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筝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太极叹一口气,“我承认,你刚进城时,因为之前对你撒下的谎言,和你父亲的事情,对你心存愧疚。我无条件的答应帮你、迁就你是想补偿我的谎言对你造成的上海,让你快乐,我想看你笑,我以为那只是愧疚但是后来我才发现,早已不再是愧疚了,从家宴上情不自禁地吻你时我就该意识到所以,我很清楚我爱的是你。”

    我心里一阵甜蜜。正巧此时,屋外飞来一只信鸽,最近范文程来的信十分频繁,看来是明朝有什么大的变故了。

    皇太极熟练地抽出信来,展开宣纸细细读着信上的文字。我没有凑过去,只能瞧见他的眉头越拧越紧。

    他看后,将信纸收了起来,我瞧出些不对劲来,出声问道:“发生了什么事吗?”

    他忧心忡忡地看了我一眼,难道信上所述之事与我有关不成?

    “李成梁被劾罢了。”

    李成梁有关于范筝筝身世之谜的李家

    “之前他被弹劾罢免,万历皇帝最后还不是将他给召回辽东,还加封了太傅,以阅视叙劳?”从褚英那里,我也了解了不少李成梁这几年的情况。

    皇太极皱着眉头,食指敲着桌面,摇头道:“这次只怕他难再复官。年前宪斗来信,便说李成梁因弃辽左六堡,徙六万四千余户居民于内地,致使明军驱迫,死者狼藉,大受明朝朝野谴责。而此番巡按辽东之人,名叫熊廷弼,上奏称他是罪可至死。”

    我心中一阵感叹,名震四海的镇关名将,在历史上与戚继光并称为“南戚北李”,镇守辽东三十年的李成梁,最后的下场竟是被弹劾罢官!就连那名留青史的抗倭将领戚继光,一生立下功名无数,最后呢?因为同僚排挤和神宗皇帝的猜忌,愤慨而死!

    相比起来,李成梁给自己选择了一条很明智的路,他的结局,不至于落得那番惨淡。

    “李成梁若是离开辽东,你的身世之谜就”

    “我不想知道。”

    知道又如何?我是谁,是谁的孩子,是女真人还是汉人,这些对我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有他,这就足够

    他听到我的回答,松了一口气,可脸上的担忧之色却未减丝毫。我在他身边坐下来,“你还在担心什么?”

    他一手撑着额头,另一只手握着我的手,掌心贴合着掌心。

    “熊廷弼只怕没那么容易对付,在这辽东,建州是明廷的眼中钉。熊廷弼敢直书弹劾李成梁,不顾什么僧面佛面,可见其个性刚负。新官上任三把火,经略辽东,怕是会来个大换血。”

    “怕什么,”我安慰他道,“李成梁坐镇辽东那么多年,拉一个打一个,汗王不照样将半个女真部落收入囊中了?”

    “那是李成梁,搁在熊廷弼身上,只怕不一样了。”皇太极并不轻松地说。

    没隔几日,范文程的信上带来的消息,让我不由得对熊廷弼此人有了新的看法。

    信上写,熊廷弼上疏备陈修边筑堡、以守为战的存辽大计,并实行军屯。军事上按照李成梁以夷攻夷的老路线走,并提出“实内固外”。他所提出的诸多部署,都透露着要守辽之意,且矛头直指建州。

    李成梁在辽东呆了三十年,也是土生土长的北方人,不知真是老糊涂了,还是当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竟然让熊廷弼这个南蛮子一封奏疏抢尽风头。

    熊廷弼这个辽东,会因为一个新上任的辽东总兵熊廷弼,有多大的改变?建州不知道,我也不知道。

    只是我的预感告诉,与明宣战的那一天,越来越近了

第42章 【一朝陨落惹叹息】() 
自李成梁下台后,辽东一片连锁反应不断。

    当初李成梁二次巡按辽东之时,上任伊始便采用对女真各部的分化瓦解政策。不仅大力拉拢舒尔哈齐,还结为姻亲,让其二子李如柏迎娶舒尔哈齐的女儿为妾,使双方关系更为紧密。

    据我所知。李如松是李成梁的长子,壬辰倭乱中战功赫赫,万历二十一年加封太子太保,万里二十五年升任辽东总兵,坐镇辽东一年不到,万历二十六年,出兵清缴鞑靼土蛮,阵亡蒙古。

    而这个与舒尔哈齐结姻亲的李如柏,是李成梁的第二子,据说是个风流成性之人,不如他父兄一般骁勇善战,屡次被授参将等职,却因为嗜酒误事被罢免,还曾抱病休官数年。万里二十三年被派转守宁夏,再因病辞官,现在便足不出户,在府上休养。

