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鸨顿时双眼放光,用起了嘎调的声音大喊:“姑娘们快出来啊,大才子古显昭的弟子来了,是来送诗的!”
    “古大才子诗,我要了!”
    “你们谁都不能跟我抢,上次我服侍古大才子,他亲口答应给我做一首诗的。”
    “凭什么给你,古博士也答应给我写诗了呢。”
    伴随着争吵声和慌乱的脚步声,十几个衣衫不整的风尘女子出现在花廊上,有的披头散发,有的化妆刚完成一半,十足的一半天使一半魔鬼。
    秦墨先扬了扬手里的信笺,然后清了清嗓子,说:“诗只有一首,价高者得。”
    有人怀疑他的身份,吃吃笑道:“小公子,你真是古大才子的徒弟吗,他教的是秀才班,没听说咱们县学有真么年轻的秀才,你不会是冒充的吧?”
    秦墨正色道:“看来这位姑娘有日子没见过我师傅了吧,他已经不教秀才班了,而是改教童生班。”
    一位姑娘点头说:“没错,前两天听他提过这件事,而且教的还是新晋童生呢。”
    话音落下,几十道**的目光同时射向秦墨。
    新晋童生,而且还长得有模有样,这种童子鸡是青楼女子们最喜欢的。
    “各位还是先听听诗吧。”他深吸一口气,从兜里拿出一张纸慢慢展开,念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道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是上半阙,识货的人可以竞价了。”
    他在心里念道纳兰老兄,不好意思,盗用了你的大作。
    等他抬起头的时候,发现整个大堂寂静无比,姑娘们全都沉醉在这首半首《木兰词》中,就连看似不解风情的老鸨都热泪盈眶。
    他的嘴角微微上扬,这首诗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第17章 一心二用() 
揣着二百两银子,秦墨异常满足的离开寻香楼。
    出价最高的姑娘名叫莲香,一个喜欢在荷包上绣莲花的女人,上次就是她把荷包塞给老帅哥古孟,最后便宜了秦墨。
    但是片刻之后,二百两资财瞬间缩水为三十六两,因为他去了一趟文宝斋。
    抱着刚买来的笔墨纸砚,他回头看了一眼文宝斋的招牌,咬着牙自语:“比抢钱都狠啊,以后绝对不来了,每次都被山贼打劫的感觉。”
    其实上次他也这么说来着,然而时隔不过两三天,便忍不住再次光顾。
    对于书道文士来说,文宝斋里的东西让人很难拒绝,就算今天不买,回去之后也会惦记在心里,早晚都得主动过来挨宰。
    回到听泉草庐已近黄昏,古孟早已离开,不知道上哪儿发酒疯去了,秦墨在院子外面看到一只后跟被踩的不成样的鞋,不用问肯定是老帅哥的。
    他一脸嫌弃,抬脚把鞋踢飞。
    第二天,他和往常一样去往河边练字。
    天气逐渐转暖,草长莺飞。
    随着温度的增高,小河里时不时的出现一两条鱼,最大的超过一尺长呢。
    他眼睛一亮,整日吃青菜萝卜,就算放几片腊肉,味道也不怎么样,怎么就没想到河里有鱼呢,纯野生无污染,拿来红烧清蒸,味道肯定不错。
    他返回草庐,从之前买回的日用品中找出一根缝衣针,点燃油灯把针烧红,然后弯成鱼钩。
    鱼钩连上丝线,捡来的鸟毛制成浮子,绑在从后山砍来的青竹之上,一条鱼竿很快做好了,再挖几条蚯蚓做饵,万事俱备。
    秦墨在前世的时候钓过鱼,用他自己的话说,钓上来的鱼还不够那套装备的钱呢,皆因后世水源污染,加上无节制的捕捞,导致河里的野生鱼数量比钓鱼的人还少,能钓上来才怪。
    也许是这条河里的鱼没被人钓过,又也许是不认识蚯蚓为何物,一刻钟过去了,居然没有鱼儿咬钩,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止一次的提起鱼钩查看,生怕鱼饵被某条鸡贼的鱼悄悄吃掉。
    又过了一会儿,还是没有鱼上钩,他的兴趣和耐心也被磨的差不多了,使用【以笔为刀】将鱼竿尾部切出锋利的斜尖,刺入岸边的土里,自己重新开始练字。
    太阳当空,照在人身上感觉暖洋洋的。
