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老婆是军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国也将大亚齐海港视为冲出马六甲海峡的最重要的潜在补给点。

经过数年努力,中国人与亚齐酋长国的贸易联系越发紧密,而不久前,双方代表在坤甸开始展开谈判,中国人有望取得在大亚齐(班达亚齐)港的港口修筑以及租借权限,若条约达成,则南洋一带,中国将会取得马六甲海峡最北端的港口使用权,势力范围立时便辐射印度洋。

很明显,双方的秘密谈判被英国人知悉,对于这个在远东越来越占据霸主地位的东方大国,英国人充满了警惕,更不想见到中国人的军舰自由来往马六甲海峡,是以才遣出其印度舰队的战舰以武力威慑亚齐酋长国,阻挠中国人冲出马六甲海峡的努力。

与英国人的第一次战争危机就这么意想不到的降临。

叶昭回到京城的当晚,便召开了枢密院会议,在京城的政界、军界大佬悉数出席,唯一在京城的宗教界领袖章嘉活佛自也是会议的参加者。

其实叶昭本来准备趁普法战争英国人将目光投注在欧洲之时再解决马六甲的困局,本以为因为自己的蝴蝶翅膀普法战争会提早到来,谁知道法国人在东方接连遭遇重挫,其政策变得谨慎起来,对于普鲁士统一德意志联邦的努力也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克制,再不似以前那般自大,志大才疏的拿破仑三世,好像也清醒过来,与普鲁士的交锋,不再咄咄逼人,双方之间的战争,看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爆发的,而且最终结果如何,就更不是叶昭所能预测。

现今叶昭也只有抛开历史因素,小心翼翼的进行打破英国人或者说欧洲人封锁的马六甲海峡,对于欧洲国家来说,尤其是在苏伊士运河已经通航的情况下,只怕没几个国家乐于见到中国人冲出马六甲海峡,那么浩浩荡荡的中国商船船队就很有可能潮水般进入地中海,成为东西贸易中的又一枝主力军。

可是英国人的反应,显然比想象中要激烈的多。

品着香茗,看着长桌两侧的政界、军界官重臣,这些年了,不管帝国思想如何活跃,但官也好,民也好,如果在叶昭身侧,却同前朝大臣在皇帝面前没什么区别,有时叶昭几句话,就能令他们感激涕零的抹泪。

叶昭虽然心下别扭,但却也没办法,想想也难怪,清末历史上算是接受了新思想鼓吹立宪的立宪派大臣们,又如整天骂慈禧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皇上面前又如何?历经一次次对外战争遭受的耻辱,那时候的皇权威望已经降到了冰点,国人对西方之崇拜更无以复加,和今日皇权之重不可同日而语。饶是如此,就算辛亥革命后,保皇党可也大有市场,更不要说现今了。

若现今这些大臣能跟自己平等交流那除非精神有问题,这些事,可真是急不来的。

郑珍正慢条斯理阐述与英国人冲突的危险,这位当世大儒可以说是理智派的代表人物了,他一向不赞成武力对外扩张,而是主张仁政,认为天朝上邦,物体自丰,只需维系东洋、南洋贸易,不需西进与西夷争长短。

委实,帝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可以说在同时进行,经济发展极为迅猛,暂时看,又没有什么短缺的战略物资,地大物博,经济完全可以自成系统,民众生活水平也逐步提升,也难怪闭关锁国论者又有了市场,这些人,大多认为我们关起门来发展最好,我天朝上邦就是世外桃源。

当然,现今这种闭关锁国论更类似于西方外交中的孤立主义,和前朝闭关锁国完全是两回事。有孤立主义思想的国家,往往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盛,又远离强国政治斗争的中心,如美国和中国,都具有上诉条件。而中国因为人口众多,加之自古以来的自给自足经济系统,当在远东恢复了霸主地位之时,出现孤立主义思想也就不足为奇。

军方总参谋长神保,显然也赞成郑珍的看法,他大概是军方将领中唯一的民生派,对于扩张领土并不上心。

李鸿章则谨慎表示了对与英国海军冲突的担忧,若与英国爆发全面战争,英国人庞大的舰队摧毁中国海军力量只怕没什么悬念,与其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更会使泛中国海一带的贸易圈完全被英国人破坏。

此时皇家军事委员会委员、陆军上将、京畿军区统领大臣郑泽武举起了手。

叶昭看了他一眼,微微点头。

“皇上,臣以为,可用西藏军团进攻公平党余部,逼迫英国人就范。”郑泽武声音洪亮,提议更是石破天惊。

郑珍呆了呆,道:“郑将军,你可知道公平党余部在印度境内?印度又为英国之国土?莫非将军准备向英吉利宣战?”

