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墨道黎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墨除了伺候众人茶水之外,多数时间并不参与谈论,而是拿着鱼竿去往河边,垂钓的同时不忘练字,一举两得。

    几个老家伙各抒己见,很快出现争执。

    以贺昶为首的几个人为一派,坚持露锋笔法优于藏锋,特别是体现在行书和草书两种书体的时候,露锋写法能呈现出更多的变化,不似藏锋那样死板。

    古孟坚决反对,他作为夏篆、周篆和六国文字方面的权威,更加注重篆镏笔法,认为用藏锋写出来的字更加稳重,露锋用的多了会造成飘忽之感。

    贺昶瞪着眼睛说:“我没说藏锋无用,只是说露锋更实用,文士之间不光有文斗,还有赌斗和武斗呢,书写速度快一分,获胜的可能性就大一分。事关性命安全,当然要选择更实用的露锋,这有错吗?”

    古孟立即进行反驳:“单单是速度快,就能保证立于不败之地吗?在我看来,稳重远比急躁更重要,文士之间的比拼不是靠一招一式,而是看谁能够保持镇定的心态,才能判断出对手下一招用什么方式,藏锋笔法正好附和稳扎稳打的要求,自然是要被推崇的。”

    “按照你的说法,性情慢的人反而更容易赢,简直是天大的笑话。”贺昶乐了,说:“以攻为守才是王道,这么简单的常识古博士都忘了吗?”

    古孟一点儿都不生气,坚持自己观点,说:“太刚易折,这是露锋笔法最大的缺点,贺学正不会也忘了吧?”

    二人争执不休,众人先是劝解,然后不自觉的分为两个阵营,展开这方面的辩论。

    小河边,秦墨面带苦相的摇摇头,自语道:“都是一把年纪的人了,怎么还这么的不淡定,吵起架来跟泼妇骂街似的,鱼都吓跑了。”

    因为草庐那边的争吵声太大,导致一炷香的时间里没有鱼咬钩。

    他只得悻悻的收起鱼竿和青石板,拎着空空如也的鱼篓走向草庐。

    他刚走进院子,古孟便开口喊道:“子翊,你来说说到底是露锋重要,还是藏锋重要?”

    秦墨耸耸肩,心道这本就是一个无解的题目。

    就算是到了后世,也没人能够证明到底谁更优异,所谓的好与坏,只是取决于个人的喜好和习惯而已。

    因为现有的阵营势均力敌,无法分出高下,贺昶觉得有必要把秦墨这个新生力量拉拢过来,也开口说:“子翊,你更喜欢欧体,自然是站在露锋笔法这边的,对吗?”

    古孟立即开始瞪眼,黑着脸说:“子翊的柳体、颜体写的也很好,怎么可能会站在你那边。”

    秦墨陷入两难,选谁都会得罪另一方,显然是不合适的。

    他眼珠子一转,说:“要不你们打一架,贺学正这边用露锋,古博士这边用藏锋,哪边赢哪边厉害,行吗?”

    “当然不行!”二人一起对着秦墨吼道。

    古孟没好气道:“君子动口不动手,野蛮人才凭武力解决问题。”

    “就是。”贺昶附和道:“我们都是文明之人,怎么能用动手的方式解决争端呢。”

    二人片刻之前还水火不容呢,现在却是一唱一和,好的能穿一条裤子。

    秦墨反倒成了众矢之的,有了这两个家伙带头,所有人都用怒气冲冲的目光看着他。

    显然,如果他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这帮家伙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你妹的,我又没有招惹你们。

    秦墨在心里暗骂一句,为了化解眼前的危机,他只能表明立场:“藏与露同样重要,只露不藏显浮躁,只藏不露无生气。我觉得虚藏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不但能达到藏锋的效果,而且能够呈现出露锋的变化多端,一举两得。”

    静!

    所有人都不说话了,全都用直勾勾的眼神看着他。

    这让他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梗着脖子说:“怎么,我说的不对吗?”

    古孟紧皱眉头,嘴角接连动了好几下,才开口说:“你能解释一下,什么叫虚藏吗?”

