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雪冷血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凡是经历过这个历史时期的抗联老人,都说那时你讲“反日”,没有不赞成的,可一提“革命”、“苏维埃”,就没嗑唠了,甚至立刻反目成仇,不抓你杀你就不错了。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小,其基本原因就是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路而革命不失败的。”

有抗联老人说:回顾这段历史,没有比毛主席的这段话再切中要害的了。

1929年4月13日,中央苏维埃政府内务部长谢觉哉,在东北巡视了3个月后,在给“祥生兄”写的《满洲省委目前工作状况》中说:“满洲需要一个有本事的指导者,首先做点斩除荆棘的垦荒工作,经过相当时日,不难有很好的成绩出来。”

古今中外,领袖的作用都是巨大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就少走许多弯路,就有了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东北来说,自“九一八”事变,到从1939年冬开始,抗日联军不得不陆续退入苏联境内,原因多多,一直未能形成一个足以号令东北党和军队的领袖人物,不能不算其中之一。

可“九一八”事变那时的东北,共产党人恰好有了自己难得的领袖。临危受命的罗登贤,一个从名字到事迹都令今人感到陌生的南国青年,以与其年龄不相称的英明、果敢、成熟和远见卓识,证明他是当之无愧的。

从奉系军阀到日本侵略者,一直处心积虑地要除掉像罗登贤这样的人物。这次,是临时中央的错误路线,轻而易举地做了敌人想做而没做到的事情。

被撤职调离东北的罗登贤,1933年3月28日,在中华全国总工会上海执行局书记任上被叛徒出卖。在狱中受尽酷刑,坚贞不屈,5个月后被秘密杀害。

没人知道,曾誓言不驱逐日寇绝不离开东北的罗登贤,在不得不离开这片苦难深重的黑土地时,会是一种什么心境。相信读者在阅读本书时,会和笔者一样不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罗登贤还活着(如果不被调离东北,他就可能活着),还在东北,还是满洲省委书记,东北的抗战之路会顺溜、坦荡多少啊!

他的思想,曾闪电般照亮东北的抗战道路。当历史的进程终于不得不从歧途恢复到它原本的路线时,鲜血、生命的代价,共产党人已经付出得太多太多了。而这种代价,在某种意义上,黑土地上的共产党人是付不起的。因为共产党的力量太弱小了,面对的敌人太强大了,自然环境太恶劣、严酷、苛刻了,几乎不允许犯下任何较大的错误。

这是一个凶险的开头!

战略上的严重失误,使共产党的东北抗战陷入极大的危机和孤立,于是这原本就多灾多难的征程就越发得多灾多难。

第2章 夺枪

“都学列宁好思想”

模范学校少年们啊,学习要努力,

人人都做模范少年,天天要向上;

你也当,我也当,都把模范少年当,

你也当,我也当,都把列宁少年当。

模范学校少年们啊,要学列宁主义,

要当列宁好少年,要学列宁好思想;

你也学,我也学,都学列宁好思想,

你也学,我也学,都学列宁好思想。

过渡时期不会长,共产主义不遥远,

那个时候新社会,定是人间好乐园;

要建设,要建设,社会主义靠我们,

要建设,要建设,社会主义靠我们。

离休前为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的李敏老人,编选了厚厚一大本《东北抗日联军歌曲选》(共403首)。老人说,这首《模范学校校歌》,是她这辈子学会的第一首革命歌曲。

比李敏大七岁、离休前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局副局长的李在德老人,新中国诞生后任政务院(国务院)秘书厅秘书处机要秘书,负责保管机要文件、国务院公章和周恩来总理的印章,人称周总理的“掌玺大臣”。1929年唱这首歌时她十二岁,那时她和李敏都住在黑龙江省汤原县梧桐河村。

汤原县位于黑龙江省中东部,哈尔滨市东北面。因一条梧桐河而得名的梧桐河村,正处于松花江下游与梧桐河的汇合口,水土丰美,自然引来人居。村子又分为河东、河西两部分。而无论当年还是现在,“村”字大都是写在纸上的,北满乡间人们挂在嘴上的是“屯”、“屯子”,南满则大都叫“堡”(音pǔ)、“堡子”。

