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流伐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名臣率领着人马继续前行,直到控制了北门,方才列阵以待。
    “将军。”一个军官凑近过来低声说道:“违令即杀,是不是过于严苛了?好歹他们也有拥戴追随之功——”
    许名臣目光一闪,盯着这个军官,立时堵住了他之后的话语。
    “你可知岷殿下最痛恨什么?”许名臣冷冷地反问了一句,停顿了一下又自问自答道:“岷殿下最痛恨的便是乱兵害民,对清军如此,对自家军队也是一样,未有轻饶者。我等今日反正之功,岂能因几个宵小之辈而毁?日后若想建功立业,飞黄腾达,便要严加约束部下,有犯者绝不轻恕,方不为殿下所恶。”
    “属下明白了。”这个军官心中凛惧,把这番话牢牢记住。
    “我等是反正之人,不能与那些始终追随殿下的相比,自当小心谨慎,以谋出头之日。”许名臣缓和了下口气,娓娓说道:“岷殿下仁厚,赏罚亦明,那些早投效、早出力的皆有不次之赏,蛮夷土官亦不例外。我等降而复叛,更当努力报效,以搏千古勋名。”
    “将军教诲,属下铭记在心。”这个军官马上躬身,感谢不已。
    ………………
    作战计划很详细,很周密,却赶不上变化,这虽然令人无奈而遗憾,但却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毕竟谁也不能左右敌人的头脑,不能让敌人分毫不差地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
    作为攻打元江的前奏和准备,吴三桂派出了几百人马到石屏,并不是他真的掌握了许名臣等降将要反叛的情报,而是想更确实地掌握军队。毕竟石屏离元江最近,是没有什么争议的前哨阵地。
    但吴三桂没想到,他的这一布置却触动了许名臣、高应凤等人触感的神经,可谓是打草惊蛇。许名臣、高应凤等恐怕事机败暴,便先下手为强,并联络了土官龙赞扬起义反正,一举占领石屏。

第二十五章 三鬼之谋
    尽管朱永兴希望元江起事的时间能够拖延,但并没有死规定,而是让那嵩和吴子圣等人相机行事,随机应变。所以,许名臣、高应凤等人的反正起义虽然突然,但得到通报后,那嵩和吴子圣还是以最快的速度展开了行动。
    九月十七,许名臣、高应凤、龙赞扬等举旗起义,突袭昆明所派清军,斩杀知州郑相,占领石屏。
    九月十九日,由总兵黄元才、赵得胜率领的元江援军赶到石屏,合兵一处后向曲江驿进攻。
    九月二十,原明延长伯朱养恩、总兵孙应科于临安(现建水)举兵起义,并得到了从元阳出动的明军援助,攻陷临安府。稍做休息后,又分兵攻取蒙自。
    九月二十二,蒙自土官李日森、李世藩、李世屏竖旗反清,与攻打蒙自的明军合力夺城。随后,又向北攻取阿迷州(现开远)。
    按照原定的计划,元江义军与元阳马宝奋力出击,尽量扩大防御空间,以便达到以空间换时间的目的。占石屏,破临安,陷蒙自,攻通海,围弥勒。短短几天,迤东便是烽火遍地,声势惊人。因为准备充分,又有明军助战,此次抗清起义远比历史上来得更加猛烈,更加震动滇省。
    此时便显出了清军对云南地方控制并不稳定的弱点,也暴露了全部满军和吴三桂的主力都猬集于昆明的弊端。地方的防卫力量不足,以及驻守地方的清军的战斗力不够,使得明军在各土司的帮助下,势如破竹,连战连捷。
    ……………。。
    “……元江土知府那嵩、那焘父子主盟,勾连各土司歃血钻刀,真正作叛,若不剿除,则地方震动……着即由平西王与都督卓罗等行兵进剿。勿使滇省动荡……”
    昆明的安远靖寇大将军信郡王多尼、平西王吴三桂在九月初已向清廷报告了元江异动,请旨定夺。
    九月二十五,昆明清军终于接到了顺治的圣旨,虽然元江已经起义,但吴三桂等人还是认为乱事可平,形势远没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晨光初照,吴三桂象往常一样起床。在步出卧室外的明间时轻咳一声。下人们闻声知道主子已经起床,很快便送来了洗漱用具和温汤。不一会儿,一杯热气腾腾的香茶就已经送到了吴三桂手中。
