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流浪金三角-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兴叹又无可奈何。

()好看的txt电子书
  寻找李国辉副官的种种努力好比大海捞针,基本上没有线索。一连许多天,我顽强深入金三角腹地采访,同时到处打听李国辉副官下落,然而收效甚微。杂乱的历史碎片无法与现实图案拼贴起来,历史暗河错综复杂,常常令我寸步难行。我焦急万分,眼看宝贵时间在我手中一点点流走。
  这天我们偶然经过一个地名叫马鹿塘的掸族寨子,停下车歇脚吃饭,这个寨子很小,小得在地图上没有任何标记。我说的“我们”,是指我,向导小米和司机小董三人。小董是金三角汉人,也是国民党残军后代,我雇他的车。我照例同小米到处走动,拍资料照片,同山民拉闲话,问些不经意的问题。顺便说一句,我发现在金三角,当地人对于外人总是很戒备,眼睛里露出警觉,好像外人都是奸细或者敌人。我的采访显然属于引人注目的那一类,因此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引来许多探究的目光。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神经过敏,反正这些目光常常令我感到芒刺在背。这天我从当地人口中偶然得知,寨子里有两个汉人老头,谁也说不清他们有多大年纪,反正已经很老很老,算得上当地的古董。据说他们从前都是“小李将军”的部下。
  我不禁大喜过望!
  “小李将军”就是李国辉,是金三角人区别于另一位国民党将军李弥的称呼。感谢上帝,功夫果然不负有心人!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屈指算来,李国辉时代距今已经半世纪,那时我还没有出生,他的副官如果活着当然应该很老很老,如果他们不是很老我才不会这样高兴呢!我私下已经确信,我苦苦寻找的李国辉副官一定就在眼前。
  我当即改变主意住下来,然后迫不及待登门造访老人。在金三角,别人告诉我,贸然登门是件不得体的事情,所以我按照他们指点,去大路的镇上购买一些价格不菲的礼品,比如美国奶粉、西洋参、韩国高丽大补汤之类,作为见面礼。当我第一次拎着这些沉甸甸的礼品,就像拎着自己一颗七上八下的心,忐忑不安地敲开寨头一家铁皮屋门,一股历史的霉灰味扑面而来。
  我一眼就看见那个老人。
  他是个真正的耄耋老者,偎在火塘边,佝偻身体,裹一条当地掸族人的毯子,微闭眼睛好像睡着一般。我看见火光在他干枯的脸皮上跳跃,投下许多皱纹的阴影,他的头顶看上去好像落了一头霜,或者因为潮湿的雨季发霉长出白毛来。他听见动静只动了动眼皮又慢吞吞地合上,我觉得他像一只千年老龟,已经从唐朝或者更早的朝代活到现在。我想如果活人用这般静止的姿势打发漫长时光,我相信他已经变成一个会呼吸的化石。
  一个中年妇女,我猜想她是汉族,尽管她的衣饰是掸族,她的身份应该是他的孙媳妇之类。她凑在老人耳边说了几句什么话,化石慢慢睁开眼睛,这次我看见他的目光并不十分浑沌,也就是说还没有老到糊涂昏聩不知人世的地步,这一发现令我暗暗高兴。老人目光并不到处费力寻找,而是像苍蝇一样准确落在我的脸上,我相信他是凭感觉,或者凭气味嗅出我的陌生气息。火塘的光亮反射在他枯萎的眼窝里,我怎么看都觉得他更像一个木乃依。我恭恭敬敬献上礼品,中年妇女立刻替老人把礼品收走了,然后对我说,你跟他说话大声些,他耳朵背,你坐过来挨着他。
  我巴不得挨着老人,经验告诉我,这样做会缩短我们之间的心理距离。老人像雕像一样久久凝望着我,我猜想他久居深山,已成洞中之人,不食人间烟火,他大约从未接触过像我这样来自文明社会的不速之客吧?当时我身穿一件米色短采访服,右肩挎一架微型摄像机,左边是自动照相机,胸前挂着采访包,兜里暗藏采访录音机。他嚅动着嘴巴说一句什么话,我没有听清,我以为那是一句缅语或者泰国语。我凑近他耳朵大声说,您说什么?
  他又嚅动没牙的嘴巴,这回我听清楚了,他说的是汉语,而且是北方口音!他像一架漏气的风箱,嘶嘶地说:你从香港……来吗?
  他居然知道香港!我摇摇头,他又嘶嘶地说:从……台湾来?
