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金融五百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霸权威力也初现峥嵘。朝战期间,美国通过大量印制美钞,向欧洲和日本订购军品装备,事实上就是借助货币霸权来向别国进行战争融资,让别国为美国人的战争买单。西欧和日本则储备了巨量的美元,引发战后的第一次通货膨胀。而这却让美国政客与金融寡头们首次尝到美元霸权的甜头而欲罢不能。但遗憾的是,当时各国政府手中的美元可以在美国财政部直接兑换成黄金,这却让美国政府甚为头痛。

美国精英有意让美元变成一文不名的白条

朝鲜战争之后,美国企业大量在欧洲投资,到1966年达到4000多家。仅在英国,美国投资的企业就占到全英企业的14%。美国公司持有的长期海外资产从1949年的270亿美元增加到1960年的620亿美元。当时有学者指出,全世界除美国与苏联之外的第三大经济体是美国在欧洲的工业。就连美国最忠心的小弟英国首相哈罗德·威尔逊也痛斥美国把英国人变成工业奴隶,甚至断言,如果美国工业继续在英国发展,那么英国人“变成这个工业社会的伐木工人和运输工人”,而美国“将享有在技术先进的生产部门中日益增长的垄断”。

实际上,美国控制的本土及海外企业的竞争力正在下降。在一片白纸上可以画出最美的图。欧洲与日本战后的一穷二白反而让企业的固定资产得到完全的更新,而美国企业的固定资产都是几十年的陈货,竞争优势逐渐丧失。欧洲与日本的产品越来越有竞争力。美国与欧洲、日本之间的贸易顺差渐渐变成了贸易逆差。很快,美国在海外的直接投资逐渐被贷款这样的间接投资形式所代替。无论是贷款还是贸易逆差都是以美元作为结算单位与金融工具,到1958年,各国中央银行所掌握的美元总额超过了美国的黄金储备,194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比美国的外债总额多180亿美元。到1960年10月,美国的外债总额比黄金储备还多8亿美元。

1961年美国介入越南战争后,美国政府既要支付巨大的军费开支,还不能降低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只能用美元来交换西欧与日本的产品,结果出现了严重的贸易赤字,欠下了大量外债。按照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要求,外债只能用黄金支付,但美国却发行了美联储特别债券和美国短期国库券用来偿债。这样就相当于将美国政府的开支转嫁到西欧与日本的头上。对此,法国总统戴高乐批评说:“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它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他指责美国事实上向欧洲输出通货膨胀来为越南战争融资,美国只要印刷没有相应的黄金储备做支撑的美元就可以剥削欧洲与日本。

各国央行手中的美国短期流动负债都超过了美联储黄金储备总量,美元信用急剧下降。结果各国均纷纷用贸易顺差赚取的美元来兑换美联储的黄金。1961年年底,为了阻止美国黄金外流,美国说服欧洲各国央行在英格兰银行设立一个国际黄金总库。这个黄金总库一旦发生挤兑,黄金损失量的50%由美联储支付,其余50%由英国、西德、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瑞士共同支付。这个协定看起来是为了维护各国的利益,其实当时只有美国黄金被各国兑换,本质上无非是用其他国家的黄金储备来支撑美国的收支平衡。但这对美国外债越来越高与黄金储备越来越低的势头毫无扭转作用。

1963年6月,为了稳定美元币值,肯尼迪总统签署第11110号行政令,宣布将美联储的货币发行权转移到财政部。由于黄金储备量不足,肯尼迪总统将财政部金库里的白银作为新增的发行储备。他指示财政部印43亿美元的“白银券”,即以白银储备为发行支撑的美元纸币。这是继林肯之后再一次使用主权信用工具的美国总统。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总统在达拉斯遇刺身亡。肯尼迪死后,白银美元方案被取消,已进入流通的也被逐渐回收。值得注意的是,肯尼迪时代的美联储主席威廉·马丁在1970年卸任后,立刻去了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和洛克菲勒家族基金会做负责人。

