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机旁边多了一盆用架子支撑着的文竹。
“一个人在家,院门都不关好。”周立刚先开口说。
“我知道你们差不多快到了,刚刚才去把院门打开的。”俞俪微笑着。
“预感很准嘛,居然能知道我们什么时候来。”我说。
“不是我预感好,是你们习惯好,高中毕业那年暑假就经常是这个时间点过来,现在也还是。”
“那说明我们都比较念旧。”我说。
“我是说你们守时的习惯好,可不是说念旧也是好习惯。”她的话有点反驳的意味,但是依旧笑容满满。
“那就不说念旧,说记性好,意思应该差不多吧?”
她不置可否地笑笑,说:“你能记得我这个老朋友就好。”
“当然记得了,怎么敢忘?”我连忙笑道。
“喂!你别乱动那个……”
那边的周立刚拿起了茶几上的毛衣针,俞俪急得大声嚷了起来。
我和俞俪去年春节回来只见过一面,前年似乎也只是一面。感觉见面次数少了,有限的记忆就更容易保存,一年只见一次,几年也就像几天。
除了外表,感觉对方总有一些内在的变化,但是又不能立刻辨识出来,没等细细琢磨,便又再次分别,于是保留下的仍旧是很久以前的印象。
俞俪今天穿了一件宽松的浅绿色的高领毛衣,但是牛仔裤显得有一点瘦。和我们一起聊天,又帮我们削苹果,感觉还是以前那样温和体贴。笑容变得更加善解人意,手腕上那个白玉镯子的光泽也更加滋润了。
我想起大一那年寒假回来,周立刚和俞俪闹的那场矛盾,起因就是这个白玉镯子。时间已经过去四年,矛盾早已烟消云散。今天坐在这里,周立刚肯定不会再去问什么有关镯子的问题,他刚才被俞俪喊了一声,就乖乖把东西放下了。俞俪把东西都收拾了去,回来时看见他在笑,直接说了句“笑毛线!”
午饭的时候,天上开始下小雪。
俞俪准备了几样家常菜,又给我们开了瓶白酒。餐桌挨着窗户,边吃边看着外面的落雪,非常想把窗子推开。
我以前没有见过俞俪喝白酒,见她不皱眉头地干掉一杯,才开始对她刮目相看。她说似乎也没有见过我喝白酒,想知道我的酒量如何。看来见面稀少的这几年,我们确实都疏漏了很多细节,只好借此机会多说一些话,以作弥补。
聊着近况,绝大多数情况是被问到什么才回答什么。俞俪还是大一认识的那个男朋友,关系平稳,据说目前在西安的一家公司上班。我问她有没有结婚的计划,她说还早。她又反问我的情况,我也说还早。
“你怎么不问我呢?”周立刚不满地说。
“问你什么?难道你有女朋友了?”俞俪瞅着他笑笑。
“虽然我暂时还没有女朋友,但是你也可以问我什么时候结婚嘛,这两个问题又不冲突。”
“神经病……”俞俪嘟囔着白了他一眼,“那就问你,你计划什么时候?”
“我想等你们几个都结过了我再结,如果你们都不结,我可不敢先来。”
“说什么呢?”俞俪提高了声音说,“不要乱扯关系好不好?不要等将来说是我们耽误了你的终身大事。我们不结婚你就不敢了?还想做我们当中的最后一个……你怎么不敢做第一个?提前尝试一下,然后再给我们分享你的婚后生活感受,我们会感谢你的……”
“你说的有点道理,我回去考虑一下。”周立刚笑着说。
家乡的白酒是清香型,我们今天喝的就是。重庆那边的白酒大多是浓香型,我平时也常喝。这两种酒的不同在于,清香型的更易入口,浓香型的闻着更香。相同在于,都会感觉到胃里发烫,然后意识到自己已经喝了不少。
近况聊过,又说起以往。我问他们还记不记得四年前在苏小芸的家里过元宵节,苏爸爸提议让我们说过五年之内的理想。俞俪说她记得很清楚,周立刚说他不太记得自己的了,其他人的也只记得几个。
“说说大家的近况吧,很久没有他们的消息了。”我对俞俪说。
她盯着我看了看,像是在琢磨我为什么会想起问这个,也像是在疑惑我为什么会突然主动提起关于苏小芸的事情。
“先说我自己吧。我那个时候说想游遍全国所有好玩的地方,可是现在也只去了几个。最想去的地方都还没有去,只有等工作以后抽时间了,不过,今年之内一定要去天山,就算是自己一个人,也要去。”
“肯定不会是一个人,到时候肯定会有人陪着你。”我笑着说。
“可能吧,但愿。”她笑了笑,“小芸她哥哥早就结婚了,小孩已经一岁多了吧。网吧还在开着,生意也不错,好像另外还在做其他生意。李萧在音乐学院上学,还要半年才能毕业,都没什么联系了。小诚在上海开了一家公司,去年结婚了,还回来摆了酒席。我和他也没有联系,是小芸告诉我的。”
“小诚结婚了?”我忙问道。
“对啊,新娘是上海本地人。”俞俪像是有意补充道。
“哦……”
小诚曾经是我感情上的假想敌,但是他现在结婚了,新娘又不是苏小芸。这让我顿时有一种很难用言语表达的感觉,仿佛是多年之前对着墙壁上的一个影子砍了许多刀,当时是在泄愤,但是如今一看留下的凌乱刀痕,不免唏嘘。
“继续说吧。”我回过了神。
“剩余几个人的情况你都比较清楚了吧?”俞俪看着我笑,“你这趟不是去上海见过她们了吗?”