    正在专心练字的他无意间看到浮子在动,便下意识的放下青石板,伸手握住鱼竿向上一提,鱼线绷紧,随着一股重力传来,他欣喜不已。
    眼看就要成功,可是鱼却跑了,钩子上鱼饵也不见了。
    这是因为提竿的太晚导致,秦墨后悔不已,从刚才的重量上不难判断,那是一条大鱼。
    虽然失败了,但至少证明了鱼儿会咬钩,距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接下来他一边练字,一边密切注意水面上的浮子。
    这么一来,受到分心的影响,写出的字笔刚才差很多,他不得不集中精力在青石板上,有鱼咬钩的时候不能及时提起鱼竿,顾此失彼。
    临近中午,一条鱼都没钓上来,眼看今天的食鱼计划就要泡汤,他不得不做出改变。
    制作一个简单的木架,将青石板以几乎垂直的状态放在上面,右手持笔写字,左手持握鱼竿,也搭在架子上,保持鱼线浮子和青石板两点一线,这样就能做到二者兼顾。
    刚写了几个字,浮子动了。
    他第一时间提起鱼竿,一条尺余长的红尾鲤鱼被钓上来,因为是纯野生的,鳞片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色光芒。
    把鱼放进早就准备好的水盆中,他高兴的合不拢嘴。
    不一会儿的功夫,接连三条鱼上钩,由于沉浸在钓到鱼的喜悦中,他并未发现文宫里发生的细微变化,圣道之星发出些许光芒,化作清风形成一对很小的双生气旋,只有指甲盖大小,围绕着文位之星旋转。
    时近正午,他留下鱼竿和青石板,把三条鱼装进鱼篓去往厨房。
    三条鱼一大两小,他准备把大鱼清炖,小鱼红烧,算是犒劳一下自己。
    前世的秦墨是个十足的吃货,厨艺方面极为精通,喜欢叫上三五知己去外面野餐,所以能很快适应厨房里的这种老式土灶。
    只是土灶使用的时间过长,上面布满裂缝,而且还有些变形,好像随时都会垮塌的样子。
    两条小鱼收拾干净,挂上面糊下油锅炸透,锅内留下底油爆香姜蒜,加水放鱼炖制一炷香的时间,撒上葱花出锅。
    清炖鱼就更简单了,葱姜炝锅加水放鱼,水开之后盏茶功夫便可出锅。
    看着色香味俱全的两种鱼,让人不由自主的食指大动。
    摆筷子的时候他自语道:“老帅哥今天怎么没来蹭饭?”
    “来了!”老帅哥没有任何前兆的出现在他身后,一边吞口水一边说:“今儿吃鱼啊,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哪儿弄的鱼?”
    秦墨朝着外面的小河方向努努嘴:“钓的。”
    老帅哥拿起筷子就吃,一边吃一边夸味道好。
    片刻之后,他没有任何意外的喝醉了,大着舌头将自己当年的故事。
    十四年前,他以举人的身份进京参加会试,并且在试前一个月成为试前贡士,加上他精通周篆、秦篆和六国文字,在夏篆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一定成绩,一时间风头无二,成为本届会试的头名大热门。
    按理说他这样的人才应该顺风顺水才对,会试、殿试一路畅通无阻,拿下状元之名都有可能。
    不巧的是,蔡京的长子蔡攸以官身参加当年的会试,蔡攸当时已经官至鸿胪丞,年轻时与尚未登上皇位的端王赵佶交好,赵佶称帝之后对他十分赏识,而且还有蔡京这个官场大鳄在背后撑腰,他叫嚣着要拿本届的会试第一,以会元的身份参加殿试,而且要名列三甲。
    古孟成为蔡攸摘取会元桂冠的最大障碍,蔡攸动用各种手段对他进行打压,最后以古孟家人的性命为要挟,不但迫使其退出会试,而且还将的在夏篆研究成果据为己有。
    在强大人脉的推动下,蔡攸果然顺利成为会元,然后在殿试位列三甲。
    蔡攸靠着窃取古孟的研究成果名操一时,获得进士文位之后,被皇帝赵佶拜为秘书郎、集贤殿修撰等职务,负责编修很重要的书籍《国朝会要》,两年内又升至枢密直学士。
    他的强势崛起,直接断送了古孟继续参加文道科举的道路。
    古孟对文道科举彻底失去信心,过了几年浑浑噩噩的日子之后,留在下邑县文道学院出任教谕。
    对于他的悲惨经历,秦墨给出的评价是:枪打出头鸟!
    归根结底来说,是当年的古孟太过张扬,如果不是因为恃才