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江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以好恶择人,那就不是当今官家了。”陈恪淡淡道:“还要看谁更合适……”

“今天咱们什么都没说。”说话间,快到宣德门了,李宪呵呵一笑道:“学士请下车吧。”

“自然。”陈恪点点头,下来马车,他没有在皇宫骑马坐轿的权力,只能步行进去。

赵祯没有在垂拱殿见他,而是在自己的寝宫。''

但陈恪没有立即见到皇帝,李宪进去一趟,出来皱眉道:“衮国公主的婆婆突然来了,学士先吃会儿茶吧。”来到人前,李宪自不会显露出一点亲近,说完便转身走掉了。

陈恪便耐心等着,谁知等了足足半个时辰,才看到一个穿着华贵宫装的胖妇人,从眼前走过……估计这就是当今皇帝的亲家母,也是舅母,国公夫人杨氏。

这里面关系有点乱,简单说来,杨氏的老公叫李用和,是皇帝生母李宸妃的弟弟。明道二年,刘娥去世,官家才知道自己的身世……‘狸猫换太子’的段子,即从此而来。但在真实的历史上没有老包掺和,李娘娘也早已不在人世,官家没那福气见一眼自己的亲娘。

为了弥补对生母的愧疚,赵祯一再擢升舅舅李用和的官位,还感到过意不去,将长女福康公主出降李用和次子李玮,也就是他的表弟……好吧,似乎有些**,但尚公主的人家,按例辈分是要集体降一等,似乎也能说得过去。

不过总之,还是大宋朝唐风犹存、礼教不兴,爬灰养小叔子的都不少见,把女儿嫁给表弟,实在算不得什么。

官家的子嗣艰难,儿子一个没活下来。除了长女之外,连生了八个女儿也都夭折了,最近许给狄咏的十公主,其实是官家第二个长大的女儿。

可以想见,官家对他的长女,会是何等的宠爱。本朝册封公主初以美名封之,再以封国封之,‘福、康’代表着官家对长女福慧健康的祝福。据说她也真如官家期盼的那样,聪慧过人,美丽无双,并且十分孝顺。

嘉佑二年,陈恪在京参加科举,有幸目睹了官家为二十岁的公主,举行的隆重册封礼。福康公主进封为兖国公主,规模之大一如册封皇后仪,盛况空前,史书上都找不到前例。

也是同一年,公主出降李玮。向来节俭的官家,竟花费了十万贯,为公主建造府邸。爱女之心可见一斑。然而盛大的婚礼不能保证婚姻的质量,公主与驸马的婚姻不谐,拜杨氏那张大嘴所赐。早已满城皆知。

个中情由外人无从得知,但这桩婚姻能幸福才叫奇怪。因为应了一句老话;‘门不当,户不对’。对此。司马光曾经深有感触的对陈恪说道:‘以后要记住,嫁闺女要嫁个比自家门第高的,娶媳妇,要娶个比自己门第低的,这样日子才好过。’

衮国公主自不消说,是在最文雅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的天之娇女。而国舅李用和原来困顿汴京,以做冥币为生,直到刘太后薨,官家认母,李家这才青云直上。俗话说。三世为官,方懂得穿衣戴帽。少年时代在市井混了一声粗俗气息的李玮,如何入得了公主的法眼?

当然,不幸婚姻的背后,往往皆有个恶婆婆。公主强势。杨氏也强势,她不能忍受公主的傲慢,更无法接受两人结婚两年仍未圆房,时常与公主吵得不可开交,然后转身找皇帝评理。

估计这位国公夫人此来,又是告状的……

“好久不见了。”许是被杨氏炸的精疲力竭。赵祯躺在安乐椅上、膝上搭着条薄毯接见陈恪。他看着陈恪,想起这小子两三年前带给自己的激动和欣喜,不禁笑道:“你最近倒挺安生。”

“官家却是清减了……”陈恪的眼圈有些发红。

“有钱难买老来瘦嘛。”赵祯笑笑,看到陈恪的样子,奇道:“你是怎么了?”

“没什么。”陈恪强笑道:“微臣只是想到,当年第一次面圣时的情形。”

“那是嘉佑元年吧……”赵祯的记性很好,缓缓道:“那时候,寡人刚病好,”顿一下道:“如今也是……”

“圣天子百神相助,却也要保重龙体……”陈恪轻声道。

“坐吧。”赵祯笑笑道:“寡人是有些乏了,但那是因为朕刚打发走一个老太太。”说着苦笑道:“想必你也知道,我那位亲家母,比十个御史还难缠。”

陈恪被官家的从容感染了,他佩服赵祯这点,不论遭遇到多少事情,都能保持云淡风轻……也许是经历的太多了吧。

“微臣先出去候着,”陈恪轻声道:“等官家歇好了再进来。”他是拿后世影视剧上,大臣伺候皇帝的态度来对待赵祯。这让生活在宋朝,总是被大臣欺负的官家,感到分外熨帖。

“不必了,”赵祯摇摇头道:“寡人和你可以躺着说,说上半天也不会累的。”说着看看陈恪道:“你怨过寡人么?”

