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匈奴与东胡的生活习惯相近,吞并了他们的人口以后也好消化。
猴子低下了头,说道:“东胡王似乎认为匈奴已经被逼到了绝境,饿极了的狼才是最为凶恶的,所以不愿意去招惹。”
“哈哈哈哈!”听到了猴子之言,非但没有愤怒,嬴子弋反而大笑:“所以他更愿意选择对帝国动手?”
清脆的笑声在殿宇之中传荡,猴子点了点头,说道:“胡人一向以为我华夏之民只会依仗城墙之高厚,而他们来去自如。即使失败了,依然可以远遁。而匈奴则不一样,东胡王对其用兵一旦失利,匈奴势必东扩。不过东胡王也不清楚帝国内部究竟会有如何反应,因此才有了这次的试探。”
嬴子弋却是越加的不屑,说道:“东胡王居然不明白,当今塞北之势,非匈奴并东胡,则东胡并匈奴。我们墙高城厚,依山河之险,攻虽不足,守则绰绰有余。东胡有此王在,怕是早晚要被匈奴吞并。”
猴子一凌,低下头来,说道:“另外,殿下,那个拓拔月,似乎……”
嬴子弋挥了挥手,“此事我自有主张。”
“是,殿下!”
………
“你在看什么呢?”
灯火长明,嬴子弋在桌案边上看书。拓拔月走来,从身后抱住了嬴子弋,脸贴着脸,样子亲密。
拓拔月脱去了胡裙,换上了一件宫裙,少了一分胡女的泼辣妖艳,却多了一分文静。
嬴子弋看着竹简,问道:“这上面的字你认识么?”
“我自幼广涉百家,秦篆也是认识的。”拓拔月在嬴子弋的耳边轻声说道。
“哦?”嬴子弋轻抚着她的手,说道:“那你看看上面写了什么?”
拓拔月定睛一看,上面记载着的是阴阳家的情报。
“阴阳家?”
拓拔月直起了身子,双手替嬴子弋捏着肩膀,轻疑道。
“他们不是诸子百家之一么?”
“没错。”嬴子弋微微点了点头,说道:“不过数年前被本王剿灭了。”
“哦?我听说他们深受秦皇信任,殿下为何要剿灭了他们?”
“因为他们蓄意谋反,假借着寻找不死药,大肆的搜刮财富,勾结帝国的叛逆,实在是罪不可恕啊!其实,他们要是肯早一点坦白,也不至于如此,本王还是能够给他们机会。毕竟,阴阳家为帝国也是劳苦功高嘛!”嬴子弋痛心疾首的说道。
拓拔月看着嬴子弋这装犊子的样子,贝齿不禁咬紧了几分,问道:“上面说,阴阳家的余部似乎推举了新任的首领,叫做姬如千泷。殿下,她是谁啊?”
嬴子弋不甚在意的说道:“当初和我在一起的时候,还是一个拖着鼻涕的小丫头片子。加上脾气也不好,性格也古怪,所以也没什么朋友。要不是荆天明那个小鬼。。。唉,唉…疼!”
拓拔月自觉失态,手一松,说道:“对不起,殿下!”
“没事,没事,继续。”嬴子弋拍了拍她的手,示意她继续。
门轻轻的被打开了,石兰的从屋外走了进来。
她手里端着漆盘,看着拓拔月和嬴子弋的样子,垂下了眼睑,走近嬴子弋的身边,跪坐了下来,说道:“子弋,夜深了,喝点参汤吧!”
石兰将漆盘放在了长案之上,将盘子里的小汤盅递到了嬴子弋的面前。
嬴子弋接了过来,刚刚喝了一口,却听得石兰说道:“子弋,夜已经深了,我们就寝吧!”
嬴子弋喝了一半的参汤卡在了喉咙里,看着石兰,惊讶道:“就。。就寝?”
“是啊!我们已有夫妻之实,自然要合被而眠了。”说完,石兰挑衅一般的看了看拓拔月。
“殿下,不劳石兰妹妹,贱妾也是可以的。”拓拔月在嬴子弋身边,吐气如兰的说道。
“是么?那好啊!”石兰似乎有了依仗,身子靠在嬴子弋的怀中,贝齿轻露,轻轻的在嬴子弋的脸上啄了一口。
拓拔月也不甘示弱,有样学样的跟着石兰,两个人暗中较着劲。
处在两女之间的嬴子弋,此刻却是一副舒爽的某样,很是享受的样子。
到了最后,石兰的举动已经越来越亲昵,越来越私密。拓拔月红透了脸,最终还是没有学下去,败下了阵来,只留下了一句无耻!她便气唿唿的退出了殿中。
石兰得意的看着远去的拓拔月,心中那怨气似乎舒解了大半。
不过当她回头看着此刻的嬴子弋,一副色授魂与的样子,石兰心中的气又上来了。
“这个混蛋!”