    吴三桂喜欢在早茶时吃几块甜腻的点心,这些年,满人风味的萨其马和小酥饼成了他最爱的小食。略进饮食后,吴三桂重入卧室。从床帐内侧摘下宝剑,向后花园走去。早起舞剑,也是他平日的习惯。舞剑方毕,下人来报,方光琛来了。
    方光琛,原明朝尚书方一藻的公子,年轻时弃学游天下。在辽东与吴三桂结交。吴三桂因其博学多闻,敏锐超凡,对成败祸福、时事变迁有独到的见解,便与方光琛缔盟为忘形交。方一藻去世后,方光琛遂入吴三桂幕府,参与决策。若论信任程度,刘玄初虽以谋略见长,却远在方光琛之下。
    见到方光琛。吴三桂怕其要行大礼,赶紧趋前两步,将他的双手牵住,拉他在侧座坐下,亲切地说道:“这些日子,献廷辛苦了。”
    吴三桂叫得亲近,方光琛却不敢怠慢。忙拱手笑道:“王上知我惯于忙中偷闲,岂敢言辛苦二字。”停顿了一下,又郑重说道:“王上欲亲征元江,五日后启行有些仓促。若再等几日,粮草物资则更为充沛。”
    “王命如火,由不得你我呀!”吴三桂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元江那氏有伪宗室撑腰,又勾连各土司,众已至数万,若迁延时日,吾恐其坐大难制。”
    方光琛沉吟了一下,说道:“迤东叛乱,元江乃为谋主,且最为势大兵广,当先剿之。元江既灭,其他土司惧于兵威,或可不战而降。”
    “献廷之言正合吾意。”吴三桂抚掌笑道:“叛贼四下出击,不过想分吾兵势,葺尔小计,焉能得逞。擒贼当擒王,吾当以雷霆之势先灭元江,震慑宵小。”
    “王上,那氏不足虑,却须要小心那伪宗室。”方光琛犹豫了一下,其实他也说不上要小心什么,要如何小心,只是觉得躲在幕后的才不好对付,“腾冲之败,虽有水土雨季的关系,却也有伪宗室蛊惑人心,汇聚伪明残兵的原因。压服安南,亦不过旬月。由此可知,伪宗室非是无能懦弱之辈,且颇有谋略胆量。”
    吴三桂沉吟了一下,轻轻点头道:“献廷之言有理,吾自当谨慎。滇西那边,亦不可轻忽,吾已命剿抚前镇由楚雄前出至姚安。只是,总兵刘文进非是足智多谋之辈——”
    “王上,我愿往姚安,参赞军机。”方光琛闻言知义,毫不犹豫地拱手请命。
    能够放出去独当一面,这是信任的表现,刘玄初则稍逊了一筹,只能跟在吴三桂身边。方光琛心里清楚,吴三桂虽然嘴上说谨慎,但心里对剿灭元江是很有自信的。而滇西才是他的担心所在,所以才会把他安排到姚安。正处在大理与楚雄之间,进可增援大理,退可保昆明西面屏障楚雄。
    “又要让献廷操劳了。”吴三桂慰勉了一句,长出了一口气,说道:“如此,吾剿灭元江,可无忧矣!”
    “王上英勇识略,区区元江,自可雷霆扫穴,一鼓荡平。”方光琛恭维了一句,又狡黠地笑道:“还有一件事情,或可使敌军内乱,助王上一臂之力也。”
    哦,吴三桂眼中闪过喜色,催促道:“献廷,你快快说来。”
    ……………。
    顺宁(现凤庆、昌宁一带),本蒲蛮地,名庆甸,元泰年间始内附。明万历十三年,设庆甸土守御所,二十六年置庆甸通判,三十年筑庆甸城,设守御土千户。
    九月二十三,朱永兴与李定国率领的明军已经开至顺宁,离永昌不过两日路程,正在进行短暂的休整,并等待白文选所部的消息。
    明清交兵,滇省的很多土司为保全本族,保全自身地位,清军来则投诚降清,明军来则报馈输诚,无可奈何地做墙头草。
    对此,朱永兴并不苛责,只要不与我为敌,这种名义上的投降对于夹缝中的土司来说,也是可以理解的。吴三桂尚能对叛而复降的土司不予深究,他岂能没有更广阔的胸襟。
    景东土知府陶斗、蒙化土知府左星海、顺宁土知州猛远、丽江土知府木懿等土司是在吴三桂追击永历及李定国时降清的,算是最早的一批。他们得到的待遇便是能够继续保有头衔,继续维护土司的统治。这样的结果对于朱永兴来说,也未尝没有益处。起码这些土府土州暂时没有清军驻扎,土司不敢与明军为敌,为了避免降清而带来的麻烦,请罪报馈乃是应有之意。
    与景东土知府陶斗一样,顺宁土知州猛远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