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流伐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
    …………。
    “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朱永兴捧着书,低声念着,微微颌首。
    新版《春秋》、《孟子》、《管子》、《墨子》、《孙子兵法》,全部使用了朱永兴所要求的标点符号,而且改成了横版,看起来不再那么劳神,方便易懂。
    “这都说得很清楚,所谓的夷狄到了中原,习用了华夏文化习俗,他们就成了华夏族。而中原华夏族如果进入了边远地区,习用了夷狄的文化习俗,他们就成为了夷狄。”朱永兴本是随便阅读,但却不由得发起了感慨,“是夷狄还是华夏不在于血统,而在于所习用的文化。可臣子们怎么就是不明白呢,还饱读诗书呢?”
    产后的梦珠休养得甚好,来到北地时气候也正值春夏,倒也没怎么难适应。此时正坐在软椅中摆弄着几件小孩子的衣服,听到朱永兴抱怨,不由得笑道:“若尽信书,倒不如无书。陛下不是这样说过,怎么要用了便认为书上的是至理,不用了便说人家是胡说八道。”
    “那也没错呀!”朱永兴也笑了起来,说道:“学以致用嘛,用不上,或者不当用,自然就是胡说八道了。”
    “陛下倒也不必如此介怀。”梦珠柔声说道:“梦珠知道陛下的情意,但一国之君,总不能任性。就依群臣的意思,多纳几个汉家女子吧!有了子嗣,他们也就不必担心国本的事情了。”
    任性?我任性嘛?朱永兴苦笑连连,虽然身处高位,还真是努力避免这样情形的发生,怎么就任性了呢?
    
   

第一百四十八章 未来战略,死战大胜
    尽管辽东战事还在进行,但收复锦州则意味着结局已经基本可以确定,只不过是战果大小的问题了。
    而随着湄、河两省第一季粮食的收获,钱粮情况进一步缓解,朝廷又有了支撑战事持续的资本。
    国力在战事未息的情况下还能够蒸蒸日上,这是不争的事实。和平的环境,中低的赋税,惠民的政策,使安定下来的民众爆发出极大的生产热情。这不仅是为国家做贡献,更是改善自己的生活。
    南方经济恢复得最快,准确地说,振兴似乎更确切。由于战争的刺激,加上民生的需要,再有光复得早的关系,百姓日渐富裕,与之相关的工厂、作坊都得到了一个发展的良机,产量步步提升。而边市的开放,无疑又为众多的产品提供了巨大的销路。
    北方呢,就只能用恢复来形容了。但可喜的是耕地面积的大幅增长,玉米、土豆、番薯等抗旱高产的作物在政府的强令下推广种植,据估算的产量,秋收之后虽然还达不到粮食自给自足,但政府补贴的数量却可大幅下降。
    当然,北地也有经济率先恢复的地方,便是主要的交通线上的村镇城市。大量的商队驮运着商品赶往边境贸易,衣食住行的需要刺激了沿途的经济发展。客栈、饭馆,以及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更有眼光超前的工厂主直接在北地建厂,就近销售商品。
    而人头税的缓交和减免,官府的引导和鼓励,释放了百姓迁徒的束缚,田少人多的地方向地广人稀的地方移动,这是历来所有的习惯。也是供需矛盾和经济规律在起着作用。
    广东、福建、浙江、云南、湖南、湖北,这六个省的地方行政长官已经分别上了奏折,希望朝廷不要再向这几个省安置农业人口。虽然土地紧张的情况只是刚刚有些端倪,但这些地方长官能看得这么远,还是令朱永兴感到欣慰。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无疑也是跟人头税大有关系的。既然人多并不意味着收税多。地方行政长官便要考虑地方的稳定,以及本地百姓对外来人口争地的担忧和顾虑。
    和平的环境,人头税的逐步取消,土地的宽裕,经济的发展,接下来是什么?朱永兴心中当然很清楚,人口的大量增长是可以预期的。人口众多,是利还是弊?不管日后如何,就目前来说是件好事。而且。就现在的科技水平,想限制人口也缺乏相应的措施。
