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你首先要展示美好的东西啊!”

林玉婷离开黄昏,走向酒吧吧台,让酒保将墙上的吉他摘下来,开始唱歌:“港口的夜啊,静悄悄,海浪将小船轻轻地摇啊……”她有点口齿不清,吉他都抱不稳。

黄昏鼓掌,然后说:“回去了,你醉了。我送你,放心。”

“我宁愿对你不放心。”

黄昏发呆。这个女人问题很大脑袋已经彻底坏掉了。

其实,他并不想刻意地在电影中表现那种血腥的画面。可是,真实的残酷超越了人类可以想像的残酷。

人类在屠杀自己同类时从来不缺乏想像力。

好吧,这一段就让美国同行来拍摄好了,再不敢自己弄了。

不几天,美国同行过来了。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个六十多岁的华侨,他是美方派遣过来的摄影师。曾经拿过一个奥斯卡最佳摄影奖。黄昏没想到美方对自己的影片居然如此重视。心中有点得意。

老年华人和黄昏握手,说:“黄先生,很高兴见到你,鄙人贝聿铭,江南人氏。”

    第五卷 新一年

第六十三章 摄影师贝聿铭

“贝聿铭!”黄昏的眼珠子都快要弹出眼眶。这可是个大人物。

对于老贝的认识黄昏主要来源于香港的中国银行大厦,这座香港的标准性建筑风格非常夸张,看起来像几片笋壳粘贴在一起,又像是一多含苞欲放的花蕾。象征着香港美好而生机勃勃的未来。

贝聿铭经常1917年生于中国广州,其父是中国银行香港分行的总经理。1927年,举家搬迁到上海,在上海读完高中后,又去了美国宾州大学攻读,后来又转学到麻省理工大学。毕业后从事建筑设计。

他也曾经回忆说,当初在上海读书时,每日都要经过上海百货公司大楼,心中很是奇怪,这么高的楼房是怎么修建的。便对建筑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其实,上海百货公司不过是一栋五层的建筑。在当时,也算是一个可以让人仰视的高度。

除了香港中银大厦,贝氏最得以的作品还有:为巴黎罗浮宫设计了一个玻璃金字塔类型的大门;北京香山饭店。

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建筑设计师,他设计了大量划时代的建筑。是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他喜好用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这些普通建材构建自己的艺术梦想。

不过,这都是另外一个世界的事情。眼前这个戴着宽边眼睛,目光敏锐,额头发亮的小老头可是一个曾经拿多奥斯卡摄影奖的成功的摄影师。

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按道理,蝴蝶效应应该没有这么厉害吧!

黄昏有点郁闷,尤其看到一个摄影师,他更愿意看的是一个成功的建筑实际师。

两种专业所创造地价值也有很大不同。

看到黄昏古怪的脸色。贝聿铭温和地一笑,很典型的古典知识分子风度:“黄先生,你脸色很不好。身体不舒服?”

“没有没有。”黄昏醒过神来,伸手和贝聿铭握手。“请坐。我只是有点感慨,摄影师是一个年轻人的职业。”

“哈哈。”贝聿铭爽朗地一笑:“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不过,我身体很棒,经常打高尔夫球的。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出去打两场。”

摄影师是一件很需要体力的活,黄昏难免有点顾虑。不过,老贝不去搞建筑,而去干摄影。这的确让他有点郁闷和奇怪,忍不住问贝聿铭:“老贝,你好像学的是建筑设计吧,怎么干摄影了?”

贝聿铭又是温和地一笑,回答道:“所有艺术都有相似的地方。其实摄影和建筑都是共通的,都要平衡或者颠覆空间立体美感之间的关系。”

纯专业性的东西黄昏插不上嘴巴,他连忙岔开话题,问:“老贝,什么时候从新干回你的本行,毕竟那才是你最擅长的领域。”

一提到建筑,贝聿铭眼睛发亮。回答说:“我一直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作为业余爱好,我也设计过不少建筑。不过因为时间和精力的关系,就仅仅停留在图纸上面罢了。”

黄昏闻言大为惊喜。看来,锥子就算放在布袋中也是掩盖不了锋芒的。

说句实在话,贝聿铭如果仅仅作为一个摄影师就算再成功也是一种失败。黄昏觉得自己有责任让这个迷途的羔羊从新回到建筑设计业这条很有前途的道路上去。

想到这里,黄昏便和贝聿铭一起开车来到水泥高炉建筑工地。

“对此你有何看法?”黄昏指了指刚起了一半的高炉问他。

“这就是拍摄现场吧?”贝聿铭问。

“是,影片的主要镜头都是在这里拍摄。”

“很不协调。”

“什么?”

