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九项全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这活计咱确实没干过,但咱也是有两把刀的。至少你说清楚个尺寸构造,咱帮你加工加工零件啥的,绝对没问题,至不济也不至于丢人!不信咱试试!”

刘老爷子确实想要掺和进来,在越来越老小孩儿的他看来,自己动手搭建‘筒车’绝对是一件很好玩儿的事儿。如果只能干看着,却搀和不进去,那可太遗憾了。

再说了,刘老爷子自认自己的动手能力其实还是不错的。

无论是华夏的国画家,还是西方的画家,往往向专业周边都会颇有涉猎。通常他们不但是画家,还是雕刻家,书法家,或是其他某种工艺方面的大匠。比如文艺复兴三杰,就无不如是。

刘老爷子也不例外。

这老头儿也常常会自己制作一些雅物送给友人,或是供自己把玩、使用。比如纸镇、印章、笔洗、笔架之类。

而且,刘老爷子刻的印章,在华夏的文人圈子、艺术家圈子中,还算是小有名气。虽然算不上最顶尖那一流,却也算得上是精品级别。

所以,论起动手能力,这老头儿自认还是颇为不俗的。

所以,也就难怪这老头儿说起话来会信心满满,在他看来,他的水平虽然无法自己独立建造一架合格的筒车,更没法与能够搭建出那间巧夺天工的竹庐的张劲相比,但是凭他的刀工,至少帮忙加工些诸如‘提水筒’、转轮竹骨之类,简单的筒车零件还是没有问题的。

最后,刘老爷子其实还有一点小心思。他也想让张劲帮自己也架一个筒车,或是从同一个筒车上分流点给自己。

虽然这寒水溪的水太冷,如果不经曝晒和温泉水勾兑,不管是浇园子还是养鱼,都不太适合。但是这水是好水,如果用来泡茶、做饭,绝对超级棒。至少比水龙头的自来水强百倍!

如果搭建筒车的时候,有自己动手帮忙的话,自己提出分流一些,可就理直气壮多了。

见到刘老爷子一脸迫切的为自己争取参与其中的权利,张劲再次翻了翻白果眼,口气不屑的说:

“你还真别不服气,等一会儿我给你比量一下,你自己看着掂量,觉着真能配得上咱家的手艺,再开口说话也不晚!”

说完,张劲也不废话,对何清浅一笑,让她继续在那里坐着休息之后,起身钻进了小楼。不过是几分钟后,张劲就提着一袋子工具再次走了出来。袋子中装的自然是张劲用来做木匠活的工具,出自‘北胜天的执着’副职业套装的一部分。

在刘老爷子和何清浅的注视下,张劲很从容的来到竹堆前拉过一张小凳坐下,然后有序的从袋子中一一取出锯、刀、斧、凿、刨、铣等诸般器具,在面前的地上一字排开。

接着,张劲令人震惊的表演开始了!

在一把尺许木工锯和一些木匠刀凿的往复游走下,一根根毛竹被飞快的分解。米许高的竹山在刘老爷子和何清浅瞠目结舌的注视中,飞快的变矮变少。

前后不过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整座竹山就彻底消失不见。化作张劲身侧另一边摆满地上的一个个长短不一、或短或长、或曲或直的构件。

张劲的动作太快了,快到两个瞪大眼睛旁观的人,都看不清锯子往复的频率,看不清竹刀挥舞的痕迹。只觉着张劲就像在变魔术,似乎在一眨眼的功夫,就把一小座竹山变成了一地的竹制构件。

短短时间内,就已经把所有毛竹都处理一空的张劲,施施然的收起‘北胜天的执著’后,这才朝旁边早已经傻了眼的刘老爷子挑衅的说道:

“现在你还认为你那两下子能帮得上忙么?老劲我这叫厚道,让你这老头儿又免了一次丢脸的机会。不然,你笨手笨脚的在咱面前‘班门弄斧’,可就贻笑大方了。那可是丢你自己老脸的事儿!”

不轻不重的刺了这已经无语的老头儿两句后,张劲才继续耸了耸肩膀轻松的说:

“不过现在你就算是想帮忙加工个零件儿啥的也不可能了,你看,所有零件我已经全部搞定了。”

说着,张劲向身边摆放杂乱的竹制构件努了努嘴。

听了张劲的话后,之前就被张劲加工竹构件时那仿佛录像快进似的动作,惊得已经愣了快一个小时的刘老爷子,这才艰涩的咽了口唾沫。也顾不得和张劲在口头上争锋,一脸难以置信,干巴巴的说:

“你这就……弄完了?”