嬴子弋整个人乐呵呵的,看着停下动作的石兰,好久才回过神来,傻呵呵的说道:“怎么了,石兰?还就寝么?”
“你一个人就寝去吧!”石兰娇喝一声,一掌拍向了嬴子弋,将其击倒在了榻上。接着,她站起身来,红霞满布,头也不回的,径直走出了这个大殿。
等嬴子弋醒来的时候,石兰的身影已经消失不见。
望着空荡荡的大殿,嬴子弋无奈的摊了摊手,说道:“我这招谁惹谁了!”?(未完待续。。)
第二十七章 佳人遥音 兄弟义气
夕阳斜照,帝宫之外,云霞灿烂,色彩斑驳。
在这黑暗降临大地前最后一刻,金乌渐落,爆发着最为璀璨的光芒。帝宫之中,光线已经渐渐昏暗。
帝尊独距皇座,浏览着竹简上的政务。
乌发侵霜,帝尊威严依旧,一双锐利的眸光盯着竹简之上,有关着河南之地的屯荒情报。
蒙恬做的不错,不过两年时间,河南之地已经初有规模,秩序依然。不但开垦了数千顷的田地,黄河岸边,四十四座城池也都建造完毕。沿着阴山修筑的长城,阻止胡人北下的防御措施也都一一营建完毕。
经最初的动荡与不安,北地郡与九原郡的秩序也都回复了稳定。迁徙过去的流民也都适应了当地的生活,开始进行生产活动。
不过最让这位帝尊在意的,还是北地与九原兴起的养马业。两郡所蓄养的马匹,现在已经足够整个关中的需求。其为军队提供的战马,在整个帝国的军队体系之中也是一流的水准。
帝尊的眸光在御案上的地图巡视,帝国的疆域广大,自周天子失国以来,这片土地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比得上如今的大秦。
只是偌大的疆域,想要治理起来又何其之难。
帝国如今所积累的财富超过数百年间任何一个国家,咸阳宫殿之中所藏的金银器物,绫罗绸缎,堆满了一间又一间的屋室。帝国所堆积而来的粮食也足够丰裕。像是荥阳之旁的敖仓,其中所储存的粮食足够其民十数年之用。物产丰富,从南至北,从东往西,各地的珍宝奇物应接不暇。如今帝都的市场商阁之中,所陈列的物品,放在十年之前,也是不可想象的。
四海之内,六国俯首,百家顿足。天下之大,匈奴远遁,百越纳服,帝国已无敌手。
只是这看似稳固的庞大帝国,其下却是暗流卷动。
秦皇明白,修筑驰道,长城,书同文,车同轨,一系列措施而下,帝国已经疲惫不堪。
七国连年战乱,百姓苦不堪言!秦国一统天下,本应休养生息,屯田养民。这样简单的道理,秦皇明白,然而却无法这么做。
若是不修驰道,帝国各郡如何连通?不筑长城,那边境将是胡人肆意往来的猎场!不统一文字和货币,帝国又何以治理天下?
文功武治,史书上不过片言只字。只是其中要付出的艰辛,又是何等的残酷。
当帝国的武功拨于四海,周围的蛮夷在帝国强大的军队威慑下,惶惶不可终日。帝国各处的的驰道相继竣工,各郡的盗匪消踪匿迹。
一个一个强大的敌人被消灭。咸阳城中,夕阳斜照,这位夙兴夜寐的帝尊正视着自己的帝国时,忽然发现,也许帝国最大的敌人,是来自帝国的内部。
来自人心上的疲惫!
秦皇从来不惧任何敌手。无论他是诸子百家之中的高手宗师,还是诸国之中的王宫贵戚,又或者那些叫嚣着的蛮夷胡狄。
可是这个。这位横扫**,虎视天下的一代帝王却是没有一点的办法!
人心上的疲惫,需要时间去抚慰。
而现在的帝尊,最为缺少的却也是时间!
两排内侍走进了大殿之中,点燃了殿宇两旁的长明灯。
点点灯火积聚,照亮了整座大殿。
秦皇抬起了头,一旁的内侍禀告道:“陛下,两位丞相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