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极品御用闲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宋宣和七年,王钰在幽州过了一个不平静的新年。他就像唐朝时他家乡一个先辈陈子昂那样,登上幽州台,茫然的吟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一年,大宋风雨飘摇,皇帝赵佶,病势恶化,半年之久不理朝 政,让太子赵桓监国。军国大事,多决于蔡京之手。王钰简直怀疑这位公相是金国的奸细,否则,一个汉人,怎么可能事事向着女真人?二十三城拱手送人不说,岁币居然照给,甚至比原来送给大辽的还要多。岁币是什么东西?岁币在王钰眼里,就是保护费,可笑的是,金国并没有保护大宋,反而在幽云十六州之前,集结重兵,随时可能挥师南下。而更让王钰担心的是,蔡京似乎对自己起了戒心,撺掇太子赵桓,将以河北制置使种师中部为代表的河北军队,调入幽云十六州驻防。就连蠢蠢欲动的西夏人也不顾了。

一切的迹象都在显示,王钰被逼上绝路了。这个从两千零七年穿越过去的足球小子,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进退不得。

宣和七年正月十五,中国人的传统新年最后一天,上雄城的金兵出城十余里,名为军事演练,实为试探南府军,朝廷严令不得妄动。

二月初八,王钰派出来的小股部队在当年苦战的隐空山一线,遭遇金兵数千骑兵,两军发生冲突,各有死伤。朝廷仍旧严令不得妄动,事后,两军主帅均称是误会。

二月十三,金兵派入幽云的探子被南府军杨效祖所部抓获。按律当斩,金兵竟然派人来讨要,而朝廷这次下的命令,却是交还被捕探子,不得抵抗。王钰感觉自己,有些像后世那位东北军张少帅。

零星的冲突仍在持续,宋金两国表面友好的烟幕下,暗藏着杀机。王钰预感到了危险,加速了在南府军

异己的行动,武卫军承宣使胡禁,被王钰以违抗军令峰的罪名,上奏朝廷,建议削去军职。蔡京从中作梗,坚决不准。太子赵桓,担心前线有变,做出了妥协,同意王钰的任命,将徐宁提拔为武卫军观察使。王钰听从吴用建议,施展手腕,使林冲实际上架空了胡禁的权力。胡禁是个明白人,不久便称病请辞,要求告老还乡。

汴京城,新年刚过,京城百姓似乎还没有从过年的喜庆气氛中清醒过来。他们不知道,如果不是王钰领着十万铁骑镇守幽云,按历史的进程,此刻,他们已经做了亡国奴。而他们的皇帝和太子,早已经被俘虏到了金国,受尽屈辱。历史,似乎真的被改变了。

资政殿,早朝的文武大臣,已经列作两班,等候太子驾到。许久不过问政事的八贤王,此时也手持金锏,站在玉阶中央。这是赵佶闭关修炼前的特旨,请他这位叔叔出来主持朝政,辅佐太子,暗中掣肘蔡京,就如耶律南仙所说,历代君主与大臣间,信任总是相对的。赵桓临朝,坐于龙椅之下,百官三呼千岁。

“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殿头官话音方落,文官班中转出枢密副使高俅,上前奏道:“太子殿下,下官有本要奏。”

赵桓似乎还不太习惯坐在金殿上与群臣商议国事,不自在的动着身子:“有本速速奏来。”

高俅略一停顿,随即语出惊人:“下官弹劾太尉王钰,拥兵自重,图谋不轨。请朝廷削去王钰兵权,严加防范。”今天的第一个奏章,就让所有人大惊失色。王钰统兵十万,镇守幽云,朝廷倚若长城,要削他的兵权,这不是自毁长城吗?

赵桓听罢,也是惊疑不定,遂问道:“高大人,你说王太尉拥兵自重,图谋不轨,可有真凭实据?”

高俅面不改色,继续说道:“王钰图谋不轨,虽无真凭实据,但民间早有传闻,事情,总是莫须有吧。”

赵桓尚未答话,忽听一人怒喝道:“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王太尉精忠报国,累立战功,朝廷倚若长城!你身为重臣,捕风捉影,诬陷太尉,良心安在!”群臣骇然,寻声望去,又是参知政事,尚同良。这位三不知宰相,近来频频发声,所陈意见,多切中时弊,可谓朝中一道特别的景致。

高俅被尚同良一顿抢白,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便把目光投向列位第一的公相蔡京。

“太子殿下,老臣认为,高大人所言,虽无真凭实据,但空穴来 风,未必无因。朝廷还是要早作防备的好。王钰带甲十万,骁勇善 战,连辽军都不是他的对手,如果他一旦发难,局面不可收拾。”蔡京身为群臣首辅,他的话,有一锤定音的效果。

