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当宋青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鱼龙之阵,取自鲤鱼跃龙门之典故,分“神鱼”、“腾龙”两支小阵。神鱼游于山涧潜流之下,属阴中至阴。龙门一过,腾龙跃乎九天之上。雷声阵阵,属阳中至阳。阴阳相合,前后相应,厉害非常。

抑且青书辖下部队,名曰“龙庭府兵”,这门阵法,当真最适合不过。

校场上人影幢幢,远处看去。密密麻麻地人群组成的一条大龙,翻滚跳跃,圈成一个巨大***,不住腾挪,而那八百人组成的“神鱼”则是灵活变幻,在大龙纵跃地缝隙间穿梭不休,绝无碰撞之虞。

腾龙引敌,神鱼趁机歼之,此为变化之一。

半月功夫,转眼迫近年关。鱼龙阵二十一般变化都给练熟,青书端坐台上,仔细思量鱼龙阵中阴阳变化,再想着岳家军八百儿郎纵横天下,凭的当也是阴阳之变。

诚然,孙子兵法有云:“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而道理不过阴阳,阴阳之变几人能悉?

便是张三丰,也不敢说完全洞悉阴阳。

在武当的武功体系里。阳者飞扬跳脱,是动;阴者守虚致笃,是静。动静相合,阴阳璧之,乃成太极。

而放在兵法里,阳者堂堂正正,正兵也;阴者诡诈灵动,奇兵也。奇正一合。天下殊无抗手!

岳武穆倚之纵横天下。几乎直捣黄龙,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矣;后世戚继光更是千古垂名。转战千里,倭寇闻戚家军而丧胆!

想到戚家军,青书轩眉一挑。

天底下的道理,研习到了某种程度后,便不难发现,它们原本便是共通的。

听张三丰讲述阴阳之理,自行领悟了这许多年,青书对于“阴阳”的理解,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天地万物,不离阴阳!

戚继光所创的鸳鸯阵,又何尝不是阴阳之理?鸳者阳也,鸯者阴也。

想到此处,青书便想在《武穆遗书》地基础上,提前让这鸳鸯阵现世。

只是戚继光不世天才,他所创的东西,哪里是这么容易模仿的?

青书一连想了三天,更唤傅友德、何谦等人来商讨,却始终不得其要。明明只要伸出一根手指,捅破那层窗户纸,便能见到新天地,可惜就是触不到那层薄薄的纸张,只能徒呼奈何。

算了算天,还差八日便是大年三十了,也该回武当过个好年。想着这处基业,颇有些放心不下。虽说北边有张士诚挡着,但西边却又郭子兴(朱元璋)这头饿虎,实在是正当其锋,主帅一走,委实有军心涣散之虞。

但想到武当山上的亲人,心中又有一种难言的想念。

刘伯温暗示着说此时多事之秋,朝廷早有意派兵攻打,只是苏杭五地四周,东面是海,北面张士诚虎视,西面郭子兴盘踞,唯有南边一路,属朝廷所辖。故而公子你还是不走的好,万一福州府一省之兵打来,可不是闹着玩的。

据情报言,福建诸府都似乎只是听宣不听调,只管着自己辖下的百姓安居乐业,却不管朝廷死活。

只是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

福州,又是福州。

青书揉了揉太阳穴,又想到那灰衣人了,约定里说,若他赢了,救命之事则一笔勾销,若他输了,则须打下福州城送与他。

这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么?

微微头痛,暂不去想他。

年关将至,却一刻也脱不得身,士兵要训练,属地要镇守,粮食要发放,饷钱要按时给……

一大堆地事把他给弄得焦头烂额。

常州距武当足有千里之遥,要是能有“朝游北海暮苍梧”的境界,清晨足下一动,两个时辰之内自常州赶到武当,用过午饭,再用两个时辰赶回,也是极好的。

只是,世上明显没有轻功如是高强之人,便是韦一笑,也会被活活累死。

也罢,也罢。青书咬了咬牙,成大事者心性果决,同甘苦共患难,练兵去,不回了!

丫儿的,这个年过得还真彼其娘之的衰!

第两百一十七章 … 密训

书信回山,恭祝诸位师叔康宁,父母安健,以及太师傅松龄永继,青书咬咬牙,部署下一步动向。

趁明教诸豪未回,红巾军人心涣散之际,何不大展手脚?

