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儿女成双福满堂-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睨着杨璟郁说完,脸上的神色不动,但刚刚眼梢嘴角残余的笑却淡了些许。

殿中众人这会儿仿佛又恢复成了木雕泥塑,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没有一人出声。

一时,偌大的乾清殿竟陷入了一片寂静之中,连呼吸都细的几不可闻,明明或坐或站了几十人,却空寂安静地仿佛成了一座空殿。

“呵呵……刚刚说朕的老三学习庶务有成,这会儿,这一番话,则是兄友弟恭,真是甚慰朕心呐!”半晌,上首的皇上突然轻笑出声,开口又是对三皇子齐王杨璟郁的一番赞扬。

皇帝出了声,自然不乏应声虫,几名大臣纷纷出言附和,一时,刚刚的沉寂仿佛不再,登时一片附和之声,又拐着弯儿地赞颂圣上英明,方才有如此出色的皇子。一片赞颂声中,皇帝脸上的笑容却不知何时已经敛了去,只剩下眼中几不可见的隐怒。

皇帝一声不发,下边众人的奉承附和声渐渐低了下去。

就在大殿即将再次陷入一片安静之际,掀起这一场热闹的主角雍王杨璟庸突然跪倒在地,扬声道:“父皇,虽然儿臣愚钝,于聪慧玲珑处多不及诸位兄弟,但儿臣却愿意为父皇分忧……儿臣自请,办理‘牛痘’推广之事,以尽快遏制痘疫,消减百姓之灾,解父皇之忧……恳请父皇允准。”

景顺帝脸上平静无波地看着跪倒在丹陛下的二儿子,沉默半晌,就在大殿中诸人纷纷屏住呼吸,以免皇帝发怒波及自己之时,景顺帝笑了。

“好,好,好一个愚钝却愿为朕分忧!”笑着大声赞扬了一句,景顺帝却没有立刻答应雍王的请求,转而目光看向一直保持着静默的户部尚书,“韦钰,你那边能拨多少钱粮出来?”

被点名的户部尚书韦钰咽了咽口水,稳步上前,在雍王、齐王身后跪倒,奏禀道:“回皇上,户部去年所得赋税,除却军饷、河工、赈济诸事外,所余无多,臣粗略估算了下,国库能够拨出的银两有限……嗯,此时大概只有两万两银子!”

朝班中一身真红贮丝朝服的魏太师瞪了韦钰一眼,奈何这位垂着眼根本没看到,或者看到装作没见,顿了顿,继续道:“再过两月,麦收后得了新赋,国库就能再拨一批银两,虽然数目可能也不大,但臣认为这牛痘也非一趋而就之事,随着银钱划拨,一城一地推行过去,不过三五年,我大明也将净除痘疫之扰!”

皇帝默默地听着,待户部尚书禀奏完,略略沉吟片刻,随即脸上现出一抹欣慰,道:“韦爱卿所言笃实沉稳,甚合朕意,既如此,就照韦爱卿之意吧!”

“是,臣遵旨!”韦钰叩首行礼应下,起身后躬身揖手,缓缓倒退回到朝班中。

“璟庸,方才韦钰之言你可听到?”皇帝转眼看向一直跪在丹陛下的二子三子,目光最后定在杨璟庸身上开口询问。

“是,儿臣听到了!”杨璟庸神态镇定平静,朗声回应着,却不等皇帝开口,抬头看着皇帝,继续道,“父皇,儿臣还有一事未曾禀奏……”

此话一出,刚刚针对韦钰的,还有各自揣摩的齐齐瞩目过来,就连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也略感意外道:“哦?还有何事?”

杨璟庸往前膝行一步,垂首叩拜道:“推广牛痘之法,儿臣之前就有了个大致的想法。此法若能推行,不但牛痘推行不许朝廷国库花费一分一厘,就连河工修缮、筑路修桥,甚至赈济救灾,都将大大减少国库花费,甚至不许国库花费一两银子。”

一听这话,众位大臣无不面露惊异之色,一番面面相觑之后,再次齐齐将目光盯在了雍王身上。

上位的景顺帝惊讶之后,随即失笑道:“你想的什么法子?莫非又是你之前在南直隶用的什么慈善募集之法?”

杨璟庸抬头看向皇上,露出一丝赧然之色,道:“父皇英明,慈善募集确是一种紧急募集银两的法子,但不能成常例,成常例则商户乡绅盘剥太过,生出怨愤之心事小,若是因此致使乡绅商户伤了元气,进而影响到商税地赋,就无异于杀鸡取卵,得不偿失了。”

“哦,那你说说,又想出什么新法子了?”皇帝很感兴趣地继续追问着。

杨璟庸从袖袋中取出一份奏折,双手托举,皇帝身边的大太监韩喜快步走下丹陛,双手接过奏折,返回丹陛之上,交到皇帝手中。

景顺帝觑着下边跪着的二儿子,脸色从容镇定,没有半分紧张之色,就连望过来的眼神都淡定非常,而且清亮淡定,不骄不躁;相比之下,跪在其侧后方的三儿子却正脸色阴沉,满眼恶毒地盯着自己二哥的背影……

这一比较之下,对比如此强烈,简直能称之为优劣立辨!

