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儿女成双福满堂-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目光很随意地转开,却身子一震,随即倏然转了回去,面色肃然之下,伸手从小锦盒里摸出一只比手指头大不了多少的圆筒状物出来。

“嘶!竟是此物!”中年人低低地惊呼了一声,吸引了霍大都督的注意力,一看之下,霍都督也是一怔,伸手过来,将那小圆筒接了过去,略略看了片刻,旋转圆筒,原本手指大小的圆筒慢慢地变长,最后长了足足一倍。

两人端详着,甚至起身走到大厅门口,放在眼睛上比量了一回,好一会儿,两个人才转回来,还未落座,中年男子抬手将桌子上的另一个大些的锦盒打开,盒子中并排摆着两支淡蓝色雕花琉璃瓶,流光溢彩,剔透晶莹,啥事好看!

这样东西,两人似乎没有太过意外,只是略略端详了片刻,霍大都督就开口问道,“你怎么看?”

那中年男子的手指还在琉璃瓶上滑过,眉头微微皱着,神色不自觉地肃正了许多,慎重道:“据说此种物件儿只有两处能拿到,一个是内造局。另一个就是靖北侯府!”

霍大都督抬眼沉吟了片刻,开口道:“内造局之物都有去处,倒是靖北侯府,据说不时有少量的物件儿放出来!不管怎么说,此人能够拿出这么两个物件儿来,也足可见其家底殷实,也真是对此事用了心了!”

另一个默然片刻,没再说话,只是附和着点了点头。

这边的事情,离开都督府的邱晨完全不知道。她也没怎么在意这些,她之所以到大都督府拜见,不过是想着理顺一些,省的真正施展开手脚抵抗疫病的过程中遭到什么阻挠,耽误了她的事儿罢了。至于霍都督怎么看她,她根本也不在乎。

邱晨跟吴邛一起离了都督府,之后,两人就在一个路口分道扬镳。吴邛回府筹备安排人手,安排调拨粮米诸般,邱晨则赶往铜匠铺,取自己定制的物件儿。

刚刚未正时分,邱晨就赶回了庄子。

下午,她就首先让人在自家几个庄子熬制预防汤药,并按人口分发给庄户们服用。吴邛安排的差役、府兵也到了,一共二百人,分成二十个小队,以奉天城为圆心,辐射分散开去,逐一排查每一个村落,每一个庄子,将生病的情况摸排清楚,随行的有邱晨安排的人手,带了赶制出来的药丸子,遇到病人就按照病情分发下去。邱晨自己就跟在一个队伍之中,她主要负责给病情严重的人插鼻饲管,或者直肠给药,以非常规手段将药物用下去。并让人将病人带回。——庄子外围有之前用来储存粮食的仓库,房间宽阔,连着好几排,此时被替出来,暂时成了按制病人的所在。

邱晨跟着人连续跑了五天,才把辽地受灾和有疫情的村庄跑过来,将所有病患都集中到了她的庄子上,集体救治。如此,也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和病毒的隔离。

这些人集中起来之后,定时有人送医送药送饭,并按时清洗、消毒……诸般措施用上,其中一部分的病情很快就好转起来。

那些村落庄子上的情况也由奉天知府吴邛派人安置。之前之所以没有尽心安置灾民,一来是衙门财赋有限,二来,景顺帝驾崩一事,也耽搁了一些日子。如今,邱晨一次就拿出几个庄子上这几年储存的大量粮食,虽说都是玉米、地瓜干、土豆干之类的粗粮,但同样能够填饱肚子,比挨饿已经强的太多了,比每天去地里刨草根、剥树皮也好得太多了。

当然,分发粮食、药材的事情,有了衙役和兵丁的加入,性质就不同了。百姓们感念的不再是邱晨或某一个人,而是感念朝廷,感念皇上。

恰好新皇登基,百姓们无不欢欣鼓舞,口口相传,新帝一登基,就心怀天下百姓,心怀他们这些受了灾染了瘟疫的老百姓,实在是天降圣主,福泽天下。老百姓们想的很实在,之前老皇帝在的时候,他们遭了灾连一颗米粒儿都没见上,这老皇帝一死,新皇帝还没登基呢,就派人下来分粮、行医施药,先后对比鲜明,老百姓们自然是格外感念。

这一日,衙役们带着召集来的壮工,肩挑车推,带着玉米、地瓜干、土豆干送到大河营子村,一起过来的还有几次过来送药的沈琥。村子里的病人已经运到集中点去了,沈琥过来,是再排查一边,看有没有遗漏的病人,或者新发病的病人。另外,还送了几坛子老陈醋来,这些也要跟预防汤药一起分到各家各户,熬醋熏杀。还有最廉价的肥皂,这个就不是普遍分发了,而是检查各家各户的卫生状况,家里收拾打扫的干净利落的,才分发肥皂以资奖励。