随着肯尼迪的逝去与白银美元方案的失败,美国官方黄金储备从1949年的230亿美元下降到1965年的150亿美元,而流通中的美联储货币(包括钞票和各种存款)则从1949年的410亿美元上升到1965年的550亿美元。这意味着,黄金准备率从57%下降到27%。按照1945年“货币法”的规定,美联储必须保持25%的黄金储备或抵押债券比例的要求。此时美元的黄金价值处于濒临崩溃的边缘。1965年3月,美国国会废除了这条规定,黄金失去了对美元的锚定作用,这为美元的泛滥打开了闸门。

在20世纪60年代末之前,英国前殖民地国家与地区都将英镑作为自己的外汇储备并存放在伦敦金融城的英国银行。尽管英国经济与工业技术落后于西德和法国,但伦敦金融城仍是仅次于纽约的世界第二大金融中心。资本天生是逐利的。英国银行宁愿损害英国国内产业也要去海外投资,因为对欧洲大陆进行工业投资的资本回报率可以达到12%~14%,是英国国内投资收益的2倍以上。英国银行的行为削弱了英国保持贸易平衡的能力,英镑价值与信用开始大幅下降。英国被迫两次求助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巨额贷款,暂时稳定了英镑。但英镑信用已经下跌,大量持有英镑的投机者把英镑兑换成黄金或美元,从而使英镑汇率下跌的预期进一步增大,并给美元带来汇率上升的压力,造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荡。

到了1967年,法郎有80%以上的黄金储备做支持,戴高乐总统不愿再用自己的黄金来支持美元,于是宣布退出了伦敦黄金总库(后来,为了报复戴高乐的叛逆,美英金融寡头利用中央情报局破天荒地策动一向与资本家势不两立的法国左派发动1968年5月的学生暴乱。1969年4月,一向反对美国金融霸权的戴高乐总统被迫下台)。结果英镑汇率持续下降,黄金市场价格猛涨。投机者迅速地将英镑兑换为美元和别的货币,然后去购买苏黎世、法兰克福、巴黎和比勒陀利亚等所有市场上的黄金。私人黄金市场的价格相对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价格大为上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拒绝支持英镑。英国政府不得不让英镑对黄金与美元贬值14%。英镑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储备货币,英镑贬值之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美元都变得摇摇欲坠了。

1968年年初,美联储损失黄金9300吨。仅3月14日一天,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到了350吨~400吨的最高数字(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只有各国政府和央行才能用美元到美国金库兑换黄金,但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却可以在伦敦黄金市场自由买卖。当英格兰银行向市场大量出售黄金造成黄金储备下降时可以到美联储购买黄金。因此,美国黄金外流的过程是:美联储用黄金换成英格兰银行手中的美元,英格兰银行再将这些黄金卖给私人投资者)。由于美元与黄金的市场比价远高于官方规定固定价格每盎司35美元,各国央行必然会为了套利而继续从美国金库抽取黄金。于是,美国迫使黄金总库成员国不得向市场以每盎司35美元的固定价格出售黄金,市场金价自由浮动,但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黄金兑换仍按固定价格结算。

在这个紧要关头,美国的精英们想找到一种摆脱黄金束缚的新金融工具,来让西欧与日本贸易顺差所赚取的美元储备再借给美国财政部。这样美国的剩余黄金储备不仅完好无损,美国的外债也可以获得海外资金的长期支撑。换句话讲,就是美国精英想要建立一种可以长期掠夺其他国家财富的新的国际经济与金融体系。

在美国政府的策划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了特别提款权计划的改革。特别提款权又称“纸黄金”。实际上,特别提款权改革不过是当年凯恩斯提出的“凯恩斯计划”的翻版,只有利于贸易赤字国而不利于贸易盈余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各成员国的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办时的最初认购份额创建和分配这些特别提款权。收支赤字国能免费得到所占份额的特别提款权。收支盈余国则需要提供特别提款权。由于美国所占的份额最高,这相当于财富从收支盈余国家转移到美国。

1969年,特别提款权的创建让美国收支赤字进一步扩大。到1970年,美国国际收支赤字达110亿美元。美元被加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