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品:藏在书包里的玫瑰——校园性问题访谈实录
  作者:孙云晓 张引墨
  内容简介: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13位受访中学生实话实说,青春期性问题惊心动魄
  这是一本描述和分析中学生性关系的书,虽然它并不全面,却以深入的笔触揭示了较为隐秘而危险的一角,让广大父母与教师了解到事实的真相。
  我们之所以把本书的读者对象首先定位于中学生的父母与教师,因为他们最关心少男少女的健康成长,而又常常难以了解到真实的情况——他们可能是孩子的第一防范目标。
  本书至少讲述了以下5个事实:
  ·发生性关系的学生中,半数以上是师生公认的好学生;
  ·发生性关系的学生中,1/3来自重点中学甚至是名声显赫的学校;
  ·他们初次发生性行为时100%不用安全套;
  ·他们有过性行为的事实,父母与教师100%不知道;
  ·他们对学校与家庭的性教育100%不满意。
  正文
  序言:这是一个事实
  10年前的一个夏天,我接受过一个西安的女孩的采访。没想到,10年之后,我会与她合写一部书,而且是性教育的内容。
  在我的感觉中,张引墨像个天生的“潜水员”,她几乎毫不费力,就潜进了少男少女心灵的海底世界,因而熟知那么多让人惊心动魄的事实。
  当我的良知再也无法承受这些秘密的时候,我萌生了做研究的念头。本来,我只是想以研究报告的方式,影响教育决策层。后来,北京出版社的刘子君、徐莉萍得悉此事,几番反复论证,才使这一成果问世。
  这是一本需要用心灵来写和来读的书,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代人的青春和几代人的牵挂,我们是在与生命对话。
  这是一本描述和分析中学生性关系的书,虽然它并不全面,却以深入的笔触揭示了较为隐秘而危险的一角,让广大父母与教师了解到事实的真相。
  我们之所以把本书的读者对象首先定位于中学生的父母与教师,因为他们最关心少男少女的健康成长,而又常常难以了解到真实的情况——他们可能是孩子的第一防范目标。
  一位偷吃过“禁果”的中学生,曾为本书提供过他心中的书名,即《这是一个事实》。
  的确,这本书介绍了13位中学生发生性关系的原因与过程,并逐一做了剖析,提出了一些给父母、教师及孩子的具体建议。
  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在发生性关系的13位中学生中,至少有以下5个事实:
  1半数以上是师生公认的好学生;
  21/3来自重点中学甚至是名声显赫的学校;
  3他们初次性时100%不用安全套;
  4他们有过性茭经历的事实,而父母与教师100%不知道;
  5他们对学校与家庭的性教育100%不满意。
  不仅仅如此。有些女孩子在稀里糊涂发生性关系之后,后悔莫及。直到考入大学,她们还万分自卑,说已经那样了,再去做“鸡”也无所谓了。


  我曾与著名作家毕淑敏谈过以上事实,她用了四个字表达自己的感受:“滴血之感”。是的,青春的生命在滴血!父母与教师的爱心在滴血!近年来,我曾多次参加过国际组织举办的预防艾滋病的研讨会。我知道,与性病或艾滋病患者发生性关系,如果不用安全套,是极其危险的。中国目前已有艾滋病患者近百万人,并有迅猛增长之势。据说,一个艾滋病患者的每年治疗费用在10万元以上。可悲的是,那些少男少女并不了解对方的性经历,有些还是结交相知甚少的成年人,他们一时冲动,便以花季的生命去赌欲望之博。
  这的确是一个事实:首先,有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在发生性关系,这是一个人们不愿面对却又不能不承认的事实;其次,中学生盲目发生性关系,可能会造成怀孕甚至感染性病、艾滋病,这也是一个事实;再次,目前的性教育已远远不能适应中学生的切实需要,更是一个事实……一本书的价值是由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的。
  当父母和教师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您会有些什么样的收获呢?也许,您会了解到孩子那微妙的情感世界,您会洞察出孩子那复杂的心路历程,您会倾听到孩子那狂烈的青春呐喊……这对于改善您与孩子的关系,改进您对孩子的教育,或许会有一些借鉴意义。至于少男少女朋友,他们若是读了这本书,也会从同龄人的坎坷经历及相关知识中悟出某些人生的道理。当然,这只是我们的真诚期盼。