    与乌拉一战,舒尔哈齐被夺了兵权,在建州混不下去了,多半是想着自己有大明朝做后台。没想到马不停蹄的,便带着几个儿子和少数部下来到了铁岭东南的黑扯木,在那里伐木建造房屋,打算自立门户。

    看来那日沈阳城所见所猜,全都被我料中了。舒尔哈齐出走,是早有先兆的必然。

    哈赤虽对此积怨已深,可毕竟是自己的亲弟弟,兄弟分爨,赶尽杀绝未免太不道义,再加上黑扯木直接受到明朝的军事保护,向东便是乌拉境内,哈赤也不敢轻举妄动。

    据说李成梁之前还曾上奏朝廷,册封舒尔哈齐为建州右卫首领,结果,这篇奏疏还没有送到北京城,他的罢官书便到了山海关。

    如今李成梁下了台,整个局势重新洗牌。新任总兵熊廷弼根本不买舒尔哈齐的账,于是,舒尔哈齐在在黑扯木强撑数月,在明朝和乌拉都碰了一鼻子的灰。

    万历三十七年,三月。

    哈赤见劝说其弟归从无用,一气之下,下令诛杀还在赫图阿拉中的舒尔哈齐长子阿尔通阿,和第三子扎萨克图,连其部将武尔坤也被处死。当时我也在朝堂之上,正帮希福巴克什做实录,整个大殿气氛肃然,一片死寂。

    哈赤怒火中烧,先后下了诛杀令,众人皆是倒吸一口冷气。即便如此,哈赤也未能解气,怒火中烧道:“阿敏,你阿玛逼我至此,好!甚好!你说,你们一家人该当何罪!”

    阿敏面如死灰,跪在地上咬牙道:“臣——愿以死谢罪!”

    “正好!杀了你大哥和三弟,我也不惜再多杀一个侄儿了!既然你甘愿领死,好!传令下去——”

    我早就被这局面吓得连笔杆子都握不住了。阿敏虽然是舒尔哈齐的儿子,但一直追随哈赤征战四方,立下了不少战功,也算是建州的猛将一枚。哈赤竟然气急败坏到说杀便要杀,可见他心中恨意之深。

    众人相视一眼,不劝不成了,再这样下去哈赤会来个赶尽杀绝,于是纷纷劝阻道:“汗王,阿敏将军不能杀啊——”

    五大臣纷纷下跪请命。哈赤的孩子中,居然是皇太极最先站出来为阿敏求情:“叔父之罪,不因牵连其子嗣,况阿敏颇有功绩,若盛怒之下赐死阿敏,父王日后定当追悔莫及。所以儿臣斗胆,请父王三思。”

    代善、莽古尔泰和阿巴泰三人紧随其后,皆附和道:“请父王息怒,以免错杀爱将。”

    阿敏僵直着背,一动不动地跪在那里,脸上的表情深邃难读。

    我悉数打量着殿中在场之人,齐刷刷地跪倒了一片,唯有褚英不跪!

    他眸光平和,没有一丝心急,反倒是负手旁观,仿佛事不关己,又或是胸有成竹。我惊骇地盯着他,他装作没有发现我的目光,依旧是遗世而独立的作态。

    褚英他这是在做什么?!

    局面胶着,众人有一番劝阻,终于,哈赤情绪也有了几分缓和。撒完了怒火,也是该收场的时候了。想必他在心中也有所掂量,最后下决断道:“今日暂且免你一死,没收一半牛录,若日后做出与你阿玛同流之事,我定不会心慈手软!”

    哈赤叱罢,便拂袖离去。

    大家悬着的心皆是重重地一落,殿内一阵吁叹声。

    阿敏仍旧跪在殿中,我瞧见皇太极走到他身边,伸手将他拉起,还在他耳边低语了些什么。阿敏没有回答,脸色也没有好转半分。最后皇太极拍了拍他的肩膀,阿敏朝他做了一揖。

    哈赤走了人,群臣们三五成群,交头接耳地纷纷离开汗宫大殿,神情各异。我也开始收整笔墨,打算收拾铺盖撤退。做一次朝会的实录,我总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生死肉搏,本就紧张的要死,半路再出个什么变故,当真是整颗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我暗自感叹,合着这文馆也不好当,心理素质不好的真干不了这活儿。

    纵使舒尔哈齐的事情闹得满城风雨,可喜事总归还是喜事,一下子便将众人的注意力给吸引了过去。

    明万历三十七年己酉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