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流伐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况且,在有关军制改革的方案中,隐隐透露出未来明军的战略布署。西北、西南、东北、华南、华中、华北设立所谓的军区是比较肯定的事情,晋王李定国一旦出任西北军区长官,辖下的军事重镇可是不只一两个。如果能够得到李定国的赏识和信任,一个重镇的提督是跑不了的。
    “西虏将是击败满清后的另一个大敌。”晋王李定国缓缓说道:“漠南、漠北,圣上都是要平定的,要建立超过高祖和成祖的功绩。”
    高祖朱元璋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成祖朱棣五次亲征,巩固了北部边防,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明成祖”,使其和太祖朱元璋并列为“万世不祧之君”供奉于太庙正中。
    这两位称祖的皇帝皆以武功而见长,而朱永兴在目前来看,还稍逊一筹。待到北伐成功,击败满清、重复汉家江山后,应该便可以与这两位皇帝并驾;而若能使西虏彻底臣服,则可凌驾其上。
    从军人的角度来看,崇尚武功当然要比重文抑武强。明军的实力在不断增长,新的作战方式和思想使将领们增强了信心,开阔了眼界,也认识到建功立业的机会多多。
    “若要打败西虏,骑兵必不可少。”王辅臣立时觉得自己被分配到骑兵部队的前途一片光明,扩充、晋升,只要自己干得好,机会便一定能抓得住。
    现在可不是有什么督师、监军的时候,军人日趋专业化,参谋的作用日益凸显,少了掣肘和压制,多了军规和条例。军人的晋升变得公平而公正,更少了内行领导外行的弊端。
    更不用说军人待遇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对于有功之臣,朱永兴也是不吝赏赐的。虽然金银不多,但有荣誉,有勋章,有宅第,有女人,还有对未来的期待。
    “是啊,骠骑兵至少要两万,龙骑兵三万,才能扫平漠南、漠北。”李定国说出的数字几乎是现在的数倍,按照每年从茶马交易中获取四千匹战马的数量,也要好几年才能扩充完毕。
    但时间长一些又算什么呢,只要击败了满清,凭借朱永兴的手段,资源和财富会成倍增加,一年买上万匹战马也不算是奢望吧?(未完待续。。)

第四十一章 自我否决
    北伐是没有疑问的,从上到下的舆论都在强调这一点。但最终的战略却还在商议,或者还处在争论之中。
    自从朱永兴提出切断关内外联系,将满清分而击破,一举取得彻底胜利的计划后,总参谋部便进行着研究和探讨,以证明英明神武的万岁所制定的计划是切实可行的。
    当然,如果计划成功,就不仅仅是光复北地,收复京师那么简单,辽东问题也会一并解决,可谓是毕全功于一役。朱永兴也希望通过一场能够载入史册的著名两栖战,而在战史上写下浓重一笔。
    两栖作战的有利方面是能够进行对敌人不利的战略部署和迫其转移军力,有效突击与打击敌军;而其不利方面则是实施条件非常严酷,无论在计划准备、组织实施、指挥协同、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都会较其他进攻样式更为困难。
    比如强渡海区、敌前登陆、背水攻坚带来的高难度、高损耗和高风险也是其他进攻作战所无法比拟的。作战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会造成巨大损失,即便是登陆作战取得胜利,也可能付出惨痛的代价。
    说到底,两栖作战即便在现代战争中也是最为复杂的军事行动,需要机动力、海上运输、后勤和战略等方面的协调化、专业化、复杂化。比如专门用于运载登陆作战部队的人员、物资、装备,并能在海滩登陆的两栖舰艇,更是在二战中才出现的。
    当然,海上输送兵力古已有之,也就是说并不是没有两栖舰艇便不能实施两栖作战,而是说难度可能会加大。其次,还有如何确保部队的迅速到达以及支援更大规模后续部队的困难。因为两栖作战的进攻速度是关键因素。它可让迅速部署的大规模后续部队充分发挥战略作战的突然性效果。
