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过了一会,薛弄芸、薛弄熙和尚在闺中的薛弄玉都来到了喜房。薛弄芸还是如早前那样,饶是精心装扮了,但那不佳的气色却不是胭脂等可以掩饰住的。反观四姐姐薛弄熙,倒是一脸精神,只是此刻歪着嘴,从她高挑的眼角就可以看出她的心情并不好。三姐姐着了粉色带蝙蝠络子的短袄,站在屏风处,安静地不出一声。
薛弄熙见这亲事的气派,忍不住就别嘴,在心中嘀咕:“不过也是嫁个贵府二少爷,这么大的阵势给谁看?”
想起当初自己出嫁时的仓促,母亲都是盼着早日将自己嫁过去,根本没那么多讲究。现在望着长嫂那么周到的指挥,薛弄熙总觉得刺眼,轻轻哼了一声就将脑袋转向屋外。
薛弄芸本来和她并排站着,自是听到了这声,望向梳妆台前,见众人好似没有发现,心下才一松。按着对弄熙性子的了解,弄芸自然明白她在不满些什么。只是毕竟是分了府,虽还是自家姐妹,却总是多了几分客气。
再且,薛弄芸对薛如锦并不讨厌,想起她对自己的热情,更是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进来三个人,一个对屋内的事情视而不见,只将目光转向外面,一个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四下,目不斜视,却也是充了个木偶人的模样。
薛弄芸见状,只好上前几步,凑前对坐着的如锦道:“五妹妹,恭喜了。”
如锦不方便回头,只自镜中见到她强笑的容颜,回道:“大姐来啦。”
沈愉见着薛弄芸,难免就上前打招呼。薛弄芸对这位长嫂关系淡淡,二人只客气了几句,就将话题重新放回在今日的亲事上。
没过一会,董妈妈突然恭敬地领了两个嬷嬷进来,称是皇后娘娘派来伺候五姑娘出嫁的。两个嬷嬷态度拘谨,说话都是绷着脸,语中听不出一丝感情。
众人自然不敢怠慢,便是连全福夫人也只好将近身的位置让出。如锦望着左右的二人,心里一阵恍惚和紧张。
这是御赐的亲事,若说宫人要参与,也不由为过。毕竟一方是皇后娘家,另一方是贵妃娘家,吩咐两个宫嬷嬷过来,说得过去。但好奇的就是,早前没有安排,偏都到了这个时辰才送过来,着实有些端倪。
皇后疼爱侄女,这是燕京许多人都知道的事。可她派来的两个嬷嬷却是不苟言笑,绷直了身子,能说她们只是安于本分吗?
屋子里伺候的人不好再随意说话,均提了十二万分的精神听从这二位嬷嬷的指挥。弄熙也不是没眼色的,站到弄芸身旁,目光不敢再乱瞄。众人都察觉出了这喜房内的凝重,却是谁都不敢打破这僵硬的气氛。
屋子里不似早前的那么热闹,除了两个嬷嬷的声音,便只有沈愉几人轻微的谈话声。等过了约莫个把时辰,外面才有人进来通传,“开席了。”
开席的寓意很简单,便是新郎官的花轿已经到了薛府门口。
沈愉笑着起身,忙张罗着众人到外面坐席。
薛弄玉同薛弄熙走在最后面,薛弄熙心中憋了窝火,没好气地捅了捅薛弄玉的胳膊道:“五妹妹都要出嫁了,你倒是还留在家里。”
薛弄玉排行第三,但现在却是薛府唯一一个没有出阁的姑娘。她心知外人对自己肯定会有想法,此时低了头轻道:“母亲说会给安排。”
“安排?上回母亲带你去舅舅家,你倒是有本事,反将表哥给惹恼了。”
薛弄熙口中的舅家自然是指钱氏的娘家,弄玉想起那个事,不由委屈,“那也是前表哥太过分了,我也没说其他什么。”
薛弄熙不以为意,“还敢狡辩?你啊,真是个惹事精。别以为早前大姑妈想娶你当儿媳,你就以为自己跟天仙似的,还挑三拣四的。”薛弄熙这话说的有些酸意,当初她是没得选择才只能嫁给秦林。
薛弄玉抬头觑了弄熙一眼,没敢再出声。
薛弄熙见状,张口又想再说,却见前面走着的薛弄芸转头对自己给了个白眼,只好硬生生地将话憋回去。但望着这四下树干上缠绕着的红缎子,没好气地嘀咕道:“真是奇了怪了,咱们薛家的女儿竟然嫁去了唐家。”
薛弄熙这话本说的极轻,是小声的抱怨,便是连她身前的薛弄芸听得都不甚清楚。但一早走在最前面的沈愉去听着了,脚下步子微微一顿,旁边人不解地道:“大奶奶,怎么了?”
