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可怕的现象大-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不幸死亡。

吸血蝙蝠虽然群居,但是一般夜晚觅食的时候也是单独行动的,很少会一起攻击某个目标,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蝙蝠一起攻击人呢?巴西科学家为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对那次攻击做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波特尔岛的人为了经济发展过渡采伐森林导致吸血蝙蝠的原有栖息地骤减,造成吸血蝙蝠的生存危机,吸血蝙蝠在被迫迁徙的过程中用攻击来报复人类的破坏行为。

“吸血鬼”依旧出没在亚马孙流域

2010年1月,在秘鲁的孔多尔坎基地区的基格基斯土著居民点先后有7名儿童出现怕光、恐水、身体僵硬、口吐白沫和痉挛等狂犬病的发病现象,并先后死亡。此前该地的居民抓获过带有同样症状的吸血蝙蝠,居民一下子紧张了起来,大家都非常恐慌。

其实,零星吸血蝙蝠袭击人类的事件很常见,居民不至于如此紧张,但是此前秘鲁的一个偏远省份发生了“吸血鬼”大规模攻击人类的事件,当地居民有2300人被咬伤,死亡人数超过10人,而且死的大部分是儿童。当吸血蝙蝠的攻击不断造成儿童死亡时,人们尤其是父母又怎么能不恐慌呢?

吸血蝙蝠在亚马孙流域活动非常频繁,亚马孙河流经秘鲁地区的河段经常出现吸血蝙蝠伤人事件,短短半年时间就已经有300人受到过“吸血鬼”的攻击。

吸血蝙蝠之所以在亚马孙河流域时常攻击人类,与这个地方的环境有关,该地区气候常年炎热,很多居民是土著人,沿袭着祖辈的居住方式,一直住在没有墙壁的棚子里,睡觉也不盖东西,而人类的血液又非常吸引吸血蝙蝠。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当地人就一直饱受吸血蝙蝠的恐怖攻击。

近几年吸血蝙蝠肆虐人间的事件屡屡发生,以往的人兽相处平衡也被打破,今后,面对夺命的吸血蝙蝠,这里的人又该何去何从?

动物世界里的亲杀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但是放到野生动物世界里,这就是一个笑话,无数的动物在生存过程中选择了亲杀行为,它们把幼崽当做食物甚至点心。更为恐怖的是,有些动物竟然把自己刚生下来的幼崽一口就吃掉了。

缺少食物时吃孩子

为了生存,动物在大自然中会采取一切手段,或是为了自己,或是为了整个种群的利益。这一点在缺少食物的时候表现的最为明显。

没有食物,就意味着饿死,而在野生动物世界里,食物短缺往往意味着整个物种面临困境。动物在生存过程中最怕遇到的就是外界环境恶劣、食物短缺。在这种情况下,亲杀行为就发生了。弱肉强食是自然界中的不二法则,当一种动物在幼崽时期表现出先天的“弱”时,它的死期就来了。许多动物母亲为了保住更多的具有生命力的幼体,“她们”把自己的孩子分出强弱,然后挑选幼体中比较弱小、缺乏活力的个体,杀死后与其他幼仔共同分食。相当于妈妈和哥哥一起吃掉弟弟。

狐狸家族表现得非常典型,当家族遇到难关,它们就会从最弱的幼崽吃起。过一段时间,饥荒情况依然没有改善,就会在剩下的幼仔中,再挑出最弱的一只杀掉分食。弱小的家庭成员会成为自己亲人的口中食,这种亲杀会一直继续,直到找到食物为止。

老鼠到处打洞找食,无论到哪都饿不死它,所以迫于饥饿而吃孩子的情况不太多。就算是这样,生育后的老鼠还是喜欢从幼崽中挑几个吃了,目的不为别的,就是要给自己补补身子。雌性老鼠一次会产下一窝七八个幼鼠,粉嫩的幼鼠对于母亲来说是营养价值非常高的高蛋白食物,雌老鼠在幼崽中挑出较弱的自己吃,增强体力,来集中精力抚养身体强壮的幼鼠。

吃完孩子以后老鼠能比较快地恢复体力,为将来寻找食物,抚养小鼠奠定早期的营养基础。

河鲈的“牧场”

人在饥荒之年也会“易子而食”,动物家庭吃掉幼崽的行为也变得情有可原,但是有的动物杀子就显得非常无耻,比如一种经营“牧场”的河鲈。成年河鲈由于体积庞大、口阔,无法捕食到水中的微生物及藻类,但是不要以为它会过的很凄惨,恰恰相反,它自谋生路,创造了一种很滋润却很歹毒的生存方法。河鲈为了给自己提供食物,主动地饲养了一批小生物,这些东西不是别的,就是它自己的幼鱼。

