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巧聊到了李永芳,范文程立马掉转话题,“说到这,听闻前段时间阿巴泰贝勒还在府上发牢骚呢。大约是不满自己身为兄长,却被排在了子弟贝勒之列,扬言再不赴宴”
“他是庶出,先前八旗旗主里头也没他,难不成想跟三大贝勒平起平坐吗?”海兰珠随口嘟囔了一句。
“瞧瞧,这一群贝勒,整日争来争去的,都还没你来得深明大义。”
对此,皇太极倒也没怎么放在心上,只道:“七哥就是那样的人,爱逞口舌之快,既然无伤大雅,就随他去吧。”
正在这时,正黄旗的侍卫进殿奏报。
皇太极安插在辽西的影士,隔三差五就会传来书信,且通常不在早朝上正式递交,而是直接交到了皇太极手中。
结果,原本好好的气氛,被这一封谍报给彻底搅和了。
皇太极读完谍报后,霎时间火冒三丈,将那书信扔在地上,咬牙切齿道:“我还以为这汉人以天-朝自居,当是有几分大国气度的,把那孔孟之道、仁义廉耻挂在嘴边,没想到也不过是一诈小人——”
他突然这么一发作,连海兰珠也吓了一跳,赶忙捡起信来一看,才知道原来那袁崇焕所谓的议和,不过是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罢了。
信中写,袁崇焕亲自监工,大举修筑塔山、大凌河、锦州等城的防御工事,修城屯田,以屯养战,并训练军民,加置火炮,时刻准备反击作战。
正如范文程所言,这所谓的和谈,根本毫无诚意,更多的,只是为了拖延时间而弄出的一招缓兵之计罢了。
想来也是。自靖康之耻后,对待战争,汉人一贯是谈“和”色变,袁崇焕有再大的能耐,也不敢碰这个禁忌。可想而知,此番和谈,明廷并不知情,全然是他一人的谋划罢了。
“我敬他一分,他还想得寸进尺了不成!他是觉得本汗好愚弄,才敢拿我当猴儿耍!来人,去把那杜明忠带过来——”
皇太极这一声厉喝,整个汗宫里头都回荡着阴森森的回音。
海兰珠与范文程马上明白了他的意图,立刻劝言道:“汗王,眼下千万不能杀了使臣——”
“我们若是沉不住气,现在就杀了使臣,袁崇焕就会变本加厉地组织备战,既然他的目的已经暴露,大不了我们就拒绝议和,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
皇太极脸上是乌云密布,额角的青筋暴突,捏着拳头,大步走到书案前,提笔又写了一封信。
侍卫将杜明忠带到了汗宫,皇太极气得不行,正欲发作,海兰珠连忙拉住他,一边轻抚着他的背,一边耳语道:“要忍住。”
他若是此刻将怒气都撒在这使臣身上,才真会让袁崇焕看轻他。过去的这半年,他都忍下来了,没必要在现在翻脸。
皇太极沉着脸,不怒自威地将写好的回信递到了杜明忠手上。
“诈称和好,乘机备战,乃是不守信义之举,本汗对此十分失望。你告诉那袁崇焕,他这般作态虚伪、两面三刀,为本汗所不耻,为表抗议,本汗决定不派使臣,并罢和谈!”