后面的薛弄熙心虚,看向薛弄芸。后者上前,至沈愉身旁,发现对方一脸严肃,试探性地道:“大嫂?”
沈愉顿了顿,然后脸上竟然露出一抹慌色,手里拿出了个金镶玉的如意锁道:“我怎么把如意锁给带了出来,瞧,等会她们寻不到定然着急。”
旁边的侍女阿曼上前,“奴婢替奶奶给五姑娘送去。”
沈愉思索了会却是皱了皱眉,摆手道:“我亲自给送去。”说着望向身后的几人,“二位姑奶奶和三妹妹先过去,我去去就回。”
第202章 成亲
武国公府的前院,众人围绕间,唐子默在大堂里给薛仁康同廖氏行了礼后,入席向女方亲眷敬了酒。等到外面的人通传时辰差不多的时候,才往内院的锦园去迎新娘。
去锦园的路,唐子默并不陌生,但此时也不知是不是喝了酒的缘故,手心里竟然有了些许汗珠。可一想着等会就能将自己心仪许久的女子迎回家,脚下的步子便越发的快。
锦园里并不如前堂酒席那般热闹,如锦一直坐在梳妆镜前,身旁站着的是宫中的两位嬷嬷,故而既是想同白芍白英二人说话都不方便。随着时间一分分过去,如锦的手攥紧膝盖处的红色裙摆,望着上方绣着飞凤的纹路,内心还是抵不住紧张。
就这样要离开薛家了吗?
定国公府又会是如何的场景?等待自己的未来又是怎样?
这些问题,是如锦昨夜躺在床上就想着的。最近几日的下午,母亲都把自己唤去,说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她道在夫家为媳妇,要孝顺公婆,体贴丈夫。为人儿媳、为人妻子,都要懂的分寸进退。
很多道理,是上一世她所没有听过的。想来这便是一般女儿家出阁前母亲的叮嘱,如锦牢记在心。望着廖氏,内心更是依恋。就昨日傍晚,母亲说着说着还流下了眼泪,她声声不舍,摸着自己的头发一个劲的喊着“锦儿、锦儿。”
她是一位好母亲。
廖氏对自己说规矩的同时,也点明了唐府的复杂。言辞间,如锦听得出来,其实母亲并不怎么乐见自己嫁去定国公府。
她担心唐家人丁复杂,还顾忌二府关系,总放心不下自己。且,她对唐子默也并不是完全放心,让她将自小捧在手心里疼爱的女儿嫁出去,相较不舍,更多的是担心。
母亲道,在唐家,自己只管尽了本分,若有人要踩在自己头上,这个时候,一定不能退让。
如锦伸出手放在自己左颊,望着铜镜中的自己,脑海中还响起廖氏的声音:“锦儿,从今后,你不再是姑娘,母亲不在你身边,什么事都得你自己拿主意。为人媳妇一开始总难以避免受些委屈,虽然母亲让你勿要生事,但也不能平白无故受别人欺负。”
是啊,自己不能再如上一世那样忍气吞声,否则就是被人算计丢了命,都不会有人会为自己寻一个公道!诚如母亲所说,自己有父有母有兄长,做什么要委曲求全?
复想起唐子默,自己今后的夫,如锦还是难免有些忐忑。等过不了一会,拜了天地,今后二人就是荣辱与共的夫妻。
如锦想这想那,没过多会,丫鬟们就又涌了进来。
一切礼仪过后,伴着外面人一句“该落喜上轿”的话,旁边喜娘就捧了帖喜字的红木漆盘来。如锦的视线渐渐被一方红盖头遮住,由人搀着站起身来,只觉得视线触及处均是红色。
被人拥护着,绕过熟悉的屏风就往外走去。透过红盖头的角,如锦依稀只能望见众人走来走去的绣花鞋。耳边传入阵阵礼乐恭贺声,如锦由薛亦然背着坐进喜轿,听着四下喧哗的声音,脑中竟是觉得一片空白。
轿子外传来唐子默的声音,伴着旁人打趣玩笑的话,如锦只觉得等了许久,轿子才摇晃了一下,紧接着平稳往前。
轿子起,薛府放鞭炮。廖氏等人一路送到了武国公府的大门口,望着远去的迎亲队伍,廖氏忍不住拿起帕子擦了擦眼角。旁边钱氏见了,忙上前拉着她的胳膊道:“二弟妹快别这样,等过几天,五侄女还要回门来的。”
“大好的喜日,薛二夫人可别这样。”
廖氏抬起头,尴尬地望了望众人,目光又瞟了远处一眼,笑着道:“我不难过,就是、就是有些舍不得闺女。”
“好了好了,闺女大了都是要出嫁的。五侄女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