“这几栋建筑和周围的环境很不协调。”贝聿铭回答。“不过却很有突兀感,让人不敢忽视。你看那边的住宅区,都是明亮的色彩,建筑物也细长瘦高,给人轻浮之感。有你这几座高炉一矗,顿时变得踏实,沉稳。视觉方面给人的冲击力很强烈。”

黄昏大喜,想不到自己异想天开地行动居然得到大师的首肯,便说:“其实,我修这几座高炉花了不少钱,仅仅为拍摄影片。影片拍摄完毕后因为环保的缘故是要拆除的。这么多钱打了水漂,很让人心疼的。有没有办法将它们都保留下来?”

贝聿铭觉得好笑,不过也对这一提议产生了极大兴趣,想了想说:“单纯作为高炉当然是要被政府勒令拆除的。不过,如果主体建筑物的功能换上一换,还是有机会保留下来的。”

黄昏眼睛一亮,呼吸有点急促了:“对啊,主体建筑不变,细微地地方做些改动,可以改造成一座城堡式样的饭店。或者作为一座南京大屠杀主题公园而存在。哈哈,我真是个天才!”黄昏大笑起来。

“那当然好。”贝聿铭温和一笑:“不过,很多地方需要做大的改动。”

“怎么改动?”黄昏问。

“城堡式样的饭店在欧州很常见,也没有什么特色。不如这样……”贝聿铭微一沉吟,说:“高炉主体保留。等影片拍摄完毕,在大厅部分弄一个礁石模样的外延建筑,后面的高炉作为防波堤而存在。应该是一个很前卫很现代的建筑。”

“好!”黄昏击节叫好,说:“礁石、海浪、防波堤,好理念。就这么办。”说完,他紧紧握住贝聿铭的手,目光热切:“老贝呀,等影片拍摄完毕,你能不能帮我设计这座饭店?”

“我现在是摄影师。”

“为什么不挑战一下自己呢,你不是一直想干建筑设计吗?”

“好,下来我试试。”贝聿铭大为动心。毕竟。他本来就是作为建筑设计师而来到这个世界的,至于现在为什么成为一个优秀的摄影师,这大概只能用“上帝的心血来潮”来解释吧?森林里有两条路。贝聿铭走的是另外一条。现在,黄昏让他回到起点。然后指着另外一条路说“这边有不同的风景,为什么不去看看?”

除了黄昏,没有知道,一个震惊世界的建筑大师就要横空出世了。这一年,贝聿铭已经五十出头,大器晚成。

贝氏的第一部作品就是黄昏文化公司的《岩礁酒店》。这件作品为老贝带来了一系列的荣誉,当年中国最佳建筑。

不过,这座酒店仅仅停留在二人的口头上面,连图纸都还没一张。

一切要等到《南京,1937》拍摄完毕。

投资了这么多钱弄出几座高炉仅仅为拍摄一部电影,想起来就是一种浪费。黄昏修建这座高炉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为恶心一下扬子集团的那个高尚住宅小区的开发计划。据反馈回来的消息说,自从自己这里开始轰轰烈烈进行重工业建设以来。扬子集团的那个房地产计划就出了大麻烦。房子根本就卖不动。

房地产行业本就是一资金密集型产业。一个地产项目动辄上亿,多的甚至几十上百亿。无论多大的公司,如果单纯靠自己的流动资金,是无法驾驭的。

在房地产项目立项之前,地产公司早就和银行商谈好,由银行提供必要资金支持。地产商用土地和不动产作为抵押,一边建设一边销售。等房屋建好。贷款也同期还完。

说起来很简单,其实是一条很脆弱的资金运作环节。只要这条链条其中某一环出了点问题,整个计划也就完全断裂。

黄昏这几座高炉一建,扬子集团的房地产立即卖不动。一卖不动,资金立即出了问题。银行那边的还款计划却不得不继续应酬。杨之远没有办法,只得调用集团账面上的流动资金来填补这个漏洞。再后来,随着工程的全面展开,资金问题愈发严重。迫不得已。扬子集团只得在资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