1928年初春,这个清一色为朝鲜(族)人的屯子,来了三个挺受欢迎的陌生人。为首的一个三十多岁,身材魁梧,嗓音洪亮,沉稳干练,一口流利的中国话,这就是后来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副首相、人民委员会委员长崔庸健,这时的名字叫崔石泉(为避免引文中引起混乱,本书沿用此名)。他在朝鲜进行革命活动被日寇通缉,流亡中国,曾在黄埔军校任教官,参加过广州起义。另一个朝鲜(族)人张仁秋,个头比崔石泉还高,外号“张大个子”,黄埔军校毕业。还有一个姓王的汉族人,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后来又陆续来了一些人。半个多世纪后,李在德、李敏还能记得的是蔡平、金志刚、李春满,几乎都是朝鲜(族)人,一看就是有相当文化的人。还有两个女的李秋岳、张英华,二十岁上下,留着男孩子似的少见的分头,让屯子里的人啧啧称奇。

他们都是受满洲省委之命,到梧桐河办学开展革命活动的。

朝鲜民族历来重视教育,无论流落到哪里,再苦再穷,只要有十几户人家,就要凑钱办所学校,把孩子送去读书。梧桐河村有几十户,只是难觅一个够格的教书先生,这事也就不得不耽误下来了。这回不请自来了这么多有学问的先生,自然喜不自胜、欢迎不迭了。

李在德当年就上学了,李敏是两年后六岁时背上书包的。

刚建校时只有30多个学生,两年后扩大到200多。连汤原县城,以及依兰、富锦、集贤等邻县,也有人把孩子送来读书。

白天给孩子上课,晚上办农民夜校,学文化,搞演讲。讲马列主义,讲苏联的十月革命,讲中国共产党在南方领导人民闹革命,中国和朝鲜都要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那时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书念,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还教唱歌曲,《红旗歌》、《国际歌》、《红军歌》,等等。一到晚上,屯里人都来了,老人孩子也不例外。许多人听不懂,那也崇拜呀,说这些先生了不得,哪国的事都知道。

如果在奉天、吉林(吉林市,当时的省会)、哈尔滨,不用别的,就凭这些歌,特务或军警早出动抓人了。山高皇帝远,满洲省委的指示来得也晚。1930年已是李立三路线末期,9月中央指示现在进行农民暴动和建立苏维埃的条件尚不成熟,汤原县还在积极准备暴动。11月,梧桐河模范学校开办军事训练班,学员是各地选派的积极分子和本校高年级学生,办了3期,每期3个月,培训140多人。这些人大都入党了,“九一八”事变后成了汤原地区党和军队的骨干,其中师团领导就有10多人。他们和模范学校的这些教师,90%以上都在抗战中牺牲了。

在崔石泉领导下,建校当年秋天就发展了第一批5个党员,李在德的母亲金成刚为其中之一。第二年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组织了农会、赤卫队、儿童团。赤卫队员都是青壮年农民,武器除了几杆老洋炮外,就是棍棒、农具。李敏的父亲李石远是赤卫队的小队长。李敏、李在德都是儿童团员。为了准备暴动,屯里人炒炒面,做干粮,杀牛把牛肉切成块儿,放在热炕上烘烤牛肉干,把房子都烤着了。

梧桐河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红地盘”。

东北民间管“苏区”、“红区”叫“红地盘”。“九一八”事变后,在南满建立了抗日政权的地方,则被称之为“中国地”,生活在“中国地”的人就不是亡国奴了。

这里需要介绍一下朝鲜人在东北的移民史,和他们在“九一八”事变前后的生存状态。

朝鲜与中国仅一江之隔,冬天冰封雪裹,往来如履平地。逢上天灾,或是战乱,就越江北上,进入中国东北。这历史可追溯到17世纪初叶。早期移民大都聚集在东边道和东满地区,后来逐渐深入腹地,乃至遥远的北大荒。据民国政府统计,“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境内的朝鲜(族)人为94万,占当时朝鲜海外移民的67%左右,其中加入中国籍的近10%。就是说,30个东北人中,差不多就有1个朝鲜(族)人。“八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