  我大声告诉他,我不从台湾来。我是大陆作家,从中国大陆来的。
  我看见他眼珠亮了亮,好像电压不足的灯泡突然充了电,但是他脸上并没有显示出惊讶的表情,我想这是他面部肌肉太老化,神经已经失去作用的缘故。铜壶里的水噗噗地开了,溅到火塘里,灰尘扬起来,老人忽然大声咳嗽起来,咳得上气不接下气,脸皱在一起,表情很痛苦。我连忙替他捶背,我猜他一定患有老年性哮喘或者肺气肿之类疾病。我想起采访包里有咳嗽药,就取出来请他服用,但是遭到他拒绝。我看见他的腰越佝越低,身体蜷曲,好像同体内一个看不见的敌人搏斗,我想要是在城市,他怎么也该住院治疗。后来还是那个中年妇女出来,喂他半碗黑糊糊的什么汤汁,他的咳嗽才渐渐平息下来。咳嗽耗尽老人体力,他像架能量耗尽的破机器,呼哧呼哧地喘息着,渐渐沉入半睡半醒的休眠状态。
  我只好轻手轻脚地告辞了。
  没想到第二天再次登门拜访,竟吃了闭门羹,中年妇女面无表情地推辞说,老人身体不适,此后几次求见均遭婉拒。
  我明白这是老人不愿意接受采访,也就是说,我这个来自祖国大陆的作家成了不受欢迎的人。至于其中原因,我猜想可能还是历史遗留的意识形态起作用。我愤愤想现在什么时候了,海峡两岸都在搞统一,一国两制,实行“三通”,他这个老顽固怎么这么陈旧,还生活在发霉的阶级仇恨里?万般无奈,我只好转而拜访另一位老人,不料登门才知,那人早已中风瘫痪,老年痴呆,连话也不会说,我只看见一具会呼吸的干尸。
  很显然我在这里遭到历史狙击,问题在于,主动权操在别人手上,不由我支配。说服老人,帮助他超越意识形态对立?向他宣传大好形势,或者再讲一遍关于我父亲参加中国远征军,我著名的姑婆如何嫁给蒋纬国先生的故事?恳求他帮助我,以情动人?如此等等,我绞尽脑汁,可是别人根本不给我机会。他根本不见我,就像面对石壁,你能让石头开缝么?一连两天,我像热锅上的蚂蚁,欲罢不能,欲采访也不能,我该怎么办呢?
  这天下午,寨子里突然发生一件事,这事看似与我这个外人无关,但是它的结局却意外改变我的处境。一个年轻产妇难产,立刻惊动全村人。需要说明的是,我下榻这间小旅店是村里唯一旅店,其实也说不上旅店,一间大房子几张竹床,相当于鸡毛店,平时只有过往马帮歇脚。店老板是个很老实的掸族人,名字叫若埃(音),会讲几句汉话,他慌慌张张来敲门,拉着我结结巴巴说客人救救罕娜。
  罕娜就是那个年轻产妇的名字。我弄糊涂了,连忙声明我又不是医生,拉我去做什么?若埃把我拉到一间被称作“公房”的大房子里。公房外面已经围了很多村民,大家表情沉重,都不说话,默默让开一条路,好像我是他们等待已久的救星。等我进屋一看,倒把我吓了一跳,原来根本没有什么穿白大褂的医生,除了香案上供着菩萨和供品,只有两个面孔黢黑的老女人(接生婆)在摆弄那个产妇。产妇已经没有声气,地上淌了许多发黑的血。很明显接生婆已经束手无策,她们只好不停地往产妇嘴里灌黑糊糊的汤汁。即使我从未学医,我也看出来如果再折腾下去大人孩子肯定都没命了。
  我在长篇纪实文学《中国知青梦》里讲述过一位上海女知青死于难产大流血的故事,那是知青年代发生在云南边疆的惨剧。然而世纪末在金三角,我又面对另一出即将发生的同样惨剧。我着急地说干吗不快请医生来?若埃哭丧着脸说没有医生,村里女人都这样生孩子。我说村里有懂医的人吗?她需要输血而不是灌那种破汤,要不赶快送镇上医院。若埃回答说镇上没有医院,勐回也没有医院,整个百里范围内都没有医院。我大吃一惊,说怎么可能呢?你们不生病吗?生病怎么办?若埃不说话,我明白他的话是真的,如此广大地区,方圆百里竟没有一座医院,甚至一所小小的卫生所?……远离文明与科学,这就是金三角人一直面临的生存现实。我说你快告诉我,我能帮什么忙?若埃低声说,客人的车……救救罕娜。我明白了,山区交通不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