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通向繁星塔第三层的楼梯,再次证明秦墨通过了本层的考验。
    他刚要迈步离开,无字碑突然发出一道银色光芒,落在他的头顶之上。
    随即,文宫中刮起旋风,气旋和星辰的旋转速度同时加快,他立即进行查看。
    其他气旋和星辰并无变化,唯一有变化的是文道慧心,十几个小型气旋组成的“慧”字正在慢慢变大,比之以前已经大了一倍有余,随着旋转速度的加快,周围产生出大量的文力。
    文道慧心升级了!
    要知道它在产生的时候便是中级气旋,不到一个月便升格为高级气旋,相信很快会晋升为等级更高的星辰。
    对于文士来说,除了日常修炼和吸收灵气之外,文宫中每多一个气旋或者星辰,实力都会相应的增加一分,现有的气旋和星辰升级也能达到这种效果。
    几息之后,文道慧心不再变大,其他气旋和星辰恢复之前的旋转速度,圣道之星自行隐藏起来,文位之星悬挂于高处,是为众气旋和星辰环绕的中心。
    秦墨睁开眼睛,表情恭敬的对着无字碑抱拳,郑重其事道:“多谢,学生感激不尽。”
    虽然无字碑是死物,但秦墨还是对它进行拜谢,此为君子之本。
    他回头看了一眼密密麻麻的石碑,迈步绕过无字碑,向着通天的楼梯走去。
    “这么高,得爬到什么时候啊?”他抬起头看着高耸入云的天梯,心里有些没底,但还是抬脚踩在上面。
    嗖!
    他被一股强大的力道吸住,身体不由自主的前倾,瞬间消失无踪。
    片刻之后,天梯自动缩回到土里,地面恢复如初,就像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似的,无字碑两旁的石碑光芒一闪,出现新的字迹,做好了迎接下一名童生的准备。
    秦墨一个踉跄,他极力稳住身形,而后发现面前的景象已经变了,又是一座影壁。
    这次的影壁是用青砖砌筑而成,长一丈高六尺,中间部位用白色石灰刷平,前面已经聚集了几名童生。
    秦墨是凭空出现的,但几名童生并未露出惊讶之色,说明他们已经习惯了新人的这种出现方式,距离他最近的一名童生抱拳道:“这位仁兄有礼了,在下东京府文道学院魏述,能在此地遇到算是缘分,同为书道童生,敢问仁兄大名。”
    此人十七八岁的样子,身穿灰蓝色锦袍,头戴文士巾,腰悬碧绿色的玉佩,手里还拿着折扇,一副名门子弟的打扮。
    秦墨先稳定情绪,然后还礼:“鄙人下邑县文道学院秦墨,仁兄有理了。”
    对方眼睛一亮,说:“你是下邑县文院的,听说贵县出了个双甲童生,不会就是仁兄吧?”
    秦墨谦虚无比的摆摆手,说:“秦墨不才,只是运气好,机缘巧合之下获得双甲童生的名号而已,实在是不值得一提。”
    “还真是秦双甲啊,在下字文佑,敢为双甲可有表字?”魏述是个自来熟,满脸热情,一听对方是双甲童生,便动了结交之心,没有丝毫的做作。
    秦墨再次拱手,说:“鄙人表字子翊。”
    “子翊兄。”魏述也再一次对着他见礼。
    秦墨笑着问:“文佑兄,你们早就来到这里了吧,为什么不进去呢?”
    魏述回答说:“子翊兄有所不知,第三层的大门每隔半刻钟开启一次,每次至多可以进去十二个人,现在距离大门开启还有有段时间,所以大家在等。”
    说完这些,他指着影壁说:“在大门开启之前,上面会自行显出字迹,是为本层的考核内容。前面已经有两批人进去了,据说成功通关者很少。”
    “多谢文佑兄指教。”秦墨拜谢,他曾经听古孟说过,繁星塔第三层是个坎儿,考核内容及其困难,稍有不慎就会出错,很多精英都在这一层折戟沉沙。
    魏述摆手说:“客气什么,根本不值得一提。”
    这时,有人指着影壁说:“大家快看,字迹出现了!”
