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生幸福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625

    第四编 幸福的实现90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不是在实现集体幸福的过程中不必实现个人幸福呢?不是。我们并不反对人们关心和追求个人的物质利益,因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正是要尽可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但不能忘记,我们始终生活在社会群众中,我们只有在良好的集体环境中,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从而也实现个人的幸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需要人们在实现集体幸福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幸福。

    刘少奇同志曾经指出,为任何个人或少数人的利益而牺牲是最不值得、最不应该的。但是,为党、为阶级、为人民解放、为人类解放和社会发展、为最大多数人民的最大的利益而牺牲,那就是最值得、最应该的。因为这种牺牲超越了自我,使生命得到延伸,这是至高无上的幸福。我们今天依然必须有“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 626

    016第三章 幸福需要自我调整

    第四编 第三章幸福需要自我调整

    如果我是神,我永恒不灭,没有什么能侵害、损害我,那么我就不会有苦难,也不需要幸福,或者说,我永远地在幸福之中。如果我有欲望,但是我有足够强大的能力,世界对我来说是那么的温顺、太平、丰饶,我就是由我决定的,那么,我也能不断地得到、增加我的幸福,在欲望的满足中快快乐乐。可惜,这样的假设都不成立。我有欲望,我要追求幸福,我也有生命力,我凭借着生命力的弘扬、使用,也不时地得到幸福,有幸福的感受,但是我的能力总是不能完全地满足我的欲望,总是跟在欲望的后面跑,总是落后于世界的变化,不能全部地知晓、控制纷繁复杂、变化迅速的世界,包括自然和社会,还有我自己的脑袋里的世界,因此,我常感到不幸福,有时甚至还感受到强烈的不幸和苦难。这就要求我们在积极与外部世界作斗

…… 627

    第四编 幸福的实现116

    争和争取幸福的同时,也应该经常地调整自己,以使我们和世界相适应,或者能更多地享有幸福。

    事实上,有史以来的人们,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大都经常感到幸福与不幸并存,因而他们总要自觉不自觉地调整自我以求得到幸福。这是一条定理,也是最朴素而又最高深的生存智慧。只不过各人运用不同,调整的程度、范围、方式不同,结果也不一样,最终获得的幸福也不一样。

    要有幸福,就要不断地调整自我。这是一条最简单而又最难掌握和运用的定理。把它研究透了,运用得娴熟自如,人人都可以得到幸福,至少可以少些不幸福。

…… 628

    216第三章 幸福需要自我调整

    第三章 一 幸福在于需要的满足人生与需要A欲望满足的幸福感A欲望的满足靠人和社会的发展A幸福问题和需要密切相关。古今中外的伦理思想家对于幸福是什么、如何得到幸福问题的种种不同看法,往往也都是因为需要的矛盾性质而起,都是围绕着需要来论述的。人们在生活中追求幸福,正是由于各种各样的需要的推动,而幸福之所以要努力地追求,是因为需要难以得到轻松的、顺利的、完全的满足。生活中满是矛盾,充满了辩证法、悲喜剧,幸福所以是幸福,正在于人们的需要得到了某种方式、某种程度的满足,哪怕是很有限的满足。人们所追求的某一需要愈强烈,这种需要的满足通常也能令人感受到愈强烈的幸福。

    满足需要可导致幸福,虽然需要的满足并不等同幸福。

    古往今来只有满足需要的幸福,未有需要从来得不到满足的幸福。

    人生与需要A人生而有需要。这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人生下来就有一定的欲望,二是说人的生命过程始终伴随有欲望,人的欲望遍及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死、死后怎样埋葬、死后还有什么财富、声望可留传后世等,这都是人们的欲望所虑及的事情。

…… 629

    第四编 幸福的实现316

    人的需要和欲望多种多样,并且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不断地丰富着。其中既有生而俱来的本能需要,也有后天激发起来的需要;有周期性的、断断续续表现出来的需要,也有始终存在着的需要;有强烈表现出来的需要,也有隐藏不露、下意识地存在着的需要;有量比较固定、有一个界限的欲望,更有量没有固定、没有界限的,相反是可以不断增长的无止境的需要,如此等等。从一定意义上说,人们生活在一个由各种需要构成的海洋之中。

    人的各种需要之间既具有共同性,又具有对立性、差异性和互补性。

    人作为自然生命体,并且作为社会的人,有文化的人,有着多种多样的、不断丰富发展的需要。从某一方面看,人们的各种需要在本质上,具有一定的共同性,虽然它们在表现形式上各不相同,例如口、眼、耳对于食物、景色、音响的需要各不相同、功能各别。口从不等去吃“音乐”

    ,耳朵也从不欲望有什么食物,但是,这些需要在大脑——神经——感官系统中的运动机理是一样的,都是神经讯号的运动形式,只不过渠道不同才表现为不同的欲望、感觉、感性。撇开这一生物学基础不谈,我们也可以说人的各种需要本质上具有某种共同性,因为它们都是人的需要,都是在人的生存和历史活动中形成、存在的需要。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人的各种需要不仅是不同的,而且是互相对立的,是分为两极的,但又相互纠缠在一起,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一个互补的体系,从来没有那一种需要完全代替、战胜了另一种需要。这种对立表现在很多方面,可以从很多角度观察到。

    也正因为如此,

…… 630

    416第三章 幸福需要自我调整

    所以在伦理学史上出现了以下几派观点的对立:(1)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利己主义孜孜以求个人需要的满足,利他主义则主张以与他人的交往、人们的相互友爱和帮助乃至为他人和社会作出自我牺牲为幸福。

    (2)物质主义和精神主义。物质主义注重物质生活及感官、情欲的享受;精神主义则重视精神的纯洁、崇高和灵魂的安宁,并以得到知识和真理作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目的。

    (3)

    “世俗主义”和英雄主义。

    “世俗主义”是一个不很规范的概念,指的是这样一种愿望、观念和思想,即以求得日常生活的舒适、快乐、安宁为满足;英雄主义则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追求,它坚决向一切困难险阻挑战,不屈服于命运,以实现伟大的事业和完整的个性、成为伟人为志向。

    这几种派别都各以某一些欲望为旗帜,极力鼓吹实现这种欲望并摒弃与之相对立的欲望但对现实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些彼此相反对、相对立的不同需要,都在同一个人身上存在着,只不过是有时候这一种需要强烈地存在着,有时候则是另一种欲望强烈地存在着,在某一个场合下是“英雄”

    ,在另一个场合下也可能是“畏惧者”

    ,很难找到一个在其一生中不曾有过相对立、相异的欲望在其身上交替出现、交替占优势的人。

    在一人社会是这样,在整个人类就更是如此。

    “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讲的就是这种情况。仿此,我们可以造出很多类似的“格言”来:一个人做英雄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英雄,有英雄气概;一个人一时高尚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高尚;一个人慷慨大方并不

…… 631

    第四编 幸福的实现516

    难,难的是一辈子慷慨大方;一个人一时自我牺牲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自我牺牲;一个社会中有几个好人并不难,难的是都是好人;一个社会中有英雄并不难,难的是都是英雄……

    人的种种需要和欲望的对立、互补,有其社会的、文化的和生物学的基础。

    就人和社会的关系说,人既是一个个的自我、个体,同时也是社会集体中的一员。诚然,没有个人就没有社会,没有社会也没有个人,它们是相一致、相依存的,但他们又有各自的特殊性,有各自的要求和出发点。这就必然产生和形成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欲望、利益、要求的相互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