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方圆兵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立,汪为其中成员。

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不幸逝世,国民党最高统治阶层出现权力真空,究竟由谁来继承这个“肥缺”,成为当时国民党内最重要,也最引人注目的问题。当时有资格人主其中的只胡汉民、汪精卫、廖仲他三个人。蒋介石虽然颇受生前孙中山的赏识和提拔,但当时也只不过是国民政府军委会委员和黄埔军校校长,既没有获得最高权力的资格,也没有人认为他有取得最高统治权的可能。但是,蒋介石是一个最善于把握机会的人,见缝插针使手段是他的拿手好戏,他及时参加了这场你死我活的权力之争中,并最终成为胜利者。

自从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党,实行三大政策之日起,国民党内部就开始分成了左、中、右三派。在国民党内,真正的左派,多属中下层,上层人物除中共交叉成员外,属于右派和居中偏右的占多数,左派之中的廖仲恺在促进国共合作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孙中山死后,这种作用更为明显和重要。当时的廖仲恺身兼国民党中执委,财政部长等要职,而且他所领导的机构中还多任用共产党员为骨于力量。胡汉民属于右派人物,他一开始就不太赞同孙中山联俄联共的政策,只是慑于孙中山的威望,不敢公开表示反对。孙中山逝世后,胡汉民便开始积极反共。汪精卫起初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也有怀疑,但国民党改组后,汪精卫又采取了积极拥护的态度,高喊“革命者向左转”,一直到1927年武汉政府实行分共反共为止,汪精卫都是以左派面孔出现的。实际上,开始的权力争夺是围绕这三个人展开的。但是,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成立时,汪精卫却被任命为无足轻重的外交部长。右派当然心有不甘,他们认为汪精卫的上台有赖于左派和共产党的支持。于是便迁怒于廖仲恺。国民党左右派矛盾开始进一步激化。

后院着火

此时的蒋介石正率黄埔军东征旧军阀阵陈炯明。身在广州的滇军将领杨希闵、桂军将领刘震寰,勾结军阀许崇智,企图搞掉蒋介石,推翻革命政府。蒋介石急忙回师,一举平定刘杨叛乱。东征和平定刘杨叛乱,使原先几乎是不名一文的蒋介石的地位和声望瞬间陡增,一跃成为仅次于汪、胡、廖的第四号人物。于是,蒋介石便有点昏昏然地得意忘形,甚至公然以民众代言人的身份四处招摇过市。1926年6月下旬,蒋介石公然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上要求选举他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并要求任命他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之后,蒋介石又向会议提出一套议案,逼迫各中央执行委员通过。同时宣布戒严,向会议大耍流氓淫威。国民党诸要人见成压当头,不得不应允。但是,蒋介石的这种无赖行径却激起国民党要人及元老的极大愤慨,他们群起抨击蒋介石,说蒋介石是“新军阀出现”,“宁波拿破仑崛起”,“广州已成为警察国家”等等。一时之间,蒋介石陷入窘境,极为狼狈。但是。好源历史故意要成全他,要让他在中国旧历史舞台上风光一回。就在蒋介石似乎已经穷途末路的时候,廖仲恺被刺,左派舆论力量强大的广州反响巨大,而蒋介石却趁机解脱。

好不得意

侦破工作证实,胡汉民堂弟胡毅生与粤军将领魏邦平、梁鸿楷与刺杀廖仲恺有关。于是,胡汉民与粤军首领许崇智也不清不白地被牵连进来。刚刚脱困的蒋介石审时度势,认为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已经到了。他知道,如今能与自己争权夺势的人越少越好,而胡汉民和许崇智已成为众矢之的。借机推波助澜,就可将二人驱走。但是,凭自己的力量又怕不能实现目标,而能够联手的只有汪精卫。于是,蒋介石便对汪精卫投怀送抱,帮助早已有意倒胡的汪精卫排挤胡汉民。1925年9月23日,无比失意的胡汉民听从了蒋介石的“建议”,惜同秘书卫士和女儿,从黄埔搭船赴俄。而后,蒋介石又一鼓作气,趁势逼迫资历、地位、实力均在自己之上的许崇智辞去本兼各职,乘船赴沪,从此在旧中国政坛上销声匿迹。

这一系列的政治斗争,表面看来是汪精卫利用了蒋介石,但实际上,蒋介石既赶走了胡汉民,又消除了广州境内对自己最大的军事威胁,地位大有提高,而且拉近了与汪精卫的关系。不管是倒胡,还是逐许,最终得利的都是蒋介石。虽然此时蒋介石已成为名义上的第二把手,力量却丝毫不逊于汪精卫。