  在本书的书稿交给出版社之时,我从2003年10月30日的《家庭周末报》上读到一则消息,题为《小学生怀胎九月产下女婴,此前家长老师均不知》。事实来自重庆大足县某小学。10月的一次例行体检中,发现安静本分的一位女生怀孕,送到医院;当晚生下235公斤女婴。据查,该女生怀孕是被邻居强Jian所致。
  2003年10月9日《中国青年报》,介绍了中国计划生育协会青春健康国际合作项目的最新研究发现:只有半数学生听说过性病或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仅5%~20%的学生了解有关怀孕和避孕的一般知识;有1/5~1/3的青年人认为性是个人的私事,与他人和社会无关。中学生里异性性行为报告比例一般在5%。研究还表明,约40%~60%做过人工流产的年轻妇女不了解避孕知识。1998年以来,北京妇产医院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女性中,一半左右未婚,其中20岁以下的女孩占14%。据估计,2000年报告的性传播感染病例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约50%,其中15岁~29岁患者超过一半。
  还需要说什么呢?还有谁会说我们是在“猎奇”或“展示”呢?也许,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全面改进和提高中国性教育的水平!这正是我们在艰难中写作本书的目的。
  从事青少年教育30余年,我逐步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念: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当我们将本书奉献给广大读者的时候,我愈发确信这是一个真理,而真理总是以事实为基础的。
  2003年11月16日于北京世纪城
  家长评说《玫瑰》:藏在书包里的“黄书”救了孩子
  新闻晨报
  主持人的话——本名为《藏在书包里的玫瑰》的访谈书近日正在沪上学生中悄然流行。书中通过对13位早早涉足性行为学生的访谈,爆出不少令人咋舌的观点:发生性关系的学生中,半数以上是师生公认的好学生,他们对学校与家庭的性教育100%不满意……不少学生在看过书后写信向作者寻求帮助。作为家长,你反对孩子看这类书吗?对于书中提到的“必须正视学生的生理需求问题”,你有何看法?
  《玫瑰》拯救了我的孩  姚元芳,44岁审计
  总以为高中的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在女儿枕头下发现了安全套,我才意识到,我错了,作为母亲,我有多失败。一时被怒火冲昏了头脑,我劈头盖脸给了女儿一顿痛骂,“嫁不掉、丢脸”之类的话也通通甩了出来。意识到事态的严重,加上我的粗暴态度,女儿从此一蹶不振。
  事情过去了很久,她还是没能走出阴影,不管我怎么宽慰都没有用,她仍然像霜打的茄子一样没精打采。我急了,我告诉她,这仅仅是以前的事情,现在过去了,就把它忘记,以后的路还很长,只要吸取了教训,小心做人,你和别的孩子是一样的。虽然我这样说,可是她根本就不相信我,她把自己和别的同学看作不一样的人,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这件事带来的心理阴影始终挥之不去。
  我说的话她不信,可是,我还能找谁来帮她打开心结呢?这个时候,我听说了《藏在书包里的玫瑰》这样一本书。书里涉及的13个学生,在中学阶段发生了性行为,现在已经都上了大学或者职业学校,回首往事纵然还有疙瘩,可是他们都已经走出了这件事情,开始面对新的人生。我好像找到了救星,赶紧把这本书买回家。也许,家长的解释女儿听不进去,可是听着同龄人在讲述自己的切身感受,她多少会受到一些影响吧。
  女儿看完这本书,问我,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做了这事,有人和我是一样的对吗?他们现在真的可以和别人一样读大学吗?我连声说是的是的。
  女儿的心结慢慢打开了,这本书以讲事实说道理的方式来开导女儿,远比置之不理或者粗暴对待的方式要好得多。
  性教育不光是道德教育  李立,4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