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流伐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守军为加强防御,沿岛凿开一道长达十五里的冰濠,以阻挡后金骑兵的突入。然而,天气严寒,岛上明军,“凿冰寒苦,既无盔甲、兵械,又系水手,不能耐战。彼时,大雪纷飞。冰濠重新冻合”。后金骑兵履冰驰进,从靺鞨口登岸,攻入囤粮城北门,猛烈厮杀后冲进城中,摧毁了这个明朝关外的后勤基地。
    现在,类似的严寒的自然环境似乎预示着历史要重演。但此明军非彼明军,全火器的威力也不是清军所能抵挡的。尽管清军曾登上了靺鞨口,曾攻到了囤粮城北门,但在明军的猛烈反击下,依然被击退。在冷凄的月光下,只能黯然履过冰面,返回陆地营寨舔拭伤口。
    鳌拜出身将门,精通骑射,从其青年时代起就效力军中。跟随着皇太极历经百余战,功绩极大。如果说之前只看着奏报,只听着败军之将的描述,他还有着怀疑,怀疑是将领们少不更事,不懂军事。可他亲自指挥的攻打觉华岛失败,却让他终于清楚了以往的失败并不是偶然。
    按理说,经历了松棉大战的鳌拜。对于明军火器的威力应该是比较了解的,但现在明军火力的猛烈程度却更出乎他的意料。颠覆了他的固有印象。
    那一轮一轮无休无止的火枪攒射,枪弹破盔裂甲;那一颗颗落地爆炸的炮弹,弹片激飞,带来死亡;还有明军挺着刺刀呐喊着反冲锋,用白刃战将攻上城墙的清兵击退。固然在攻城战中明军的数量由于是内线运兵,可以占据很大的优势。但那股气势和英勇,却不是鳌拜可以忽视不见的。
    “阿玛,不能再打下去了。”儿子达福巡营回来,对着沉坐不语的鳌拜苦劝道:“就算苦战能夺得觉华,可没有水师。依然难以长久守住。消耗了太多的力量,那辽东半岛上的明军又该如何处置……”
    鳌拜突然抬手止住了儿子,重重地叹了口气,说道:“不想明军已强劲如斯,我军锐气已失,确是不宜再战。然要退守宁锦,为父这辅政之位怕是亦不稳固矣。”
    达福想了想,四下张望一下,凑近父亲,低声说道:“阿玛过虑了。康熙尚幼,索尼又重病难医,苏克萨哈多半是回不来了,遏必隆无足轻重,首辅之位谁能动摇?加之阿玛亲信遍布,谁敢相抗?”
    鳌拜苦笑了一下,有些话他是不便对儿子说得太透的。权臣或许能喧赫一时,但臣就是臣,上面的那位皇帝总会长大,而权臣的下场有好的吗?当然,走到现在这地步,他是不可能激流勇退,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向前。而且,为了稳固地位,他甚至要变本加厉,最先清理康熙身边对自己有所敌视的家伙。
    “派人往山海关送信儿,让大队人马慢慢后撤,组织宁锦防线。”鳌拜停顿了半晌,下定了决心,“另外,你带些兵将前往盛京,接管城防。明白吗?”
    达福用力点了点头,退出关外后,盛京就如同之前的北京,控制了盛京防卫,则控制了朝廷。
    “康熙身边的倭赫等人”鳌拜眯起了眼睛,沉吟了一下,摇了摇头,没有继续说下去。
    倭赫是费扬古之子,担任康熙身边的侍卫,对鳌拜并不怎么尊敬。鳌拜早想除之,以免这些近身侍卫在康熙面前诋毁自己。但他需要一个罪名,且要斩草除根,倭赫要杀,其父、兄也不能留着。
    对于康熙,鳌拜在底下一点也不尊重,连达福也受影响,直呼其名,更没有什么恭敬的表示。
    …………
    冰面上不能宿营,流出的血很快又冻实,将倒卧的尸体牢牢粘在冰面上,呈现着各种死亡时的姿态。在冷冷的月光下,整个战场象蒙了裹尸布一般凄惨。
    胡国柱走过一堆堆的篝火,不时抬头远眺着城下。夜晚偷袭在理论上是不可行的,但也不排除清军会孤注一掷。现在囤粮城中的明军数量已经达到了一万五千余名,作为防守的一方,又有火枪火炮的优势,至少可以抵挡两倍以上清军的攻击。
    而增兵觉华岛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东北军区在辽东半岛的行动。同时,也是出于物资、人员补充,以及严寒环境的适应,总参谋部已经给东北军区下达了命令,让东北军区在辽东半岛实施收缩,必要时甚至可以退到金州。
    目的很明确,在寒冷的冬季,明军作战的困难要大于清军。而且,满清集团撤出关后,兵力会大大增加,势必对东北军区造成更大的压力。只要明军能保住大连、旅顺这个根本之地,等待天气转暖后的反攻,那北方的明军便能大举来援,重新占据压倒性的优势。
    ……………(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三章 产马之地——河套
    马肉、鲸肉在锅中和着干菜在翻滚,加了辛辣的作料,香味中还带着丝刺激。/一碗肉汤下肚,浑身都舒松起来,更象有一团火在腹中燃烧,暖暖的感觉。
    就算是严寒的气候对于明军影响较大,但明军的后勤却做得比满清更好。御寒的衣裤鞋帽、被服帐篷,以及吃喝所用,都让将士们感到满意。无疑,这也是明军士气高涨,保持战力的关键因素。
    就这一点,包括胡国柱在内的前线将领都是钦佩万分的。尽管不是全部清楚朝廷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但他们也理解总参谋部下令冬季休整的难处。仗打到这处程度,物资供应支撑到现在,着实不易啊!
