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筝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见刘兴祚的神色稍有动容,抓住机会道:“你既有难处,执意要走,不妨让我去向汗王求情,他会答应放你回明的——”

    正在这时,李延庚推门而人。

    “还在等什么!马上就要发兵了——”

    她不放弃最后一丝希望,楚楚可怜地望着刘兴祚,“你知道我说得都对,你知道我是无辜的!”

    自古忠臣皆孝子,他既是个尽孝之人,证明他心中还有良知!

    “相信我,宁远不会失守,你也会得偿所愿,回到明朝的!”

    李延庚一听就知她在耍花招,二话不说就将她拽了出去,扔给外头的士兵,回头对刘兴祚道:“这女人几句花言巧语,就把你给说蒙了!你忘了她当年是如何出卖广宁的吗?你对她仁慈,谁人对我们仁慈——”

    李延庚顺手将那挂着正红旗红缨的头盔扔给他,“别忘了,这可是唯一的机会!”

    海兰珠被那李延庚的亲兵一路拖拽着,编入了正红旗的方阵里。就连那领队的将领,也是个故人。

    李延龄一身戎装,早就没了童稚的模样,看他的官衔,虽不及李延庚,但起码也是个固山额真了。

    她暗自在心里打定主意,只要这一路,能寻到机会跟他言明事情的来龙去脉,或许还有脱身之法。

    只是十年未见了,她也不敢确信他还认得她。这正红旗编入了不少汉军进来,每个牛录统领的额真也都是汉人,她身边之人应都是李延庚和刘兴祚二人的亲兵。

    李延龄骑在马上,正在清点着旗下士卒人数。趁着李延庚还未赶来的间隙,她突然扑通跪倒在地,故意引起大的动静来,好让李延龄注意到她。

    果然,李延龄闻声望过来,身边的汉兵立刻拖着她站起来,用手死命地捂住她的嘴巴。

    她只能将将从喉咙底儿发出几声嘶哑的嚎叫声。

    李延龄觉得奇怪,正要前去查探,李延庚一边整理着盔甲,大步拦在他面前,问:“二弟,可清点好了人数?”

    “嗯。队伍后面好像有些什么动静,我去看看。”

    “发兵在即,咱们还是不要拖延得好。”

    “李延龄——”

    又听着这一声嘶,李延龄再也管不住好奇心,推开李延庚的手,前去一探究竟。

    那几人见李延龄来了,连忙撒了手。

    海兰珠上气不接下气地喘着:“李延龄、是我”

    谁知她话未开口,就听李延龄带着不悦的口气道:“我不知你是何人,但我不用旧名多年了。我如今名作李率泰,乃是先汗亲赐的名字。你无官无衔,胆敢直呼我旧名?”

    这时,发兵的号角声响彻夜空,李延庚微笑着走来,说道:“二弟,区区小卒,有什么好纠缠的?父亲让我此行一路照看你,这发兵号令,刻不容缓,误了大汗的军机,你我可担待不起。”

    李延龄没有多想,扫了她一眼后,便赶去了队伍前头。

    海兰珠大口着喘息着,再一次陷入了绝望。

    一旦离开了盛京,接下来的事情,就不是她所能控制的了。

    这一路,她是心力交瘁、疲惫不堪,神经像是一根皮绳,已经绷到了最紧的临界点。

    更糟糕的是,这样远途行军,对于怀着身孕的她来说,简直是身心双重折磨。

    李延庚也知道她想要伺机逃跑的心思,便派人寸步不离地守着她。就连睡觉也用麻绳将她的手脚捆起来,和守卫拴在一起。

    晨曦微露,海兰珠只眼未合,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天亮。

    静悄悄的营地里,唯独刘兴祚起得早,自己手捧酒袋,却端来了一壶囊羊奶茶给她,在她身旁坐下。

    “以你的智慧,这一路上,可以找到很多逃跑的机会。只是我奉劝你一句,现在逃回去,恐怕盛京城中等着你的,就会是大汗兵败宁远,以身殉国的消息了。”

    她喑哑着声问:“你说什么?”

    “等到了宁远,见过了袁抚台,你就会知道,宁远城所有的炮门,对准的都是大汗的营帐红夷大炮的威力,你是知道的,炮火面前,我们都同是血肉之躯,弱不堪击。”

    刘兴祚仰头饮一口烈酒,“从调兵增援到现在,已经两日了,袁抚台知道大汗惯用谍战之术,特地派人送了一封假的援锦略书去给那赵率教和纪用,现在,只怕这封信已经被大汗截获了。只要他中了计,调转兵马,围攻宁远结局可想而知。”

    他们的目标不是宁远,而是取了皇太极的性命!

