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瑶期再一次觉得萧靖琳抱怨邹先生太过呆板严厉是冤枉人家了。
想了想,任瑶期抬手拨弦,一串低沉浑厚的古琴音在她手指下流泻而出,瞬间吸引了萧靖琳的注意,她不由得认真听了片刻,直到任瑶期手停了下来,才好奇地问:“这首很好听,叫什么名儿。”
“月满关山,郡主要学吗?”任瑶期看重她笑吟吟的问。
萧靖琳看着任瑶期温柔恬静的笑容,点了点头:“嗯,就这首吧。”
邹先生若有所思地看了任瑶期一眼,沉吟道:“这首倒真的适合郡主。”
任瑶期微笑,接着将一曲弹完。
她刚刚看到萧靖琳手指挺灵活,只是技巧生疏而且总是会快上几分节奏。她挑的这首恰好调子比较快,但是又不需要用到太多的技巧,手指灵活的人来弹奏最是适合不过。
邹先生便开始给萧靖琳细细讲解这一曲要如何弹奏,好在萧靖琳也肯认真听着。
抬手试了一小段之后,萧靖琳点头:“嗯,比之前的那首要简单。”眼中也兴起了几分弹奏的兴趣。
直到萧靖琳搓了搓自己的手指,揉了揉手腕,邹先生十分善解人意地道:“今日就先到这里吧,郡主进步很快,明日再接着练。”
萧靖琳点了点头,自然是应允。
起身送了邹先生离开后,萧靖琳邀请任瑶期去外头逛逛:“你是第一回来,我带你走走,免得以后你来找我的时候迷路。”
任瑶期跟着萧靖琳出了偏殿,在经过正殿的时候,任瑶期随意往那边望了一眼,待看到候在廊下等着燕北王妃召见的两位妇人的时候,任瑶期不由得愣了一愣。
萧靖琳见任瑶期停下来了觉得有些奇怪:“怎么了?”
任瑶期笑着摇了摇头:“没事,就是看到了一个熟人。”
萧靖琳也往正殿方向看了一眼,然后看向自己的丫鬟红缨。
红缨上前来低声道:“应该是哪位官员的女眷,最近来找王妃请安的官员女眷不少。等在外面的,想必是官阶不高的。咦?进去了?”
王妃身边的辛嬷嬷出来,将候在门口的两位妇人带进了正殿。
每日来给王妃请安的女眷不少,不过王妃并不是谁都会召见。一般都是召见一两个,其余未得召见的就候在外面,等王妃的一两句话罢了。
而任瑶期刚刚看到的是方姨娘的弟媳,方雅存的妻子刘氏。
刘氏这些日子一直住在任家的别院,任瑶期有让人盯着那边,直到刘氏自从来了云阳城后就很活跃,每日都四处走动奔波。只是任瑶期这些日子因为雷家和韩家的时候,无暇顾忌到她。
不想今日倒是遇上了。
这位刘氏到真有些本事,居然还真的找门路找到燕北王府来了,且还顺利见到了燕北王妃。
方姨娘最大的靠山是方家和方雅存,以任瑶期的立场来看,方雅存官运亨通对她而言还真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想着刘氏的事情,任瑶期跟着萧靖琳闲逛的时候便有些心不在焉。不过也总算能将燕北王府认个大概了,萧靖琳等女眷都是住在王府西边,萧靖西他们则是住在东边,让任瑶期不由得想起了东宫西宫。
再回到九阳殿的时候,任瑶期陪着萧靖琳又坐了片刻,与她谈起了琴曲,两人一个说,一个认真听到也算相宜,萧靖琳不由得觉得二哥那话说得没错。
现在她感觉自己跟任瑶期之间的共同话题果然又多了一个,之所以说“又”多了一个是因为萧靖琳觉得她们原本就有一个共同爱好的,那就是吃。
郡主觉得是个人就要吃饭,她自己就是个爱吃的人,所以任瑶期既然也要吃饭,那么这么一个共同话题就跑不了,这也是她三番两次找任瑶期吃饭的原因。
她虽然算不得什么雅致人儿,但是也不笨,这点与人交往的常识还是有的。
直到任瑶期觉得时间差不多了,便提出要回府,想起萧靖西借给她的琴:“帮我谢谢二公子,琴麻烦你派人替我送回去了。”
“你明日不是还要来陪我练琴?先放着吧,反正也丢不了,我见到二哥与他说一声便是。”萧靖琳不在意道。
这时候王妃回来了,还不忘过来问萧靖琳琴弹得怎么样了,顺便也问了任瑶期几句。
任瑶期到不好立即就走人了。
“母亲,最近来府上的夫人太太好像多了很多?府里热闹了不少。”萧靖琳问道。
王妃笑了笑,温声道:“你不是最烦这些事情么?今日怎么问起来了?”想了想,还是道,“她们有些是从别的州府过来的,还有从江南过来的,说不定以后会留在燕北。”
燕北最近有几个肥缺,加上今年正好官员换届,所以来燕北王府在走动的人不少。
虽说女人不管前堂事,但是燕北王妃的身份摆在这里,需要她出面应酬的地方很多。
萧靖琳转头问任瑶期:“你们家在江南和别的州府也有亲戚吗?刚刚那位夫人你认得?”
