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学中的革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在某个时候放弃过他的1905年所做的任何宣言”。R.斯图威尔
(1975,75-77)于1975年以令人信服的证据宣布,爱因斯坦从未对他的光量子假说有
过任何动摇,事实上,他本人对此“越来越深信不疑”。
    直至1918年,卢瑟福(见佩斯1982,386)还说,“能量与频率之间的这种明显联系,
物理学至今还不能做出解释。”佩斯在研究这段插曲时指出,“甚至在光电效应预言被
证实和接受之后,除了爱因斯坦本人外,几乎没有任何人在光量子方面做过任何工作”。
作为证据,佩斯引证了1922年爱因斯坦获诺贝尔奖金时的贺词。爱因斯坦不是因为他的
相对论,也不是他的光量子理论,而是“因对理论物理学所做的贡献,特别是因发现了
光电效应定律而获奖。”因此,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爱因斯坦的革命性贡献当时
只是停留在理论革命阶段,并未得到实际上的支持。
    密立根企图否定爱因斯坦新观念这件事,不能简单地以此认为当时的物理学界普遍
存在着反对爱因斯坦开创性观点的潮流。对爱因斯坦理论观点的一般态度是不予理睬,
而不是积极论战。作为一个真正伟大的科学家,密立根确实是一个例外。1913年,一份
推荐爱因斯坦当选普鲁士科学院院土的正式文件,反映了当时物理学界的一般态度。在
这份文件上签名的是四位伟大的科学家和爱因斯坦的支持者,他们是M.普朗克,W.能
斯特,H.鲁本斯,和E.华伯。这份发表于1962年文件(见佩斯1982,382)高度评价了
爱因斯坦的杰出贡献,它甚至宣称:“在大大丰富现代物理学的每一个重大研究领域中,
爱因斯坦几乎对每一个重大问题都做出了杰出贡献。”然后,他们感到应该原谅爱因斯
坦“有时……也会在他的思索中失去目标”,例如“他的光量子假说”,在谈到原谅这
一过失时,他们补充说:“即使在最精密的科学中,没有一点冒险精神,也是不可能引
进全新的思想的。”即使荷马也有弄错的时候。
    量子论和光谱:玻尔原子模型
    前面谈到的并非量子论发展的唯一线索。1912年,在曼彻斯特卢瑟福实验室工作的
一位年轻的丹麦人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革命性的原子模型。N.玻尔最初接触的是卢瑟福
的原子模型,它如同一个高度缩小的太阳系,中央原子核周围是“轨道行星”一样的电
子。玻尔模型的革命性在于,新的“原子模型”能够解释一定频率的光的辐射和吸收。
他采用了普朗克的辐射理论,即能量“明显可分的辐射”是存在的。然后他指出,“普
朗克关于原子系统行为的理论之普遍适用性,是爱因斯坦最早指出的,“并得到了其他
物理学家的发展。众所周知的事实是,玻尔假设:处在稳定轨道上的电子既不发生辐射
也不吸收能量,但当它从一个稳定轨道“跃迁”到另一能量较低的轨道时,原子就会辐
射出一个光量子;反之,当电子吸收一个光量于时,它将“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上。
玻尔指出,以此为基础,他能够推导出几个已知的光谱学定律。这就是著名的、革命性
的“古典”量子论的起源。
    很难判断被尔当初是如何看待自己理论的革命性的。从1913年到1924年,他肯定在
尝试尽可能使他的理论包容更多的经典概念,以使其以“符合伟大传统”的形态出现。
然而,玻尔在谈到他最初的理论时,只是称其为原子“模型”,这使人想起了爱因斯坦
在1905年他的光量子论文中使用的特定的用语“启发性”。到了20年代初,几乎没有任
何人怀疑玻尔理论的革命性,绝大多数哲学家都意识到了这一点。玻尔理论后来的发展
包括,从单电子原子(氢)扩展为双电子原子(氦);引进椭圆轨道的概念。许多物理
学家对这一伟大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除玻尔外,另一位重要的人物是A.索未菲。同
所有革命性的科学思想一样,玻尔的量子论也没有立即得到科学界的普遍接受,尽管他
与实验发现的规律在数值上符合得更好。或许这种推迟的原因并非由于玻尔原子模型和
光谱量子论本质的革命性,而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大战后,几乎每一个著名
