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生韩信-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高无法再承受逃亡的颠簸,在路上不但会客死他乡而且还会拖累队伍逃亡的速度。

可他们若是留在北地沦为匈奴人的俘虏后一样会被毫不犹豫的杀掉,匈奴人要的是妇女和精壮的努力,老迈者对他们毫无价值。所以这些老人选择了一种悲壮的方式,那就是与雁门城一起化成了灰烬,至少还能有妻儿子女为他们送终。

大火燃尽后,悲伤的秦人抹去了眼角的泪水,朝着南方踏上了回往关中的路途。近九万人的大军和三十四万秦人一路南撤,秦国依旧遥远,他们必须穿越整个赵国才能抵达大河,渡过河后才能回到关中。

而留给韩信的时间已经不多了,雁门离冒顿大军所在不过快马二天的时间,来回算是四天。如果冒顿聪明一点的话,那就不会等待大军集结完毕再发起进攻,而是立即率兵追击,这么算来最快四天后匈奴人的追兵就可能赶到。

所以秦人的队伍必须在四天内赶到南边的太原郡,那里多丘陵并不适合匈奴骑兵的作战,唯有躲入那里才有机会摆脱匈奴人的追赶。

为了加快队伍的速度,韩信和王泾几乎绞尽了脑汁,用尽了一切办法。奈何这支队伍中平民太多了,乱哄哄的经常堵在路上,根本无法做到像军队那样井然有序。时间一点点的过去,韩信心中的担忧之情也越来越剧烈。终于,在三天后的午后,斥候报来了消息,在三十里外发现了匈奴先锋人马。

韩信没想到冒顿的骑兵这么快就追上来了,不过也猜到他一定是轻骑追来,而并不是主力大军感到,便当机立断的将队伍一分为二,王泾带着四万大军护送着队伍继续向南逃亡,他则带着五万骑兵北上迎击。

韩信猜得没错,冒顿在得到败报后勃然大怒,立即点起了本部七万骑兵南下追赶,同时下令各支大军迅速回笼于他会和。他原本以为韩信见到追兵来袭只会加快逃亡的速度,他正好上前缠杀等到大军到来,却没有想韩信根本不按常理出牌,居然抛下队伍率大军反戈一击。

匈奴的这部前锋顿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冒顿惊慌之下只得率部撤退,虽未遭大败,却有些风声鹤唳,疑惧不安。

冒顿已经从俘虏口中得知了对面的主帅正是三年前击败他的韩信,这让他心中又是惊讶又是兴奋。匈奴人崇尚的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勇士失去的尊严必须在战胜者那里找回了,这样才能变得更强、更厉害。

所以冒顿心中隐隐兴奋,他实在想不出自己会失败的理由,他手中有近三倍于秦军的精锐骑兵,最让秦军致命的是他们还有数十万子民的拖累,这些就足以要了他们所有人的性命。

可是韩信的不按常理出牌也打乱了他的部属,他原来的计划是先锋缠住秦人队伍,然后其他大军就像饿狼一般蜂拥而上将秦人彻底的咬死。面对秦军的反攻冒顿显得十分谨慎,他担心兵力过于薄弱而被秦人趁机歼灭,所以不但不紧紧跟随,反而减慢了速度,等待着后续大军的到来。

谨慎是冒顿时刻谨记的二个字,当年他在漠北追击韩信的时候就是因为麻痹大意才被韩信得手,成为了他一生的耻辱。所以从此以后冒顿遇事谨慎,尤其是碰到韩信这种喜好奇兵之人,他便愈发是慎重起来,生怕被韩信所趁。

所以他对秦军的屡屡挑衅充耳不闻,而是将大军紧紧的缩为一团,耐心的等待着后继大军到来,不给韩信任何的可趁之机。

既然已经胜券在握,那又何必去冒风险呢?反正秦人的队伍绝对逃脱不出他的手心。

殊不知韩信要的就是他的谨慎,若是冒顿将队伍化整为零避而不战,转而绕道四处袭扰秦人的撤退队伍,那一定会让韩信极为头疼。冒顿的小心也为韩信带来了更多的时间,他一面派人督促队伍火速南下,一面派出使者南下和赵歇商谈。

赵歇是最早起兵的几个大诸侯之一,他原是赵国的公子,是惠文王的曾孙,赵国灭亡后便流落民间,在市场靠着给人搬运杂物为生。当年陈胜派武臣经略河北时,张耳和陈余跟随武臣重建了赵国,并劝武臣脱离了陈胜自立为赵王。后武臣被叛将李良杀死,陈余和张耳逃出了邯郸,找到了赵歇重新返攻回了邯郸,立他做了赵王。