燕北王妃挑了挑眉,看向任瑶期。
任瑶期微笑道:“刚刚远远瞧着等在外头的一位夫人好像我祖母娘家的一个亲戚。我祖母的姐姐嫁到了江南。”
燕北王妃端着茶碗想了想:“是周夫人还是方夫人?”
“方夫人。”任瑶期应到。
燕北王妃看了任瑶期一眼,笑了笑:“方夫人很健谈。”
燕北王妃随口提了这么一句,也不想多谈。
任瑶期却是接口随意道:“是啊,方夫人娘家姓刘,我听我祖母说方夫人的娘家出了不少的才女,有一位在京都也是很有名气的,被称为什么‘簪花夫人’?这位方夫人健谈一些到也正常。”
说者无心听着有意,王妃倒是有了兴趣:“哦?可是那位一幅字卖了百两金子的那位夫人?”
第180章 拦路
这世上有许多的有名的女子,她们或因美貌或或因才或因许多偶然的原因而名声在外。任瑶期所说的“簪花夫人”刘素一就是其中一个。
刘素一原本只是一位普通的闺阁妇人,职能就是相夫教子,管理内院。她的父亲是户部主事刘显,嫁的是一位老御史的孙子。
有一日老御史因为牵连进一桩考场舞弊案而被罢官抄家,刘素一跟着夫家一起糟了罪。原本刘素一是可以带着丈夫去寻求娘家接济的,无奈她亲生母亲已经去世,父亲再娶,俗话说有了后娘就有了后老子。这句话在很多时候都是正确的,刘素一就有深刻的体会。
最后刘素一只能跟着傲气的御史公子在京都旧巷里租了个破旧院子,拮据度日。偏偏屋漏偏逢连夜雨,御史公子遭受一连串的打击之后病倒了,夫妻两人身无余钱,连看病的银子也没有。
眼瞧着自己的相公就要一病不起,自己也想死了算了。不想却是出现了转机。
原来刘素一三岁开始练字,别的才能没有,唯独临摹前朝李夫人的簪花小楷临摹得可以以假乱真。原本这只是打发时间的爱好,不想有一日她临摹的字被隔壁一个书画铺子的掌柜媳妇看到了,以为那副字是李夫人真迹,得知是赝品之后便提议让刘素一将字画放到自家铺子里寄卖赚些银子补贴家用。
原本刘素一是万万不会肯的,毕竟她一个女子将手书流露在外玩意被有心人知道难免污了名声,不过眼见着自己的丈夫连病都瞧不起,自己也不得不为了五斗米而折腰,将自己的字放到书画铺子里寄卖。
不想没过几日,还真有人来买,且出价一百两金子。
字买了高价,家中生活得到改善,刘素一的丈夫病也治好了。恰好不久之后老御史的案子得到了平反,被抄没的家财也被发还。御史公子想起来自己妻子还有一副字流落在外便想法子要将字给买回来。
最然最后那幅字有没有回来不知道,不过刘素一才女的名声却是传扬了出去。恰好当时刚刚才入主后宫不久的颜太后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愿意捧刘素一,还给她赐了个“簪花夫人”的号,所以刘素一的名声便因此传开了。
说起来刘素一的娘家虽然算不上的太显赫的家族,不过因为出了一个被太后赞誉的才女而备受世人注目。至于方雅存的妻子刘氏,认真算起来的话与刘氏还真有些七拐八拐的亲戚关系,只是血缘已经离得太远了,勉强只能说一两百多年前算是一家。
但是任瑶期这时候偏偏点出了这位“簪花夫人”,自然是有她的用意的。
太后当年愿意捧刘家的这位才女,那是因为刘家嫡系是太后一系,就连那位老御史也是当年宛贵妃和颜太后斗法的牺牲品。
现在京城与燕北的关系看上去很平稳,其实正好是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燕北王府不会喜欢皇帝或者太后的人插手进来。所以任瑶期是故意让刘氏与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