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生幸福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说:“假如我们考究一下无论

    ①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148页。

…… 349

    第二编 幸福是什么33

    在何处皆可称为是可爱的行为,研究一下它们之所以受赞许的原因,我们便会发现,在赞许的人看来,这些行为始终是仁爱的或出于爱人之心,以及致力于他人的快乐而来……所以凡一切行为被认为出于这样的感情,对某些人为仁爱,同时又不危害于他人,这种行为,在道德上便是善的。“

    ①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也认为善是对社会有益的行为。

    他说:“如果我生存在一个孤岛上,孑然一身,我的生活中就没有什么罪恶和道德了。我们在那里是既不能表现道德,也不能表现罪恶的,那么我们对道德和罪恶这两个名词必须怎样了解呢?必须了解为对社会有益的行为和有害的行为”。

    ②

    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曾经特别强调道德上的善,是对整体利益的追求。它与个人的利益、幸福,在同。

    一行为中,难以兼得,他说:“道德的基础,不是对个人幸福。。。。

    的追求,而是对整体的幸福,即对部落、民族、阶级、人类的幸福的追求。

    这种追求和利己主义毫无共同之点。

    相反地,它总是要以或多或少的自我牺牲为前提。“

    ③

    这些观点都表明,从古至今,一直有一种观点认为,道德与个人之幸福难以同时兼得,而道德与社会公众的幸福、与他人的幸福是相统一的,而且道德必然是有利于整体、有利于他人的行为。道德的高尚,正在于此。这种观点、抓住了道德和幸福的根本方面,是伦理思想史上的宝贵财富,当然

    ①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第801页。

    ②转引自普列汉诺夫《唯物史观论丛》,第66页。

    ③见《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9页。

…… 350

    43第五章 追求真善美与献身人类的幸福

    它也有不足之处。这些下文再行论述。

    失去对美的渴望就失去了对幸福的追求A古人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论男女老少,古往今来,一个神智健全的人,就都会希望自己的形象能美一些,周围的一切能美一些。旧社会里的穷苦人家,也希望能把自己的孩子打扮得美一点。歌剧《白毛女》中的杨白劳,没有钱给他的喜儿买花戴,但还是为她扯了二尺红头绳,以此来了却自己的、也是女儿的爱美心愿。

    人们对美的追求,就如同人们对幸福的追求一样,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追求。

    可以说,人们追求美就是在追求幸福;失去了对美的渴望,也就失去了追求幸福的欲望。

    美到底是什么?它对人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为什么失去了对美的渴求就会失去追求幸福的欲望呢?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也讨论了几千年。例如,俄国的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生活与美学》一书中说:“美包含着一种可爱的、为我们的心所宝贵的东西。”他对美作了一个极抽象的概括:“美是生活”。他说:“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①所谓“应当如此的生活”

    ,就是理想的生活,幸福的生活。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了理想的生活,心中当然是美滋滋的。追求美与追求理想、追求幸福是分不开的。在这个意义上说,美就是幸福生活在心中产生的幸福感,美就是幸福生活中所洋

    ①①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第6页。

…… 351

    第二编 幸福是什么53

    溢着的那种愉悦情怀。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高尔基把生活称之为“在各方面寻找美丽和快乐的艺术”。

    ①追求美,就是追求幸福生活。

    美当然不仅仅是生活之美。

    还有艺术之美,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绘画、雕塑、诗歌、小说、电影等形式所表现的美。一个普通的人,欣赏艺术,或是自娱自乐,这既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又是通过欣赏活动、通过对艺术所表现的人生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的生活的洞察评说,以及所引起自己的情感的波动,曲折地反映、表现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一个人如果一生中都缺乏对艺术的欣赏,缺乏艺术活动,没有歌声,没有鲜花,没有对艺术美的享受,那么他的生活就是枯燥乏味的。他的日子就像是没有润滑剂的车轴和车轮,干涩异常,吱吱作响。其运转的艰难,也就可想而知了。卢梭对此曾写道:“剥夺了我们心中对美的爱,也就剥夺了人生的乐趣。”

    ②斯宾塞在《论教育》中写道:“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美感,人生乐趣会失掉一半。”失掉人生的乐趣,当然也就失去了幸福。达尔文曾讲述过自己的亲身感受。

    他说,他在青少年的时候就喜欢诗歌,从米尔顿、格雷、雪莱的诗歌中,得到了极大的享受。在读中学的时候,就爱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可是后来渐渐地不读这些东西了。隔了很长时间再读莎士比亚的剧本时,剧本显得枯燥无味,使人厌烦。他感到这是由于自己失去了对艺

    ①见《避暑客》。

    ②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卷,第140页。

…… 352

    63第五章 追求真善美与献身人类的幸福

    术美的情趣。而“失去了这些情趣,便是失去了幸福”。他甚至认为,这对智力会有损害,“而更可能会因削弱了情感而有损于一个人的道德品质。”

    ①

    以上是从美的欣赏者的角度而言的。

    如果换个角度看,艺术家的幸福在哪里呢?应该说幸福存在于他对生活、对自然之美的再现之中;在于他的作品所达到的完美程度;在于他的作品得到社会的承认。有一位记者曾经问著名的西部作曲家王洛宾:你创作的许多歌曲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都没有署你的名字,统统称为西北民歌,你当时怎样想的?心里是否很痛苦?王洛宾回答说:“我编写的歌曲上没有我的名字,但是我听到人们唱我的歌,我心里很幸福,我没有痛苦。”艺术家所体验到的这种幸福,就是他的人生价值的自我证实,自我满足。

    美是公众的利益和幸福所在A在中国美学思想发展史上,关于美与幸福的关系的论述中,有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思想,即认为合于民众利益的事,能给民众带来幸福的事情,方能称之为美。

    这一思想最早记载于《国语。楚语》一书,书中记载了楚灵王与楚大夫伍举关于章华之台美不美的讨论。楚灵王令人在章华这个地方建筑了一个游乐场所,名之为章华之台。

    堆土为基,种植名花异草,建起亭榭楼阁,专供自己享用。有一天,楚灵王与大夫伍举一同到这里游玩,楚灵王问伍举:这个章华之台美不美?伍举说,我听说当国君的是以自己的服

    ①转引自加登纳:《艺术与人的发展》,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 353

    第二编 幸福是什么73

    饰为美,没有听说以华丽高大奢侈的建筑为美的。我们的先君楚庄王,也让人修筑了匏居之台。

    但是这个台既不十分高,也不十分大;筑台所用木材、费用,没有妨碍城廓的守备与政府的办公。而且建筑此台,乃是为了接待外宾,进行外交活动。而灵王你建筑章华之台,其结果是“国民疲焉,财用尽焉,年谷败焉,百官烦焉,举国留(治)

    之,数年乃成。

    ……

    臣不知其美也“。伍举对灵王的批评,毫不留情面,他认为这种劳民伤财、耽误农时、使举国上下劳顿数年的建筑,没有什么值得赞美的地方。在伍举看来,只有对各个方面都无害而且有益的事情才可称之为美。他说:”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为美“?意思是说,只有那些对上下、左右、内外都有益的事,才能称之为美。仅仅是好看,而实际上给民众带来了痛苦,那怎么能称之为美呢?要是对伍举的观点进行概括,可以用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