    缺乏专业的登陆舰艇,缺乏专业的、快速修建临时港口设施的工兵和器材,当一个个困难被罗列出来之后,便是争取一个个地加以解决。
    在山东的登陆作战,其实便是一次预演和检验。而朱永兴所提出的一剑封喉计划显然规模更大,要求更高。
    得益于胶东于七在内部的配合响应。明军在山东的登陆作战获得了成功。但这只是一万多人的行动,而且是于七所部成功截断了清军的消息通道,为登陆部队争取了时间所形成的战果。
    在稳固胶东后,参谋总部再次探讨、商议了“一剑封喉”的作战计划。因为胶东可以作为前进基地,把兵力和物资提前运往胶东,跨越渤海湾在辽西走廊登陆,显然更加容易,成功的可能更大。
    早在西元前55年,凯撒就曾领军穿越英吉利海峡。登陆不列颠群岛。但明军不是侵略者,是解放者,便不能“以战养战”,从凋弊的占领区就地搜刮给养。这也是相当不利的一个问题。
    当一个宏伟的计划因为条件所限,以及安全性的考虑,而不得不放弃时,制定计划者的郁闷和失落是难以形容的。朱永兴现在便是如此的心绪,总参谋部经过了反复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即便以胶东为前进基地,在辽西走廊实施登陆作战的兵力最多也不超过五万。
    五万。或许能成功阻隔关内外的联系,也或许会被击败而损失惨重。同时,后勤运输的压力将使其他方面的部队难以展开战略性的行动。
    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朱永兴知道这必须由自己来决定。无论他的决定是什么,总参谋部和明军都会全力以赴,可他会用几万人的生命为代价。去赢取一场旨在标榜自己的可能的胜利吗?
    因为他是皇帝,因为是他提出的计划,因为他成功的事例,因为他几乎没有差错的英明,因为臣子们对他的敬仰和崇拜。朱永兴本可以顽固,本可以坚持,但他没有那么做。
    “五万并不足以有十足的取胜把握。”朱永兴经过了一夜的思考,终于还是自己否决自己,他苦笑着连连摇头,“这也是我军武器装备全部换装后所带来的不利吧,对后勤要求更高。一旦把这五万兵投入辽西走廊,弹药、粮草等物资的运输补给的压力太大。其他方面的部队因此便无法有大的动作,可谓是顾此失彼。”
    吴三桂等人静静地听着,这毕竟是皇上制定的计划,也为之筹划准备了相当长的时间,现在也不是说完全没有希望,但皇上似乎要加以否定,重新考虑北伐的战略了。从这一点上,不慕虚名、从谏如流的评价,皇上便当之无愧。
    “所以,朕决定重新修改北伐的战略计划。”朱永兴说完之后,长出了一口气,是轻松,还是无奈,或是兼而有之,他也说不清楚,“但两栖登陆还是要进行,在辽东,规模小一些,牵制还是需要的。你们看地图,能借胶东之利的有好几个地方。”
    在地图上一眼看上去,离胶东半岛最近的辽东地区便是旅顺。然后再将登莱、旅顺、皮岛、宽叆连为一线,便可彻底完成对辽东的海上封锁。而这个思路,又与历史上东江镇所起到的作用差不多。在朝鲜已经明确态度之后,实施这个战略则更加有利。
    也就是说,朱永兴放弃了以险求胜的策略,而改为以稳求胜。在各处牵制满清的情况下,由南至北,用堂堂正正的战法来取得北伐的胜利。至于辽东,让满清退回去也无不可。
    以全国对辽东一隅,小冰河期又远未结束,对北方的影响甚于南方,明军的优势则会更大。也就是说,求稳策略只不过是拖延了最终收复辽东的时间,但北伐成功后便又可转到国力对抗的局面。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朱永兴算是摆正了认识,不奢望毕其功于一役,不奢望一记重拳便打垮满清,而是用其所长,不操切,不急躁,也不放松。(未完待续。。)

第四十二章 北伐新策
    既然放弃了毕全功于一役的耗费巨大的两栖作战,按照目前物资囤积的状况,明军便能开始发动北伐战役。而从严格的意义上讲,登陆山东已经是北伐的序幕拉开。
    粮草物资的囤积和供应是统筹全局的,这边省下来,便可以侧重另一边。而在辽东开辟战场,目前正是清军在辽东布防空虚的时候,可谓是个好时机。依靠着明军强大水师,自可以由岛入陆,或在朝鲜之助下在满清的所谓龙兴之地插上一刀。
    初步计划很快便被制定出来,先是增兵山东,设立登辽总指挥部,统一指挥山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