郑泽武瓮声瓮气道:“宣战又怎样?他打烂咱的海军,咱占领印度,英国人就没了补给线,打下去,他就是个输!”

郑珍目瞪口呆,颇有秀才遇见兵的感觉。

叶昭笑了笑,拍拍手,叫侍卫送上西藏军团的资料,当然,并不是十分详细,仅令这些枢密大学士们有个大概的了解就可。

西藏驻军归西北将军赵三宝统领,共有三个精锐步兵师,一个步兵师驻扎拉萨,其余两个步兵师分别驻守普兰和济隆。

可以直面公平党叛军的,便是驻扎济隆之西藏第二边防师。在西藏之边防师,普遍配备骑兵团,又有一枝纯藏人的步兵师,当然,均是苦大仇深对喇嘛贵族统治并不感冒的藏民,多是解放的奴隶,作战勇猛。

现今西藏正推动土改解放奴隶,从青海等藏区培训的“奴隶”干部大批进藏,在西藏,也开始清算恶贯满盈的奴隶贵族,被执行绞刑的不知凡几,同时叶昭又下令被清算之藏人贵族亲属迁徙至中原内地,分散安排。

西藏社会的顽疾,不靠强权推动土改,显然难以解决,而叶昭做的就更彻底,没有国际谴责,没有外部压力,藏人在叶昭手里,实在如豆腐一般,除了被打压的贵族,占据人口大多数的贫民奴隶家庭,谁又不高呼大皇帝圣明?

但也正是因为藏区正推动土改,若与印度爆发冲突,只怕被镇压的西藏贵族们,就会找到主心骨,若被其与英国人联络上,只怕祸患不小。

是以李鸿章翻看着西藏边防师的资料,说道:“三个步兵师,怕仅能维系西藏治安,若与英国人冲突,激起西藏民变,只怕得不偿失。”

红娘终于说话了,说道:“可令赵三宝调集人马入藏。李秀成余部,终要解决,现今派兵,一举三得,只是怕会与英人小股部队冲突,只要以最快的速度将其击溃,令其知道帝国步兵的战力,此战便是求和而不是求战。重步兵禁卫旅正在藏边训练,刚好可以派上用场。”

苏娘娘很多时候便代表了皇上,郑珍和李鸿章等人便都不再说话。

叶昭笑道:“红娘说的好啊,此战是求和不是求战。”顿了下道:“英国海军势大,委实不是我朝舰队可以抗衡,但印度,这颗大英女王皇冠上的宝石,对于整个大英帝国意味着什么?失去了印度,英国人在欧洲就再难维系霸主的地位。”

叶昭确实赞同郑泽武的建议,但和郑泽武所想不同,自不是什么你打烂我的海军我打烂你的印度控制你的补给线,而是一种威慑,令英国人妥协的威慑。

只要帝国陆军在藏边显示出强大的战力,便能逼迫的英国人就范。

实际上英国人在印度的力量,平定印度人大起义都极为勉强,而刚刚被血腥镇压的印度人起义更使得印度人的伤口短时间内难以愈合,这时间如果有强大的外国势力进入印度,令英国人丢掉印度并不是很难办到的事。

当然,英国人可以派出海军彻底摧毁中国海的贸易圈子,但只不过是两败俱伤之局,中国人损失虽然更大,但若失去了印度,英国经济将会遭遇的打击可想而知,而且,这个影响,将会很深远。

英国人也可以派出陆军增援印度,但可以想象,距离本土数万海里而与中国在陆上作战,这场战争,不知道要打到何年何月才能令中国人屈服,而且,更大的可能是在中国庞大步兵海洋的压力下输掉陆地之战。

现今中国人只不过是谋求驶出马六甲海峡的航道,又未与英国人争夺任何一处殖民地,叶昭不相信其固执到要冒着一场两败俱伤战争的风险一定要封锁中国人进出马六甲海峡之海路。

不过此次冲突之后,只怕英国人帮助俄国钳制中国的政策会更为明显,但棋局已然如此,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在英国人大炮下亚齐酋长国被其胁迫,如此对于中国在泛中国海一带的声望是个巨大的打击。

品口茶,叶昭摇摇头道:“终究还是免不了的。”

众大臣神色凝重的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