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矢鋈斯叵当冉虾茫院臀绿迦室黄鹑敫笾螅值橙司投砸晕绿迦饰椎哪诟蠼汹佟
“内阁翻成妓馆,乌归王巴篾片,总是遭瘟(温)”。这首民谣以姓氏和籍贯为影射,“乌归”即乌龟,指得是乌程籍的首辅温体仁;“王巴”即王八,指的是内阁辅臣四川巴县人王应熊;“篾片”的意思是那些陪人念书、下棋、画画等帮闲的人,类似于现在的三陪,这里用来指另一位内阁辅臣吴宗达。这就是东林党人的过分之处。
“杀胡口乃是军事重地,不能交给李信。”崇祯皇帝站起身来,在大殿里走了几步,说道:“杀胡口那个地方朕是知道的,是我大明的边关重镇,岂能交给征北军,这送出去容易,可是要回来,恐怕就很难了。难道等剿灭了高迎祥、张献忠等人之后,朕还要向李信讨回杀胡口不成?”
“可是李信说的也是有点道理的。”吴宗达迟疑了片刻方说道:“他的根基在草原,朝廷征用他的兵马,却不给粮草,一切都是要他自己筹备,从草原到中原,千里迢迢,运送粮草极为不方便。他也只能将粮草囤积在杀胡口,或者张家口等等边关要地,然后征用民夫,进行转运。”
“他可以将粮草运到杀胡口,或者是张家口一带,然后由朝廷帮助其转运就是了。这其中若是有损耗,则是由朝廷来贴补就是了。”崇祯想也不想的说道。
温体仁等人相互望了一眼,看出了其中的苦涩。粮草是什么东西,众人虽然没有打过仗,但是也知道这里面的一些事情。粮草是一只军队的命脉,谁掌握了粮草就等于掌握了一只军队,李信是什么人,是一个军事大家,怎么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呢?当初因为洪承畴的缘故,李信无奈之下,只得领军杀入北京城,来就食。这个时候,崇祯想要让李信交给朝廷来掌握,甚至可以说,让杀胡口或者是张家口来掌握,无论是镇守张家口的杨嗣昌也好,或者是大同的姜襄也好,都不是什么简单的货色,李信送了十万石粮草,恐怕能到他手的不过五万石而已。就算是全数送到,这些粮食什么时候送,每次送多少等等,这些都是不能掌握在李信手,李信又岂会答应。崇祯也只是异想天开而已。
“皇上,李信桀骜不驯,恐怕是不会答应的。”王应熊想了想,还是很委婉的说道。他不能说崇祯天真,只能说李信多疑。
实际上,崇祯皇帝说完之后,也感觉到自己说错了话,王应熊话音一落,也点了点头,说道:“那该如何是好?不让他入关?恐怕李信求之不得吧!”
“皇上,何不让姜襄来决定呢?”温体仁忽然说道。
“姜襄?此人如何?”崇祯皇帝面色一动,有些好奇的望着温体仁,他不明白自己都搞不定的事情,一个小小的大同总兵能做到呢?
“大同虽然有精兵无数,可是粮草缺乏,李信若是将粮草囤积在杀胡口,这些粮草最终还是落在姜襄手中。”温体仁老奸巨猾,笑眯眯的说道:“皇上可以下圣旨,关于征北军之事,可以让姜襄酌情办理就是了。”
“温大人,姜襄此人下官倒是知道一些,此人骄傲自大,做一方大将尚且要小心翼翼,这让他主管此人,恐怕会让征北军和大同军有些冲突啊!”吴宗达有些担心的说道:“皇上,老臣以为,我们根本就不需要征北军入中原平乱,现在征北军掌控草原,宣大精兵驻守已经没有多大用处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抽调一些兵马,足以形成一支大军了。”王应熊等人双眼一亮,只有温体仁默默的摇摇头。
崇祯皇帝听了之后,皱了皱眉头,认真的思索起来,实际上,吴宗达的这个主意,他也想过了。只是他想来想去,还是不大相信李信。更重要的是他在心里还藏着一份心思,就是利用中原的叛军来不断的消耗李信的力量,等叛军平定之后,在宣大的二十多万精兵能够迅速北上草原,尤其是大同一带的兵马,能够迅速的通过杀胡口,攻入云中。
第409章 密议