    秦墨恍然大悟,跟折笔一样,虚藏是后世之人所用技法,这些宋朝大佬们当然不知道。

    又或者是另一种可能,此法早就有,只是因为没有流传开来,或者是没受到重视,所以大家不知道罢了。

    ps:新的一周,新的征程,求推荐票,求收藏。

第54章 再获通悟() 
和折笔之法不同,就算是在后世的书法圈里,能够掌握虚藏锋笔法的人也不是很多。

    所谓藏锋,是指笔锋以逆向的方式落在纸上,而后回转笔锋,用以达到圆润浑厚的起笔效果。

    露锋则是单刀直入的一种体现,古人曾以藏锋以包其气、露锋以纵其神来形容这两种笔法,足以说明它们的重要性。

    至于藏锋更好,还是露锋更强,自从它们出现的那一刻起,就被文士们争论不休,到现在也没有得出结论,两种笔法都造就出大量的人才,可谓不分上下。

    秦墨所说的虚藏之法,是以藏锋的笔意和露锋的笔法相结合,笔锋在落于纸面之前凌空逆入,接触到纸面之后行以露锋笔法,既能达到藏锋时的圆润饱满,又能显出露锋的劲道有力。

    而且因为有藏锋的动作,没有藏锋的事实,用此法起笔可以获得更多的变化,是露锋所不能达到的。

    其实历史上很多书道文士都使用此法,有些是刻意为之,但多数是在无意之中使用,在他们的留下的诸多墨宝之中,有些看似简单的写法,后世之人在临摹的时候,怎么都无法达到原作的意境。

    正是因为无意为之,所以才没有受到过多的重视,更多的时候被冠以偶得之名,所以没能流传于世。

    就比如说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是在书圣王羲之微醉的情况下一气呵成,其中就有不少虚藏的痕迹,赋予它诸多变化,乃至浑然天成的效果。

    以至于王羲之酒醒之后再写,却怎么都无法达到相同的意境。

    连他本人都做不到,后人在临摹的时候就更达不到了,所以《兰亭序》无人超越。

    在十几双眼睛的密切注视下,秦墨正在演示虚藏学法。

    这种笔法的困难之处,在于完成凌空逆入的动作和落笔时的连贯性。

    凌空逆入的动作过大,笔锋落在纸上之后便不受掌控,很容易出现败笔;

    逆入动作过小,会变得跟普通露锋写法没有区别;

    起笔动作完成之后,接下来的行笔过程更加重要,保持速度的同时又不能急躁,否则会出现虎头蛇尾的结果。

    秦墨在前世的时候,用了十年以上的时间苦练此技,最后也只是小有成就而已,和完全掌握尚存在一定距离。

    当着一众老学究的面,说不紧张是假的。

    虽然他能够保持平心静气,但第一次尝试还是失败了,不过至少让大家看清楚了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全过程。

    第二次尝试成功了,他写的是个“十”字,横划和竖划用的都是虚藏笔法。

    因为没有动用文力,这个字乍一看显得平平无奇,但仔细观察会发现不同之处,便是那种临摹传世佳作时,无法写出和原作相同意境的感觉。

    众人若有所思,贺昶是这里的常客,他很不客气的从秦墨手里抢来毛笔,随手蘸了两下墨,便迫不及待的开始尝试。

    贺昶是这些人当中文位等级最高的,沉浸在书道中数十载,但就算是这样,他还是没能立即掌握虚藏之法,接连试了六次,皆失败。

    “子翊,你确定能行?”他抬起头问道,虽然刚才是亲眼所见,却因为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的理论,所以心中仍有怀疑。

    秦墨正色道:“我很确定它行,只是成功率不高罢了。”

    “我来试试!”古孟伸手欲夺贺昶的毛笔。

    贺昶下意识的一躲,说:“你别着急,我再试一下。”

    古孟略微恼怒,伸手摘下挂在笔架上的三毫乾坤笔。

    秦墨耸耸肩,这支笔自开锋以来,多数情况下都是别人在用,徐灏用过,贺昶用过,古孟也用过。

    经过数十次尝试,贺昶终于找到了感觉,但只能完成简单的笔划,无法将其运用在同一个字当中。

    他一边写一边说:“果然好用!只是在起笔之前多一个动作而已,竟然能达到藏锋和露锋相结合的效果,最主要的是书写速度,几乎和露锋写法不相上下。”

    古孟也渐渐找到敲门,点头说:“没错,如果将它运用到书道上,写出来的字既能达到藏锋的稳重,又能兼顾露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