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商海惊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展迅猛,很有可能成为继苏联和日本之后挑战美国全球霸权的新大国,注定了二者不可能长期和平相处。

原来美国最保守的右翼团体美**队就长期视解放军是继承苏联红军的最大对手倍加防范,90年代后期中美两军因台湾问题一度剑拔弩张,小布什上台后更是爆发了中美飞机相撞等重大冲突,差点兵戎相见,要不是突如其来的“911”事件让美国战略重心一下转移到反恐战争上来,只怕两个大国间隔着太平洋也无法浇灭冲突之火。

这种情况下美军居然会选择中星集团这样带有浓厚中资背景的公司作为采购对象,的确让他们感到意外,还是杨星详细解释,他们才明白其中的原委。因为美国建国之后秉持着自有资本主义原则,美**队武器采购一直没有设立类似苏联那样的国营兵工厂,而是采取向私人武器公司竞标的方式购买。

在历史上美国曾经是长期的绝对孤立主义者,什么武器都要自己搞,以致于一战时,美军到欧洲大陆参战时才发现许多武器装备落后于英法联军。而美国在二战时左右逢源,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大发军火财,二战后更成为“迷n zhǔ国家的兵工厂”,一直强化军工产品开发能力,通过不断的军事订货使整个产业链得到发展。很快就让洛克希德?马丁、波音、雷神等为首的军火商实力跃居全球前几名,把世界其他对手远远甩在了后面。

但随着冷战愈演愈烈,美国与苏联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各种新武器的造价水涨船高。二战后,美国又相继发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特别是后者,使美**费开支达到令人难以忍受的地步。1辆美国1957年产M41轻型坦克出厂价为8。5万美元,而到了1964年美军为参加越南战争而大批量采购时,这种坦克单价已涨到18。9万美元,而同样性能的坦克当时在联邦德国和日本生产则低廉得多,这直接导致了美国国力衰退,被迫放弃“金本位”制。

这对美**工业也产生了致命影响,军方不再是各公司有求必应的“圣诞老人”,大量有重大技术风险的武器研制项目纷纷夭折,由此造成的损失也只能由研发公司自己去“擦屁股”。美**方逐渐认识到,在军事技术方面追求面面俱到的绝对优势是不必要的,简直是一种浪费。

于是美军开始向盟友采购轻武器、电子零件、运输机等非关键性的武器装备,最出名的例子就是海湾战争中,美国使用的让人耳目一新的精确制导武器中,从巡航导弹到GPS接收机,核心电子芯片大多数是日本制造。日本有个著名的狂人石原慎太郎在他的名著《日本可以说不》里就狂妄炫耀,“如果日本将自己掌握的技术卖给苏联,那么整个世界的力量对比将发生巨大变化。”

当然这只是他的狂言,日本zhèng 府心里清楚,所有美军精密武器的核心技术仍由美国公司控制,之所以买日本芯片无非是看中了其价廉物美,即使日本采取不合作态度,技术制高点也不会丢失,不过这个口子一打开,美军国外采购的数量和金额就节节上升。

随着全球化加速,制造业国际大分工趋势使得很难区分武器部件那样是盟友生产,哪些是敌对国家生产,美军军方采购单位对此也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实际上,这几年由于中国制造在海外攻城略地,采购便宜的中国货成了现在深陷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泥潭,军费颇为捉襟见肘的美军后勤部门一个很好削减成本的办法。

中星集团拥有强大的电子、机械生产技术,其产品在北美市场深受欢迎,不少美国士兵通过民用渠道购买了不少中星产品上战场,反馈回的感觉很不错,强烈要求美军为士兵配发类似装备,美军高层不能视而不见。更何况美军和中星集团早就有过广泛合作,杨星当初收购铱星卫星通话公司时,就和美军达成了价值几千万,为其提供全球卫星手机服务的合同,后来中星还涉足安全保卫行业,生产了众多实用后勤支援设备,不少也落入美军的法眼。