温体仁皱了皱眉头,他了解崇祯这个人,生性多疑又刚愎自用,他还隐隐的猜到崇祯皇帝之所以要调李信的军队进入中原剿匪,并非是倚重李信,而是为了削弱李信的力量,李信就算是再怎么厉害,在剿匪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损伤的,可以想象的到,崇祯皇帝是不会允许李信在中原招兵买马的,也不会允许李信的兵马停下来,肯定会不停的进攻,不停的剿灭高迎祥和张献忠等叛逆,准备是借这些人的手来削弱李信。而在宣大一带的精兵,恐怕也是为了对付李信的。毕竟在整个大明朝,能与李信的兵马相抗衡的也只有宣大一带的兵马和关宁铁骑了,正是如同崇祯皇帝刚才所说的那样,大同的兵马距离云中是最近的,只要李信的势力削弱到最低的时候,李信远在中原,而大同的精兵可以轻松的占据云中,一举切断李信与云中的联系。
只是这种事情无疑就是有损君王风范,不能为外人道也!温体仁可以隐隐的猜到崇祯的心思,也同样是不能说出来。
“皇上,臣以为姜瓖久镇大同,熟知大同的山川地理,让他在那里或许知道如何安置征北军的粮草,这征北军的粮草并不一定非要放在杀胡口。”温体仁眼珠转动,忽然笑呵呵的说道。
崇祯听了之后,顿时点了点头,说道:“还是先生说的有道理,既然如此,就将此事交给姜瓖处理,相信他一定会安置好征北军的粮草。”
“那征北军从杀胡口进入中原之事?皇上是答应了?”王应熊有些不确定的问道。
“只要李信能将粮草交给姜瓖安置,并且姜瓖保证征北军粮草供应,李信可以通过杀胡口入关。”崇祯皇帝想了想说道。
“皇上圣明。”温体仁听了之后,顿时嘴角露出一丝笑容来,他知道崇祯的意思。虽然崇祯皇帝说的好听,但是实际上,却是将事情都交给了姜瓖处置,所有的决定权并不在朝廷身上,而是在姜瓖身上。温体仁也相信,姜瓖肯定会做出让朝廷满意的决定来。
“皇上,臣就担心辽国公会不会答应。”吴宗达看了崇祯皇帝和温体仁一眼,心中却是暗叹了一声,这君臣二人算计李信,看上去是一帆风顺,但是却没有想过李信会不会答应。他看的出来,虽然表面上崇祯皇帝好像是答应了李信的要求,让李信在大同附近选择一个地方作为囤积粮草的地方,但是却没有答应李信驻军,而且这些粮草交给姜瓖主管,且不说,这个姜瓖会不会私吞了这些粮草是两说,就是在李信指挥作战的时候,能不能按时将粮草送到李信军中更是不确定的事情。吴宗达正直,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老好人的角色,可是并不是代表着他愚蠢,否则的话,也不可能在温体仁这个官场小人手中救出那么多的文官来。
“他不得不答应。”崇祯皇帝听了之后,面色一愣,很快就冷笑道:“他若是不答应就是谋反,朕宁可让宣大兵马抽调出一部分来,也不想让李信的兵马入关。朕宁可让宣大兵马集中起来,先夺取云中,也不会让李信兵马占据太原。哼哼!他想要杀胡口?他想做什么?”
众人听了也都不敢说话,崇祯刚愎自用的一面再次爆发出来,他不信任臣子,同样也讨厌臣子们的背叛,他知道李信与其他臣子不同,但是他更加相信,李信是不会反叛的,顶多就是桀骜不驯而已,却不知道兔子逼急了还咬人,更何况李信从来就没有向崇祯表示过忠诚。
“朕相信辽国公还是知道朕的苦心的。他不负朕,朕必定不负他。”崇祯皇帝好像也感觉到自己的失态,赶紧转移了话题说道:“他不是说要铸造金币银币的吗?让户部选一批经验丰富的师傅过去,帮助李信一把,也让朕早日得见征北军的金币银币是什么样子。”
打一棍子送上一个甜枣。崇祯皇帝还是深得帝王之术的。在敲打了李信一下之后,就给了李信一个甜枣。让李信在畏惧朝廷的同时,更是对他崇祯感恩戴德。
只是李信真的会心甘情愿的吃这个甜枣,然后将自己的性命交给姜瓖之手吗?吴宗达感觉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李信不是洪承畴,不是卢象升。身边十几万人马,文臣武将已经初步形成根底,羽翼已丰,犹如一个小朝廷一番,就算李信同意,恐怕身边的将军们谋士们也是不会同意的,毕竟粮草乃是一军之根本。尤其是在洪承畴遵化事件之后,上了一次当的李信又怎么可能相信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