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皇帝全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望的司马昱尤其注意考察。有一天,桓温与司马昱及其同父异母兄武陵王司马晞同车到郊外游玩。桓温早做了准备要测试他们二人,突然命人狠狠地擂大鼓、用力地吹号角。响声突发,惊天动地,驾车的马受惊,狂奔起来。桓温要看看这两位宗室亲王身处险境时是何神态。那武陵王司马晞,虽荒于学业,却以武勇著称,常聚集勇士,接纳豪杰,讲习武术。这时却吓得面无人色,连连乞求止马下车。桓温心想,武陵王不过是银样蜡枪头,从此对他甚为鄙视。再看司马昱,却稳稳地端坐在车中,泰然处之,面无惊惧之色。桓温十分佩服,也有所畏惧。

司马昱不但为桓温所惮服,也为时望所推重。建元二年(公元344年)八月,康帝病危。权臣、外戚庾冰、庾翼,就打算立会稽王司马昱为嗣,以继帝位。但因中书监何充反对,才立了穆帝司马聃。

司马昱虽以三朝元老和宗室亲王的资格长期辅政,但并无经国济世谋略,朝政大权都掌握在权臣桓温手中。桓温早有代晋称帝野心,希望通过北伐,建功立业,收取时望。但事与愿违。他于永和十年(公元354年)、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太和四年(公元369年)三次北伐,均未成功。遂与郗超密谋,于咸安元年(公元371年)十一月,以太后名义废黜皇帝司马奕。他选中年过半百、徒有虚名的司马昱来戴那顶傀儡皇帝的桂冠。司马昱于是即了皇帝位,改元咸安。

桓温虽把司马昱扶上皇帝宝座,却把他当作傀儡。他对好习武事的太宰、武陵王司马晞一向反感,又十分猜忌,遂诬司马晞及其子司马综等谋反,收付廷尉问罪。司马昱对着这些人泪流满面,而不敢有异言。御史中丞按桓温的意旨,请诛武陵王。司马昱下诏说:“此事令人悲痛万分,听也不忍心听,又怎能说出口来。请予另议。”桓温又上表,要求将司马晞处死,言词强硬,逼司马昱立即照准。司马昱实在忍无可忍,乃亲笔写诏书给桓温,道:“如果晋朝尚可延续,请大司马便奉行前诏。如果天命已改,晋朝大运已去,我请退位,以避贤路。”桓温见状,只好不再坚持诛杀,但还是将司马晞废为庶人,全家流徙到新安郡。此时的朝廷大权完全被桓温一手把持,司马昱日夜提心吊胆,惧怕被桓温废黜。他常常夜观星象,判断是否有被废黜的征兆。他悄悄地向桓温的亲信、中书侍郎郗超探听:“安危祸福,我并不计较。但我想知道,不久前的废立之事,还会不会重演?”郗超说:“请陛下放心。大司马正忙于安顿内政,经营外事。我以身家性命担保,决不会再行废立。”司马昱才略为安心。当郗超请假省其父时,司马昱感慨地说:“国家之事,一至于此,不可收拾。全由我无回天之力,深为惭愧。”又哽咽着吟咏庾阐的诗句:“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说着,泪下如雨,打湿了衣襟。

司马昱一生,处于东晋政权多事之秋,本身又无才智挽回江河日下的颓局。面对权臣,惶惶不可终日。政治上不得志,个人婚姻生活也不美满。他先娶骠骑将军王述的从妹为妃,生下5个儿子,其中3个早夭,剩下老大司马道生和老二司马郁两。道生立为世子,却无德无才,不堪造就,终于和母亲王氏被幽废而死。老二倒是聪明孝顺,见他哥哥的无礼行为,常常规劝,因而深为司马昱所看重,可是,长到17岁时,竟得病死去。诸姬10余年皆不生育。司马昱因无子嗣,十分烦恼,便请来善于相面之人,逐个相看其姬妾,希望能找到可以生子之人。不料全部相看一遍之后,相面者说:“都不是能够生子之人。”于是只得再把家中粗使的婢妾也叫来相面,轮到一个叫李陵容的织坊丫环时,相面者忽然惊叫起来:“这才是能生子的人!”只见此女长得又粗又壮,皮色黝黑。司马昱盼子心切,也顾不得美丑,便让此女与他同居。没想到这个丑女人真的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叫昌明,老二叫道生。有了后嗣,司马昱的心情自然好了一些,不过,一见到那位黑塔似的夫人,总还是提不起精神来。

