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化妆品好坏知多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提。不伤害皮肤、不违背保养原则的美白,才能长期使用。

正确的美白观

前面提到:因为爱美,所以才要美白。因此,美白成分,最好不要背离护肤的原则。

目前化妆品所使用的美白成分,有些只是为了淡化色素而美白,不但不具护肤功能,甚至会伤害健康细胞。

所以,若你真的要长年累月地使用具美白效果的制品,就应该选择安全、无副作用的美白成分。

另一个美白的配套措施是防晒。防晒做得好,美白没烦恼。

避免制造黑的机会,不使用美白制品,照样可以白皙无暇。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笔者假日逛街时,会刻意地走近化妆品柜,实地了解销售人员的推销术。发现现在的专柜小姐,除了极力强调产品的美白效果之外,还不忘推崇成分的安全性。

但不论哪个牌子,哪一种成分,在专柜小姐三寸不烂之舌的说明下,都成了既安全又速效的宝物。

笔者常想:我是专业人员,多问多听装糊涂,可以帮助我了解化妆品真实的销售状况。但专柜人员的这一套说词,听在一般消费者、想美白的女性耳里,会发酵成何种结果呢?消费者真的很难从业者的口中获得正确诚实的说词。

选择美白成分的基本原则

照理说,必须具有美白作用机理的物质,才能称为美白成分。像是熊果素、曲酸、维生素C等,都是常见的美白成分。虽然同样可以美白,但这三者对皮肤的美白方式是不相同的。

若从使用者的需求角度来看,凡是使用后可以让皮肤白皙的化妆品,就是美白化妆品。

对使用者而言,去解释美白的机理,其实是多余的。像是民间耳传的偏方,而且安全无副作用,谁管它有没有道理。

其实,有些美白成分对皮肤并不安全。

其可怕之处在于使用时不易察觉刺激性或伤害。往往到了问题发生了才猛然知觉,且情形已经不可收拾了。像是汞类制品即是。

当然也有立即发生刺激过敏现象的美白成分。虽是少数,却能及早警觉,像双氧水、民间的一些偏方(例如槟榔叶)。

所以,为了皮肤健康,唯有认识美白成分的个别性质,才能做好预防工作。

笔者将安全的美白成分用“☆”表示;危险的用“◆”表示;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值得长期信赖的用“○”表示;安全但不宜经年累月使用者以“△”表示。

美白成分看这里

1。 维生素C(VitaminC)☆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Ascorbicacid)。是一种强还原剂,具有抗氧化作用,也可称之为抗氧化剂。可以还原黑色素成淡色的麦拉宁。

维生素C的美白效果,跟本身的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可以发挥美白作用的是L型,即左旋的维生素C。天然的维生素C就是L型的维生素C,而合成者通常混合着D型与L型两种。

D型的维生素C,是不具生理活性的。

所以,有些以维生素C维美白成分的化妆品,会强调用的是L…Vit。C。

维生素C淡化黑色素的方式十分的温和安全。其作用对象主要是已经形成的黑色素,安全上是可以放心的。

但众所周知的,维生素C不耐热、不耐光,容易接触空气而氧化。所以,在利用上必须加以保护,才不会失去还原力。

同样含维生素C,美白效果并不相同。

化妆品制造上用两种方式来利用维生素C。一是将维生素C制成油溶性物质,例如VitaminCstearate(或Ascorbylstearate)、VitaminC2,6…dipalmitate(或Ascorbyldipalmitate)。这除了可以稳定维生素C的还原力之外,还有利于制剂易于渗透入皮肤中。

另外的方法是,将维生素C制成硫酸镁盐(Magnesiumascorbylphosphate,APMg)再利用。据悉,APMg经皮肤吸收后,可以被皮肤内的磷酸盐分解酶所分解。分解后,维生素C可释出执行还原工作。