后来章邯大军北上围攻钜鹿,陈余北上代郡征集了精兵数万,南下囤军于钜鹿之北。

当时围困在钜鹿的赵歇和张耳派出敢死之士突围而出向陈余求援,让他攻击王离的围城大军已解钜鹿之围。陈余因为惧怕北军的强大,便不肯出兵,这让张耳寒心不已,两人本是刎颈之交,多年生死与共的患难兄弟,却因此生出了裂痕。

钜鹿之战后,张耳为了表示不满便向相国陈余请辞,没想到陈余竟然一口答应了下来,这让张耳愤怒不已,最后率大军出走跟随项羽入关。赵歇则听从陈余的主意打算坐山观虎斗,坐视楚国和秦国生死鏖战,并未跟随项羽入关。

赵歇和陈余的观望态度让项羽十分恼火,他自立为西楚霸王后,分封天下的时候便故意将赵歇从赵王改迁为代王,而反秦功劳显著的陈宇只是封侯而已。追随他入关的张耳却被封为了常山王,封地在赵地的精华所在邯郸郡、钜鹿郡和衡山郡。

项羽的不公也让赵歇和陈余对他恨之入骨,这也就给了秦国和赵国合作的前提。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个道理秦代的人一样懂的。在韩信大军出征的时候,秦国派出的使节偃师道就已经渡过了大河踏上了赵国的领土,他是奉命前往晋阳和赵歇商谈秘密会盟一事。

虽然偃师道的谈判结果韩信仍然不知道,但他料定了赵歇不会干涉他和匈奴的战斗。赵歇手中的兵力原本就不多,若是损耗在无谓之上,那冒顿一定不介意顺手灭掉赵国的,将河东之地收为匈奴的牧场。

所以不论谈判结果如何,赵歇都一定是坐拥坚城自守,任由秦军和匈奴交战。

赵歇的观望也为秦军南下消除了阻挡,数十万南撤队伍便全力向太原郡奔去。韩信在得知匈奴的会合大军已经赶到,便立即掉头便跑,在冒顿追上他之前逃之夭夭。

他不是傻瓜,让秦军和数倍于己的匈奴大军正面交战,那不是送死那是什么。如果没有南撤队伍的拖累,韩信或许能仗着奇谋不弱下风,可有了南撤队伍的拖累,他的骑兵就丧失了最为重要的机动力。南撤队伍成了他的一个死结,他必须全力去保全而不能置之不理。

韩信脱离和匈奴大军的接触后,疾驰撤了回来和王泾会合。靠着争取到这二天的时间里,南撤的秦人队伍终于赶到了雁门郡和太原郡交界处的一处小关隘,翻过这座关隘,便是赵地了。

守关的赵军不知道是得到了上头的命令,还是因为畏惧秦军势大在秦军到达前就已经逃的人去城空了。王泾派人迅速接掌了关隘,城门大开让南撤队伍火速通过。

韩信赶到时队伍正在过关,仍有大半的秦人在关外排队等待着。韩信阴沉着脸看着迎面走来的王泾等人,有些恼火的说道;“匈奴人就在我身后没有多远了,最多一个时辰就会追上来了,队伍必须要加快速度。”

王泾有些惭愧的低下了头,他知道这些宝贵的时间是韩信冒着极大危险才争取来的,一旁的邱石倒是看不下去了,忍不住开口说道;“上将军,这不能怪大将军,那些老百姓动作实在缓慢,我们已经尽了全力。”

韩信心知错怪了王泾,却也没有心思去道歉了,此刻匈奴大军已经逼近,他如何能不心急如焚。他从关中冒险北上,费尽了千辛万苦才走到了这一步,眼看就要成功了,所以不论如何也不能前功尽弃。

韩信强自冷静了下来,伸手问亲随要来了地图,摊开细细看了一番,伸手指着一处地方沉声道;“这里是两山交接之处,又是南下必经之路,我们若是在那里布置步卒防线,靠着密集的刀盾阵到可以抵挡一段时间,只是……”

韩信说道这里顿了一顿,环视诸人缓缓的说道;“只是这支步卒不会有援军,也不可能跑的过匈奴人的快马。”

韩信虽然没有直接说出来,可所有的人都听出了他话中的意思。这支断后的队伍是一支弃子,唯一的任务就是阻击匈奴,尽可能的为队伍南撤争取到时间,直到全部战死才算完成了任务。

韩信没有看向诸人,而是移开了目光,因为他不想强迫谁去送死。沉默了许久,王泾开口说道;“我去吧。”

“不行。”韩信摇了摇头,“你是主帅之一,若是你死了对士气的损失会非常大的,况且北军的情况你远比我熟悉,我需要你的配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