的小刀子则插在用麂子的皮缝制的小袋子里别在腰间。陈武也带了一条齐眉高的紫檀木棒,其硬度仅次于生铁。双方把并不客气的话说完,以‘文’的方式调和不了所争执的核心问题之后,在有几十位山民围看的空场地上开始了过招。

  第一场比试是“顶棍”。双方共用一根棍棒,各抓住棍棒的一端,顶在自己的下肚角上,蹲下弓箭步,发劲用力,看谁顶得赢。顶棍一靠力气,二靠桩功,互不伤害,这大约相当于在桌面上“扳手腕”的方式,是很文雅的比武。如果以这种方式来结束争斗,对双方都是天大的好事,只可惜一般人都做不到。陈武和小刘咬紧牙关,腮帮子鼓得象咬了个皮球,脸憋得如猪血染了一样的通红,互不相让。在围观的人们的喝彩声中,陈武两次把小刘顶得仰翻在地。

  小刘年轻气盛,满有把握而来,本不将陈武放在眼里,矛盾又是由自己挑起,在众人面前如果服输,脸面也不知往哪儿放。他又羞又恼地说:“顶棍只是比死力气,算不得输赢。你若是不让出地盘,咱用真工夫说话。”所谓“真功夫”就是打了。此时,陈武也只好迎战。

  双方各执自己的棍棒,摆了一个预备式,算是行礼。小刘首先动手,两腿站弓步,双手握棍一个左平扫,打出一招“拦腰棍”;陈武两脚碾地,两腿半蹲,双手握棍前推,一招“悠棍”“当”地将小刘的棍挡住。小刘略微转体,棍头回转,一个右平扫,又被陈武挡开。小刘后退一步,向右转身,双腿成右弓步,两手持棍随身体压向陈武;陈武两手倒把由前向上往后举臂架棍,一招“上步架棍”,又是“当”地一声,架开了小刘的“砸棍”。小刘左手脱棍,右手持棍朝陈武胸口便刺,这一招叫“仙人指路”;陈武身子稍转,站一个虚步,棍由左向右将小刘的棍撩开,反腕一个斜捣,一招“追蛇入洞”,用了七分力,“咣当”响了一声,小刘的棍便被打落在地。
(12)
这一连几招都是小刘进攻,陈武只是招架。小刘看陈武招式从容不迫,心里便开始发急,从地上捡起棍子,抡起一个半舞花,一记“玉女穿梭”朝陈武头上眉心戳将过来;陈武挪开步,抡了一个全舞花,棍绕头一圈,一招“拨云开天”叉开了小刘的棍。小刘越打越快,握棍抡起一个纵舞花,双手托棍朝陈武阴裆挑去;陈武知道这叫“撩阴棍”,是挺狠毒的一招,不敢怠慢,两腿腾空避开来棍,转身抬腿提膝,抡了一个半舞花倒把,向下拨开了对方的棍,这叫“猿猴戏妖”。小刘随即将棍棒上举转变成一个劈头盖脑的“千斤砸”打向陈武的脑壳;陈武跳后一步,握棍护头摆磕,一招“乌龙翻江”给自己解了围。小刘旋风似地转体一整圈,将双脚落了一个叉弓步,棍头向上刺,来了一招“回马刺咽喉”,也被陈武扭转身体,双臂夹棍朝后下方斜着捣出,使了“吕布托戟”捣棍打开。

  打了这么多回合,陈武吃准了小刘的套路,无非是扫、挑、扎、砸几招,觉得自己应付有余,便有些大意松懈,更没有主动进攻将小刘打翻在地让他不能还击的想法。他想再接几招,让小刘明白对方是在让他,自己停止攻击,双方得一个平手,面子上都好看,以后互不侵犯也就罢了。倘若稍稍发狠,可能只要一招便可结束争斗而使小刘永远不敢再来冒犯。就在小刘两脚向前纵跳一大步、双臂高举棍棒从头上一记“腾空劈棍”打下,陈武双手将棍举过头顶准备以“孙圣降妖”接招时,没提防小刘竟然双手弃棍,空着身子扑向陈武,一下子将陈武撞了个仰面朝天倒在了地上。与陈武把小刘从身上推开的同时,一柄尖利的小匕首刺进了陈武的腹腔。

  这是小刘腰间别着的麂皮袋子里暗藏的、山上猎人常用来剥麂子、野兔皮子的小匕首。

  匕首还插在陈武的腹部,伤口汩汩地向外冒血。围观的人们“哎呀”、“啊呀”地乱叫,有的人在指责小刘使用暗器不光明磊落,但谁也不敢上前扶持陈武。陈武没有立即拔出匕首,他知道自己受了致命重伤,如果立即拔出匕首,鲜血毫无阻碍地喷涌而出,自己死得更快。他咬着牙,挣扎着站立起来,揪住有些发呆的小刘的前襟和一只胳膊,将他狠狠地摔在地上,没容他翻过身,抄起自己的檀木棍,用尽全身最后的力气向小刘的后脑勺劈去。

  小刘轻轻地哼了一声,身子抽搐了几下,再也吐不出气来了。

  陈武在被抬回家的路上也咽了气。
(13)
陈武死时,小儿子陈山才四岁。两年之后,陈山的母亲也因病去世。

  陈山小时候由长自己十几岁的哥嫂抚养长大,读到了高中毕业,长得象父亲,高大魁伟,相貌堂堂,性格也象父亲,刚强勇猛,善良厚道,因为读的书比父亲多,脑瓜子则比父亲稍见灵活,不那么呆板。这时,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大学停止了招生,依赖哥哥在公社兽医站工作,兽医站扩招时,哥哥把自己分得的一个指标没留给儿子而给了弟弟,于是陈山也进了兽医站当起了兽医。除了跟哥哥和其他师傅学艺外,闲时陈山也练习武艺,然而更大的兴趣是读书,不管是父亲留下来的《黄帝内经》、《元亨疗马集》、〈汤头歌诀〉,据说名医华佗被曹操杀害以后,儿子将父亲留下的著述付之一炬,旁人从火堆里抢下的那张唯一仅存的〈公鸡阉割术〉,还是从“破四旧”废纸堆里偷捡来的几本古诗旧赋,新发的《毛泽东选集》和《毛主席诗词》以及报刊上稍有文采的文章,看起来就不忍释手。他把各种各样新的老的只要能弄到手的有关兽医的书籍反复啃读,并在实践中印证和总结,因而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进步都很快。后来,陈山和一个从上海下来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结了婚,才和哥哥分开过日子。儿子出生才两岁,按政策,妻子如果是独身可以回城,但不能带儿子。妻子的父母要女儿回去,妻子问陈山,陈山说,你要是想走你就走吧,如果你在那边过得好,我为你高兴;如果你想念我和儿子,你就每年都回来看看;如果在那边过得不顺心,随时你可以回来,这里永远是你的家,我和儿子都等你,我一生一世只爱着你一个女人。陈山和妻子办了离婚手续,将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