赶走胡汉民不久,蒋介石便开始对汪精卫的位子垂涎三尺,急欲一揽为快。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蓄意制造了带有反共倾向的“中山舰事件”。这个行动深得右派的赞许,他们顿时活跃起来,纷纷为蒋摇旗呐喊。汪精卫对他的这种专擅越权行为十分气恼,却又碍着文人的臭架子,不好发作,无奈之余,只好称病去职。5月11日,汪精卫秘密离粤赴香港,于6月中旬抵达法国。气走汪精卫,蒋介石便堂而皇之地坐上了军委会主席的宝座,得意非常。

你只不过是个文人

此时身在异国他乡的胡汉民听说了中山舰事件,认为蒋介石此时一定需要他的合作,而他也可以藉此大显身手,以图东山再起。于是,胡汉民在3月19日急急搭乘客轮,赶往广州。然而,春风得意马蹄急的蒋介石怎肯让一个“老大哥”来对自己的举动指手划脚呢?为了把胡汉民再次挤走,蒋介石首先处置打击了广州的国民党右派分子,给胡汉民一点颜色看看。他不但处分了孙文主义学会分子,还把右派的头面人物、广州市长伍朝相通走。接着,蒋介石又高唱起革命词句,并继续聘任俄国人鲍罗廷作顾问,处处与胡汉民的意愿背道而驰。此外蒋介石还指使国民政府主席下令,让陈友仁取代胡汉民担任外交部长。胡汉民本来是满腹高兴,企盼之中回到广州的。可是,只有短短十天的时间,他重返国民政府政治舞台的梦想就被打得粉碎,无奈,只好凄凄惶惶地再度离开广州。他离开广州那天,恰好是5月9日,汪精卫也离开广州,而且两个人又是同船。二人垂头丧气,连说话的热情都没有了。

赶走了两个最大敌人,蒋介石以为自己从此就可以大权在握,高枕无忧了。结果导致党内反蒋情绪暴起,蒋介石的处境颇为不妙,甚至已经有人在叫喊着要迎回汪(精卫)主席。

群猴争霸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蒋介石又想拜倒在汪精卫的石榴裙下。但汪精卫仍然记恨着上次所受屈辱,而且知道蒋介石从来不做赔本的买卖,所以便没有答应,甚至走到了与蒋介石对立一面,主张与共产党人合作。蒋介石见状,只能再回头求助于胡汉民。胡汉民的文人傲气和自视清高一下子被蒋介石的“礼贤下士”给激得活跃起来,便答应了蒋介石的合作要求。

1927年4月14日,在胡汉民主持下,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预备会议在南京召开。蒋介石、吴稚辉、李石曾、蔡元培、张静江、邓泽如、陈果夫、周启刚、甘乃光、萧佛成、柏文蔚、黄绍闳加胡汉民共13人参加会议。此次预备会议原定在第二天召开的二届四中全会做准备的。

此前,蒋介石曾与汪精卫约定,4月15日同聚南京召开二届四中全会。可是,这一天,汪精卫及武汉的委员们却一个也没到会。在南京的国民党执监委只有10人,尚不足总数80人的六分之一。全会开不成,只好改作谈话会。谈话会决定,否认武汉的国民政府及中央党部,准备用武力来清党,成立南京国民政府。然而以谈话做决定。于国民党法理不合,胡汉民遂献一策,中央政治委员在南京有8人,可以由中央政治会议主持一切。于是,这个临时决定的会议便在17日于南京召开。会上,胡汉民“当选”为国民政府主席,尔后胡汉民提议以钮永建为国民政府秘书长,以吴稚辉为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陈铭枢为副主任,此提议得到众人附议而通过。会上又决定“国民政府”18日起在南京办公。

“南京政府”这个形式,对蒋介石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使蒋介石分共反共的政策合法化,从而在他的“地盘”上消灭共产党人在上层政治和在军队中的存在。消除他的后顾之忧,而且还可以用来作对抗,成为打败武汉政府的工具,而这个“形式”’是胡汉民帮他一手建立起来的。此后,胡汉民又利用自己的关系和地位为蒋介石消除了许多隐患,保住了许多可以利用联合的力量。

然而1927年8月中旬,蒋介石由于内外交困不得不宣布下野,胡汉民也随之高宁赴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