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成了监听工作室。
一个小型但是设备还算先进的录音棚就诞生了,虽然比不了大型录音棚那种能变换墙面音频反射效果的程度,但是凭着某人以前搞录音的经验和记忆,应该不会差到哪去。录音棚目前的这个标准,足够做出自己想要的音乐了。
两个房间可以通过门自由进出,透过中间的大窗户还能互相看见。监听工作室的窗户下面就是调音台,两边是监听音箱。录音设备和功放的器材的架子,放在正好能伸手够到的地方。
这些“古老”的玩意还真让某同学折腾了好几天才基本上弄明白了操作方法。如果不并连的话,最多可以24轨同步录音,也算是这个年代比较先进的东西了。要是能电脑制作就好了!
录音棚这个新鲜东西,对于其他几个人那可就算是新鲜玩意了。白菜因为经常接触DJ混音的东西还算稍微知道点,其他几个人第一次来到新改建的录音棚时,兴奋的四处瞎鼓捣。但是当听说这些玩意的价格后,马上都震惊的缩回了手。
实在没办法,梁同学又一次开课;讲解整个录音的过程。
“。。。这个电容话筒这么娇气?还两万多一个?。。。”小金想起刚才还拿在手里玩来着。
“恩!也不是全都那么贵,你刚才正好玩了个贵点的。。。一般轻拿轻放。。。但是灵敏度很高。。。咽口水喘气的声音都能捕捉到。。。所以当用电容麦录音的时候,一定不要在录音室制造出别的声音。。。明白吗?”
“那我用脚打拍子也不行?”小金弹BASS的时候,很喜欢用脚踏拍子。
“分轨录音的时候可以,同步录音的时候不行,就是光着脚都不行知道吗?。。。而且不能让乐器碰到拉锁或者别的硬东西,制造杂音。。。总之就是除了乐器外,什么打嗝放P的声音绝对不能制造。”
没进过棚就是麻烦,一点常识也没有嘛!
“雨声!你是说我要是单独录鼓的时候,也只能带耳机听节拍器打。。。”陈老师弱弱的问。
“对了!你看人家陈老师多聪明,一点就。。。
“那不会把节拍器的声音录进去吧?”陈老师继续问,梁同学有点抓狂了,想挠地。。。
“大姐,那是通过监听耳机传到你耳朵里的,外面有没有声音。。。哎!。。。”刚想夸你聪明。。
经过了,一天的短期课程几个人都清楚了,录音棚的大概原理,和常识。
“白菜,以后我录音的时候,你要重点的学一下,以后这摊子事,我打算交给你”
“哈哈!真的。。。我也能学录音了?”白菜最喜欢鼓捣这类的设备。
“你是DJ嘛!比他们接受的更快。。。”
第二天,还没到排练时间,几个人就兴奋的早早跑来了,都想马上录音。然后,亲耳听听自己乐队演奏出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平时排练和从磁带上听到,那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好吧!既然大家这么渴望早点被摧残,那就开始吧!”某人撇了撇嘴,呵呵!我等会就让你们知道什么叫进棚。
依次打开了所有设备,梁同学带上耳机坐在了调音台前面,可以试音了。
第一个进去录音的当然是鼓手,陈小燕兴奋的换了拖鞋,冲进了录音室。
先是调整鼓皮,然后摆放好最佳位置,支起了7个舒尔57乐器麦,梁雨声又让白菜进去接了两个电容麦。然后,用调音台前的录音师话筒,告诉里面的陈小燕开始试打,白菜先不要出来。
小金和柳小丹坐在梁雨声的身边,听着从监听音箱里传出的组合节奏,被惊的不轻。原来,通过几个麦还原出来的鼓声这么澎湃动听,比磁带上的鼓声音质还好。小丹,更是隔着玻璃冲里面的陈老师挑大拇指,陈老师则自信的回以微笑。
(今天睡了一觉起来发现这世界变化快;昨天晚上才500来票!还有几章就该滚蛋了;给我送葬?各位巨大的潜艇;你们把我推上了风口浪尖;不出来冒个泡有点说不过去吧!关于前面挣钱的基础到了今天算是有了交代了;最起码后面写到用钱的地方;应该没人会跳出来说我抢银行了。。。后面关于音乐的部分会越来越多;你们感觉枯燥的时候告诉我一声。我弄点小插曲。。。呵呵!感谢各位兄弟的支持;感谢潜艇们的沉默支持)
第七十章 录音恐惧症
看见柳小丹和陈小燕之间的小动作。
