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皇帝听了脸上露出一丝厌恶之色来,最后落到吴宗达身上来。吴宗达,字上于,号青门。江苏武进人。明万历三十二年杨守勤榜进士第三人。授翰林院编修。升为国子监祭酒。充任《神宗实录》副总裁。崇祯三年,他与温体仁一同晋升为东阁大学士,参与朝政。不久,又加少傅衔,进建极殿。实际上,他在内阁中的排名还是在温体仁之上,吴宗达则为人正直,一时难展才华。他处事果断,宽严适度,关心他人。有言官得罪特旨都求助宗达,他总是与人为善,酌情相助。因此,深受朝臣、言官的爱戴和尊重。只是此人不善于玩弄权术,所以在内阁当中,温体仁手中的权利远在他之上。

    “吴先生,你怎么看?”崇祯皇帝望着吴宗达说道。

    “皇上,臣以为朝廷这个时候不应该有任何的动作。”吴宗达摇头说道:“实际上,臣也是赞同温大人的意见,这个时候支援李信,不但可以获得李信的好感,让他感受皇上的天恩,实际上也是帮助自己。无论是林丹汗也好,或者是建奴也好。他们都是朝廷的敌人,建奴亡我之心不死,但是前面有山海关等险关要隘阻挡,他只能从草原出发,有李信在,就不可能放过建奴南下,但是若是换成了林丹汗,或许此人还是趁火打劫也说不准。”

    “既然如此,就应该支援李信,可是按照先生的说法,为什么又静观其变呢?”崇祯皇帝顿时来兴趣了。

    “皇上,朝廷没钱了。”吴宗达叹息道:“三军出动,所耗也不知道有多少。李信的云中在草原之上,与林丹汗大战,我军若是出动,不但要出动骑兵,还有步兵,辎重兵等等,每天所耗费的粮草也不知道有多少。朝廷实际上是拿不出这笔银子来。”

    崇祯皇帝听了之后顿时扼腕长叹。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等当了皇帝之后,崇祯才发现自己的兄长给他留的是什么样的江山。望着面前的臣子,崇祯皇帝有的时候恨不得派人尽数将这些家伙的家抄得干干净净,根据锦衣卫传来的情报,这些王公大臣们可是富的流油,可惜的是,这种事情崇祯做不到。

    实际上,纵观历史可以发现,崇祯皇帝是一个矛盾中人,他一方面对一些大臣们掏心挖肺的,但是另一方面,又不相信这些大臣。一方面明知道下面的大臣都是贪官污吏,家里的钱财比自己这个当皇帝的人都多,可是却没有办法,只能看着别人穿金戴银,可是自己连龙袍都补一补。

    “这么说来,朝廷面对这种情况是没有半点办法了?”崇祯皇帝有些失落的问道。他知道李信现在正在危机时刻,若是能给李信一点支援,李信肯定会感激不尽。日后对朝廷也就多了几分好感。

    崇祯的话在大殿内响起,可惜的是,没有得到半点回应。周延儒是与李信有仇的,他恨不得李信就这样被林丹汗所灭,温体仁虽然是向着李信,可也是为了对付周延儒,将李信作为棋子而已,顺势而为,若是花费大气力,温体仁却是不会的,而老先生吴宗达虽然也是忠君爱国,可惜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即将崩溃的明朝财政,吴宗达老先生同样是拿不出半点钱财来。

    崇祯皇帝感觉很无奈,最后只能说道:“这种情况,几位先生以为如何是好?不管李信如何,但是云中也是我大明的领土,若是被林丹汗占据,林丹汗实力就会大增,在我大明北部边境,就会再多上一个强敌。”崇祯皇帝扫了众人一眼,面色也变的更加的冰冷了,国事如此,一个小小的女真现在就发展壮大,时刻危机着大明的江山社稷,更是打到京师来了,让崇祯皇帝狼狈不堪。若是再多了一个林丹汗,那大明的江山更加的倒霉了,北部边境就会再多上一个强敌,他可不相信林丹汗会有李信一样好说话,李信或许会桀骜不驯,但是只要你不惹他,他是不会威胁边关的,可是林丹汗却不一样,一旦攻陷宣府,那至京师也是旦夕可至。到时候,崇祯皇帝就更加的头疼了。所以必须要支持李信,哪怕是名义上也是一样。

    “皇上,陈新甲可用。”温体仁眼珠转动,顿时发现这是一个推举自己人的好机会。宣府巡抚陈新甲不就是他的人吗?

