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流伐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光琛对此也表示赞同,说道:听他说辞,再作定夺,却是稳妥之法。
    吴三桂见两位谋士都是一样的意见,也就没有什么异议,令侍卫把来人带上来。
    不一会儿,来人便出现在三人面前。须发杂白,神清气爽,飘然不群,一走进来便敲着檀板,手舞足蹈地唱起来,春催千山秀,花开万里香,玉石祥光满,古人福寿长。
    吴三桂心中警觉,却不动声色,唤人打赏。方光琛和刘玄初也含笑不语,以静制动,只打量着这个老者。
    小老儿虽贫贱,今日却不是为讨赏而来。老头儿不接赏钱,摇着手说道。
    刘玄初嘿嘿一笑,揶揄道:故弄玄虚。你为何而来,王爷料事如神,岂不知晓?大年初一遇奸细,你倒是会挑时候。
    小老儿不是奸细——
    那便是说客了,定是伪宗室所派喽!方光琛脸上带着戏谑的笑容。
    小老儿既不是奸细,亦不是说客。老头儿不慌不忙地说道:我闻王爷好士轻财,人有一技之长,即收录无弃。孟尝君有食客三千,鸡鸣狗盗者各有其用。小老儿无能,或又与王爷有缘,是以想在王爷身旁混碗残羹剩饭。
    银钱酒食不过小事一桩。吴三桂并未被言辞所动,淡淡地说道:然本王身在军中,不能收容来历不明之人。你究竟为何而来?所谓与本王有缘,缘从何来?你又有何本领,能有何作为?
    小老儿姓张名维翰,字广仁,云南大理白人。张维翰从容镇定,侃侃而谈,王爷大名妇孺皆知,小人敬慕之至。然传闻鱼目混珠,真假难辨……
    你要为王爷树碑立传?方光琛猜测着问道。
    非也!张维翰摇头道:树碑立传当在盖棺论定之后。小老儿比王爷痴长十岁,只能由后人为王爷立传青史。小老儿此番面见王爷,实是出于一片至诚。若说是说客,小老儿也非人所派,乃是自己要来,为良心而来。也为王爷而来。
    吴三桂仔细观察张维翰,倒觉得意态诚恳,不似作伪,便吩咐看座,又屏退了外人,方才问道:老先生有何高论。本王洗耳恭听。
    张维翰沉吟了一下,说道:实不相瞒,小老儿在大理曾与皇明宗室岷殿下有过言谈——
    是伪宗室。方光琛纠正道:窃据一隅,苟延残喘之辈,何敢称皇明?
    你说他是伪宗室,他说你是汉奸、国贼,恶语相向,有何实际意义?张维翰不以为意地说道:王爷气量宏大,请恕小老儿失言之罪。
    与人论事。必尽其意,剖尽胸中荆棘以便人我往来。吴三桂倒显得很沉稳,说道:先生尽可直言。
    谢王爷。张维翰在凳子上弯了弯身子,又故作吞吐之态,还是不说也罢。若以假话讨好是欺瞒王爷,若以真情相告必招来怒恼,有负春光佳节——
    先生不必多虑。本王历经人间磨难屈辱,自有面对流言之气度。先生可畅所欲言。
    既然王爷要听,小老儿便直言相告。只是小人申明在先。人众议论,非我张某见解。张维翰又留下一个宽宥的理由,方才开口说道:王爷身经百战,功绩赫赫,是为汉人中之大英雄;岷世子天纵之才,谋深虑远。亦是翘楚人杰。然何汉汉相争,不能相容?王爷以剿平其为己任,岷世子亦定三项大罪,要与王爷不死不休。
    三项大罪?嘿嘿,不多嘛。且说来听听。吴三桂的目光阴沉下来,语气不善。
    刘玄初皱起眉头,注目于张维翰,示意他住口,但张维翰视若不见,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其一,国难当头,屈膝事虏;其二,反复无常,三姓家奴;其三,屠戮同胞,数典忘祖。金钱鼠尾、甘为鞑虏奴狗,使千万同胞死于马前刀下,以汉人鲜血换取自身富贵,天下汉人恨不能食肉寝皮……
    一派胡言。方光琛大声呵斥,此乃伪宗室胡诌恶语,你怎敢宣之明目?
    方学士谓此胡诌恶语,,却不尽然。张维翰淡淡地说道:云南妇孺皆云,积毁蚀骨,众唾成河。小老儿一介草民,年过半百,闲云野鹤,周游于穷乡僻壤,又何苦为他人传谣?