“激动什么?主要是设备好。。”梁同学撇了下嘴。就算是录出来,也只是母带,当然音质好了,再说增加了新设备鼓音源,听起来肯定和以前不一样。
柳小丹用眼睛挖了梁同学一眼,某人装作没看见,一边在调音台上调试鼓的音色,一边在推开了自己面前话筒的音量。
“白菜!你把一号麦,向后挪一点。。。对!。。。再挪一点。5号麦也动一下,7号高一点。。。OK!别动了”所有麦克风上都贴有标签。
“陈老师!你把最左边的桶鼓的鼓皮再调一下。。。吊镲再松一点,声音有点死。。。OK!等会节拍器响8下后你就开始录音了,OK了?。。。好!。。。白菜出来!”看见陈老师打了个准备好的手势,真正的录音就可以开始了。
鼓是最难录的,因此再过些年,有很多录音棚因为设备和人员素质的问题,已经不再录制真正的打鼓声了。
陈小燕感觉此时的自己比在舞台上要紧张的多。没一会,外面的梁同学启动了录音设备,节拍器开始响了。
几分钟后,陈老师的第一遍鼓打完了。刚想起身出来,就被梁同学喊停了。
“别出来了,准备打第二遍吧!有好几个地方底鼓音色没打好,军鼓也有几个地方。。。”
呵呵!其实还不错,要不是平时就让你练这方面的东西,也不会第一次录音就有这个水平了。某人心里其实很高兴。
很快第二遍又开始了,这一次陈老师感觉音色上控制的很好。。。
“你不是天天按照节拍器练习的吗?白练了?有几个地方不准!再来!”梁录音师故意刺激陈鼓手。
说实话陈小燕对节拍方面和音色上,已经算是很稳了,这些梁同学心里非常清楚。大部分乐手第一次进棚录音,都会在节拍不准上,先被请回去按照节拍器重练基本功。更甚至有些猛人,进了棚才知道节拍器是什么。
碰见脾气不好的录音师更是直接就被骂的狗血喷头。。。比如,就你这水平还敢进棚?你是乐手吗?等等。
所以在那个年代,很多乐队出张专集,再加上音色掌控不好,一录音就是几个月甚至按年来计算,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且,那时录音棚的费用相当高,在里面每多耽误一分钟都是钱。
一般乐队如果没有大公司的支持,光是支付租录音棚的费用,就够人崩溃的。很一般的棚子每小时就上百了,好点的棚子一天就好几千。这也是录音师很讨厌技术不过硬就跑来录音的原因。就算录音师不撵你滚蛋,和你签约的公司也会让你回去练好基本功调好音色再来。
正因为如此,当时的市面上才会出现很多,粗制滥造的专集。如果不想公司破产只能选择,分段录,或者后期剪接等手段。歌手录音相对简单点,可以直接写出总铺,让棚虫(专业从事录音棚里演奏的人)像机器人一样的演奏一遍就行了,但是这也要花些钱,所以有段时间很流行MIDI伴奏。
一首港台歌曲光制作时间就长达几个月的所谓某经典歌曲,光这个噱头就值得思考了。当然不排除有些自费的乐队乐人是真的对品质要求很高。以商业为目的唱片公司,会舍的这么做吗?
为什么我们的唱片不能打入国际市场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品质不够。听到某歌手乐队跑到JP去录音,也千万别惊讶。。。
陈小燕也就是平时练习的时候就很着重的练习这些方面,所以连续打了8遍,而且必须一遍比一遍认真,不能丧失状态。最后梁雨声勉强点了点头,算是通过了。
从乐队的几个人开始学习乐器,梁雨声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一定要跟节拍器,所以有了今天的基础,也是理所当然的。。。
从里面出来的陈老师,再也没了刚才的兴奋劲,直接窝在沙发里,不吭声了。
梁同学回头扫了一眼,剩下三个人情不自禁的开始躲闪,都是一副惊恐的摸样。
“每个真正的乐手都要经历这关,如果你们能真正的完成一张专集的制作,绝对是巨大的飞跃。。。老猩猩你新换的琴弦弹开了没?弹开了就进去”
“我?。。。好吧!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小金同学还是很有勇气的。
“怕什么?到你这要简单很多。。。有了鼓节奏,你好弹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