    而这就需要政府有预见性的眼光,解决土地、生产力、资源等因为人口增长所要面临的问题。这个问题看似遥远,但要算起来的话,以现在的婚育年龄,按二十年一代为基数,在朱永兴有生之年便会至少有两代人出生。
    因为朱永兴的存在,华夏大地没有了历史上的“三藩之乱”等削减人口的浩劫。人口的增长又是呈几何级数的,几十年后。人口过亿是没有什么疑问的。而从一亿到四亿,历史上只用了不到一百年的时间。
    英国通过开拓殖民地、推进工业与技术革命以及开展对外贸易,解决了英伦岛国人口膨胀问题,安全绕过了“马尔萨斯陷阱”。
    朱永兴有成功经验可以利用,也有信心使大明帝国崛起并立于世界之巅。人口众多对他就将不是负担,而是扩张的动力。争夺生存空间的必须。
    所以,满清缩于辽东,已沦为地方割据势力,并且已无翻身之机后,朱永兴便已经着眼于将来。开始了战略大布局。
    广州军区成立,威慑台湾郑经,并做征伐吕宋的准备;昆明军区成立,表面的目标似乎是缅甸,但更长远的打算却是西进,打通经密支那到印度的道路;西北军区更名为兰州军区,继续屯粮练兵,西窥青藏,北抵东虏;河湄军区成立,继续蚕食真腊,并直接援助大明商团在婆罗洲的渗透。
    在战争硝烟中屹立而起的大明帝国,正在向周边辐射着越来越巨大的能量和影响,并且将以战争为主要手段,一跃而至世界强国之巅。
    …………。
    鞍山东南的千山地区,之前谁也不会想到,定辽之战会在这个小地方展开。
    硝烟弥漫,杀声震天,各种声音如同天崩地裂一般,明清两军在此进行着殊死的战斗。
    荡朔军的三千龙骑兵急奔近百里,终于抢在沈阳清军之前卡断了通往鞍山的大路。面对着清军的疯狂攻击,这三千龙骑兵死战不退,以伤亡超过四分之三的代价,坚持等到了轻装的步兵援军。
    沈阳清军随即被击败,退向鞍山,而明军则抓紧时间就地抢挖壕沟,抢修工事,死死阻住了盖州清军北逃的道路。
    阻击与突围的战斗很快便开始了,盖州清军的先头部队受挫而回,布尔泰亲率大军又奋力来战。绝望化成了勇气,清军的攻击疯狂而猛烈。明军也不示弱,依仗着火器优势,依靠着壕沟、工事,与突围的清军血战厮杀。
    一万多明军,对三四万清军,如果不是明军火器犀利,如果不是战场狭小、兵力施展不开,这场阻击对突围的战斗并不好轻易判断胜负。但一天一夜的时间已经够了,荡朔军的主力不断赶到,鞍山的残败清军见势不好,不战而逃,东北军区的追击部队也逼压过来,与突围清军的后卫接战,战争的结局终于确定了。
    “杀,杀过去呀!”梅勒章京硕哈绝望地嘶吼着,明知已不可能,却还维持着那一丝的侥幸。
    对面的明军太多了,尸体枕籍的阻击阵地之后,严整的步兵方阵正在形成,一门门火炮在布放排列。
    杀过去又怎样?这几道壕沟已经吞噬了太多满人的性命,那攒射的火枪,也终结了太多满人勇士的征战之途。对面是火炮、火枪组成的铜墙铁壁,冲过去的结果是什么,不用想也知道。
    不知不觉间,硕哈已经泪流满面,视线模糊中,对面的明军阵地上火光频闪,炮击开始了。
    卓布泰脸色惨然,明军的反攻很猛烈,久战的清军很疲惫,抵挡不住在烟火中推进的明军方阵。排枪一波接一波,佛朗机炮的轰鸣一声接一声。周围将兵的脸上都是惶恐之色,全军崩溃就在眼前了。
    火炮的轰鸣再次响起,虽然不是那么震耳欲聋,却让清兵从上到下都是心生寒意,如堕冰窟。那是从后卫的方向传来的,追击而来明军似乎越来越近了。不,不是越来越近,而是后卫败下来了,明军已经近在咫尺。
    前方,明军的三个方阵时而前进,时而停步,不断发射霰弹与排枪,将清兵打翻阵前。
    后面,是奔逃而来的后卫清兵,而明军的呐喊声似乎也听得见了。
    “向东走!”卓布泰突然抬头,冲着四周的将官吼道:“能走多少是多少,能活几个是几个,不能都死在这里。”
    东面?那里没有回沈阳的路,也不知有没有明军阻截,但却是现在唯一的生路。只要不是马上死在这里,哪怕向东逃只能多活一天,处于绝境的清兵也会选择。
    大纛旗飞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