比较之下,未经改良的基本型维生素C,在利用上就有些麻烦。

基本上,直接将维生素C加入化妆品的配方中,其效果是不佳的。特别是一些含有水分的制品,像化妆水、美容液、乳液、面霜等,维生素C都会自行氧化而失去作用。

市场上有一种个别包装维生素C粉末的美白粉,让使用者在涂擦前再开封与化妆水调匀使用。这种方式,就是在确保维生素C的效用。

所以,绝对不要嫌麻烦,自作聪明先调配好,或为了节省,放着用好几天。其实效果早就不见了。

维生素C还有一种方式可以利用,那就是以包裹的方式,先将维生素C包裹在如胶囊瓣的微粒子中,再加入化妆品制造。

所谓胶囊般的微粒子,是指磷脂囊或称微脂粒(Liposome)、微粒子(Nanopartical)等磷脂质组成的空心球。

这种空心球,可以将维生素C填充入其中,并有效的携带入皮肤的里层,在崩解释放出维生素C来进行美白。

此外,试管中的试验也证实了:维生素C具有抑制酪氨酸酶活化的功能。

所以,只要维生素C真的能够渗透到皮肤的基底层,其美白效果是双重功效的。即还原黑色素与抑制黑色素的生成。

2。 曲酸(Kojicacid)☆

人体内的铜离子,具有活化酪氨酸酶的作用。

酪氨酸酶是黑色素形成的主要酶。因此,诸多的美白成分,其美白效果的参考指标都是以能否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为依据。

曲酸可以与铜离子结合成惰性物质,使铜离子无法再与酪氨酸酶结合。因此,可抑制酪氨酸酶进一步行动。在美白方式上,称之为“螯合”,即抓住铜离子的意思。

曲酸本身取源自米曲菌,是自然发酵过程中的产物。对人体、皮肤均无害。

利用上,也有技术上的问题要克服。基本型的曲酸,除了会螯合铜离子之外,对其他多价金属离子也会产生螯合。再者,配方上必须是酸性,且需有抗氧化剂的搭配,才不会有变色的现象。

因此,读者在选择曲酸为美白成分时,应注意到配套的成分,最好是加入抗氧化剂,像是维生素E、BHT、SOD、β…Carotene等。

另外为了减少紫外线的作用,紫外线吸收剂也不可少。偏酸性的配方,对于过敏型肤质可能造成针刺般的过敏反应。

目前新一代的曲酸利用,其方式类似维生素C,即制成油溶性的曲酸。典型的成分为Kojicdipalmitate(或kojicaciddipalmtate),商品名称为KAD…15。

制成油溶性之后,配方上对酸碱的适应范围大,也不会先行与其他金属离子螯合,同时不易变色,可以免去紫外线吸收剂的使用。

所以,选购上应以油溶性者为佳。

3。 对苯二酚(Hydroquinone)◆

对苯二酚,在医药界市可以使用的。

但放在以护肤保养为宗旨的化妆品领域来说,则是具危险性的成分。基本上,化妆品禁用对苯二酚。

对苯二酚具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以及破坏已经形成的黑色素细胞的能力。

医界以2%…5%的外用药膏来治疗皮肤表层色斑。通常还会搭配果酸换肤来提升代谢效果。

但不论如何,药膏是用来治疗,不是拿来美白保养用的。

所以,即便是你有办法买到含有对苯二酚的药膏,也不建议你自行使用。

以来,对苯二酚过渡使用,会引发细胞毒性反应,对皮肤造成伤害。二来,对苯二酚非常惧光,产品容易变色、变质,往往需要配合大量的紫外线吸收剂或抗光剂,例如偏二硫化钠(Sodiummetabisulfite),对皮肤来说,是一大负担。

使用期间,皮肤普遍有泛红现象,医师称之为正常副作用,但这其实就是刺激过敏的表征。

所以,除非是有明显的色斑必须求助医师,否则整脸大面积的涂擦,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

4。 熊果素(Arbutin)△

熊果素的流行风,应该是资生堂广告带动的。护肤美容院则称之为“捕黑素”。

熊果素取自植物,为越橘科植物,熊果叶萃取而得。其分子结构中,有对苯二酚与葡萄糖。

美白作用于对苯二酚相同,即抑制酪氨酸酶的活化。但因为结构中的葡萄糖分子,使得刺激性大为降低。

熊果素的作用速度比维生素C快,且与对苯二酚比较起来,无立即的刺激性。但这并不表示对皮肤绝对安全。

熊果素渗入皮肤中,仍必须还原对苯二酚的型态才能发挥作用。

笔者并不同意民间业者将熊果素提升为既能美白又可护肤的优良成分。

读者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仍应停用,搭配其他较温和的成分持续拥有白皙肌肤,才是安全有保障的作法。

5。 谷胱甘肽(Glutathione)☆

谷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