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流伐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盥侍⑻岫铰淼霉Φ扔胨煌被鲈闹葜乱耍灰笏遣普芾恚竦乇泶锪俗约涸付雷缘5贝舜涡卸牡脑鹑危竦米ㄕ魅ǖ囊馑肌
    施琅为了获得支持,还拜见了清廷派至福建的兵部侍郎党务礼,详细介绍了行动方略,又重申了想独自指挥增援漳州行动的请求。可惜的是,施琅两名部将的反叛,以及之后散播的风言风语使党务礼十分谨慎。而施琅原本就言语木讷,且又说一口难懂的闽南话,更让朝中权贵党务礼所不喜。
    最终,施琅不仅没能达成目的。反倒是被排除在了行动之外。但他辛苦训练的水师却被抽调一空。随后,清廷加紧实施“分拨海上投诚官兵移驻外省。分散其力量,以消除隐患”的政策,施琅荣幸地成为其中一员,被调往河南邓州驻防。
    对于要以少数民族统治主体民族的满人来说。对汉人的心理情结是难以消除的。既要使用,可鄙视、猜疑、防范却是司空见惯,特别是在他们所不熟习的领域,更是害怕汉官汉将一家独大。
    施琅无用武之地,提督马得功的水平又实在有限,清军空自拼凑出一支兵力、船只还算上规模的增援部队,却终于是重蹈覆辙。在海战中惨败并丧失了最后的水师资本。
    海路援军已绝,郑军大将刘国轩、冯锡范又与明军陆战队联手,分别击败了耿藩的陆路援军王进和刘炎两部,漳州遂成孤城。明郑联军便可以放心攻打。而漳州清军得到援军无望的消息后,军心、士气为之大丧,内部也混乱起来。
    防守漳州的清海澄公黄梧徬徨无计,染病卧床。其子黄芳度见明郑联军势力正炽,有心投降,却又心忧其父黄梧与郑氏结怨甚深,内心始终不安,遂密遣人与明军联系。在得到明确承诺后,黄芳度软禁其父,并与手下突然发难,杀南洋总兵许龙、耿藩部将刘豹,献城降于明军。
    在东征之战中,清军战意不坚的原因有很多,而其中的沿海迁界,以及清廷将投诚官兵及其眷属一律强制送往外省垦荒屯田,无疑是很重要的。短视而自大的清政府出于对汉人的防范,大海的恐惧,采取的这些愚蠢政策使已降者离心,未降者寒心。对于多为沿海人士、留恋故土的广大投降官兵来说,明郑联军气势汹汹,岂不正是他们得以逃脱苦海的机会?
    不只是低层官兵对清廷的政策深恶痛绝,连一些高级将领对此也极为不满。比如悍然举旗造反的碣石苏利,施琅所部提标游击钟瑞、中军守备陈升,还有很多降清的郑军旧将。
    对于这些反正或投诚的官兵来说,象黄芳度这样做出“降明不降郑”决定的要占绝大多数。明军为正统,明廷为正朔,明朝已奄有数省……这些原因当然重要,而“好马不吃回头草”,恐怕也是这些原郑军降兵降将不可忽视的心理原因。
    ………………
    晨雾在闽省之地很是常见,在很多清兵的想象中,在雾气和黑暗中似乎走了很久很久,实际上时间却并不多,只不过这种环境给人的错觉而已。
    不到一个时辰之后,环境开始变白,天空开始发亮,尽管身边仍然有雾气迷茫,但清兵清将都知道天很快要亮了,有了松口气的感觉。
    副都统图海的脸色并没有舒缓,斥候早与明军哨探有了接触,这意味着明军便在前方,而且是越来越近。这个情况加深了他的忧虑,接到信使的情报后,他立刻率领大军马不停蹄地往回赶,可还是晚了吗?如果还在支撑,明军能有余力抽兵堵截,这是个个击破的机会,还是被明军阻击,反倒被明军一口口吃掉?
    从目前来说,战争的主动权是握在明军手中的。骑兵未携重武器,难以突破明军防守严密的阵地,反倒是在试探性的攻击中损失了些人马;大营被攻,骑兵星夜急驰,人力、马力都消耗很大;情况不明,不知道骑兵回援是里应外合,还是一头撞进口袋?