最近在伊拉克战场,美军被路边炸弹等简易爆炸物(IED)搞得不胜其扰,只好大批购买专门设计的防地雷反伏击车(MRAP),而在这方面早早布局的杨星让林佳娜搞得那家南非军火公司就掌握了大量专利和生产能力,美国五角大楼经过审慎评估后,觉得与其零敲碎打的一笔笔从中星集团采购,不如将它作为角大楼专门军备供应商,实现长期合作。(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T

第七百三十二章 美国国防后勤局

要小看中星集团从美军零星产品供货商变成指定军备供应商简单几个字面上的变化,这对中星集团来说可是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的双丰收。经济上作为美国zhèng 府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采购商,军队占了其采购清单的大头,得到它的订单,意味着一笔长期稳定,利润丰厚的大生意到手。

这几年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东征西伐,所花的军费是个天文数字,特别美军一向喜欢依靠高科技武器,最近几场局部战争养成了相比用士兵人命来赢得战争,美军更喜欢用价格高昂的精确制导炸弹开路,这就是通常的说的用钱砸人。而这些军费中大部分都是武器设备的采购支出,原来有不少落入美国各大军火公司的腰包,现在则增添了许多中小厂商。

军火生意一向是暴利行业,美军采购合同更是经常以千万、亿万美元计价,绝对是大订单。况且美国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形象还为美制武器做了极大宣传,军火除了卖给美军外,还能卖给其他众多“小弟”国家,而成为美军指定的供应商,就能借助美军的金字招牌为自己品牌增辉,卖给别的国家自然能价上加价,狠赚一笔。

因此不少商家为了获得美军的长期合同,当上指定供应商,不惜压价赔本销售自家产品也要中标,甚至为此采用高额贿赂采购军官的手段,搞得美军采购过程中经常爆发行贿丑闻。由此可见成为美军指定供应商能带来的莫大经济好处。

现在美国五角大楼直接找上中星集团。要让其成为指定供应商,这是对中星制造能力的相当肯定,求上门去送产品和别人求你造产品的待遇肯定是不一样的,除了美军认可带来的经济效益外,这也是对中星形象大好宣传。

同时也意味着中星在美国政治领域已经获得了主流阶层的认可,毕竟之前中星在美的多次商业计划都遭到政治寒流的阻挠,现在连军方这个最保守的堡垒都同意接纳中星产品,也就意味着杨星和中星集团都通过了美国的政治审查,虽然这其中有不少是政治游说和幕后交易的功劳,但毕竟表示中星能在美国大展拳脚了。

当然。杨星也为两位领导详细解释,其实也不要把军方指定供货商名头看得太神秘。因为与过去相比,美军的军备采购模式已发生巨大变化。冷战时期,美军装备供应基本由大型军火公司垄断。他们控制着几乎所有装备的研发与供应。冷战后随着商业革命的兴起,民用商品的性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甚至在类似信息电子等领域超越了军工企业的定制军品,因此美军装备采购从1994年开始大规模改革,从专用军品向采购“货架上的商品”转变。

经过十年的实践,美军认为这种采购模式既节省了大量研发经费,又节约了采购时间,美国国会还为此规定军事采购要达到22%产品来自民间小型企业的目标。有这样的大背景在,使得美国防部从全世界中小企业中采购军品成为一种常态,所以五角大楼想从中星集团采购不是直接用于战斗的军火武器。而是一些后勤物资和零部件,并没什么大不了。

这次美军把中星集团作为指定供货商也没打算大肆宣扬惊动四方,五角大楼并不直接和中星打交道,而是由美国国防后勤局(DLA)作为今后和中星集团的接洽单位。根据美国法律,国防后勤局下属的国防供应中心采购非核心武器零件时一般不用检查供应商的背景,这才是尽管中星集团身份特殊,但还能凭借良好的商誉获得美军大订单的主要原因。

而美军指定供应商的身份只是一个跳板,杨星凭借这个能让两位领导高度重视的,其实是美国国防部对中星集团提出的一个新要求。那就是DLA方面表示对中星集团最新的“星计算”和“物联网”计划很感兴趣,在最近两场反恐战争中。美军后勤系统信息化表现依旧不令上层满意,提出要对其著名的“全球资产可视系统”加以升级,引进这两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