“没有。”陈恪断然摇头道。

“说实话。”赵祯淡淡道:“怎么可能没有呢?”

“就是实话。微臣不说‘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之类的假话。”陈恪坦然道:“但微臣向来随心所欲,觉着该做的事,赔掉裤子我也会去做。我认为收复大理,对大宋有好处,便去做。做之前,并未想过自己会得到什么。做完后,这件事成了,证明我是对的,就是对微臣最大的奖赏了。”

赵祯看着陈恪清澈的目光,缓缓点头道:“看来寡人低估你的胸襟了,陈仲方有古贤士风骨啊。”

“官家谬赞了,”陈恪笑道:“微臣就是个傻大胆,何况我也不是完全没私心。是官家说,只要我能立下不世之功,就为我赐婚的。”

“哈哈哈……”赵祯不禁大笑起来道:“你还真当了真?”

“官家不会说话不算数吧……”陈恪苦着脸道:“微臣好容易搞定两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寡人不是那个意思,”赵祯摇头笑道:“你也算朕的外甥,难道不立功,寡人就不帮你了?”

第三二九章皇家武学(下)

“多谢陛下成全。”陈恪起身行礼道,这厮惯会顺杆爬。

“你小子。”赵祯不禁莞尔,又幽幽一笑道:“我问你,就那么笃定你那位同党会赢?”

“……”没料到赵祯会在此时突然发难,陈恪一愣,旋即不假思索道:“微臣恳请陛下收回这句话!”

“为何?”赵祯淡淡道。

“微臣是嘉佑二年进士,这一科里人才济济,有苏轼、苏辙、章衡、吕惠卿、曾布、邓绾、程颐等一干大才。微臣自知才学并非出类拔萃、且有有官人不得为魁首之旧俗。蒙陛下错爱,力排众议,点微臣为状元。并在短短两年间,将微臣不次超擢为鸿胪寺少卿、集贤殿修撰,此等拔擢之恩,微臣铭感五内,肝脑涂地也无以为报。”陈恪声音哽咽道:“要说同党,臣也只是陛下的臣党,绝无二心。陛下方才之言,实乃诛心,君不密则失臣,陛下适才所言,非君论臣之道。臣恳请陛下收回!”

多亏了早先李宪的提醒,陈恪就防着赵祯会发怒,已然打好了腹稿,因此不假思索说出来,诚似肺腑之言,让赵祯不得不信。

沉默良久,赵祯才幽幽道:“好一句‘君不密则失臣’,但好像还有一句‘臣不密则失君’吧?”

“是,微臣行事不周,拙于谋身。”陈恪一脸惭愧道:“归根结底还是年轻了。”

“就因为年轻?”赵祯瞪着他道。

“是。微臣学不会相公们的老成,学不会大臣们的无过就是功。”谁知道陈恪的言辞犀利起来道:“放眼望去。满朝诸公皆是小心谨慎、清静自守之辈。微臣想要做事,无奈却无人认同。孤掌难鸣。此等情形之下,谁愿为国奋起,我便愿诚心相助,并非有丝毫私心尔!”

“……”听了陈恪的话,赵祯沉默片刻,方缓缓道:“天下太平。纵有事端,自有宰相们平息,还轮不到你们年轻人操心。”

“臣恳请陛下收回此言!”陈恪再次抗声道。

“寡人又说错了么?”赵祯不禁苦笑道。

“微臣承认,官家父子两代呕心沥血。为大宋迎来了难得的和平局面,但我们这就满足了么?华夏民族,何曾苟安过?!汉朝人因白登之围,三代卧薪尝胆,休养生息、厉兵秣马,终于在汉武之世消灭匈奴,一雪前耻!唐朝受渭水之辱,唐太宗励精图治,甚至允许军士在显德殿内习武,培养出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部队。最终消灭东西突厥,得享天可汗之威名!”陈恪声如金石,在赵祯耳边炸响道:

“我大宋亦不甘人后,太祖太宗为恢复幽燕,完我金瓯,一直全力北伐,后来到了先帝朝,亦曾御驾亲征,与辽主会猎中原。并毙其主帅,挫其兵锋,只是因为彼时契丹势大,而我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