    “陈新甲能做什么?用宣府的粮草接济李信吗?宣府自己都没有多少粮草吧!”周延儒就是看不惯温体仁任用私人的模样,也不想想他自己当初上台后也是大肆提拔自己人?

    “皇上,臣以为李信现在需要的不是粮草,也不是援军,李信的兵马足以抵挡林丹汗,臣以为不如下旨布告天下,给李信扬名,李信为朝廷立下了无数汗马功劳,足以宣告天下,无论是退建奴、平孔有德,收复前汉故地,更是深入敌境,这其中种种,都能壮大我朝声威,李信或许需要的也是如此。”吴宗达轻轻的说道。

第300章 奸臣当道大明朝

    吴宗达话音一落,众人面色一动。无论是周延儒或者是温体仁,更或者是崇祯皇帝,心中都在转过无数个念头。

    看上去,吴宗达的话四平八稳,但是实际上却是包藏祸心。此举固然能壮大李信的声望,将李信推到大明第一名将的位置,可是同样,也是将李信架在油锅上烤。我朝廷如此厚待你,你若是再反叛,天下人都不会服气,都会咒骂你李信。你李信又如何能取得天下呢?甚至就是你的部下也看不惯。

    周延儒和温体仁二人仔细的看了看吴宗达一眼,却不曾想到,眼前的这个老实人,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真是人不可貌相啊!这样的人得小心提防。

    “如何下旨?”崇祯皇帝想了想,环顾左右问道。

    “皇上,要除李信,当以安抚为主,皇上一可抚慰其祖上,李信之父李固乃是进士出身,在淮安倒是有些建树,皇上可以命人加其官爵、谥号。”吴宗达想也不想的说道。

    “这个可以,朕可以再次加封其父李固为太师,上柱国加忠义伯。”崇祯皇帝咬牙切齿的说道。无论是太师的爵位,或者是上柱国,或者是忠义伯都不是一般的官位了,虽然是加封给一个死人,崇祯皇帝心中还是十分不安的,就是周延儒等人也忍不住被崇祯的大手笔给震惊了。要知道崇祯一朝,爵位甚少,尤其是在初年的时候,更是如此了。周延儒胡须抖动,恨不得以身代之,一时间对李信更是嫉妒了。

    “其二,就是对李信抚之以恩。”吴宗达说道:“皇上可以不加其官爵,可以不资助兵马,也可以不送与钱粮。可以好生劝慰,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臣观李信此人,或许有些桀骜不驯,但是绝对不会做出危害江山社稷的事情来,无论是对建奴也好,或者是对叛军也好。皇上当初一个山东督师就能让李信主动平乱,一个征北侯就能让李信感恩戴德。皇上加其官爵,固然能使他感动一时,但是皇上若是能彰显其功绩,就能让李信顾忌,顾忌的不仅仅是皇上,更是顾忌的是天下民心。”

    “此话不错。”崇祯皇帝想了想,说道:“就命人记其功劳,传之天下。让天下人都知道李信的名声。”

    “其三,对其部下善加抚慰。可以令李信着其名册,对其加以官爵厚禄。一方面,可以照顾李信的情绪,一方面也让他的部将都顾念皇上之恩。”吴宗达又说道。

    “一来抚其祖上父辈;二来可以安李信之心,宣扬朝廷之功;三可抚慰其部将,收其军心。一举三得,好,好。”崇祯皇帝想了想,一下子站起身来,连连说了两个好字。

    “皇上圣明。”周延儒和温体仁听了之后,也连连点头,心中却是在忌惮这个吴宗达看上去极为老实,但是出的主意却又是如此的狠毒,此计一出,李信将毫无还手之力,心中就算有反意,恐怕也不能表示出来,只能坐困云中了。

    “既然如此,就命内阁下旨,司礼监用印,快速颁布天下,这也算是给李信壮威,告诉李信,让他给朕好好的打,打出威风来,只要他灭了林丹汗,朕不吝赏赐。”崇祯皇帝忽然明白了自己的优势所在,那就是大义。崇祯皇帝拥有大义,除非李信不顾天下人的反应,起兵反叛,这样就算他南下中原,也会成就千古骂名。而这个骂名与那些义军不同,义军是活不下去了,朝廷以前并没有给他们什么好处,这些人起兵反叛之后,就滋生出野心来,无论崇祯皇帝做出了什么决定,都改变不了事实,支持这些人照样支持,反对的人照样反对。不会因为崇祯的改变而改变;而李信与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