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男人的天方夜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题是,如果生活在现代的人也加入进来骂修长城,这就有点说不清了。惟一的办法,就是把这些骂者送回到汉唐宋明这几个时代去生活,而且得让他们生活在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这些省份的北部。因为,这些地区每隔若干年,总会被北方游牧民族烧杀抢掠一回,闹得当地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那时,他们可能会闭上嘴。很有可能还会责怪秦始皇,为什么不把长城修得再高大再坚固一点。
  事实上,地缘因素所造成的政治、军事、经济困境,可能是长城修建的基本理由。
  生活在今天的人们,以现代技术的眼光回望长城的修建,显然是很成问题的。
  仔细翻检历史,我们会发现:在没有机械化部队的冷兵器时代,长城的修建,对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曾经发挥过极大的功效。仅仅从传统军事学考察,有长城作为凭借的防守和一马平川上的防守,其难易程度上的差异根本无法以道里计。同样,修建长城重点防守与大面积驻扎边防部队,两相比较起来,从财政开支上考虑,也不可同日而语。有证据显示:帝国晚期大规模整修长城时,决策层里,的确有这种成本核算上相当精细的考量。到了康熙皇帝的时代,红衣大炮正式登场;于是皇帝下令:永远不再修建长城。这应该算是一个理智的决策。谁知,到了二十世纪末,康熙皇帝臣民二百多年后的子孙们,突然由此发现了皇帝的英明,热烈欢呼着将此作为康熙皇帝雄才大略的一部分,言下之意是两千年来修长城的人都是笨蛋。想必康熙有灵,也会犯晕,搞不清楚自己的子孙们这是吃错了什么药?
   
中国曾经被这样拿下(14)
在检索历史资料时,我们还会发现:历史上,长城失去作用时,常常发生在人的身上。就是说,每当帝国国政不修、君昏臣暗、贪官污吏遍地横行时,长城——这北方边陲要塞与屏障就会支离破碎起来。我们国家朝代更迭与轮回的历史告诉我们:但凡到了这种时候,哪怕把长城修得高与天齐、高耸入云端也不会有什么用了。
  给秦始皇招来最多痛恨和痛骂的,是焚书与坑儒这两件事。这两件事情都涉及到了中国的政治文化传统。
  能在中国当皇帝,实在是一件太幸福的事情了。在理论上讲,全国的财富和美女都是属于皇帝的,他拥有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的权力。因此,大凡中国皇帝的脑子里,思考得最多的两个最根本问题便是:第一,怎样不被别人把皇帝的宝座抢了去;第二,怎样能活得尽可能长一点,最好是长生不老。
  在这两个根本性思考的作用下,发生了焚书坑儒事件。
  焚书事件与秦始皇的第一个根本性思考相关。发生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即公元前213年。
  当时,已是秦始皇晚年,社会相当动荡不安。于是很多人援引古代的制度,质疑郡县制。甚至秦始皇也对此产生了疑虑。郡县制是李斯所极力提倡并为秦始皇所首肯而进行的一次政治制度重大变革。对此的怀疑,肯定导致对李斯的极大不利。李斯便将这种说法归结为以古非今,妖言惑众。并危言耸听地告诉秦始皇,这种源于古代典籍的说法将会形成异端邪说,进而形成党羽,危及秦始皇的统治,最后导致天下大乱。他的建议是:焚书。具体来说,就是除秦国的史书与技术性书籍外,一切史书、诗书与诸子百家的书籍统统烧掉。偶语诗书者斩首,以古非今者杀全家,官吏知情不举者同罪。秦始皇批准了这个建议。于是,便注定了要背上这一千古骂名。
  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又发生了声名狼藉的坑儒事件。这一事件则与秦始皇的第二个根本性思考有关。
  秦始皇太想永远活下去了。因此,在通往长生不老的道路上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与财力。最有名的,就是派徐福到海外寻找仙山仙药。