    万一皇太极没有上当,他们就会押送她去宁远,逼他放弃锦州,而倾全军之力围攻宁远

    海兰珠打了个冷颤,“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

    “乘人不备,是为不举。大汗他一向善待汉民,亦待我不薄,当年复州一事牵连到家族,也是他力压了下来。我入建州二十余载,也只见过大汗一人能有这样的仁德,他的确不是凡人如果今天,袁公要杀的人是别人,我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刘兴祚目光空洞,自嘲地笑了笑,“李延庚他还年轻气盛,可我老了,打不动了,这个民族英雄便让他去做吧。这么多年,我只想回到明地,重新生活罢了用刘兴祚的名字活着,而不是刘爱塔。”

    “刘兴祚”

    刘兴祚悠悠的起身,不打算再透露更多的消息给她,“范姑娘,我只能帮你到这了。接下来该怎么做,唯有你自己权衡了。”

    接下来的五天,彻夜行军,由固山额真博尔晋、图尔格率领的援军才于十九日越过大凌河,直抵锦州地界。

    这已经是皇太极包围锦州的第八日了,然而锦州城仍旧不为所动,坚固难破。眼下正是酷暑,人马疲惫,又遇上前线军粮短缺的诸多因素,战况对金军来说非常不乐观。

    明朝方面,十六日山海关总兵满桂率领两万援军前来支援,已抵宁远,却并未出城支援锦州。

    皇太极之所以要先围锦州,便是知道宁远城易守难攻,袁崇焕又是个狠角色。遂先围困锦州,设下一个困局,逼袁崇焕率兵从宁远前来支援,以诱明出城野战。

    而袁崇焕也知道,这明军一旦出了城,便是正堕其计,没了炮弹相佐,与金军野战,哪里能有半分胜算。

    袁崇焕在宁远等着皇太极过去,而皇太极就在锦州等着他过来。

    他们二人是棋逢对手,一时瑜亮,双方都打起了相同的算盘。谁先沉不住气,谁便输了!

    援军刚刚越过大凌河准备扎营,却遭到了袁崇焕的一路骑兵偷袭。然而这路奇兵,时进时退,毫无章法,最后只掳掠走了几个士卒,便打道回府了。

    而这被掳的士卒中,正有海兰珠。

    与其说她是被掳走的,倒不如说是被李延庚拱手送给明军来得恰当。

    此番突袭,领队将领乃是祖大寿,所领部下也不过百余人,然而金兵却不敢深追。一是唯恐有诈,二来是因还未与皇太极会面,不敢妄作决断。

    于是乎,海兰珠连反抗的余地都没有,就被带到了宁远,带到了这位威名赫赫的“袁抚台”面前。

    在现代,但凡知晓些明史的人,都不会对“袁崇焕”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他在明史中的知名度、传奇程度,恐怕仅次于张居正和戚继光这二位良相忠将之下吧。

    辽东巡抚,是换了一任又一任,那一身皇帝御赐的麒麟服,看得她怵目惊心。

    这身麒麟服,多少人穿过,又有多少人为之丧命?

    光她知晓的,从杨镐,到袁应泰,再到熊廷弼死于国法,死于沙场,死于构陷,死于党争。这袁崇焕,又能将这身麒麟服穿到几时呢?

    眼前这位令金人闻风丧胆的袁抚台,是衣冠楚楚,瘦脸窄鼻,一撇八字胡正是合称他那双敏锐洞彻的眼睛。浑身上下,分明都透露着书生的气质,令她实在难以将眼前这人,与那亲率军民、誓死守城的事迹联系在一块儿。

    她看着眼前的情形,很好,又是三堂会审,简直和五年前一模一样。

    她的双手被绑在后头,手腕也被勒得破了皮,一路上来也没人将她当女人看待。

    反倒是到了袁崇焕面前,他心生怜惜,才下令道:“不过是个女人,何至于五花大绑?祖总兵,给她松绑吧。”

    祖大寿倒是十分听从袁崇焕吩咐,没有多言,便将她身上绳子都给解开了。

    袁崇焕端起青瓷茶盏,抿一口茶,和蔼地对她说道:“我本意,是想‘请’你来一趟宁远的。只是这命令一道道传下去,成了这幅模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