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纪晓岚随机应变方圆之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才女的史迹,可以在薛涛、马湘兰、柳如是等几位青楼名妓的身世中找到。青楼妓女不同于一般普通放浪的卖淫妇。她须得受人的献媚报效。青楼女子经验丰富,手段娴熟,固不难略施小技,把男子压倒在石榴裙下,服服帖帖。妓女于是能让许多文人尝到浪漫的恋爱滋味;而中国妻子则使丈夫享受比较入世的近乎实际生活的爱情。有时这种恋爱环境真是扑朔迷离。至如杜牧,经过十年的放浪生活,一旦清醒,始归与妻室重叙。所谓“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也。有的时候,也有妓女而守节操者,象杜十娘。另一方面,妓女实又继承着音乐的传统,没有妓女,音乐在中国恐怕至今已销声匿迹了。妓女比之家庭妇女则反觉得所受教育为高,她们较能独立生活,更较为熟悉于男子社会。其实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她们才可算是惟一的自由女性。妓女之能操纵高级官吏者,常能掌握某种程度的政治实权,关于官吏的任命,凡有所说项,有所较议,胥取于她的妆闺之中。

方圆实战:朋友相交,轻天理而重人欲

    古来朋友相交皆应重情轻理,但纪晓岚作为一个封建官僚,尤其是作为一个士子文人,能以情交友,真情流露,这是他天性率真,本性善良使然,也是他的一大“癖好。”
    孟子讲心性工夫,首在扩充四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他肯定仁、义、礼、智四端的表现,皆根于人的道德心体,即本然之善性,人只要顺着四端的表现,扩而充之,则行无不善。问题是在现实人生中,因有众多的欲望,交战于心,使道德心体忽现忽隐,若存若亡,孟子对这种灵肉之战的现象,有深刻的体会,他称之为“梏之反覆”。在梏之反覆的过程中,自然形成心体与人欲之间的对立,孟子心性工夫的进一步发展,就在如何克制此对立,使道德心体能顺畅地表达。宋儒变化气质之说,是在理、欲这一层对立之外,发现了另一重的对立,此即天地之性(义理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对立。这一发现,为儒家的道德工夫论,开辟了一块新天地。
    气质之说,始于宋儒张横渠,他认为人有天生的气质,美,恶,刚、柔,缓,急,偏,正,是它的属性。这些概念不是描述气质的某些特质,宋儒提出来,主要是因气质造成心体表现的障碍,是从消极面去了解它。横渠说:“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善反”乃反求于心,与孟子“求放心”之义相同,指出转变气质,畅通心体的途径。
    朱熹承横渠之说,对气质之性有进一步的发挥。如对气质之偏,就有较详的解说:“今人有聪明,事事晓者,其气清矣,而所为未必皆中于理,是其气不醇也。有谨厚忠信者,其气醇矣,而所知未必皆达于理,则是其气不清也。”
    如何变化气质?朱熹主张从“德”与“知”同时下手。他说:“惟学为能变化气质,若不读书穷理,主敬存心,而徒切切于今是昨非之间,恐其劳而无补也。读书穷理,是扩充知识,足以使气清,主敬存心,是要从心性直接下工夫,足以使气醇,如此内外挟逼,气质日化于醇清,道德自然日进无疆。
    朱熹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信条,被纪晓岚讥讽的一无是处,他借鬼狐故事讥讽那些理学信徒口是心非,私念纷纷。对他们这种可笑面目,纪晓岚把他们揭露得淋漓尽致。
    肃宁有一教书先生,喜讲程朱性理之学。有一天,一游脚僧至教馆化缘,教书先生却总不出来接待,而游脚僧也很固执,所以木鱼声不断,自早晨一直敲到中午。教书先生很恼火,赶出来责问到:“何方和尚,敢来扰乱清静?”
    “多有得罪,阿弥陀佛,贫憎请求布施。”和尚于是很有礼貌地回答。
    “你们本是异端,”教书先生不屑地说,“只有愚蠢的小民,才会上你们的当。我们这里全是圣贤,你别作妄想。”
    和尚笑着申辩说:“佛家募化衣食,如同儒生而求富贵,同样失却本来面目,先生何故相欺?”