次年正月初九,大军开拔,宋青书亲为主帅,出兵常州,傅友德于苏州陈师八千,呼为照应,两支部队并力西行,会师建康,并力攻打。

宋青书以“玄天二十四阵”中“清明”阵变鱼龙,腾飞九天,借势一举破开城门,这同时,傅友德已领兵自云梯上城,大肆厮杀,如此上下齐攻,双管齐下,不二日,下集庆路,复名建康,四万大军驻扎入城,举国震惊。

建康府乃军机重地,更乃青书属地屏障,更是前朝临安陪都,此时杭州已下,却不复名临安,集庆路则转复建康府,有识之士如何不明白这是何意?青书更在城门悬旗,上书“驱除鞑虏,复我河山”八字,天下义士额首相庆、大呼痛快,来投者络绎不绝。

惠帝大怒,敕令丞相脱脱为太子太保,兼龙虎卫上将军衔,率军二十万,南下平乱。其时汝阳王领军与韩山童交战甚繁,无暇他顾,于脱脱复起一事,也是无可奈何。

然则要至建康,先得过了张士诚这关,脱脱颇是无奈,只得领兵相攻。

他无奈,张士诚更无奈。如今江浙之地尽属青书,先下杭州,再复建康,对方用意,显然深孚天下人心,何也?建康与临安皆被元庭篡名,青书复建康府,却不管临安,显是痛斥南宋偏安一隅。故陈兵建康,伺机北上,可为天下人大望。

明明是无谓之战,还偏偏非打不可。张士诚心里的郁闷。简直不能以言语形容。

只是自己的兵力。也没有多少。八万人众,固然远在脱脱二十万大军之下,虽说城坚甲锐,胜负也难能说定。

施耐庵几度思量,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战不能避。只能硬接。

废话,一逃根据地没了不说,相对于南方建康府的宋某人,岂不是更显窝囊?以后还怎么混啊?不蒸馒头争口气,行事本就豪爽大方的老施,这一次真的是豁出去了。

且不说张士诚那边的黑云压城城欲催,罗贯中四千嵩阳铁骑并七千步卒。两千弓手。合一万三千人众,连克绍兴、宁波之后。转向西行,下衢州、饶山两路,甲光向日,兵锋极锐,直逼洪都。

其时洪都乃是徐寿辉辖下,而洪都府之守将,姓陈,名友谅。

两方大战在即,绝然一场好戏。

再说青书座下另一员大将何谦,则悄然领七千子弟兵,据守滁州,虎视濠州。就在罗贯中与陈友谅领兵交锋之际,建康府发放一篇《讨徐檄文》:“有汉阳徐某者,尝自称忠良之臣,节义之士,然细数其实,大谬而非;数年之前,徐某陈兵百万,纵横河朔,莫有抗手。”

“然则天不予之,孰能取之?徐某军纪散乱,倒行逆施,为祸百姓,与鞑虏何异?兹乡里奔走,余方乃知:徐贼深负万民器重,不思进取,统大军数十万,曝饕餮之性,伤化虐民,绝非虚言。其治下半年,两湖两江民不聊生,此獠污国虐民,毒施人鬼,细政苛惨,猛过恶虎。历观载籍,暴逆不臣,贪残酷烈,於辉为甚,余以一介布衣之身,兴兵抗元,岂惜尺丈之身呼?徐贼大害,天人共诛。是当以徐贼之颅,以为北伐之祭!”

这篇檄文发出,不数日,传遍江北,脱脱丞相得见,都暂收兵帐中,嘴角划过莫名笑意:“汉人本性便好自相残杀,狗咬狗,一嘴毛,我倒乐得安居平乱。”

同徐寿辉数度交手的脱脱丞相,自然明白这徐某虽说有管教不良之罪,某些士兵也残暴了些,但其智计百出,兵力虽然大减,但也不弱,绝对不是那么旦夕可以平定地,两方火并,必然两败俱伤。那么,自己还有必要同张士诚厮杀么?故而脱脱自惜羽翼,大军驻扎在高邮十里之外,静观其变张士诚、施耐庵如何不知这之间猫腻,脱脱不来打他,他也自坐观虎斗,顺便养精蓄锐,日夜操练兵马,严阵以待。

青书一方,数位智者详尽布置的这一手棋,目的很是明确:将徐寿辉连根拔起,而后定下江南龙气,徐徐北伐。只是,这动静委实太大,顷刻间便搅得天下大乱,烽烟四起。

而福建莆田,九莲山的南少林中,也是乱地不可开交。

乱吧,乱吧。有一个声音,在南少林地暗处肆无忌惮地大笑着。

天林方丈故去,寺中接任掌门者谁?

沈振鸿勤修《易筋经》上所载神通,近年来武功大进,似乎是俗世间无甚可恋,天林圆寂之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