    吴三桂的眼神变得冷酷,轻摸着自己的鼻子。三鬼的鼻梁上有一道若隐若现的伤痕,每当他心中不悦或怒发时便有这样的动作。
    张维翰见吴三桂轻抚鼻梁,心中顿有所感,说道:小老儿今日初识王爷,一见您鼻上伤痕,便想起王爷孤胆救父的英勇事迹。万马军中纵横自如,带伤厮杀令敌胆寒,何其英勇、壮烈。王爷当时尚年轻,伤口恢复也好,今伤痕只隐约可见。此乃光荣印记,忠孝明证。
    吴三桂神情稍缓,口中却不无嘲讽地说道:先生既来,想必是精心准备,要为本王安排日后的戏该如何唱了?
    张维翰拱了拱手,说道:天下动荡,江山易主,金玉瓦土,瞬息万。功过是非,来日方长。小老儿不必再多言,以免自讨无趣。然今之形势已不同,王爷如何自处,当慎之思之。俗语云: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万里晴空,何处不可翱翔,何如飞蛾续投夜烛。
    吴三桂眼里闪出了凶光,冷笑着咬牙道:看来张先生是来教本王如何做人的了?
    小人不敢。张维翰脸不变色,微微躬身,说道:其实王爷心明眼亮,草民只是点破王爷心中犹疑,提醒王爷勿失良机。自‘剃发令’以来,汉人反清浪潮不断,降叛无常。满洲八旗又有几万,加上蒙古八旗、汉军八旗,亦不过二十余万,如何征服中国如此宽广的地面?滇省周围的封疆大吏、汉官汉将,谁不以王爷马首是瞻?只要王爷重举义旗,将满人逐出中华大地,以前苦衷何劳口舌解释,莫须有的罪名自然亦烟消云散。
    觉人之诈,不形于色;受人之侮,不动于容。方是真英雄。吴三桂突然记起自己常常暗自谨记并遵守的话,强压怒火讥诮道:本王已三易其主,汝今要与吾指点第四位主子喽?
    不待张维翰回答,吴三桂已经激动地说道:弘光,隆武,永历?哪个不是奸贼当道,自我倾轧,争权夺利,皆是自取灭亡之辈。
    王爷误会了。张维翰再次解释自己的来意,小老儿绝不是为永历来当说客,实在是敬佩王爷,为王爷谋身后事而来。王爷若举反清义旗,一可拒守一方,静待英主;二可细辨忠奸贤愚,细观天下;三可自成一家,号令天下。只要王爷因势利导,何愁天下人不拥戴您成就千秋功业?
    吴三桂吃了一惊,盯着张维翰出不得声,半晌,才沉声说道:当今圣上年少英明,宽厚慈善,且精通汉学,是为明主。待天下平定,圣上贯彻满汉一体,开明政治,开科取士,建礼仪之邦,方乃拯救民生最佳之法。(未完待续。。)

第六十二章 乱汝心智,海上感慨
    感谢无名先生之能人,东靖家园,铁索连舟,y…o,书友1381417977,jo_z,剑侠oo,宝贝猫猫,沐校,宗王东华,zkg,liz1,看书者1,指间风沙等朋友的打赏和月票,祝朋友们家庭幸福,工作顺利。
    “宽厚慈善?王爷言过其实吧?”张维翰颇为鄙视地一笑,说道:“多尔衮虽专横,却于清朝有巨功,亦未有取代顺治之意。死后仅两月,便遭清算,且掘墓鞭尸。天性凉薄至此,实令人发指。岷世子断言一语中的,一个疯子岂有作为,一个在多尔衮生前对其秽乱宫廷视而不见,跪地呼多尔衮为‘亲爸爸’,待其死后便挫骨扬灰、近支屠戮一空的阴鸷之人何称明主?况且——”
    张维翰对已处于暴发边缘的吴三桂微微一笑,说道:“顺治十八终,王爷还要为这只剩一年的短命之君卖力效忠否?”
    在很多民间文学中,大肆渲染顺治与董鄂妃的爱情故事,把顺治描写了一个多情的皇帝。其实,顺治的性格和人品是值得警惕的。他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和崇祯有些相像,至少在他对多尔衮这件事上,天性凉薄到令人发指。不禁令人想起明朝的万历皇帝,他就曾经以这样的方式对待过自己的恩师张居正。顺治受汉人影响很大,在阴鸷整人方面也“受益匪浅”。
    而血债累累的多尔衮可谓是得了报应。他死后的命运很悲惨。家产被全部没收,所有荣誉全部收回,王位被剥夺,子女或被杀或被充军,连给他申辩的人,也都被流放充军了。顺治并不罢休,还掘开了他的墓穴,鞭打他的尸体。
    “危言耸听。”刘玄初突然面露不屑地喝斥道:“生死有命。汝岂有问天之能?”
    吴三桂觉得接待张维翰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情,心中已然起了杀机,而刘玄初这一声斥喝却让他暂且压下了念头,要看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