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筝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白首不相离罢了。”

    她乖乖地蜷依在他结实的胸膛前,软声道:“还是这样的你好你生起气来的模样,连我都有些后怕。”

    “是吗?看你还敢不敢跟爷较劲——”他得意地掐着她的腰,作势就要戏弄她。

    “别——我是认真的,”她好好地端详着他,“那样的你,仿佛没有喜怒哀乐,像是个黑白无常。”

    “吓着你了?”

    “只是觉得很陌生。”

    她一时惆怅不已,“不过我们分离了这么多年,也许是我还一直在拿从前的眼光看待你”

    “当上这个四贝勒的那年,我不过二十出头,四大贝勒里头,我是最年少、也最没有资历的一位。那么多人都看着呢,有时也必须要装腔作势,才能管理好这旗下的旗人,拿出些威信来。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他拨弄这她的发丝,发自肺腑道:“我在人前得有四贝勒的样子,唯独在你面前,才能安心做会儿自己。”

    “在我这里,你从来都不是什么四贝勒,只是我的皇太极罢了。”

    她枕着他的臂弯,浓情蜜意地在他的薄唇上落下一吻,“有血有肉,温柔又体贴,狡黠又深情的皇太极。”

    “这世间也唯有你,能如此深得我心。”

    他不由分说,继续着前头未得手的动作。这旗装的三颗盘扣好不容易解到了最后一颗,只听她突然惊呼了一声:“对了——”

    “又怎么了?”

    他云里雾里道:“方才的前戏还不够?”

    “我突然想到一件事情。”

    “什么?”

    “范文程!他最近有没有和什么女人走得很近?”

    “我哪里知道?”

    皇太极无奈至极,不打算理会她这一惊一乍的举动,专注地继续解盘扣。

    “快别闹,我是认真的。”

    “我也是认真的!”

    他埋头苦干,终于是将这最后一颗也给解开了,喜悦之色简直溢于言表。

    “皇——太——极——”

    她一声喝罢,只听他怨声载地嘟囔着:“你怎么就这般不待见我?”

    “我可以好好待见你,但你得帮我派人去盯梢,我得知道他到底喜欢上了个什么来路的姑娘。”

    皇太极点头应允,“难怪听闻,他和府上的夫人不和已久,原来是另寻新欢了”

    “什么?他府上还有夫人?”

    “早年他刚来金国从仕的时候,娶过一位正室夫人,还生了两个儿子,后来你出了事情,范文采又去世后,他就大病了一场,醒来之后整个人就有几分不对劲有些古怪,对妻儿也不闻不问的,还坚持要分屋而居。”

    他当然得不闻不问了,因为毕竟那也不是真的他的妻儿。

    海兰珠的好奇心愈发浓厚了起来。从前她和叶君坤变着法子给他介绍了多少对象呐?可谓是什么路子的女孩儿都有,他就是愣没看对眼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姑娘,能让打了三十多年光棍的小范为之心动,甚至心甘情愿要留在这里呢?

    皇太极仍旧在执着地念道:“欸;我们能继续了吗?”

    海兰珠完全心不在焉,一下就从他怀中跳下来,身上还是衣衫不整的。

    “咱们现在就去一趟文馆吧,说不定能撞个正着!”

    按小范那闷骚的性格,是绝对不会主动把这姑娘介绍给他们认识的。一定是藏着憋着,到了最后一刻,喜酒都备好了,不说不行了,才会让他们一睹真容吧。不行,小范的婚姻大事,她必须得把把关。这看古人,怎么说她也比他有经验些。

    他真是恼了,二话不说就把她给捉回来,闷声就往床榻一扔。

第142章 继位为汗(一)() 
功成引退

    正当范文程励精图治业绩显着的时候,朝中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使他不得不抑制雄心壮志,置身中枢之外。

    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多尔衮病逝,顺治八年(1651年)闰二月,刚林、祁充格以谄附多尔衮妄改实录删去大福晋阿巴亥等事,被处以死刑,范文程亦系同改之人,刑部拟议革职,解任,籍没其家,诸王大臣覆议,拟令其革职折赎留任。顺治帝批示:“范文程曾效力太宗朝,在盛京时,又不曾预贝子硕讬之罪,后知睿王所行悖逆,托疾家居,众亦共知。睿王取去刚林时,以范文程不合其意,故不取去。范文程着革职,本身折赎,仍留原任。前所行情罪已结,今后于委任职掌,当矢忠报效。”不久,范文程即复官。'13'