的科学家都对量于论发展的重要结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玻尔理论本质上是与爱因斯坦的理论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二者都假定电子与光子相
互作用的方式是一对一的。在表述光电效应时,爱因斯坦考虑了光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引
起吸能电子辐射并脱离物质表面的情况,而这种情况在玻尔理论中是一种极端条件间离
子化);当光子能量较小时,电子不会脱离原子,仅仅“跃迁”到更高的轨道。玻尔理
论中令人难以置信的困难是所谓分立态与定态概念,也就是轨道的概念。而且,正如爱
因斯坦一样,玻尔也提出了一个直接同麦克斯韦物理学基本原理相矛盾的假设。麦克斯
韦认为,在电场(原子核周围的正电场)中运动的带电体(电子)必然发生辐射。按照
所有已被接受的物理学原理,一个轨道电子必然会因为辐射的缘故不断地减少它的能量,
那么它的运动轨道也就会不断地降低直至最终落入原子核内。但玻尔假定,一个电子能
够在稳定的轨道上绕原子核旋转,而不会释放能量而发生辐射,这就是影响这一理论被
接受的主要障碍。M.V.劳厄就是反对者之一,他怀疑玻尔理论的主要理由是其直接违
反麦克斯韦物理学。
    那些在3O年代开始学习物理学的人如我本人,一定会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那时,量
子论课程(以及许多教科书)的特点之一就是先进行一番历史回顾,然后才开始正题。
在历史回顾中,学生们可以一步步地了解到古典辐射理论(包括能量均分原理)的失败
以及(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开创的)量子论发展的各个阶段。然后,讨论光谱学原理和玻
尔理论对这些原理的阐释,接着是索末菲将玻尔理论中的圆轨道发展成椭圆轨道。这一
阶段往往特别强调密立根,弗兰克和赫兹的实验的历史意义。最后,学生们会逐步学到
电子的自旋,量子数的概念以及伟大的泡利不相容原理。现在看来,之所以对量子论被
接受的原因进行历史考察,是因为授课的教授们和教科书的作者们感到有必要让学生们
了解前辈科学家们的经历,他们是如何转变的,是如何被迫接受一个全新的观念与尚不
完善的物理学基础的。这就是量子论革命性质的一个标志。
    深入研究玻尔1913年至1923年发表的著述可以发现,尽管他运用了普朗克常数并涉
及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但他并没有明确宣布赞同光量子理论。这就是说,他的工
作主要是研究电子轨道(也就是能级)发生变化时光的吸收和辐射问题,而不涉及光的
本性和光的传播。在其原始论文(1913)中,玻尔承认了他引进了一个“与经典电动力
学原理不相容的量,即普朗克常数”(见霍尔顿和库恩1969;米勒1984)。现在看来,
玻尔理论似乎是经典力学用于确定稳定态的量子化概念以及不连续假设的奇异结合。玻
尔(1963,8)显然明白,他的“原子模型”尚不完善,是不完整的初级形式,因为它的
“基本思想与经典电动力学理论那些久经考验的,备受赞美的原理相冲突”。正如M.克
莱因所发现的,1910年至1913年间,像M.普朗克和H.A.洛伦兹这样的科学家对爱因斯
坦的光量子理论提出的最尖锐的批评也只限于“光量子说完全不能解释光的干涉和衍射
现象”(1970)。玻尔本人在1913年的一次演说中说,原子释放的是纯辐射而不是光量
子。从1913年到大约1920年,玻尔一直尝试着把经典的光的波动理论与原子辐射理论协
调起来,最终建立了他所谓的“对应原理”。但A.索未菲1922年在他的颇有影响的论文
《原子结构和光谱线》中,对应原理唯一使他惊奇的是,“保留了那么多的波动理论,
甚至在绝对是量子特性的光谱过程中也是如此”(p.254)。索未菲最后说,“现代物
理学目前正面临着不可调和的矛盾。”(p.56)玻尔本人甚至提议抛弃他所说的“所谓
的光量子假说”。对这个激动人心的年代进行探讨不仅看到在企图建立一个与原子模型
有关的,令人满意的光谱学量子论过程中产生了多么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