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生幸福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思潮自16世纪初出现,到19世纪中叶科学社会主义形成,前后经历300多年的发展,其中的一些代表人物如康帕内拉、梅叶、巴贝夫等,都因为宣传自己的社会理想、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揭露宗教的不人道、不公平,而被监禁和迫害。

    康帕内拉就是著名代表之一。

    康帕内拉一生多次被捕、坐牢。

    他在牢狱中渡过了29年,坐过52个牢房,七次被严刑拷打;有一次受刑达40个小时,全身血肉模糊,濒于死亡。但是康帕内拉始终不改变自己的信念,他对真理、对正义、对美好的未来的追求,始终没有动摇。他的不朽著作《太阳城》,就是在牢狱中写成的。

    康帕内拉对于崇高社会理想的追求,就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就是为了人类绝大多数的幸福而进行的不屈的斗争。这个崇高的社会理想,正如摩莱里在《自然法典》中所写的那样,我们“要组成的是一个完全一致的和谐的大集体。让千万种愿望、感情、倾向汇成一个唯一的意愿,让这个意愿推动人们走向一个单一目标:共同幸福;让这种极大的幸福像

…… 359

    第二编 幸福是什么343

    阳光一样,普照众人。“

    ①

    随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

    在科学社会主义创立100多年以来,它已不仅仅是一种思想体系,不仅仅是关于美好未来的理想,而且已经发展为现实的运动。

    自19世纪中叶以来,全世界许多国家的无产阶级,在其政党的领导下,兴起并发展了反对资产阶级剥削、压迫和统治的斗争。在这一生死搏斗中,无数无产阶级的优秀儿女,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英勇奋斗、流血牺牲。在我国,在70多年的斗争中,献身于民族解放事业和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中华优秀儿女,则以千万计。他们不畏艰难困苦、不惜背井离乡、骨肉分离,不怕坐牢杀头、流血牺牲。他们中的许多人连自己的姓名都未能留下。而正是由于他们的艰苦奋斗,才换来了今天十几亿人的幸福生活。

    人类历史表明,凡是为正义、为真理、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进行艰苦斗争的人,都是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为多数人的幸福作出贡献的人。献身于崇高的社会理想,就是献身于真善美,就是献身于人类的幸福。

    ①见《自然法典》,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下同)

    ,第159页。

…… 360

    43第五章 追求真善美与献身人类的幸福

    第五章 三 造福于人类幸福的人最幸福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是不可分割的A只有为共同幸福而奋斗才能使自己人格完美A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A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是不可分割的A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的关系,历来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基本的观点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每个人的个人幸福是社会幸福的前提,个人应当先获得幸福,只要每个人都具有幸福,社会整体也就具有幸福了,有人把这种观点称为利己主义幸福论。与这种观点相反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应当注重社会公共的幸福,个人的幸福与社会公共幸福分不开,个人幸福就包括在整个社会的共同幸福之中。这种幸福论可以称为利他主义幸福论或公共幸福论。对此,德国著名的诗人歌德曾与作家爱克曼交谈过彼此的看法。

    在《歌德谈话录》这本书里,爱克曼辑录了他与歌德关于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关系问题的上述谈话。歌德的观点是针对圣西门而发的。圣西门是法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在他所设计的新社会制度中,由于消灭了私有制,人人都劳动,人人都关心、爱护他人,互相如兄弟,同时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因而社会共同利益将是个人利益的有力保证,社会共同利益的发展成为促进个人幸福的保证。歌德就此问爱克曼:圣西门一派人的意见如何?爱克曼回答说:“他们学说的要点,像是主张个人应当为社会整体

…… 361

    第二编 幸福是什么543

    的幸福而工作,并且认为社会整体的幸福是个人幸福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歌德不赞成圣西门的观点,他说:”我却认为每个人应该先从他自己开始,先获得他自己的幸福,这就会导致社会整体的幸福。“

    爱克曼不大赞成歌德的看法,他认为公共幸福比个人幸福重要,他反问歌德说:“不过,有我作为个人的幸福,也有我作为公民和广大社会中一成员的幸福,这二者究竟不同。

    如果不把达到全民族的最大幸福定为原则,凭什么基础来制定法律呢?“

    歌德对此表示无可反驳,但他对爱克曼说:“只有极少数优秀人物才能应用你那条原则。”

    ①意思是说只有极少数优秀人物,才能把为社会的幸福而努力作为自己的行动原则。

    怎样理解爱克曼所说的“有我作为个人的幸福,也有我作为公民和广大社会中一成员的幸福”这句话呢?前一个“幸福”实际上就是指个人一己的利益,一己的幸福;后一个“幸福”就是指社会共同利益,社会共同幸福。爱克曼认为这两种幸福是有区别的。后一种幸福更为重要。歌德不能够否认爱克曼的观点,但是他认为这一点多数人做不到,只有优秀分子才能做到。

    这也表现出诗人的局限性,在某些领域,他摆脱不了“庸人”的一面。

    从历史资料看,主张个人幸福是公共幸福的基础的观点虽然也不少,但是赤裸裸地这样讲的人并不多,他们似乎不是那么理直气壮。而认为个人的幸福要依赖他人,依赖公共幸福的观点比较多。其中有人认为,个人的幸福包括在社会

    ①《歌德谈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223—224页。

…… 362

    643第五章 追求真善美与献身人类的幸福

    共同幸福之中,甚至有人从利己主义出发,提出要为了个人幸福而关心他人的与公共的幸福。

    昆布兰是一个典型的主张个人幸福包括在公共幸福之中的人。他认为“全体人的共同利益就是最高规律。”

    ①“个人的幸福,并不能与全体人的幸福分开。”

    ②“除了通向全体人的共同幸福的那条路而外,再没有其他道路可以使个人能够遵循着它达到自己的幸福。”

    ③

    昆布兰是一个性善论者,他认为每个有理性的行为者,对于人类全体都怀有极大的仁爱之心。这就是促成人类幸福的根本内在原因。

    更多的人之所以主张共同利益、共同幸福是个人幸福的前提,是因为他们都看到个人必须依赖于他人,必须依赖于社会,才能存在。他人的存在与他人的幸福,构成自己存在与幸福的前提条件。摩莱里在《自然法典》一书中写道:“人始终不渝地谋求幸福;他的软弱无力不断提醒他:没有他人的帮助,无法得到幸福。他也知道,怀有与他同样希望的人是无穷无尽的。他每时每刻都相信,他的幸福依赖于别人的幸福,而行善是他当前幸福的首要和最可靠的手段。”

    ④。。

    摩莱里的这种观点并不是个别人才具有的。甚至与摩莱里的基本理论相反的霍尔巴赫也是这样认为的。摩莱里是一个空想社会主义者、性善论者。霍尔巴赫认为人性不善也不恶,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利己、自爱是人的本性。霍尔巴

    ①②③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第695、698、699页。

    ④摩莱里:《自然法典》,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90—91页。

…… 363

    第二编 幸福是什么743

    赫正是从人性利己的角度出发,论证了个人为了自己的幸福,就应当关心他人的幸福。他说:“部分人的福利,只能从全体的福利中得来”。

    ①

    霍尔巴赫在《社会体系》中有连续的三段话,非常能说明他的观点。他说:“人为了自保,为了享受幸福,与一些具有与他同样的欲望、同样的厌恶的人,同住在社会中。因此道德学将向他们指明,为了使自己幸福,就必须为自己的幸福所需要的别人的幸福而工作,……”

    “企求幸福,就是爱那种与我们的存在符合一致、能够保存它、能够使我们的生存幸福的东西。所以,人凭着本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