“见过了,不过没有说这些。”我含糊地答道。
“你们去重庆的三个人,理想基本都达到了。”俞俪继续说,“周立刚那时候说希望高考成功,当年就成功了。亦淑说毕业后去她想去的地方,现在也考研去了上海。你说想要找个好工作,然后接着买房结婚,再继续努力一年,肯定也都很快就会实现了。”
“没有那么容易,说的当时欠缺考虑了。”我朝她笑笑,“以前读书的时候老感觉时间过得慢,现在总感觉时间过得快。工作忙碌起来的时候更是如此,一天就像一眨眼,一周甚至一个月过去,回头想想,好像都没有什么收获。”
周立刚一直在听我们说话,这时才出声说道:“不要偏移主题,我听你们说的有点忧郁了。”
“这是在探讨,不要乱插话!”俞俪故意训他。
“不就是说时间快慢吗?依我看,感觉时间过得慢是因为承受的东西多,感觉时间过得快是因为失去的东西多。”
周立刚不紧不慢地说道。
小雪不成气候,我们和俞俪告别的时候,地上也只覆盖了薄薄的一层,没有厚度。这次告别感觉不同往年,感觉再见将会是个很遥远的时间。
俞俪的眼眶有点红红的,似乎是喝了一点酒的原因。她把我们送出了一小段路,最后分别时又问我们什么时候回重庆。我说过完年就走,可能初五或者初六的样子,周立刚比我稍微晚几天。她说时间太短,年后事情太多,估计今年我们也就只能见这一面了。
“你们多保重,再见!”俞俪说。
“回去吧,你快要成雪人了。”周立刚劝她。
“变成雪人才好,那样时间过得最快……”她温暖地笑着。
今天说了一些别人的事,唯独没有提到苏小芸。俞俪和周立刚在我面前还是在尽量回避着这类话题,以前我确实不想听,但是现在又很盼望听他们说起。这种心理就像是伤疤新愈后的皮肤,贱贱的痒。
有的人很难再见了,只是在记忆中有留存的片段。我祝福他们过的都好,因为我在他们的记忆中也只是个片段。
七十四、春寒等来迟
年前一场小雪,之后便都是晴天。
楚灿在成都住了两天,然后回去了峨眉山。除夕晚上我打电话过去,她正和家里人一起吃年夜饭,声音听着很热闹,她说都是她妈妈那边一家子的亲戚,她爸爸今年还是独自在成都。
午夜时候她又打电话过来让我听她那边的鞭炮声,当时这边也是爆竹响连天的状况,有一段时间完全听不清说什么,只能拿着电话傻傻地笑。我跟她说声音太吵了,还是看焰火比较好。她说她也喜欢看焰火,还喜欢看放过鞭炮之后那满地红白的碎纸屑,都很漂亮。
初一早上,她很早就打电话来让我猜她在哪里。我猜在家,她说不是。我说那就肯定在外面,她说我耍赖皮,要我猜具体的地点在哪里。我问是在峨眉山看雪吗?她答说地点猜对了,但是不是看雪,是和妈妈一起去庙里上香,她有好几年没去上香了,这几天峨眉山的天气很好,没有下雪,人很多。
“是哪座庙?什么菩萨?”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