村头老柳树下的场院里,全村百姓无分老少,不论男女,都聚集到此,之所以这样,一来是百姓对分发粮食的雀跃欣喜,另一个也是因为检查家里有无病人的一个相对简便的办法。每个人只能领取自己的口粮,其他人不能代领,这样,每个人都得过来走一趟。随行的有医生,查看村民的神情面貌之后,就能够检查出有没有人生病。

沈琥带着几个人还要在村子里转一遍,检查各家各户的卫生状况同时,也看一下是不是有人生病却隐瞒的情况。之所以这般检查,也是有隐瞒的先例,那个人隐瞒了了一趟检查,躲在家里不敢见人,他自己差点儿病死不说,一家人大小也都感染了。

领了粮食的人有些赶着回了家,也有些聚拢在场院上看热闹。

几个小伙子背着自己和家人的口粮,一脸喜色地凑在一起,叽叽咕咕地说着话。其中一个愣头小子就瓮声瓮气道:“还是新皇帝好,一当了皇帝,就给咱们送粮食送医送药,不像那个老皇帝,不管百姓死活……”

“住嘴!”旁边一个老汉一声呵斥,无比严肃地骂道,“你们几个小子满嘴喷粪不想活了?那是你能说的话?”

挨了骂,几个年轻人不再胡乱议论,但仍旧有些不甘之色。

旁边一个中年人也开口教训,却不是单纯地呵斥,而是举了个例子:“你们几个愣头青想想,要是旁人骂你们爹娘,骂你们祖上,你们能饶他?”

“当然不能!谁敢骂我爹娘祖上,我捶死他!”刚刚那个乱说话的愣小子第一时间跳起来,挥着拳头似乎立时就要找人拼命去。

几个老人苦笑着摇摇头,喝骂一声,各自带着粮食转回家去,几个年轻人也若有所悟,包括那个最愣的,再转眼看向场院上的衙役兵丁们,也似乎明白了些什么,没站多久,也背着粮食回家了。

这边忙忙碌碌有条不紊地赈济粮米,行医施药消除疫病,粮食分发完毕之后,疫病也得到了初步的控制。已经连续三天没有新死亡病例了,邱晨写了折子让秦礼沈琥送回京城。同时,明面上主持此次赈灾抗疫之事的奉天知府吴邛自然也要上折子汇报。

一明一暗两道折子到达京城,恰好是新皇雍安帝登基之时。

新帝登基首日上朝,将这奉天知府吴邛的折子拿出来跟百官分享,自然是满朝文武齐声恭贺,满堂欢喜。雍安帝当朝下旨奖赏,奖赏的不仅有奉天知府吴邛,最重的奖赏却是给了辽地都督霍诚志,封霍诚志为平辽伯,宣平辽伯进京封赏。

这一道旨意一下,百官各怀心肠,各有所解。有些人不由暗暗猜测,是不是新皇雍安帝要对霍家下手了?

不管怎样,旨意仍旧被飞马传送到辽地都督府里,霍诚志倒是没有犹豫,接旨之后,略作收拾,隔一天就启程进京。

大都督进京,并不影响邱晨这边的事情,倒是衙门里,因为大都督霍诚志进京,政务方面的都暂时由吴邛处理。

辽地进京,快马疾驰不过四五日即可到达,霍诚志倒是真的没有犹豫,不到四天,三天半多一点就到了京城,当天下午进京,第一时间就进宫拜见。

雍安帝对霍诚志大加赞赏、褒奖之后,雍安帝赏了许多金银丝帛,然后还留了霍诚志用了御膳,这才放他回家跟家人团聚。

四月底,辽地已经没了新发病例,抗疫初战告捷。

五月初,获封平辽伯的霍诚志被雍安帝留在京城,加封武英殿大学士。霍家长子霍非柏授二品都指挥使,派遣去松江,组建江南水师,并督造海船。

辽地大都督府被撤,转而任命原京畿神风营四品宣武将军赵黑虎为辽地都指挥使,执掌辽地军机事务。原大都督府下属的军官轮换调遣,或派往西北,或调往东南……零散分派各处,倒是都多有升迁,却把原来隶属于霍家的武将班底彻底打散了。

很快,奴儿干都督胡允宸上折子,自请所率将士轮换,雍安帝欣然允准,下旨调整奴儿干军方将领的同时,也下旨封赏胡允辰为平虏伯,却没有调离,仍旧让其驻守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