河鲈在受精之后一次可以产出4000枚至5000枚的卵,这些卵在发育成熟后变为小鱼。一条河鲈就会拥有几千条小鱼组成的“牧场”。小河鲈在捕捉食物方面比较方便,能够比较容易地捕捉到水中的微生物与藻类。小河鲈把自己喂饱之后,就会变成母亲眼里的“肥猪”,养肥了就该杀了。

小鱼长得差不多之后,成年河鲈开始不断地吃自己的幼鱼,靠着自己孩子组成的“牧场”舒舒服服地过日子。它管理牧场就像割韭菜一样,几千条子女分不同阶段成长,它从最先发育成熟的一批开始吃,吃掉一批后又成长出了一批新的。在这残酷的“牧场”中,只有少数幼鱼可以长大。不过,等它们长大成为母亲之后,就会忘了自己那些被母亲吃掉的姐妹,一样的经营起“家庭牧场”来。

幼体相食的惨烈行为

动物之间的亲杀不只是杀子,还有子女之间的相杀。

动物的幼崽为了争夺母亲的营养或是生存资料会自相残杀,这种自相残杀有的甚至在出生前就已经开始!虎鲨被认为是天生的猎手,因为它在母亲的肚子里时就已经展开了疯狂的厮杀。雌性虎鲨是一种卵胎生动物,一次体内会怀上400到500个幼鲨,但是最后降生的只有一个,其他的都去哪了?

答案就是虎鲨幼鱼自相残杀殆尽了。虎鲨的幼鱼在出生之前就已经长出了锋利的牙齿,几百条幼鱼就在母亲的腹中展开疯狂厮杀,胜利者会成为产下的胎儿,失败的就根本不会来到这个世上。一条虎鲨,从出生起就已经背负了几百条生命!可以想象,这条产出的虎鲨,要经过多少次的激烈搏杀才能来到这个世界上!

越是亲人越要杀,动物世界里可怕的生存观念令人不寒而栗。如果这样的生存模式是自然选择的需要,人们只能感叹,生存竞争实在是太过惨烈。

失控的驯养动物

人类能够驯养很多种飞禽走兽,这一点很奇妙,也很刺激,但是在现实中它们有的也很危险。当人类和大象、猛虎、狮子、鳄鱼等猛兽仅仅一墙之隔,甚至密切接触的时候,就仿佛有一道颤颤悠悠的危险线横在人们面前。尽管驯养机构都在安全方面做了万全的准备,但是那个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万一”却频频出现,每一次意外事故出现,都是血淋淋的。

动物园大象杀死“妈妈”

2005年2月20日的上午,维也纳动物园里的饲养员正在按照日常程序照料动物。负责照料4岁公象阿布的管理员格尔德·科尔照常给阿布洗澡。就在一切看似很正常的时候,阿布把饲养员困在墙边,用象牙戳死了科尔。血案发生时,科尔的一位同事正在现场,亲眼目睹了这血腥可怕的一幕,导致精神上受到严重刺激。

被杀的格尔德·科尔39岁,已经在这家动物园工作了8年,是一名经验丰富的饲养员。犯下杀人罪行的阿布是人工授精后所产下的,没有母亲抚养。从它一出生开始,科尔就开始照料阿布,看着它一点点长大。科尔和阿布天天亲密接触,就像是阿布的妈妈一样,平时二者相处得十分友好。然而在这一天,阿布毫无预兆地对“妈妈”举起了屠刀。

◆大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栖动物,它们柔韧而肌肉发达的长鼻,具有缠卷的功能,是自卫和取食的有力工具。

动物园的饲养员是最危险的职业之一,即使和猛兽天天相处,建立起了一定的感情,也仍然不知道在哪天,自己精心饲养的动物会对自己下杀手。就在同一个动物园,在2002年,发生过一起动物杀人事件,一只美洲虎杀死了一名21岁的女管理员。

赌城驯兽员遭狮子攻击

无论是在什么地方,驯兽员这碗饭都不是好吃的。动物园的饲养员还可以先把猛兽关起来再打扫、喂食,但是驯兽员就不同了,他们的职业注定了他们必须和猛兽站在一起。

拉斯维加斯的米高梅大酒店中有一个狮园,驯兽员在这里训练狮子为游客进行表演。2010年9月1日,两名度假游客在这里拍下了惊心动魄的一幕。两头成年狮子与驯兽员如平常一样待在狮园中,但就在一瞬间,一头雄狮突然向驯兽员发起了攻击。驯兽员大吃一惊,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吓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