张劲一派轻松的耸了耸肩膀后,说道:

“这么简单的东西,难道还要多费劲么?这筒车可比我温泉边的竹庐,简单多了。不过就是一个水推的大轮子,和二三十个提水竹筒罢了。

想当初,我那间竹庐,还有竹庐前后的竹林,一全套加起来,从采竹、伐竹、到栽种、加工、搭建,一共也不过用了我小半天的功夫。这么一个简单的筒车能费啥劲?”

张劲回答的很理所当然,刘老爷子和何清浅却是一脸的难以置信,他们被张劲的话震惊了。

第642章 叶红的电话

当时张劲搭建竹庐的时候,刘老爷子已经因为他那位惠市政府大主任的儿子的原因而被扫地出门,何清浅也是与张劲若即若离,所以,当时只有孔小黑脸在当场旁观。刘老爷子和何清浅这俩人,自然也就不清楚竹庐搭建的过程和所用时长。

所以,此时刚初次得知,这间温泉旁的竹庐,以及周边萧疏排布的野逸竹林,竟然只用了张劲半天的功夫的时候,这俩人自然被惊的合不拢嘴。

那个精致精巧,做工精细,处处显示出超高的工艺水准的竹庐。虽然体量不大,但是从檩子、椽子、柱子,到帘子、竹瓦、竹墙,就算这俩人没仔细数过,也知道构件绝对数以几千计!

而且,从构件榫合程度来看,从细节处理来看,从机关精巧程度来看,这精致的仿佛工艺品的竹庐更应该是慢工出细活的精细活计。就算是十几个娴熟工匠一起合作,完成这间竹庐花上个十天半个月,也算不得慢!

张劲所说的,一个人忙活,小半天就能完成从备料、到加工、到建造、到使用的整个过程,让这间美轮美奂的竹庐拔地而起,这实在太过匪夷所思。

一时间,何清浅和刘老爷子被张劲的话,冲击的很是有些发懵。心里更是一百个不信!

何清浅和刘老爷子的不理解,其实倒也正常。所谓隔行如隔山,以他们的眼界,以他们的想象力又如何能够了解到真正的‘宗师级’大家的神奇程度呢?

他们以为,那些构件一个个榫合的如此完美,肯定是经过精细测量,经过如琢如磨的反复精细加工,才能如此至臻完满。自然要花费大把大把的时间。

但是他们绝没有想到,对于宗师级‘机关师’来说,对于拥有十级圆满的‘精细制作’的大匠来说,眼睛就是一把精确的尺子,手就是最精密的机床。只要心有构想,那么随手制作出来的构件就能几臻完美,不用反复加工,不用仔细丈量,就能几乎不差毫厘。

比如说眼前这一地的零零碎碎,如果何清浅和刘老爷子,拿出一个足够精密的量具,将张劲刚刚加工完的这些筒车构件仔细整理比对的话,便会发现,一个个将来筒车上用来盛水、运水的尺许竹筒,绝对形制统一。粗细相仿不说,而且长短相差绝对不超过百分之一毫米!一根根将来作为筒车轮骨,长度两米许的竹竿,同样长短相差不超过百分之一毫米!

传说中,手艺精湛的师傅,眼力能分辨千分之一毫米的差距,不用机床,手工操作误差不超过十分之一毫米!从张劲的成果来看,这个传说似乎并不是虚夸。

因为张劲表现出来的手法,可是比传说还牛一些。

……

在何清浅和刘老爷子的目瞪口呆中,调侃完刘老爷子的张劲,也没有继续吹嘘自己的水平,而是双手再次忙活了起来。

随着张劲的双手拖出一片残影的在构件堆中游走不休,数以百计的竹制构件,如之前增加时的频率一般,飞快的减少着。一个直径足有四米多许的竹轮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快的成型。

那种魔幻的手速,巨大竹轮魔术般的从无到有,让两个旁观者都有种看仙魔大片的感觉,恍如梦中。

十几分钟后,在何清浅和刘老爷子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张劲就已经站起身来,将如小型摩天轮一般的筒车斜斜的拎了起来。伸手在刘老爷子发直的眼前晃了晃后,嚷嚷道:

“前期的加工工程搞定,现在我们就去寒水溪边,安装。你这老头儿不是想帮忙么?喏,那边还有几个用来做支架、转轴、输送水路的竹件儿,和一些用来固定的玩意儿,你带上,跟我们一起过去吧!”

说着,一只手单手轻松托着巨轮的张劲,伸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