    教书先生大怒,拿起鞭子便来驱赶,和尚只好抖抖衣服离开,却故意丢下一只布袋。
    教书先生见和尚走远,摸摸这只布袋,里面全是丁当作响的铜钱,大吃一惊,心想:和尚可能再来,等一会儿再作计较。
    谁知等到天黑,和尚还未回来。那些弟子早就心痒痒的,想从布袋中取钱。教书先生禁不住弟子催促,要弟子算清再取。岂料刚一开袋,群蜂拥出,螯得教书先生和弟子们鼻青脸肿,号啕呼救。
    这时,和尚忽然推门而入,大笑道:“难道圣贤也盗窃他人财物么?”提起布袋就走。临走又合掌对教书先生说:“异端触犯圣贤,莫怪,莫怪!”那些围观的人,个个笑得前仰后合。
    这个故事对那些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两面人,作了尖锐的针砭。
    有两个相邻的村落,各有一个教书先生,他们皆以信奉道学自任。有一天,两人相邀聚众讲学,听讲的生徒很多。双方辩论天性,剖析理欲,义正辞严,正襟危坐,如对圣贤。然而正当两人说得天花乱坠的时候,忽然扑面刮来一阵微风,吹来几张纸片,飘飘扬扬地落在门前的石阶上。
    生徒们好生奇怪,都抢着拾,可拾起来一看,不觉“呵……”的一声惊叫起来。
    原来吹来的纸片,不是别的,而是这两位先生密谋夺取寡妇田产的信函。
    这故事也是讽喻那些两面人的。道学家强调明心静性,先心化后形化,其实心未化形更未化,只是表面冠冕堂皇而已。
    有一位书生,人很老实,但以道学自诩,每每以礼责人。他的一位朋友已服丧三年,五月除服,准备七月纳一侧室。他得知了这消息,便连忙写信给友人劝阻说:“除服未三月而纳妾,可知你早有此志。岂不闻《春秋》记事重动机,故鲁文公不敢在丧中娶妇。然有此心,如同丧娶,作为你的朋友,我不敢不如实劝告。愿尊兄教我。”
    不久,这位书生的妻子回娘家,临行前还约定了返回的时间,可却提前一天回来了。书生也不细问原因,因相别日久,便与妻子相拥相抱,极尽缱绻。
    岂料第二天,又有一个妻子模样的人进得家来。书生一见大惊,急入内室查看昨天归来的妻子,岂料人迹杳然,原来那是一个狐精。昨夜一夕之欢,吸去他大量精气,书生自此日渐消瘦。
    他的那位纳妾的朋友听说此事,也写来了一封信给他:
    “夫妇相交,原是正理。狐魅假形,非意料中事。然而一夕之欢,大损真元,不是恣情纵欲不至如此。难道是男欢女爱就无法节制吗?而邪不胜正,前代贤人从未有遇妖之事,独独此妖公然犯你,岂非先生德行尚有不足吗?因为你是贤者,苛求贤者是《春秋》笔法,作为朋友,我也不敢不告,你有何教我?”
    书生拿着这封信,面色发紫,一句话也说不出。
    纪晓岚讲的这些故事,表明了他对天理与人欲的基本看法。所以,他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欲望,朋友相交,轻天理而重人欲,做到真情流露,毫不隐瞒。他“日食肉十数斤”,但谷米之物从不入口;他饮茶以闽茶为上乘,茶道十分了得;他吸烟尤为一绝,烟枪之大,国中无朋,以至有“纪大烟袋”之诨号。他一生“颇蓄妾媵”,一点也不隐瞒自己的“好色”,“年已八十,犹好色不衰。”他率性、率情,在洒脱中让人复归于本真;他旷达、随缘,在“世事如棋”中找到适意的人生。

方圆实战:癖好相当者,才亦相当

    与纪晓岚生活在同时代,且以文才齐名的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袁枚。袁枚也是乾隆年间的大才子。当时又有“南袁北纪”的说法,南袁便指袁枚,北纪指纪晓岚。袁枚字子才,号简斋,乾隆四年进士,是清代大诗人,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等70多卷,对后世影响很大,笔记小说《子不语》等也是名噪一时的佳作。袁枚仕宦生涯不上10年,只做过知县。36岁便辞官侨居江宁,筑室金陵小仓山,论诗讲学,纵情山水。他诙谐博学,诗才横溢,故文坛上将他与纪晓岚合称为“南袁北纪。”
    袁枚比纪晓岚大几岁,也比他早死几年,一生活跃在乾隆朝。他的诗名很大,为乾隆三大家之一(三大家另两家为蒋士铨、赵翼)。蒋土铨题辞说:“我读随园诗,古多作者我不知。古今只此笔数支,怪哉公以一手持。”表示对他的倾慕。
    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