只是,毕竟都是他的儿子,长子、三子还是他颇为尊重的元后所出,念及结发之情,每每总想宽宥一二,却每每总是越来越让他失望。

收回目光,将眼中的一抹失望和苦涩掩下去,景顺帝展开手上的折子,飞快地浏览起来。

原打算浏览大义,但一看之下竟被折子的内容所吸引,甚至有些语句,他竟反复看了几遍,细细一番斟酌,不知不觉,已是一刻钟过去,皇帝才终于从折子上收回目光抬起头来,看向仍旧淡定从容地跪在丹陛下的二儿子,缓缓问道:“你所说可以不用国库调拨一两银钱的法子就是--以工代赈?”

杨璟庸并无异色,恭恭敬敬道:“是的,儿臣这个想法是在南直隶时就有了……”

“哦,也是在南直隶时想到的?可有具体缘由?”皇帝似乎对南直隶很感兴趣,打断了杨璟庸的回话询问道。

“回父皇,儿臣不敢隐瞒,当时儿臣是见到某个庄子因为大雨耽误了秋耕,眼看着秋收无望庄户们就要挨饿,那庄田的佃主就出了个法子,让庄户们种植应季菜蔬和冬季储存的萝卜白菜等物,由她收购,卖菜的银钱直抵佃租之外,所余部分竟然比一季秋粮所得尚丰……另有一些庄户未曾佃租田地的,那佃主就以耕作自留耕地之工抵扣接济,同样,让这一部分庄户也有了粮米冬衣,不至于冻饿……由此,儿臣就想到了这个‘以工代赈’之法……儿臣不敢隐瞒,原本,儿臣打算将其用在易水河工的修缮,和南直隶的灾后赈济之上的……”

一说到南直隶的河工和赈济,侃侃而谈的杨璟庸脸上露出一抹感叹住了口。但就这些已经足够了,齐王杨璟郁看向他的目光更加阴沉,竟似乎忘记了身在何处,隐隐露出一抹恶毒之色来。

上面端坐的皇帝也微微敛了脸上的喜色,凝视着叩首在地的二儿子,看了好一会儿,这才飞快地扫过三子和旁边一直作壁上观的长子,心中暗叹着,开口道:“你虽然有了成算,但毕竟刚刚接触庶务,特别是银钱账务上……韦钰在账务上最是精通,你下去后好好跟韦卿商议,虚心请韦卿替你斟酌一番,再重新呈奏上来!”

虽说没有立刻答应雍王的提议,皇帝的话却基本定了性,再加上又钦点了户部尚书韦钰,让他帮着雍王斟酌商议,又加了一个‘虚心请教’的词,这其中隐约就有让雍王拜师的意思在了,这一番下来,雍王将户部收入势力范围几乎是顺理成章之势……至此,不禁朝堂中各位大佬瞩目,就连一直端肃未曾参言的皇长子诚王杨璟馥也终于睁开眼睛看过来。

对于这些,杨璟庸似乎统统没有察觉,只听道皇帝的肯定之语,脸上绽开一抹喜色,恭恭敬敬地叩头谢了恩,即刻起身,转身就来到户部尚书韦钰身前,躬身长揖道:“还望韦大人不要嫌弃璟庸愚钝,多多教诲!”

虽然有皇帝发话,韦钰也不敢这么大喇喇地受了一位王爷的礼,连忙侧身就要让开,却听上位的皇帝笑道:“韦爱卿,既然请你教导于他,这个礼也是受得的,你就不用过谦了!”

皇帝再次发话,韦钰也不敢躲了,僵着身子受了雍王爷杨璟庸的长揖,也拱手回了个半礼,这才在众目闪烁下,如芒在背地挨过了这件事。

随即,韩喜再次确认诸臣无事禀奏,随即宣布退朝。

杨璟庸随着众人叩送了皇帝离开,干脆跟着韦钰一起走出了乾清殿。

离开乾清殿,韦钰也是独来独往惯了的,此时跟着杨璟庸也只是最初稍稍有些不适应,很快也就泰然处之了。

来到殿外,天地开阔了,寥寥数名重臣也就显得零落起来。特别是诚王和齐王出了乾清殿即可匆匆离开,数名臣工也随之离去,像杨璟庸和韦钰这样慢条斯理往外走的,渐渐地身边也就清净起来。

韦钰一边不疾不徐地往外走,一边淡淡道:“刚刚雍王谈及,‘以工代赈’是在南直隶的一个庄子所见而生,依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