杜明忠作为使节,原先一直深受金国上下款待礼遇,怎会想到皇太极一下子变了脸,也不知缘由,更不敢多问,领过信后便连忙离开了盛京,赶赴宁远。生怕再迟一步,皇太极就变了主意,给他招来杀身之祸。
这边与明议和的事情谈崩了,而从朝鲜传来的战报,则更是雪上加霜。
朝鲜国王转向明廷求援后,天启帝下诏毛文龙,命其不计前嫌,出兵援朝。毛文龙接到诏书后,便率领才浴血一战后元气大伤的东江军,马不停蹄地前去支援朝鲜,与金军背水一战。
两军在宣州、晏庭、车辇、义州等地反复拉锯,而东江军面临粮食短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境地,以死尸为食,顽强抵抗,交战十数天,未有胜负。直到天气转暖,河水解冻,金军铁骑不得已受困于河道阻碍,阿敏一再拒绝撤军,导致金兵被围困于银杏江,其镶蓝旗部伤亡惨重,最后势不能敌,才不得不放弃在朝鲜称王的打算,班师回朝。
皇太极在早朝上对朝鲜一战总结道:“先汗之所以定年号天命,因天下诸国,皆天之所命而建立之者。兴之、扬之、定之,悉在于天,非人力所能强得也。天命无常,天道甚微。有逆天者,乃天不容也。我大金能否蒙得天佑,唯求上天眷命。”
朝鲜此征,表面上看,虽未能有所斩获,但对皇太极而言,这场战,从发兵的那一刻起,他的目的便达到了。
如今金国内忧外患,局势严峻。这内有各八旗旗主各自割据分权,外有明朝、蒙古、朝鲜三面夹击,孤立无援。这一击,既顺理成章地削弱了阿敏的镶蓝旗势力,同时给了朝鲜一计下马威,再不敢轻举妄动阴助明朝。可谓一箭双雕。
然而皇太极深知,即便如此,眼下剑拔弩张,刻不容缓的局势却没有丝毫改变。
与袁崇焕议和崩坏,又得知他再大兴光复辽东之计,并广纳流民,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
于是,皇太极果断决策,应及早开战,赶在入夏之前,抢占先机,亲率大军十万,征讨宁远。
海兰珠没有想到,这明清战争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袁崇焕与皇太极之间的较量,这么快就要来了。
如果宁远之战,是哈赤毕生的耻辱的话,那么接下来这场“再战宁远”,便是皇太极戎马一生中,将背负的最大的辱名。至此往后,他和袁崇焕的名字,会永永远远地捆绑在一起,为后世人所评说。
四月,整个盛京城都沉浸在紧锣密鼓的严阵备战之中。
入春以后,海兰珠是愈发嗜睡了起来,不仅如此,食欲也跟着大增,尤其好吃酸角一类的食物。
这次,她多长了个心眼。因为这不是她第一次怀孕,所以在发现了这些征兆后,立刻请了额么其来帮她把脉。
额么其探过脉后,是喜笑颜开,一边同她道喜,一边同她叮嘱些怀孕前期的忌要。她也没怎么听进去,满脑子想得都是,皇太极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会作何反应。
如今他是做了汗王,本应多纳几方福晋,扩充后宫的。然而他不仅一房也没纳,甚至基本就没去过别的福晋那里留宿,又怎么可能会有喜事呢?
眼下她只希望,她的肚子能争点儿气,虽说男女都好,她都喜欢,可是皇太极如今只有豪格一个独子,她打心底里希望,这一胎会是个男孩儿。
不过,都说“酸儿辣女”,她这么好吃酸食,食量大增,也不见孕吐的情况,以现代医学的眼光来看,多半会是个男孩儿了。
上一次,命运的捉弄,令她没能及时说出口这一次,无论如何,她都要亲口告诉他。
他们有自己的孩子了!一个健康的孩子!
作者有话要说:下章宁锦之战,大虐预警。不过孩子会好好的。
第149章 遗恨宁锦(一)()
西迁右翼
在科尔沁部已投入后金阵营、内喀尔喀五部覆灭的情况下,皇太极开始向林丹汗的察哈尔部渗透。'
随后,林丹汗离开辽河套,踏上西迁之路。关于他西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首先是因为他在左翼已众叛亲离,再加上后金兵锋正盛,被迫选择西迁;其次是利用右翼力量薄弱之机,兼并诸部,恢复蒙古大汗的共主地位;第三是当时察哈尔部与明朝贸易的据点广宁已经失陷,林丹汗想通过兼并右翼诸部以将明朝给右翼的丰厚“市赏”据为己有。'18'1627年十月,林丹汗以察哈尔部八鄂托克之一的多罗特留守故地,率数万众西迁。'19'
右翼诸部果然不是林丹汗的对手,林丹汗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击溃了驻牧于宣府外元上都故地的哈喇慎部和定居于归化城的土默特部,很快在右翼立足。经过数次战役'20',林丹汗在1628年底平定右翼地区,驱逐了顺义王卜失兔(土默特俺答汗之孙),并废除了济农额璘臣(济农是达延汗所设置的代表大汗管理右翼的世袭官职,驻鄂尔多斯,到林丹汗时已实际独立),结果右翼诸部相继归附后金。另一方面,留守于辽河套的察哈尔部也开始瓦解,不仅奈曼、敖汉两鄂托克投靠后金,阿喇克卓特也步其后尘而降金,浩齐特、乌珠穆沁、苏尼特三鄂托克则北上投奔漠北外喀尔喀硕垒台吉(后来的车臣汗)处。1628年二月,皇太极一征察哈尔,到九月时吞并了察哈尔及哈喇慎之故地。林丹汗仅据有宣府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