    顺治九年(1652年)遇恩诏,复进世职为一等子,授议政大臣,任太宗实录总裁官。范文程继续尽心竭力佐治国政,三月初八日,他偕同僚参奏会试中式第一名举人程可则“文理荒谬,首篇尤悖戾经注,士子不服,通国骇异”,请敕部议处。顺治帝命革退程可则,惩治考官胡统虞等人。

    顺治十年(1653年)正月,范文程又上奏恢复连坐法,奏请允许部院三品以上的大臣各举所知之人,若被举之人任官后称职,奖励保举者,如其不称职,按罪之大小,进行论罪。他认为,“此法实行,则内外皆得真才,而天下无有不治者矣”。顺治帝下诏从其议。八月,加范文程少保兼太子太保。九月,年近花甲的范文程上疏,以病奏请休致。

    顺治十四年(1657年),范文程的官衔又升了一级,顺治帝派遣画师去范文程家里画了他的像,放在宫内不时观看。

    康熙二年(1662年),范文程奉命祭告太宗山陵,趴在地上悲伤的哭,人扶着都不能起来。'13'

    因病去世

    康熙五年(1666年)八月初二日,范文程因病去世,终年70岁。'1'康熙帝知悉文程病故,亲撰祭文,遣礼部侍郎黄机谕祭,赐其葬于河北怀柔县红螺山,谥“文肃”。完善官制

    虽然文馆至天聪十年(1636年)三月才改为内三院正式设立大学士,但在此之前,范文程实际上已被皇太极当作类似此职之亲信内臣来使用,经常被召入宫,与皇太极密议军国要事。'15'因此,当初编汉军旗时,廷议首推范文程。后来任固山额真,而皇太极却不愿让其离开文馆,曾下谕:“范章京才堪胜此,但固山职一军耳。朕方资为心膂,其别议之。”天聪九年(1635年)二月初七日,皇太极因汉官及诸生动以立即兴师伐明陈奏,认为此议不妥,系“不达时势之见”,“乃小人之浅见”,下谕给刑部承政高鸿中及文馆宁完我、范文程等人,对这种意见予以批评,指出此时“人心未及安辑”、“城郭未及修缮”,不能盲目动兵。将来时机到了之后,大军伐明,那时明帝如弃京而走,或遣使求和,是追击逃帝,还是围攻京城,是允和还是拒和,对其人民如何安置,对八旗贝勒等人之贪得之心,如何禁止,等等重大问题,令范文程等“酌议疏奏”。

    缓和局面

    崇德六年(1641年)皇太极因为多尔衮兄弟的错误十分生气,多尔衮等人虽然引咎自责,但并不心悦诚服,君、王、将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多尔衮身为正白旗旗主、和硕睿亲王,“统摄”吏部,其亲弟为镶白旗旗主、和硕豫亲王多铎,其同母之兄阿济格是英郡王,三兄弟拥有二旗,皆骁勇善战,军功卓着。安平贝勒杜度、公硕讬,是礼亲王代善所辖正红、镶红二旗系统中的实力人物,代善遭皇帝压抑,心怀不满。固山额真阿山、谭泰等二十余名官员,皆是开国有功之战将。统治集团中这样多的人员与皇帝长期不和,将会带来严重恶果。

    范文程此时已是久经锻炼智谋高超蒙帝宠信之大学士,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于四月初五日偕大学士刚林、学士额色黑奏称:“国中诸王贝勒大臣,半皆获罪,不许入署,不准晋谒皇上,他们回家日久,又将去锦州更替郑亲王,对明作战,“各部事务,及攻战器械,一切机宜俱误”,望皇上息怒,令其入署办事。皇太极允准,诸王贝勒大臣“遂各赴署办事’。范文程为协调皇帝与诸王之间的紧张关系,立下一功。

    笼络民心

    清军攻占北京之后,多尔衮面临一个异常复杂的面。明朝的京师,在短短的43天里,先后被李自成和清军夺取。历史发展之迅速使世人瞠目。明朝的忠臣遗老、投降李自成的官吏、未来得及撤走的起义军、饱受战祸的黎民百姓,几百万人混杂在北京。怎样收拾这个残局?首先,多尔衮听从了范文程的建议,下达了“勿杀无辜,勿掠财物,勿焚庐舍”的命令。一时间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