    白色的影壁上,黑色的正楷字逐渐变得清晰起来,每个字都有成年人的拳头大小,旁边一人对着字迹内容念道:本场为答题考验,童生进入之后自行选择毛笔和桌案,考卷内容自行显现,时限为一刻钟,最多进入十二人,应考者需量力而行。
    面对这样的内容,很多人面露难色,显然他们对这场考验并无把握,想要等下一场。
    魏述心里也有点儿没底,问:“子翊兄,你进不进?”
    “当然进。”秦墨斩钉截铁道,他相信接下来的题目也不会太简单,既然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何必拖延时间呢,没有任何意义。
    魏述深吸一口气,像是做出莫大决定的样子,咬着牙说:“好,我也进,咱们一起,相互有个照应!”
    ps:新书需要支持,求推荐票。
第41章 人心不足() 
秦墨走向影壁后面,顺利通过刚刚开启的大门,魏述紧随其后。
    有了他俩带头,又有人下定决心,但更多人仍然抱着等等看的想法,站在影壁前不肯动。
    大门内晴空无风,太阳藏在云朵之中,地上长着半尺余高的青草,夹杂黄色的小野花。
    这种环境让人心旷神怡,秦墨和魏述对视一眼,二人齐步走向正前方,那边有一座木制的笔架,以及十二张浮案。
    浮案,一种无腿的桌案,长度一般在四尺左右,宽度不超过两尺,多以竹木、金属材质为主,玉石、水晶、玛瑙材质为上品。
    浮案属于文宝,可以悬浮在距离地面两尺的地方,作为书案来用,满足书道、画道文士在室外环境使用。平时不用的时候,可以变小到印章那么大,能轻松的放进衣兜,或者是用一条绳子挂在腰带上。
    和其他文宝一样,浮案的价格高的离谱,贡士以下的文士基本上是用不起的。
    二人身后跟着七名童生,当他们看到浮案的时候,全都不由自主的双眼放光,大多数人都只是听说过这种文宝,见者甚少,更不要提使用。
    片刻之后,九人来到浮案所在的区域。
    浮案全都是美玉所制,规格大小一致,上面铺着毛毡和宣纸,以及笔洗、墨砚、笔架等文房用品,砚台中带有磨好的墨汁。
    十二张浮案分为三排,中间相隔六尺远,童生们可以自由选择。
    对着浮案啧啧称赞之后,大家来到前方的笔架处。
    笔架高六尺宽三尺,用硬木打造而成,分为上中下三层,每一层都挂着十二支毛笔,其中不乏高等级的精品名笔。
    有人惊呼:“快看,这是紫电凝霜笔!”
    众人循着声音望去,只见右边童生伸手从笔架上摘下一支毛笔,生怕别人抢夺似的,说:“我就选这支笔。”
    紫电凝霜笔,使用雷竹作为笔杆,这种竹子生长在高山之巅,要经过雷电的九次劈砍,不能出现丝毫的裂纹和变形,通体变成深紫色,方可拿来制作笔杆;
    笔锋采用紫貂、雪域迅豹和黑水獭的毛制成,达到刚柔并济的要求,一般以长锋为主,可以满足楷书、行书和草书三种书体的要求:
    特别是书写草书的时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据说书道半圣以上的人用它写出的字,可以凝结空气中的小水滴成为白霜,覆盖于字迹之上,因此而得名。
    草圣张旭对此笔极为推崇,成名之后更是非此笔不用。
    此笔所用的四种材料极为难得,价格更是高的离谱,普通文士别说是用,就是看一眼的资格都没有。
    虽说在这里一切的东西都是虚幻的,但能得到使用紫电凝霜笔的机会,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很多人露出不甘心的神色,暗暗责怪自己没能先一步拿到这支笔。
    但是这种情绪很快一扫而光,因为笔架上第一层的笔支支都是精品,有些甚至比紫电凝霜笔还要更好一些。
    获得紫电凝霜笔的童生片刻前还在沾沾自喜,但他很快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他看到旁人从笔架上取下一支七星紫电笔,接着又有人取下一支残影凌波笔。
    如果不是因为选好之后不能换,他肯定会把手里的毛笔挂在架子上,重新做选择。
    论价值,后面这两支笔都在紫电凝霜笔之上。
    有人抢到一支碧水湘妃笔,高兴的大喊大叫。
    相较于第一层,笔架中层的毛笔略显普通,以长歌春秋笔、白云湘妃笔和凤翎山岳笔为主。
    再看第三层,就不能用略显普通来形容,而是普通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