“胡言乱语!如今金人屯兵幽云十六州之前,意图非常明显。此时弹劾大臣,是何居心?蔡大人,你位列三公,当为百官表率。如此轻信谗言,有负陛下重托。”尚同良卯足了劲,誓要跟蔡京对抗到底。朝中残存不多的有志之士,见尚相领头,纷纷出班上奏,痛陈利害。他们之所以不惧蔡京,除尚同良的忠义之外,非常的关键的一点,就是玉阶上那位持锏的八贤王。

蔡京气得胡须直抖,咬牙切齿的喝道:“朝堂庄严之地,你等如市井泼皮一般胡搅蛮缠,成何体统!莫不是收了那王钰的好处,专门替他辩解!”

尚同良毫不畏惧,索性走到蔡京身边,指着他的鼻子,大声骂道:“若说收取好处!满朝文武,谁能比得过你!你当年在江南替陛下征集花石纲时,巧取豪夺,鱼肉百姓,所得赃款,何止千万!拜相之后,买官卖官,玩弄权术,天下之人,恨不得扒你的皮,吃你的肉!我若是 你,早就一头撞死在金殿之上,还有何面目大言不惭,妄议天下!”

一顿痛骂,大快人心!偏偏朝廷有制度,不因言降罪,哪怕是捕风捉影,也没有关系。蔡京被骂得狗血淋头,一张老脸涨得通红,浑身颤抖指着尚同良,几乎说不出话来。

“罢了!好端端有廷议,搞得乌烟瘴气!王钰之事,就此打住,不得再议!”赵桓感觉到自己似乎成了局外人,十分不满。

散朝之后,蔡京惊怒交加,回到太师府,急召同党商议对策。那尚同良最近像是换了一个人,隐隐成为一党之首,好些无足轻重的言官跟在他身后,兴风作浪。看来,又到整顿的时候了。

可他怎么说也是参知政事,为宰执之一,身份显贵,要动他,没有圣旨,可不好办。偏偏天子身染重疾,不能理事。难道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他咆哮朝堂?

“公相!他一个闲官,怕他作甚?随便罗织一个罪名,上报太子,将他下狱就是了!”梁师成是个浑人,可笑他还自称为苏轼的儿子。

“不可,他身为宰执之一,不能轻动。况且,八贤王今日廷议,一言不发

蹊跷,我等要小心行事了。再则, 相童贯近年来I远,他掌全国军务,不得不防。”宿元景见机说道。

蔡京沉默,如今朝廷的态势,已经有些不对头了。从前那种自己搞的一言堂,不管用了。到底是谁在背后谋划?这个人好大的本事,竟能串联如此众多的大臣跟自己对立,难道是远在幽云的王钰?不会,这小鬼本事再大,也不可能在千里之外遥控朝廷。或者是八贤王?

“诸位大人,老夫近来心惊肉跳,朝廷恐怕会出大事。大家都要小心行事,千万不能让人抓住把柄,老夫估计,有人想对付我们。”

百官之首的公相都这么说了,梁师成,宿元景等人也是诚惶诚恐。在朝廷兴风作浪这么多年,从来只有咱们整治别人,这让别人整治的滋味儿,可真不好受。

众官辞去后,管家突然来报,孝文侯柴进堂求见。柴进堂虽是前朝皇帝后裔,身份尊贵,但在这赵家天下,也不得不小心行事。蔡京等权臣,历年来都受过他不少好处,此时听得他求见,蔡京虽然正在烦恼,却也不便推辞。

不多时,下人领着柴进堂步入大厅,一见蔡京,他就要行大礼。蔡京上前扶住,连称不敢。全宾主坐定,用过茶水,蔡京问道:“孝文侯自江南监军归来,深得陛下信任,如今掌管着梁山旧部,老夫有一言相劝。”

柴进堂放下茶杯,拱手说道:“请公相赐教。”

“那梁山贼寇,原本都是些杀人放火,无法无天之人,难以管束。孝文侯如今身为 卫军承宣使,千万多加小心,不要生出事端。如今朝廷局势动荡,你可以把眼睛放亮一些。”蔡京这话,意有所指,柴进堂岂能不知?

当即起身跪拜道:“下官愿惟公相马首是瞻,但有吩咐,万死不 辞。那梁山旧部,往日虽犯王法,但如今既已受了招安,又为朝廷剿贼立功,自当一视同仁。下官此次到府上拜望,就是代表 卫军上上下 下,恳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