自当皇帝以后,看到国家危机四伏,江河日下,面对桓温那种咄咄逼人的样子,司马昱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忧惧中生活。虽然50岁刚出头,登基不过半年多,他那本来星星点点的白发,却已经迅速扩展,满头苍苍,他的身体也日见虚弱。成安二年(公元372年)七月,司马昱终于一病不起。临死之前,他仍对大司马桓温心怀恐惧,一日一夜连发四道诏书,请桓温来安排后事。傲慢无礼的桓温却一再推托不至。司马昱自感将亡,不能再拖,遂立了11岁的儿子司马昌明为皇太子,但惧于桓温的淫威,又遗诏:“请大司马桓温按周公之例,居摄执掌政权。”并仿照刘备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的做法,在遗诏中战战兢兢地写上了这样几句话:“我儿子可辅佐的话,就请你辅佐他。如不成器,请你自取天下。”司马昱的遗诏当即遭到大臣的反对。侍中王坦之生气地把诏书当着司马昱的面撕得粉碎。司马昱有气无力地说:“天意不保佑我大晋,又有什么办法。我也是不得已呀。你何必想不开。”王坦之痛心地说:“天下是宣帝创基、元帝中兴的天下,陛下没有权力白白断送掉。”司马昱见大晋有这样忠心耿耿的大臣,十分欣慰,深受鼓舞,胆子也壮了一些。便让王坦之改写遗诏,说:“国事家事都要尊重大司马的意见,如同诸葛亮和王导一样。”写完遗诏的当天,司马昱死去,时年52岁,葬于高平陵。庙号“太宗”,谥号“简文帝”。

第五十四章 孝武帝司马曜

东晋会稽王司马昱在绝嗣多年之后,终于盼来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出生时,正当东方始明,司马昱因此给他取名曜,字昌明。

司马昱做了9个月的皇帝,临终前把11岁的司马曜立为皇太子。这位皇太子在他父亲灵前一滴泪也不掉,左右人提醒他,应按常礼大哭一场表示悲痛。他却回答:“哀至则哭,何常之有!”

拥有重兵的大司马桓温,驻扎在姑熟(今安徽当涂)。要不要先请示桓温,然后再让司马曜继皇帝位,群臣对此有意见分歧。有的主张:“当须大司马处分。”王彪之却说:“皇帝驾崩,皇太子理应继位,没有请示臣下的道理。”这样,司马曜才算顺顺当当即了位。

桓温本来指望司马昱临终禅位,由他来当皇帝;起码也会像周公一样居摄,当个代理皇帝。但司马昱遗诏却让他以诸葛亮和王导为榜样,辅佐司马曜,自然十分恼火。他断定这是大臣谢安等人从中作梗,恨得咬牙切齿。

宁康元年(公元373年)二月,桓温带着大兵,杀气腾腾地向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赶来,谢安和王坦之带领满朝官员前去迎接。这时,上上下下人心惶惶,传说桓温要杀王、谢两人,灭掉东晋,改朝换代。

谁知桓温到了建康不久,忽然生起病来,后来病势越来越重。桓温几次暗示朝廷给自己加九锡,并屡次派人催促。桓温的亲信袁宏起草好加九锡的诏文,草稿送给谢安审批,送一次,谢安改一次,拖了几十天,还没定稿。这样一直拖到七月,这个权臣寿终正寝,司马曜被废黜的危机总算度过去了。

在同桓温周旋中表现出超人胆识的谢安,从此成为朝廷的中流砥柱。太元元年(公元376年),14岁的司马曜亲政,任命谢安为中书令、录尚书事;第二年,又任命为侍中、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这样,谢安掌起了东晋的军政全权。

这时,氐族在北方建立的前秦日益强大,经常骚扰东晋的北部边境。司马曜颁发诏书,寻求良将。谢安的侄子谢玄应征。谢玄在当时称为“北府”的京口一带招募士兵,组织起一支新军,得到了刘牢之等猛将。刘牢之率领精锐部队为先锋,战无不捷。这支新军号称“北府兵”。

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八月,前秦王符坚以符融为前锋,亲自统率骑兵27万、步兵60万南下攻晋。这支号称百万的大军,旌旗相望,钲鼓千里,大有把东晋捣为粉末之势。司马曜和谢安派遣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统兵8万,进行抵抗。

十月,秦军前锋到达寿阳(今安徽寿县),与前来抵抗的东晋前锋隔淝水对阵。谢石和谢玄分析形势,认为:倘若百万秦军到齐,是难以为敌的。应当乘其各路军队还没会齐之时,迅速出击;只要击败了这支前锋军,整个秦军就会崩溃。

谢玄派使者对符融说:“你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