    而这也正是朱永兴急于向南调兵的主要原因,后勤压力使他不得不暂缓继续打击满清的计划。其实,多数人也看得清楚,被打回原形的满清几乎没有了翻盘的可能。甚至不用大打出手,只靠封锁和围困,在辽西、辽东、辽南三个方向上进行持续不断的扰袭,就足以拖垮满清,耗尽其最后一点力气。
    当然,对于武将来说,这不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只有打仗,只有胜利,才能加官晋爵,才能名耀青史。不管是开国功臣,还是中兴名将,反正跟着朱永兴,总有一个名头是跑不了的。
    哈着手,胡国柱在一个军官让出的位置上坐了下来,在火上拢着手,笑着对高得捷说道:“老高,这仗打完,估计那高头大马也差不多到了。”
    高得捷哈哈一笑,又有些遗憾地摇了摇头,说道:“那是种马。没有几年工夫,怕是骑不上。”
    “说是御马也不过吧?”胡国柱点了点头,沉吟了一下,说道:“也别急,兴许万岁能加恩赏赐呢!”
    “加恩赏赐倒是好。”高得捷想了想,又摇头道:“可也只能平常骑着威风威风。谁舍得上阵冲杀啊?”
    “这倒也是。”胡国柱恍然点头,莞尔一笑,说道:“有总比没有强啊,省着光看着流口水。”
    “嗯,光听说是高头大马了,不知是个什么样子。”高得捷递给胡国柱一碗热汤,停顿了一下,说道:“不管是大马小马,骑兵是肯定要扩大的。鞑虏。东虏,没有十万铁骑怕是制不住他们。”
    “文景之治数十年,国家从连四匹同一颜色的马都找不齐,到拥有数十万匹,才有了卫青、霍去病的史载功绩。”胡国柱边思索边说道:“现在的形势比西汉时强很多,但要有十万铁骑,怕也要等上数年方可。”
    世人皆知汉武帝反击匈奴大获全胜,亦有“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却不知其的底气是祖上两代皇帝的苦忍积累,卧薪尝胆。没有物资。没有战马,拿什么深入大漠,拿什么封狼居胥。
    拿西汉与现在的明朝相比,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无论是人口、疆域、生产力,还是领导人的水平,明朝要恢复强国风范的时间都要大大缩减。但胡国柱所说的也有道理。骑兵的素质,战马的来源,这不象步兵,发支枪,练上几个月就行。
    “若是能得一产马之地。或许可缩短时间。”高得捷停顿了一下,猜测着说道:“西北,嗯,晋王所率兵团亦是实力强大,没准能取河套,从此解决中原缺马之患。”
    一直以来中原王朝的最重要马产地就是在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其中河西走廊因地广人稀且多由外族统治,又以富饶的河套地区为重。河套地区一般指贺兰山以东、吕梁山以西、阴山以南、长城以北之地。包括银川平原(宁夏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的部分地区,以现在的地理划分来说分属宁夏、内蒙古、陕西。
    虽中国之大,却只有河套平原地区是中原王朝能控制的理想马产地,河套地处西北,水草丰美、气候冷凉能牧好马,却又由于黄河灌溉,水源充足、土地肥沃能植农桑,适合农耕为业的汉民族在这里生存繁衍,能靠本地的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