    这种种思绪使图海心神不宁,并有种不祥的感觉,但现在也只能向前,只能依靠满蒙八骑的武勇做扭转战局的努力。
    东方已经露出了太阳,雾气淡薄,很快便会在阳光下消散无踪,而前方响起的枪声,以及腾空而起的旗花火箭,使刚刚松口气的清军一下子又紧张起来。
    图海的脸色则更加严峻,大战要开始了?他挥手下令,部队暂时停止前进,人员下马休息下体力,他简略听了回来报告的哨探的讲述,便在几十名护卫的陪同下,催马上前。
    浅壕、鹿砦,并不是那种令他头痛的防御工事,图海稍松了口气。但等他注目前望,却感到了重重压力。
    十个方阵聚合而成大的阵型,方方正正,在视觉上极有震撼力。肃穆严整的军阵令图海暗自心惊,脸上固然沉着,却知道这恐怕是自己所遇到最强劲的敌人了。
    狭路相逢勇者胜,除了战,还是战!图海眯起了眼睛,握紧了拳头,他已经没有选择。
    …………………

第二百零七章 胜利,郑家内乱
    配备刺刀的前膛燧发枪和各种火炮,堂堂正正的空心方阵,虽然明军没有打出八里桥之战的压倒性胜利(三万多清军伤亡过半,英法联军只有十二人阵亡),但却显示出在严整坚韧的步兵方阵面前,骑兵的正面集团冲锋是很愚蠢的战术。
    当然,骑兵的优势和威力主要是体现在机动性上,可以不断的打击后勤、骚扰拖死步兵。所谓的“满洲铁骑”,在作战时其实主要是下马冲阵、骑马追击。
    但图海没有选择,大营和主力急等他的救援(他还不知道穆里玛已经败亡),狭窄的正面也没有给骑兵迂回、骚扰、穿插的空间。而明军虽然没有火箭,但火炮的数量极多,在既设的阵地上对清军骑兵构成了层次性的打击,炮火之猛,也起到了使敌骑马匹惊骇乱奔,导致其阵势混乱的作用。
    当悍不畏死的清骑承受着不断的伤亡冲到明军方阵前时,等待他们的是两排枪林似的长矛,然后是火枪兵密集火力的射击和佛朗机炮霰弹的无情轰击。
    冷热兵器的交锋,步兵空心方阵和骑兵集团冲锋的较量,封建军队与正向近代化演变的军队的对撞,最终以明军的胜利而告终。图海亦被天威炮炮弹的弹片击中昏晕落马,随着千余败兵狼狈而逃。
    ……………
    胜利的消息被快马加急送至广州,朱永兴终于松了一口气。尽管他一直认为满洲八骑的战斗力被神话了,但这种神话还是给他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压力。现在,从实际的胜利上,尽管没有打出类似八里桥的伤亡比,也足以让朱永兴的信心大增。
    马宝晋升魏王的谕旨和金册早在两天前便由礼部官员前往颁旨,这是早已定下来的事情。并不会因为此战的胜败而改变。朱永兴又下谕令,犒赏参战官兵,并晋魏君重为伯爵,军衔再升一级。
    东征之役打到这个程度。尚藩覆灭。耿藩已被打得半残,明军依然保持着战略攻势。特别是与郑军难得的联手。使整个东南的形势大大地倾斜,光复闽省也似乎指日可待。清廷要再派兵南下,不仅耗时,这种添油战法倒还让朱永兴有些期待了。
    什么谈和啦。偏安啦,是朱永兴根本不会考虑的事情。所以,全国一盘棋,在江南多杀伤其统治的基础,总比在北方与满蒙八骑作战更容易。
    形势一片大好,但这只是表面,郑家内乱在即。难得的联合作战马上便要结束,甚至把握不好的话,明郑就此分裂也不意外。
    “金厦众将对延平王强迁入台皆心存不满,是以拥郑经为主。久不发一船至台湾。”忠勇侯陈霸作为郑家旧将,对郑军内部的情况还是相当清楚的,“郑家实力多在金厦,如果众将抗命,延平王恐怕也是有心无力。”
    确实是有心无力啊!不论是台湾的军力,还是郑成功身染疾病,都不可能使其做出亲自出马,前往金厦兴师问罪的举动。朱永兴知道这是历史上的事情,目前又重新上演,他没有刻意去改变,甚至在等着这个时候。
    郑成功因为驱逐荷兰人,收复宝岛台湾,固然可称为民族英雄,但跋扈自雄的思维,从现在的形势看来,对朱永兴的光复大业却无益处。虎父犬子,相对于逆子郑经,朱永兴更有把握对付他,而不愿意面对郑成功。
    事实上,从接纳忠勇侯陈霸开始,一直到最近闽省降将“降明不降郑”,朱永兴已经做好了与郑家摩擦的准备。联合抗清固然难得,也是他所希望看到的,却也知道这种局面不能长久。在地盘与任命官员的问题上,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