()好看的txt电子书
  徐福又称徐市,齐国人。是一个类似今天气功大师的人物。以秦始皇之精明,这位徐福居然能够说服始皇帝两次派他出海。第一次无功而返;第二次,他竟然能够携带大批金银财宝、童男童女,甚至还带上了百工与五谷的种籽。这次,他一去不复返。许多中外学者认为,他去了日本的熊野浦。该处至今还有徐福墓。据说,日本的考古学界也在日本发现了秦代文化的证据。如今,这位徐福已经由当年巧舌如簧的骗子,成为备受爱戴的文化使者,受到今日不少人日益热烈的追捧。人世沧桑若此,徐福之亡灵亦可于九泉之下含笑矣。
  与徐福同时,秦始皇还把一帮类似的人物封以高官,俸以厚禄,要他们给自己弄长生不老的仙药。
  其中,有两个人发生的作用特别重大而且恶劣。他们一个是卢生,一个是侯生。这两个家伙在秦始皇身边高官厚禄地骗吃骗喝了很长时间,怕秦始皇追究,就偷偷溜走了。这个卢生,就是给秦始皇献天书的那个家伙,也是讲“亡秦者,胡也”的家伙。两人跑就跑了吧,还偏偏要给自己找理由,说了秦始皇很多坏话。意思是,不是我们弄不到仙药,而是不想给秦始皇这样的坏皇帝弄。
  秦始皇暴跳如雷,下令彻查严办。正好此时有不少读书人对前一年的焚书不满,便被一起牵了进来。最后定罪的,连儒生带方士有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坑之”,即被活埋了。其中,据说主要是江湖术士,就是类似今天气功大师一类的人物。
  干了这样几档子事儿,秦始皇便永远没有可能洗刷掉残暴的恶名。
  不过,今天,也有人即便在这几件事情上,也对秦始皇赞赏不已。从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的角度考察,似乎不难理解。当一个民族在皇帝的脚下跪了两千多年,生杀予夺任凭他为所欲为时,产生这样的思维也是正常的。只是这种文化与思维实在是“过”了点儿,似乎有些反省的必要。
  从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历史记载与各种考古发现判断,秦始皇的所有那些功绩与罪孽,基本上都是建立在人民深切的痛苦之上的。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绝无可能是感觉愉快的。
  就这样,秦始皇很想把天下由他一家一姓世世代代传下去,直至万世。他采取的许多手段和措施也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可惜,经过修骊山墓、阿房宫、焚书坑儒这样暴烈的统治之后,他可能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在他死后仅仅三年,秦帝国便土崩瓦解了。
  这就是秦始皇的故事。
  ——商人与舞女的混合血液,加上出生后六年的艰苦生活,造就了秦始皇这样一位让人爱不得也恨不得,夸不得也骂不得的千古一帝。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所做的那些事儿,没有点儿大眼光、大气度、大魄力、大才干,还真干不了。
  他一锤定音,建立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法律制度,为此后两千年历朝历代所沿用,以至于在今天中国人的身上,还一眼就能看到许多来自他的影响,致使中国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痛苦挣扎在由他那里传承来的极权与专制之中,其恶劣影响,至今阻滞着中国迈向现代化的脚步。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这位始皇帝的功业恐怕到了今天还都无法盖棺论定。
  
中国曾经被这样拿下(15)
这可能是这位千古一帝留给中国的最大遗产。
  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有一个加倍的不幸在于:
  当中国人两千多年前的祖先,带着痛恨的感情推翻大秦帝国时,在泼出去的洗澡水里,连带着一起扔掉了孩子,却留下了污垢。
  这孩子,就是秦帝国那宝贵的法制精神和对于精确性、标准化的追求;其直接的后果,就是在那留下的污垢中,伴着儒家学说那大而无当的三纲五常、天人感应之类货色,混混沌沌地一混就是两千多年。
  这留下的污垢,就是君主极权与专制暴政。
  书包 网 。com 想看书来
项羽:教育国人两千年(1)
项羽,生于公元前232年。
  公元前209年,大秦帝国天下大乱,项羽随叔父项梁起兵,时年二十四岁。
  公元前206年,秦帝国覆灭,项羽号称西楚霸王,时年二十七岁。
  公元前203年底,项羽死于与刘邦的角逐中,时年三十岁,结束了真正称得上轰轰烈烈叱咤风云的一生。
  不管说得多么动听,事实上,中国人是习惯以成败论英雄的,成王败寇是中国社会最真实的信条。或许,在谈到西楚霸王项羽时,会略有例外。面对这位年纪轻轻就英雄盖世,所向无敌却最后一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